驾驶室后悬置系统和重型车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767036阅读:52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驾驶室后悬置系统和重型车辆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车辆悬置系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驾驶室后悬置系统以及具有该悬置系统的重型车辆。
背景技术
驾驶室后悬置系统对车辆驾驶室起支撑与减振作用,具有弹性、减振和减缓颠簸等功用,关系着司机在驾驶室工作时的舒适度。现有技术中常见的是气囊弹簧悬置形式,即采用如图3所示的复合式气囊减振器,其内部的气囊弹簧13与减振器15为串联连接,该复合式气囊减振器的上连接点12和下连接点16分别安装连接在龙门架上支架和龙门架下支
1 ο如图3、图4所示,这种复合式气囊减振器,结构复杂、紧凑,具有较好地弹性与减振性能,能很好地解决驾驶室的舒适度问题,但相对的价格高昂。在使用过程中容易出现作为液压易损件的减振器15漏油、阻尼失效等情形,且复合式气囊减振器中气囊弹簧13与减振器底座(图中未显示)之间密封结构以及气囊弹簧13与减振器活塞杆18间的密封结构都比较复杂,减振器产生的热量不易散发出去。此外,气囊弹簧13和减振器15之间寿命不匹配,在需要维修或更换时就需要将气囊弹簧和减振器整体更换,增加维护成本,造成更换频率高,制造及维修成本高。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与缺陷,提出一种驾驶室后悬置系统,以及一种具有该驾驶室后悬置系统的重型车辆,可有效解决气囊弹簧和减振器之间寿命不匹配问题,方便保养维护,降低部件更换成本。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驾驶室后悬置系统,该系统包括位于驾驶室后部的龙门架上支架和龙门架下支架,所述龙门架上支架和龙门架下支架之间设有弹性减振装置,该弹性减振装置包括减振器和空气弹簧,所述减振器的两端和所述空气弹簧的两端均分别固定安装在所述龙门架上支架和所述龙门架下支架上。优选地,所述减振器和所述空气弹簧相互独立分开设置,并列式连接于所述龙门架上支架和所述龙门架下支架之间。优选地,该系统包括左右对称地设置在所述驾驶室后部的两个所述弹性减振装置。优选地,该系统还包括控制阀,该控制阀固定于所述龙门架下支架上并连接所述
空气弹簧。优选地,所述空气弹簧设有接头,并通过该接头与所述控制阀相连接。优选地,所述空气弹簧为气囊弹簧。优选地,所述气囊弹簧包括上支座、气囊、限位块和下支座,所述限位块卡固在所述下支座上,所述气囊两端通过卡环分别与所述上支座和下支座卡接固定,所述上支座和下支座分别固定安装于所述龙门架上支架和龙门架下支架上。优选地,所述上支座和所述下支座为精铸铝件,所述限位块为橡胶块。优选地,所述气囊弹簧的下支座设有快插接头。此外,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重型车辆,该重型车辆包括驾驶室和车架,在所述驾驶室和车架之间具有本实用新型上述提供的驾驶室后悬置系统。通过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系统结构简单,空气弹簧与减振器分开装配,独立式空气弹簧内无减振器,克服了现有技术中复合式气囊减振器中的气囊弹簧与减振器底座以及气囊弹簧与减振器活塞杆之间的复杂密封结构带来的制造工艺困难及制造成本高问题,并且克服了车辆运行中减振器热量散发不出的缺点。通过本实用新型的结构设计可有效防止复合式气囊减振器中减振器与气囊弹簧终身寿命件寿命不匹配问题,降低制造成本与维修费用,提高了使用经济性。本实用新型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
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的驾驶室后悬置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的气囊弹簧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现有技术中复合式气囊减振器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3中A部分的放大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龙门架上支架2龙门架下支架[0024]3空气弹簧4减振器[0025]5控制阀6上支座[0026]7限位块8卡环[0027]9气囊10下支座[0028]11接头12上连接点[0029]13气囊弹簧14外气囊[0030]15减振器16下连接点[0031]17气囊弹簧上支座18减振器活塞杆[0032]19减振器活塞杆密封圈20限位块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
