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流体转液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778762阅读:16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高温流体转液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高温流体转液装置,属于加热器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熔融的液体易凝固,用普通的转液管输送时必须将转液管加热,使熔融的液体保持高温液体状态顺利的流出,但是加热转液管使用时间长且操作不方便,还有可能出现安全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使用简便、快捷、 安全的高温流体转液装置。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高温流体转液装置,包括外包管、隔热棉、内包管、热电偶和加热缆,内包管位于外包管内部且与外包管同心,内包管与外包管的夹层中设置有隔热棉,加热缆附在内包管的内壁上,所述的加热缆沿内包管的内壁弯曲布置并均布满内包管的内壁,外包管和内包管上均开有两个孔,加热缆的两端从所述的孔中伸出,热电偶与转液管连接。所述的加热缆为铠装加热缆,所述的热电偶为铠装热电偶。所述的外包管和内包管均由薄壁管由径向破成两半后再组合而成。本实用新型高温流体转液装置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的有益效果是转液管外布满加热缆,使用电加热,可迅速的加热转液管内的熔融液体,使用简便、快捷、安全。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高温流体转液装置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高温流体转液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高温流体转液装置中加热缆的展开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高温流体转液装置的工作状态参考图。图中1为外包管、2为隔热棉、3为内包管、4为热电偶、5为加热缆、6为转液管。
具体实施方式

图1、图2、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高温流体转液装置,包括外包管1、隔热棉2、内包管3、热电偶4和加热缆5,内包管3位于外包管1内部且与外包管1同心,内包管3与外包管1的夹层中设置有隔热棉2,加热缆5附在内包管3的内壁上,所述的加热缆5沿内包管3的内壁弯曲布置并均布满内包管3的内壁,外包管1和内包管3上均开有两个孔,加热缆5的两端从所述的孔中伸出,热电偶4与转液管6连接。所述的加热缆5为铠装加热缆,所述的热电偶4为铠装热电偶。所述的外包管1和内包管3均由薄壁管由径向破成两半后再组合而成。[0016] 本实用新型高温流体转液装置将分成两半的内包管3内壁弯曲布置并均布满加热缆5,然后将两半内包管3在转液管6外组合。内包管3外部包裹一层隔热棉2,在隔热棉2外将分成两半的外包管1组合在一起,本实用新型高温流体转液装置安装完成。液体进入转液管6,启动本实用新型,内包管3内壁上布满的加热缆5对转液管6里的熔融液体进行保温加热,使其保持液体状态流通,流出转液管6。
权利要求1.高温流体转液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包管(1)、隔热棉(2)、内包管(3)、热电偶 (4)和加热缆(5),内包管(3)位于外包管(1)内部且与外包管(1)同心,内包管(3)与外包管(1)的夹层中设置有隔热棉(2),加热缆(5)附在内包管(3)的内壁上,所述的加热缆(5) 沿内包管(3)的内壁弯曲布置并均布满内包管(3)的内壁,外包管(1)和内包管(3)上均开有两个孔,加热缆(5)的两端从所述的孔中伸出,热电偶(4)与转液管(6)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温流体转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加热缆(5)为铠装加热缆,所述的热电偶(4 )为铠装热电偶。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高温流体转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外包管(1)和内包管(3 )均由薄壁管由径向破成两半后再组合而成。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高温流体转液装置,属于加热器技术领域;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使用简便、快捷、安全的高温流体转液装置;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高温流体转液装置,包括外包管、隔热棉、内包管、热电偶和加热缆,内包管位于外包管内部且与外包管同心,内包管与外包管的夹层中设置有隔热棉,加热缆附在内包管的内壁上,所述的加热缆沿内包管的内壁弯曲布置并均布满内包管的内壁,外包管和内包管上均开有两个孔,加热缆的两端从所述的孔中伸出,热电偶与转液管连接;本实用新型用于转液管加热。
文档编号F16L53/00GK202274232SQ20112036297
公开日2012年6月13日 申请日期2011年9月26日 优先权日2011年9月26日
发明者常明康 申请人:山西联合镁业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