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一种内燃机平衡机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一种内燃机平衡机构技术领域[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内燃机中的平衡机构及其润滑油道,尤其涉及一种直列四缸发动机二阶往复惯性力的平衡机构及其润滑系统,属于内燃机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0002]发动机(例如直列四缸发动机)在工作时因活塞等系列零件的高速往复运动会产生极大的二阶往复惯性力,对于车载直列四缸发动机而言,其二阶往复惯性力是车辆振动和噪声的主要产生根源,直接影响到车辆行驶平稳性和乘坐舒适性。目前,人们在缸体上设置了两根独立平衡轴,其润滑系统与缸体润滑油路相连,并采用链条或齿轮直接驱动方式, 以此来消除发动机的二阶往复惯性力,但此机构结构复杂,占用较大空间,且对缸体的结构设计、加工工艺要求较高,给车载发动机的布置及缸体加工带来困难,增加了发动机的制造成本。实用新型内容[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之弊端,提供一种结构紧凑、传动平稳并可降低发动机制造成本的内燃机平衡机构。[0004]本实用新型所述问题是以下述技术方案实现的[0005]一种内燃机平衡机构,构成中包括平衡轴、传动齿轮、润滑系统和壳体,所述平衡轴包括主动轴和从动轴,所述传动齿轮由曲轴驱动齿轮、惰轮、主动轴驱动齿轮、主动轴传动齿轮和从动轴驱动齿轮组成,所述曲轴驱动齿轮固定在曲轴上,所述惰轮与曲轴驱动齿轮外啮合,所述主动轴驱动齿轮和惰轮外啮合,主动轴驱动齿轮和主动轴传动齿轮均固定在主动轴上,所述从动轴驱动齿轮固定在从动轴上,与主动轴传动齿轮外啮合。[0006]上述内燃机平衡机构,所述润滑系统布置在壳体对应位置上,由进油口、润滑油道、平衡轴轴颈处出油口和惰轮螺栓处出油口组成,所述进油口与发动机润滑主油道连接, 所述润滑油道连接在进油口与各出油口之间,所述轴颈处出油口及惰轮螺栓处出油口与相对应的润滑部位相通。[0007]上述内燃机平衡机构,所述壳体位于发动机油底壳内,由上壳体和下壳体两部分组成,所述上壳体与发动机缸体固定连接,所述下壳体与上壳体配装,平衡轴布置在壳体内。[0008]上述内燃机平衡机构,所述惰轮轮齿数目与曲轴驱动齿轮的轮齿数目相同,所述主动轴驱动齿轮、主动轴传动齿轮及从动轴驱动齿轮轮齿数目相同,主动轴驱动齿轮轮齿数目为曲轴驱动齿轮轮齿数目的二分之一。[0009]上述内燃机平衡机构,所述主动轴和从动轴均带有结构完全相同的偏心重。[0010]本实用新型对现有直列四缸发动机二阶往复惯性力平衡方式进行了改进,采用带有惰轮的齿轮传动系统驱动,运转平稳,噪音小,可靠性高。与皮带传动或链传动比较,不会受正时皮带乱时影响,减少了相应涨紧器、滑轨等零部件;与齿轮直接传动比较,可采用较小半径尺寸的齿轮,一方面占用空间少,便于车载发动机的布置和维修,另一方面降低了发动机制造成本。同时由于本实用新型位于内燃机油底壳内部,在上壳体有独立的润滑系统, 使平衡轴运转有优良的润滑保证,且减少了缸体上润滑油孔的数量,从而进一步降低了发动机制造成本。
[0011]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0012]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爆炸结构图;[0013]图2是本实用新型传动关系示意图;[0014]图3是本实用新型润滑系统布置示意图;[0015]图4是本实用新型润滑油道剖切视图;[0016]图5是图4中A处结构放大图。[0017]图中各标号为1、上壳体,2、曲轴驱动齿轮,3、惰轮,3-1、惰轮轴承,3-2、衬套, 3-3、惰轮螺栓,3-4、垫片,4、主动轴驱动齿轮,5、下壳体,6、主动轴传动齿轮,7、主动轴,8、 从动轴,9、从动轴驱动齿轮,10、进油口,11、润滑油道,12、轴颈处出油口,13、惰轮螺栓处出油口。
具体实施方式
[0018]参看图1、图2、图3、图4,本实用新型构成中包括平衡轴、传动齿轮、润滑系统和壳体,所述平衡轴包括主动轴7和从动轴8,所述传动齿轮由曲轴驱动齿轮2、惰轮3、主动轴驱动齿轮4、主动轴传动齿轮6和从动轴驱动齿轮9组成,所述曲轴驱动齿轮2固定在曲轴上,所述惰轮3与曲轴驱动齿轮2外啮合,所述主动轴驱动齿轮4和惰轮3外啮合,主动轴驱动齿轮4和主动轴传动齿轮6均固定在主动轴7上,所述从动轴驱动齿轮9固定在从动轴8上,与主动轴传动齿轮6外啮合。[0019]参看图3、图4、图5,本实用新型构成中的润滑系统布置在壳体对应位置上,由进油口 10、润滑油道11、轴颈处出油口 12和惰轮螺栓处出油口 13组成,所述进油口 10与发动机润滑主油道连接,所述润滑油道11连接在进油口 10与各出油口之间,所述轴颈处出油口 12及惰轮螺栓处出油口 13与相对应的润滑部位相通。