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在本实用新型中,为了描述的方便,使用了一些方位词,例如“上”、“下”“上方”“下部”等是针对附图所示的方向而言的或者是针对竖直、垂直或重力方向上而言的各部件相互位置关系描述用词。[0035]如图1中本实用新型的驾驶室后悬置系统的结构示意图所示,该驾驶室后悬置系统包括位于驾驶室后部的龙门架上支架1和龙门架下支架2,龙门架上支架1固定连接在驾驶室后部的下方位置,龙门架下支架2固定到车架上,以支撑该驾驶室。所述龙门架上支架 1和龙门架下支架2之间设有弹性减振装置,该弹性减振装置包括减振器4和空气弹簧3, 还可包括其它弹簧、固定板等构件。所述减振器4的两端和所述空气弹簧3的两端均分别固定安装在所述龙门架上支架1和所述龙门架下支架2上。空气弹簧3的两端也可分别通过固定板螺栓连接在龙门架上支架和龙门架下支架上。其中,所述减振器4和所述空气弹簧3独立分开设置,并列式连接于龙门架上支架 1和龙门架下支架2之间。减振器4和空气弹簧3两端可直接或通过固定板分别固定连接在龙门架上支架和龙门架下支架上。这种并列式连接的减振器4和空气弹簧3,由于是分开独立装配,相较于图3所示的现有技术中常见的复合式气囊减振器,本实用新型中的弹性减振装置中若出现减振器需要维护更换时,则只需更换减振器即可,而不用更换空气弹簧。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该驾驶室后悬置系统包括左右对称地设置在驾驶室后部的两个所述弹性减振装置,即龙门架上支架1左右两侧各对称地安装固定有一组减振器和空气弹簧,以增强平衡性与平稳度。此外,该悬置系统还包括控制阀5,该控制阀5固定在所述龙门架下支架2上并连接所述空气弹簧3。其中,空气弹簧3设有接头,并通过该接头与所述控制阀5相连接,接头11的具体结构、位置见图2。本实施方式中的所述控制阀 5为气管路高度调节阀,其一端通过接头与空气弹簧3连接,另一端通过管路连接于整车的控制气源,经由充气和放气的过程控制,控制所述空气弹簧的内气压,调节空气弹簧的弹性性能,实现变刚度悬置系统,降低驾驶室后悬系统固有频率,减小驾驶室上下跳动幅度,从而提高行驶驾乘的舒适度。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空气弹簧3优选为如图2所示的气囊弹簧。该气囊弹簧包括上支座6、限位块7、气囊9以及下支座10,限位块7卡固在下支座10上,所述气囊9两端通过卡环8分别与所述上支座6和下支座10卡接固定,所述上支座6和下支座10分别固定连接于所述龙门架上支架1和龙门架下支架2上。其中,所述限位块7主要起坏路保护作用,上支座6和下支座10为精铸铝件,限位块7为橡胶块。特别的,该气囊弹簧的下支座10 的下部设有接头11,该接头为快插接头,可与气管路高度调节阀即插即用的相连接,以调节控制气囊9内的气体压力,提高行驶驾乘舒适性。与如图3、图4所示的复合式气囊减振器比较,本实用新型的驾驶室后悬置系统在结构上减少了气囊弹簧上支座17与减振器活塞杆18之间的密封环节,即减少了图4中具有减振器活塞杆密封圈19的密封部分以及包括限位块20的相应支撑部分,而在市场上此密封处是复合式气囊减振器的主要失效点。本实用新型中的独立式气囊弹簧结构简单,制造工艺简化,容易满足气囊弹簧密封性能要求,消除了气囊弹簧13与减振器15底座(图中未显示)之间密封结构以及气囊弹簧上支座17与减振器活塞杆18之间的密封扣压卡环 (图中未显示)的复杂制造工艺带来的制造成本增高问题。另一方面,复合式气囊减振器在车辆运行中减振器15运行散发的热量在气囊内不能散放出去,尤其是还存在外气囊14的情况下。这就要求减振器内部密封材料和减振器的润滑油必须采用耐热材料,相应成本增高。本实用新型在结构上避免以上两点问题,可有效防止复合式气囊减振器中减振器与气囊弹簧终身寿命件寿命不匹配问题。此外,本实用新型中的分置式独立气囊弹簧不具有运动易损处。在上述基础上,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重型车辆,该重型车辆包括驾驶室和车架,在所述驾驶室和车架之间具有本实用新型中上述的驾驶室后悬置系统。能在有效提高驾驶舒适度的同时,一定程度上减少零部件的更换维护费用,避免气囊和减振器的整体更换,具有使用经济性。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
