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行星轮减速机构和马达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766008阅读:14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行星轮减速机构和马达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减速机构的技术领域,尤其一种行星轮减速机构以及包括该行星轮减速机构的马达。
背景技术
在现代机械装置中,很多都需要用到减速机构,例如管状马达等,减速机构能够在保证扭矩不变的情况下,将输入轴的高转速转换成低转速,并由输出轴输出。现有技术中,减速机构一般为行星轮减速机构1",如图1 2所示,为现有技术中的三级行星轮减速机构,该三级行星轮减速机构包括三组行星轮组件以及两个固定内齿轮,第一行星轮组件包括第一太阳轮102"、与第一太阳轮102"相啮合的第一行星轮组103"以及第一行星轮架104",该第一太阳轮102" —端连接于输入轴,另一端啮合于第一行星轮组103",第一行星轮组103"活动套设在第一行星轮架104"的一端,且啮合于第一固定内齿轮101〃,可以绕该第一固定内齿轮101〃自转,该第一行星轮架104〃的另一端具有第二太阳轮;第二行星轮组件包括与第二太阳轮相啮合的第二行星轮组105" 以及第二行星轮架106",该第二行星轮组105"可活动套设在第二行星轮架106"的一端,且啮合于第一固定内齿轮101",可以绕该第一固定内齿轮101"自转,第二行星轮架106〃的另一端具有第三太阳轮;第三行星轮组件包括与第三太阳轮相啮合的第三行星轮组107〃以及第三行星轮架108〃,该第三行星轮组107〃可活动套设在第三行星轮架108"的一端,且啮合于第二固定内齿轮109",可以绕该第二固定内齿轮113109"自转,第三行星轮架108〃的另一端具有输出轴1111,用于输出转速和扭矩,第一固定内齿轮 101〃和第二固定内齿轮109〃则相互卡合在一起,形成三级行星轮减速机构1”的外壳。上述的三级行星轮减速机构1〃采用层叠搭桥式的设计方法,其必须经过三层行星轮组才能达到需要的转速和扭矩,而每个行星轮组的零件多,从而造成该机构长,需要两个固定内齿轮,重量大,成本也高。行星轮减速机构多运用于管状马达中,从而也造成管状马达的尺寸较大,成本高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行星轮减速机构,旨在解决现有减速机构结构复杂、零件数量多、成本高、外形尺寸大以及重量大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行星轮减速机构,包括可与外界输入机构连接的第一太阳轮,还包括一端啮合于所述第一太阳轮的双联行星轮组、第一行星轮架以及与所述双联行星轮组另一端啮合的自转内齿轮,所述双联行星轮组活动套设于所述第一行星轮架的一侧。进一步地,所述双联行星轮组包括数个相互啮合的双联行星轮,所述双联行星轮包括可与所述第一太阳轮啮合的大齿轮以及可与所述自转内齿轮一端啮合的小齿轮,所述
3大齿轮活动套设于所述第一行星轮架的一侧,所述小齿轮置于所述大齿轮的一侧。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行星轮架的一侧设有数个可活动套设于所述大齿轮的第一套
轴ο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套轴均勻分布于所述第一行星轮架的一侧。进一步地,所述自转内齿轮的一端具有可与所述大齿轮啮合的第一内齿轮,另一端具有第二太阳轮。进一步地,还包括套设于所述第一太阳轮的输入轴承,所述输入轴承置于所述第一太阳轮和所述第一行星轮架之间。进一步地,所述行星轮减速机构还包括可与所述第二太阳轮啮合的第二行星轮组、第二行星轮架以及固定内齿轮,所述第二行星轮组活动套设于所述第二行星轮架的一侧,所述双联内齿轮组和所述第二行星轮组啮合于所述固定内齿轮。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行星轮架的另一侧具有可与外界输出机构连接的输出轴。进一步地,还包括连接于所述固定内齿轮一端的输入端盖以及连接于所述固定内齿轮另一端的输出端盖。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马达,其包括与所述第一太阳轮连接的输入机构、上述的行星轮减速机构以及连接于所述行星轮减速机构的输出机构。与现有技术相比,该行星轮减速机构通过双联行星轮组和自转内齿轮的配合,可以实现两级减速,从而简化该行星轮减速机构的结构,针对一些二级以上的减速机构,其大大的降低零件的数量,降低成本,也使得该行星轮减速机构的外形尺寸小,重量小。