一种夹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787946阅读:18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夹子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夹子,尤其是涉及一种既可将摄像头等物体夹持在办公桌的侧壁等固定物上,又可将其水平摆放在桌面等平面上的夹子。
背景技术
现有的电脑和视频游戏机等摄像头主要有两种固定方式,第一种就是将摄像头的底部设置成平面,从而将摄像头摆放在桌面等平面上,第二种就是在摄像头的底部设置一夹子,所述夹子通常由两夹片和连接两夹片的弹簧构成,两夹片在未打开时夹持端相邻,操作端扩开,呈现“ < ”型。第一种固定方式显然不能将摄像头固定在显示器、办公桌的侧壁等固定物上,第二种虽然可将摄像头夹持固定在显示器上,但是,又不适合直接摆放在桌面等平面上,而且在侧壁等厚度较大时,现有夹子的开口通常不够,因而无法固定。可见,现有固定摄像头的夹子不能兼顾水平摆放和夹持固定在办公桌的侧壁等固定物上。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固定摄像头的夹子不能兼顾水平摆放和夹持固定在办公桌的侧壁等固定物上的技术问题,提供了一种夹子。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设计一种夹子,所述夹子包括一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所述第二支架包括一承载面和位于承载面上方且与承载面之间形成一间隙的卡持面,所述承载面的一端与第一支架可旋转定位连接,另一端与卡持面的一端连接,且在所述承载面的另一端形成一朝下的支撑部,所述卡持面的另一端中央设有
一开口。所述支撑部为所述承载面的另一端先朝下再朝上弯折后连接所述卡持面的一端而形成的弯折部。所述承载面与第一支架通过齿条可旋转啮合连接。所述承载面与所述第一支架连接的一端对称设置有两轴向中空且一端封闭的圆环形柱体套筒,所述套筒内的轴线上设置有一固定轴,所述套筒的内侧壁上设置有固定槽; 所述固定轴上套有一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轴的周面上设置有外凸的凸条,所述凸条插入所述固定槽定位所述第一转轴于所述套筒内;所述第一支架与所述承载面连接的一端设置有两对称的一端轴向中空的转筒,所述转筒轴向中空的一端套入所述固定轴且与所述第一转轴连接,所述转筒和第一转轴在其相连接端分别设有相互可旋转啮合连接的齿条。所述转筒的轴向中空,所述固定轴与所述转筒相邻的端部还通过一螺钉固定有一胶垫。所述转筒内侧壁上设置有定位槽,所述转筒远离与所述第一转轴连接的一端设置有一第二转轴,所述第二转轴的周面上设置有外凸的定位条,所述定位条插入所述定位槽定位所述第二转轴与所述转筒内。所述夹子为固定电脑或视频游戏机摄像头的夹子。[001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通过可旋转定位连接的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且在第二支架上设置承载面、位于承载面上方且与承载面之间形成一间隙的卡持面和在承载面下部的支撑部,使用时,将摄像头等物件支撑于承载面上且将其底部卡入所述卡持面和承载面之间的间隙,借助承载面和卡持面之间的压力固定摄像头等物件于第二支架上。在需要将摄像头等物件摆放在桌面等平面上时,将支撑部置于桌面等平面上,并旋转第一支架,使其与第二支架连接端的相对端置于桌面等平面上,从而借助支撑部和该相对端平稳摆放于桌面等平面上。在需要将摄像头等物件夹持于办公桌侧壁上时,将承载面的底面置于办公桌侧壁的上部并使支撑部与侧壁一侧相邻,然后旋转第一支架,使其与第二支架连接端的相对端压紧于侧壁的另一侧上,从而借助第一支架与第二支架的支撑部和承载部的作用力将夹子平稳夹于办公桌侧壁上。相比现有技术,不仅可摆放在平面上,而且可兼顾夹持固定在办公桌的侧壁等固定物上。

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其中图1是本实用新型夹子的立体组合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夹子的立体分解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夹子的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连接处的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一并参见图1、图2和图3。本实用新型夹子其包括第一支架1和与第一支架连接的第二支架2。其中,第二支架2包括一承载面21和位于承载面上方且与承载面之间形成一间隙的卡持面22,所述承载面的左端设有一套筒23,所述承载面通过该套筒与第一支架可旋转定位连接。所述可旋转定位连接指在旋转的至某一位置时,不需要外力作用即可将第一支架与承载面定位在该相对位置。承载面21的右端与卡持面的右端连接,且在所述承载面的右端形成一朝下的支撑部24。在本具体实施例中,支撑部M为所述承载面的右端先朝下再朝上弯折后连接至所述卡持面的右端而形成的弯折部,从而使承载面和卡持面相对扩张时有较好的弹性。当然, 也可以采用承载面和卡持面直接连接,而在承载面的右端形成一朝下的支撑面或几个支撑柱。卡持面22的左端中央设有一开口 221,主要用于与承载面21和卡持面22之间的间隙配合以固定摄像头等物件于夹子上。套筒23包括两个,对称设置在承载面的左端,其为轴向中空且一端封闭的圆环形柱体,套筒23内的轴线上设置有一固定轴231,所述套筒的内侧壁上设置有固定槽232。固定轴231上套有一第一转轴25。第一转轴25的周面上设置有外凸的凸条251,凸条251插入所述固定槽232以定位所述第一转轴25于所述套筒23内。