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任意组合,其同样落入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范围之内。另外,本实用新型的各种不同的实施方式之间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只要其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其同样应当视为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内容。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驾驶室后悬置系统,该驾驶室后悬置系统包括位于驾驶室后部的龙门架上支架(1)和龙门架下支架O),所述龙门架上支架(1)和龙门架下支架( 之间设有弹性减振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弹性减振装置包括减振器(4)和空气弹簧(3),所述减振器的两端和所述空气弹簧C3)的两端均分别固定安装于所述龙门架上支架(1)和所述龙门架下支架 ⑵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驾驶室后悬置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减振器(4)和所述空气弹簧C3)相互独立分开设置,并列式连接在所述龙门架上支架(1)和所述龙门架下支架(2)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驾驶室后悬置系统,其特征在于,该驾驶室后悬置系统包括左右对称地设置在所述驾驶室后部的两个所述弹性减振装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驾驶室后悬置系统,其特征在于,该驾驶室后悬置系统还包括控制阀(5),该控制阀(5)固定于所述龙门架下支架(2)上并连接所述空气弹簧(3)。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驾驶室后悬置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弹簧(3)设有接头 (11),并通过该接头(11)与所述控制阀(5)相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驾驶室后悬置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弹簧(3)为气囊弹簧。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驾驶室后悬置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囊弹簧包括上支座 (6)、限位块(7)、气囊(9)和下支座(10),所述限位块(7)卡固在所述下支座(10)上,所述气囊(9)两端通过卡环⑶分别与所述上支座(6)和下支座(10)卡接固定,所述上支座 (6)和下支座(10)分别固定安装于所述龙门架上支架(1)和龙门架下支架( 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驾驶室后悬置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支座(6)和所述下支座(10)为精铸铝件,所述限位块(7)为橡胶块。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驾驶室后悬置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头(11)设置在所述下支座(10)上。
10.一种重型车辆,该重型车辆包括驾驶室和车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驾驶室和车架之间具有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驾驶室后悬置系统。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驾驶室后悬置系统以及具有该驾驶室后悬置系统的重型车辆,该系统包括位于驾驶室后部的龙门架上支架(1)和龙门架下支架(2),龙门架上支架(1)和龙门架下支架(2)之间设有弹性减振装置,该弹性减振装置包括减振器(4)和空气弹簧(3),减振器(4)的两端和空气弹簧(3)的两端均分别固定安装在龙门架上支架(1)和龙门架下支架(2)上。减振器(4)和空气弹簧(3)独立分开设置。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克服了复合式气囊减振器中制造工艺困难、制造成本高问题以及车辆运行中减振器热量不易散发的缺点,还可有效防止部件使用寿命不匹配问题,降低单车制造成本与维修费用,提高使用经济性。
文档编号F16F9/44GK202080356SQ201120146749
公开日2011年12月21日 申请日期2011年5月10日 优先权日2011年5月10日
发明者孟全国, 朱思宇, 赵海英, 魏银萍 申请人: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