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现有技术的三级行星轮减速机构的立体分解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现有技术的三级行星轮减速机构的转配示意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三级行星轮减速机构的立体分解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三级行星轮减速机构的转配剖切图;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三级行星轮减速机构的转配示意图;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二级行星轮减速机构的分解示意图;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二级行星轮减速机构的装配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行星轮减速机构,包括可与外界输入机构连接的第一太阳轮,还包括一端啮合于所述第一太阳轮的双联行星轮组、第一行星轮架以及与所述双联行星轮组另一端啮合的自转内齿轮,所述双联行星轮组活动套设于所述第一行星轮架的一侧。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双联行星轮组和自转内齿轮的配合,该行星轮减速机构可以实现两级减速,从而简化该行星轮减速机构的结构,降低成本,也使得该行星轮减速机构的外形尺寸小,重量小。以下以三级行星轮减速机构以及二级行星轮减速机构为例,结合具体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现进行详细的描述,当然,也可以是三级以上的行星轮减速机构,并不仅仅限制于实施例中的描述。实施例一如图3 5所示,该行星轮减速机构为三级行星轮减速机构1,其包括第一太阳轮 103、双联行星轮组106、第一行星轮架105、自转内齿轮108、第二行星轮组110、第二行星轮架111,以及固定内齿轮113,该第一太阳轮103连接于输入轴,其另一端设有外齿轮,啮合于双联行星轮组106,该双联行星轮组106具有两级齿轮,其可活动连接在第一行星轮架 105上,且其啮合于第一太阳轮103、固定内齿轮113,可以在固定内齿轮113中自转,同时, 也啮合于自转内齿轮108的一端,带动该自转内齿轮108的转动,自转内齿轮108的另一端具有第二太阳轮1081,该第二太阳轮1081啮合于第二行星轮组110,该第二行星轮组110 可活动连接在第二行星轮架111的一端,且同时啮合于固定内齿轮113,可以在固定内齿轮 113中自转,这样,构成整个三级行星轮减速机构1的基本框架,外界输入轴带动第一太阳轮103转动,该第一太阳轮103则带动双联行星轮组106转动,由于该双联行星轮组106啮合于固定内齿轮113,其可以在内齿轮中自转,且该双联行星轮组106同时也啮合于自转内齿轮108,这样,自转内齿轮108也转动,自转内齿轮108的转动,其上的第二太阳轮1081也转动,至此,该三级行星轮减速机构1完成两次减速,第二太阳轮1081的转动带动第二行星轮组110的转动,从而完成第三次减速,至此,完成整个三级行星轮减速机构1的减速操作过程,该三级行星轮减速机构1通过引进双联行星轮组106和自转内齿轮108的配合,很简便的实现两次减速,相比于现有技术中的结构,其结构简单,只需要一个固定内齿轮113即可以,所需零件少,从而尺寸结构也小,成本低,且重量小。本实施例中的双联行星轮组106包括数个相互啮合的双联行星轮,每个双联行星轮包括一个大齿轮1061以及连接于大齿轮1061 —侧的小齿轮1062,该双联行星轮的大齿轮1061可活动套设在第一行星轮架105的一侧,且第一太阳轮103与该双联行星轮的大齿轮1061啮合,且该双联行星轮的大齿轮1061啮合于固定内齿轮113,而该双联行星轮的小齿轮1062则啮合于自转内齿轮108中,从而,由第一太阳轮103带动双联行星轮组106在固定内齿轮113中自转,且双联行星轮本身也公转,而双联行星轮的小齿轮1062则带动自转内齿轮108转动,同时,自转内齿轮108 —侧的第二太阳轮1081也转动,从第一太阳轮103 到第二太阳轮1081这个过程中,该三级行星轮减速机构1进行了两次减速。该自转内齿轮108的外形为圆筒形,其一侧具有和双联齿轮组的大齿轮1061相啮合的第一内齿轮,其另一侧具有第二太阳轮1081,该第二太阳轮1081可啮合于第二行星轮组 110。本实施例中,第一行星轮架105的一侧设有活动套设在双联行星轮的大齿轮1061 中的第一套轴,该第一套轴均勻分布在第一行星轮架105的一侧,双联行星轮的大齿轮 1061活动套设在该第一套轴中,可以绕着第一套轴转动,该第一套轴使得双联行星轮的相互定位。