[0020]参看图1,本实用新型构成中的壳体位于发动机油底壳内,由上壳体1和下壳体5 两部分组成,所述上壳体1与发动机缸体固定连接,所述下壳体5与上壳体1配装,平衡轴布置在壳体内。[0021]参看图1,本实用新型构成中的惰轮3轮齿数目与曲轴驱动齿轮2的轮齿数目相同,主动轴驱动齿轮4、主动轴传动齿轮6及从动轴驱动齿轮9轮齿数目相同,主动轴驱动齿轮4轮齿数目为曲轴驱动齿轮2轮齿数目的二分之一。[0022]参看图1,本实用新型构成中的主动轴7和从动轴8均带有结构完全相同的偏心重。[0023]参看图1、图2、图3、图4、图5,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一、作为一种内燃机平衡机构,主动轴7和从动轴8为带偏心重的轴,曲轴驱动齿轮2为主动轮装配在曲轴上,通过惰轮3将转动传递给主动轴驱动齿轮4,主动轴驱动齿轮4带动主动轴7转动,主动轴74通过主动轴传动齿轮6与从动轴驱动齿轮9的啮合带动从动轴8转动,主动轴驱动齿轮4 与曲轴驱动齿轮的速比为2:1,主动轴7、从动轴8以2倍于曲轴转速运转,以消除活塞等零部件运动所产生二阶往复惯性力。主动轴7、从动轴8转速相等转向相反。水平方向惯性力相抵消,竖直方向惯性力相叠加以平衡发动机的二阶往复惯性力。二、润滑系统为强制润滑系统,由机油泵通过进油口注入一定压力的润滑油,一部分润滑油沿润滑油道11由平衡轴轴颈处出油口 12处流出,平衡轴轴颈出油口处12可安装滑动轴承或滚针轴承,润滑油对轴颈进行润滑,一部分润滑油通过润滑油道11进入惰轮螺栓3-3与衬套3-2的间隙,再由衬套3-2油孔进入惰轮轴承3-1与衬套3-2的间隙起到润滑的作用,最后由惰轮6与衬套 3-2和垫片3-4之间的间隙流出,润滑惰轮断面。
权利要求1.一种内燃机平衡机构,其特征是,它包括平衡轴、传动齿轮、润滑系统和壳体,所述平衡轴包括主动轴(7)和从动轴(8),所述传动齿轮由曲轴驱动齿轮(2)、惰轮(3)、主动轴驱动齿轮(4)、主动轴传动齿轮(6)和从动轴驱动齿轮(9)组成,所述曲轴驱动齿轮(2)固定在曲轴上,所述惰轮(3)与曲轴驱动齿轮(2)外啮合,所述主动轴驱动齿轮(4)和惰轮(3)外啮合,主动轴驱动齿轮(4)和主动轴传动齿轮(6)均固定在主动轴(7)上,所述从动轴驱动齿轮(9)固定在从动轴(8)上,与主动轴传动齿轮(6)外啮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燃机平衡机构,其特征是,所述润滑系统布置在壳体对应位置上,由进油口(10)、润滑油道(11)、轴颈处出油口(12)和惰轮螺栓处出油口(13)组成, 所述进油口(10)与发动机润滑主油道连接,所述润滑油道(11)连接在进油口(10)与各出油口之间,所述轴颈处出油口(12)及惰轮螺栓处出油口(13)与相对应的润滑部位相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内燃机平衡机构,其特征是,所述壳体位于发动机油底壳内, 由上壳体(1)和下壳体(5)两部分组成,所述上壳体(1)与发动机缸体固定连接,所述下壳体(5 )与上壳体(1)配装,平衡轴布置在壳体内。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内燃机平衡机构,其特征是,所述惰轮(3)轮齿数目与曲轴驱动齿轮(2)的轮齿数目相同,所述主动轴驱动齿轮(4)、主动轴传动齿轮(6)及从动轴驱动齿轮(9)轮齿数目相同,主动轴驱动齿轮(4)轮齿数目为曲轴驱动齿轮(2)轮齿数目的二分之一。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内燃机平衡机构,其特征是,所述主动轴(7)和从动轴(8)均带有结构完全相同的偏心重。
专利摘要一种内燃机平衡机构,包括平衡轴、传动齿轮、润滑系统和壳体,所述平衡轴包括主动轴和从动轴,所述传动齿轮由曲轴驱动齿轮、惰轮、主动轴驱动齿轮、主动轴传动齿轮和从动轴驱动齿轮组成,所述曲轴驱动齿轮固定在曲轴上,所述惰轮与曲轴驱动齿轮外啮合,所述主动轴驱动齿轮和惰轮外啮合,主动轴驱动齿轮和主动轴传动齿轮均固定在主动轴上,所述从动轴驱动齿轮固定在从动轴上,与主动轴传动齿轮外啮合。本实用新型采用带有惰轮的齿轮传动系统驱动,运转平稳,噪音小,可靠性高;在上壳体设置独立的润滑系统,使平衡轴运转有优良的润滑保证,并且减少了缸体上润滑油孔的数目,降低了缸体的加工难度。
文档编号F16N7/38GK202280790SQ201120370509
公开日2012年6月20日 申请日期2011年9月30日 优先权日2011年9月30日
发明者周山, 展立均, 徐海山, 王克, 纪晓辉, 胡洪涛 申请人: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