第一支架1的右端设置有一与所述承载面连接的转筒11,转筒11与所述套筒23 相对应和匹配,其对称设置在第一支架1的右端,所述转筒11的轴向中空,即轴向为通孔。 转筒11的一端套入固定轴231内且与第一转轴25连接。所述第一转轴25和所述转筒在其相连接端的端面上分别设有相互啮合连接的第一齿条252和第二齿条111,所述承载面与第一支架通过第一齿条252和第二齿条111可旋转啮合连接。从而在需要旋转时,相对转动第一支架和承载面,使第一支架在受到一定作用力后,其上的第二齿条相对第一齿条一格一格转动,作用力取消后,第一齿条又与第二齿条相啮合,需要转动时,必须施加一定的作用力。从而可在使用时,使夹子的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在外力作用下旋转至某一角度后定位在该角度,实现可旋转定位连接。请参见图3,为了放置转筒脱离固定轴,还可在固定轴231与所述转筒相邻的端部还通过一螺钉233固定有一胶垫234,胶垫234与转筒上设有齿条的一端保持一定间隙,以方便转筒相对第一转轴旋转。为了美观,在所述转筒11内侧壁上设置有定位槽112,所述转筒远离与所述第一转轴连接的一端即外端设置有一第二转轴113,所述第二转轴113的周面上设置有外凸的定位条114,所述定位条114插入所述定位槽112定位所述第二转轴与所述转筒内,第二转轴113的外端封闭,以防止从外端看到内部的固定轴等结构。本实用新型夹子的转配过程如下首先将第一转轴25套在套筒23的固定轴231 上,并使第一转轴周面上的凸条251插入套筒的固定槽232内,然后再将第一支架1的转筒 11套在固定轴231上并使承载面的第一齿条252和第一支架上的第二齿条111啮合连接, 从而使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实现了可旋转定位连接。然后再将第二转筒插入第一支架的转筒即可。本实用新型夹子的使用方法如下在需要将摄像头等物件摆放在桌面等平面上时,将支撑部置于桌面等平面上,并旋转第一支架,使其与第二支架连接端的相对端置于桌面等平面上,从而借助支撑部和该相对端平稳摆放于桌面等平面上。在需要将摄像头等物件夹持于办公桌侧壁上时,将承载面的底面置于办公桌侧壁的上部并使支撑部与侧壁一侧相邻,然后旋转第一支架,使其与第二支架连接端的相对端压紧于侧壁的另一侧上,从而借助第一支架与第二支架的支撑部和承载部的作用力将夹子平稳夹于办公桌侧壁上。本实用新型夹子相比现有技术,不仅可将摄像头等物件摆放在平面上,而且可兼顾夹持固定在办公桌的侧壁等固定物上。本实用新型尤其适合用于固定电脑和视频游戏机等摄像头。
权利要求1.一种夹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夹子包括一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所述第二支架包括一承载面和位于承载面上方且与承载面之间形成一间隙的卡持面,所述承载面的一端与第一支架可旋转定位连接,另一端与卡持面的一端连接,且在所述承载面的另一端形成一朝下的支撑部,所述卡持面的另一端中央设有一开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夹子,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为所述承载面的另一端先朝下再朝上弯折后连接所述卡持面的一端而形成的弯折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夹子,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面与第一支架通过齿条可旋转啮合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夹子,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面与所述第一支架连接的一端对称设置有两轴向中空且一端封闭的圆环形柱体套筒,所述套筒内的轴线上设置有一固定轴,所述套筒的内侧壁上设置有固定槽;所述固定轴上套有一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轴的周面上设置有外凸的凸条,所述凸条插入所述固定槽定位所述第一转轴于所述套筒内;所述第一支架与所述承载面连接的一端设置有两对称的一端轴向中空的转筒,所述转筒轴向中空的一端套入所述固定轴且与所述第一转轴连接,所述转筒和第一转轴在其相连接端分别设有相互可旋转啮合连接的齿条。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夹子,其特征在于所述转筒的轴向中空,所述固定轴与所述转筒相邻的端部还通过一螺钉固定有一胶垫。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夹子,其特征在于所述转筒内侧壁上设置有定位槽,所述转筒远离与所述第一转轴连接的一端设置有一第二转轴,所述第二转轴的周面上设置有外凸的定位条,所述定位条插入所述定位槽定位所述第二转轴与所述转筒内。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夹子,旨在提供一种可将摄像头等物件兼顾水平摆放和夹持固定在办公桌的侧壁等固定物上的夹子,所述夹子包括一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所述第二支架包括一承载面和位于承载面上方且与承载面之间形成一间隙的卡持面,所述承载面的一端与第一支架可旋转定位连接,另一端与卡持面的一端连接,且在所述承载面的另一端形成一朝下的支撑部,所述卡持面的另一端中央设有一开口。本实用新型可用于夹持摄像头等物件。
文档编号F16M13/02GK201934874SQ20102062839
公开日2011年8月17日 申请日期2010年11月26日 优先权日2010年11月26日
发明者温建华 申请人:温建华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