本实施例中,第二行星轮架111的一侧具有可活动套设在第二行星轮组110中的第二行星轮的第二套轴1112,其另一侧具有输出轴1111,该第二套轴1112可活动套设在第二行星轮中,第二行星轮可以绕该第二套轴1112转动,该输出轴1111可以与外界机构连接,实现动力的传递。本实施例中,固定内齿轮113中具有贯穿起两端的通孔,双联行星轮组106、自转内齿轮108以及第二行星轮组110置于该通孔中,通孔的内壁上设有第二内齿轮,双联行星轮组106的大齿轮1061和第二行星轮啮合于该第二内齿轮,可以绕该通孔的内壁转动。该三级行星轮减速机构1还包括输入轴承104,该输入轴承104置于第一太阳轮 103和第一行星轮架105之间,套设在第一太阳轮103中,这样,保证第一太阳轮103与双联行星轮组106啮合的同心度。该三级行星轮减速机构1还包括垫片107,垫片107分别置于自转内齿轮108的两端,分别抵接在自转内齿轮108的两侧面上。为了使得该三级行星轮减速机构1封闭,其还包括置于固定内齿轮113 —端的输入端盖101以及置于固定内齿轮113另一端的输出端盖114。为了便于该三级行星轮减速机构1与外界设备的连接,该输入端盖101中具有输入通孔,第一太阳轮103穿过该输入通孔与双联行星轮组106啮合连接;输出端盖114中具有输出通孔,输出轴1111穿过该输出通孔与外界的设备连接。为了密封性,在输入端盖101和固定内齿轮113之间还设有输入密封图102,该输入密封图102分别抵接与输入端盖101和固定内齿轮113,是的输入端盖101和固定内齿轮 113之间连接稳固;在输出轴1111上也套设有输出密封图112。 本实施例中,三级行星轮减速机构1还包括输出轴1111承115,该输出轴1111承 115套设于输出端盖114的输出通孔中,且套设在输出轴1111中,这样,输出轴1111可以在输出轴1111承115中转动。本实施例中,在输出轴1111的一端还套设有用于与外界设备连接的卡簧116。实施例二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如图6 7所示,该行星轮减速机构为二级行星轮减速机构2,该二级行星轮减速机构2包括第一太阳轮201、第一行星轮架203、双联行星轮组204、自转内齿轮206,该第一太阳轮201—端连接于外界的输入轴,其另一端设有外齿轮,啮合于双联行星轮组204,该双联行星轮组204具有两级齿轮,起可以活动的连接在第一行星轮架203上,且啮合于第一太阳轮201,同时,也啮合于自转内齿轮206中,自转内齿轮206的一端啮合于双联行星轮组204,其另一端具有第二太阳轮207,这样,有输入轴带动第一太阳轮201转动,第一太阳轮201的转动使得双联行星轮组204也转动,这样,自转内齿轮206也转动,从而带动第二太阳轮207转动,该第二太阳轮207可以和外界的设备连接,这样,通过双联行星轮组204和自转内齿轮206的配合,该二级行星轮减速机构实现了二次减速,其结构简单,不需要用到固定内齿轮,所需零件少,成本低,且外形尺寸小,重量也小。本实施例中的双联行星轮组204包括数个相互啮合的双联行星轮,每个双联行星轮包括一个大齿轮2041以及连接于大齿轮2041 —侧的小齿轮2042,该双联行星轮的大齿轮2041可活动套设在第一行星轮架203的一侧,且第一太阳轮201与该双联行星轮的大齿轮2041啮合,该双联行星轮的小齿轮2042则啮合于自转内齿轮206中,从而,由第一太阳轮201带动双联行星轮组204公转,而双联行星轮的小齿轮2042则带动自转内齿轮206转动,同时,自转内齿轮206 —侧的第二太阳轮207也转动,从第一太阳轮201到第二太阳轮 207这个过程中,该二级行星轮减速机构进行了两次减速,完成该二级行星轮减速机构的减速要求。该自转内齿轮206的外形为圆筒形,其一侧具有和双联齿轮组的大齿轮2041相啮合的第一内齿轮,其另一侧具有第二太阳轮207,该第二太阳轮207可以和外界的设备连接,实现将输入轴的动力传递出去。本实施例中,第一行星轮架203的一侧具有活动套设在双联行星轮的大齿轮2041 中的第一套轴,该第一套轴均勻分布在第一行星轮架203的一侧,双联行星轮的大齿轮 2041活动套设在该第一套轴中,可以绕着第一套轴转动,该第一套轴使得双联行星轮的相互定位。该二级行星轮减速机构还包括输入轴承202,该输入轴承202置于第一太阳轮201 和第一行星轮架203之间,套设在第一太阳轮201中,这样,保证第一太阳轮201与双联行星轮组204啮合的同心度。该二级行星轮减速机构还包括垫片205,垫片205置于自转内齿轮206和双联行星轮组204之间,分别抵接在自转内齿轮206和双联行星轮组204上。上述实施例一和实施例二中的双联行星轮组中具有三个相互啮合的双联行星轮, 当然,也可以为两个或者三个以上的数量,具体的设计可以根据用户实际需要而定。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马达,该马达包括输入机构、上述的行星轮减速机构以及连接于该行星轮减速机构的输出机构,该马达中的行星轮减速机构可以为实施例一或实施例二中的行星轮减速机构,当然也可以为其它三级以上的行星轮减速机构,该输入机构连接于行星轮减速机构的第一太阳轮的一端,其带动行星轮减速机构的转动,行星轮减速机构再带动输出机构运作,这样,通过行星轮减速机构的作用,实现输入机构和输出机构的动力传递以及速度减少。该马达运用上述的行星轮减速机构,其结构简单,所需零件较少,且外形尺寸小,
重量也小。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1.一种行星轮减速机构,包括可与外界输入机构连接的第一太阳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端啮合于所述第一太阳轮的双联行星轮组、第一行星轮架以及与所述双联行星轮组另一端啮合的自转内齿轮,所述双联行星轮组活动套设于所述第一行星轮架的一侧。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行星轮减速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双联行星轮组包括数个相互啮合的双联行星轮,所述双联行星轮包括可与所述第一太阳轮啮合的大齿轮以及可与所述自转内齿轮一端啮合的小齿轮,所述大齿轮活动套设于所述第一行星轮架的一侧, 所述小齿轮置于所述大齿轮的一侧。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行星轮减速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行星轮架的一侧设有数个可活动套设于所述大齿轮的第一套轴。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行星轮减速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套轴均勻分布于所述第一行星轮架的一侧。
5.如权利要求2或3或4所述的一种行星轮减速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自转内齿轮的一端具有可与所述大齿轮啮合的第一内齿轮,另一端具有第二太阳轮。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行星轮减速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套设于所述第一太阳轮的输入轴承,所述输入轴承置于所述第一太阳轮和所述第一行星轮架之间。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行星轮减速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行星轮减速机构还包括可与所述第二太阳轮啮合的第二行星轮组、第二行星轮架以及固定内齿轮,所述第二行星轮组活动套设于所述第二行星轮架的一侧,所述双联内齿轮组和所述第二行星轮组啮合于所述固定内齿轮。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行星轮减速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行星轮架的另一侧具有可与外界输出机构连接的输出轴。
9.如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一种行星轮减速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连接于所述固定内齿轮一端的输入端盖以及连接于所述固定内齿轮另一端的输出端盖。
10.一种马达,其特征在于,包括与所述第一太阳轮连接的输入机构、权利要求1 9任一项所述的行星轮减速机构以及连接于所述行星轮减速机构的输出机构。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减速机构的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行星轮减速机构以及包括该行星轮减速机构的马达,该行星轮减速机构包括可与外界输入机构连接的第一太阳轮,还包括一端啮合于所述第一太阳轮的双联行星轮组、第一行星轮架以及与所述双联行星轮组另一端啮合的自转内齿轮,所述双联行星轮组活动套设于所述第一行星轮架的一侧。与现有技术相比,该行星轮减速机构通过双联行星轮组和自转内齿轮的配合,可以实现两级减速,从而简化该行星轮减速机构的结构,针对一些二级以上的减速机构,其大大的降低零件的数量,降低成本,也使得该行星轮减速机构的外形尺寸小,重量小。
文档编号F16H1/28GK202032047SQ20112012569
公开日2011年11月9日 申请日期2011年4月26日 优先权日2011年4月26日
发明者李荣武, 梁世安 申请人:捷和电机(深圳)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