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装置的承载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785396阅读:12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子装置的承载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子装置的承载装置,尤其指同时具有旋转及翻转视角功能的电子装置的承载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时代越来越进步,电子装置在使用上越来越方便,人对电子装置的依赖也越来越大。现有各式各样方便的便携式电子装置,如平板计算机、笔记本型计算机、手机、个人数字助理,就以计算机的发展而言,其中笔记本型计算机的推出使个人计算机进入了便携式的时代。最近,厂商再推出了新一代的便携式计算机——平板计算机,平板计算机结合了笔记本型计算机及个人数字助理的优点,主要将显示屏幕直接结合于主机上,而显示屏幕还采用了触控式屏幕,使用者可以通过笔或手接触的方式进行输入,使得使用者在乘坐、站立或行进中,皆可浏览或操作平板计算机,使用上相当方便。如,中国台湾专利公告号573902,其是一种具有支撑保护盖的电子产品结构,包括一呈平板状且具有正、反两面的壳体、一供壳体承载的承座以及一枢设于承座上的支架;其中,承座包含一座板以及多个设于座板侧缘并与座板呈夹角设置的相邻框边,以在承座上围成一供壳体容置的开放空间,另外,座板具有的一侧缘是与开放空间相通的入口,且各框边上至少设有一止挡部,止挡部至少有一者设有弹性扣件,并在壳体的正、反两面处皆设有可分别与弹性扣件相扣合的扣合部,所以具有支架能支撑该壳体及调整角度功能,但是无法达到与该壳体平行方向的旋转,所以调整的角度受限。又如,中国台湾专利公告号M401960,其涉及一种电子装置的支撑结构,其设于一电子装置壳体,支撑结构包含至少一第一支撑件、至少一第二支撑件、一轴套与一转轴,第一支撑件设于电子装置壳体,第一支撑件设有至少一第一枢接部,第一枢接部枢设于电子装置壳体,第二支撑件枢设于第一支撑件,第二支撑件设有一第二枢接部,第二枢接部枢设于第一支撑件与电子装置壳体,轴套设于电子装置壳体并穿设第一枢接部与第二枢接部, 转轴穿设于电子装置壳体与轴套。虽然其可藉由不同长度的第一支撑件与第二支撑件让使用者自由选择电子装置站立时的高度,但是旋转的方向与方式限于一种,无法进一步增加电子装置使用时调整视角的便利性。由于现有技术尚无法完善处理此类问题,所以有加以突破、解决的必要。因此,如何提升方便性、实用性与经济效益,此为业界应努力解决、克服的重点项目。因此,本创作人有鉴于公知的电子装置的承载装置的问题缺失及其结构设计上未达到理想的事实,本创作人即着手研发其解决方案,希望能开发出一种更具便利性、实用性与高经济效益的电子装置的承载装置,以促进科技的发展,于是经多时的构思而有本实用新型的产生。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子装置的承载装置,其可供电子装置旋转与翻转视角。本实用新型的次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子装置的承载装置,其可使一电子装置支撑站立。为达到上述所指的各目的与功效,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电子装置的承载装置,包括一承载本体、一旋转结构、一翻转轴与一支撑件,该承载本体承载一电子装置,该承载本体的一侧设有多个第一定位件;该旋转结构具有一旋转本体,该旋转本体设置于该承载本体的一侧,该旋转本体设置的一侧面设有一弹性部,该弹性部的一侧具有至少一第二定位件,该旋转结构旋转于该承载本体,该第二定位件与该些第一定位件相互卡合,以固定该承载本体于一角度,通过该旋转结构可以使该承载本体相对于该支撑件旋转;该翻转轴设置于该旋转本体的一侧,并相对该承载本体;该支撑件枢设于该翻转轴,使该承载本体可以在该支撑件上翻转,如此通过上述结构,使用者可以同时翻转视角与旋转视角来调整该承载本体的角度。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一种电子装置的承载装置,该电子装置的承载装置包括一承载本体,该承载本体承载一电子装置,该电子装置位于该承载本体的一侧,该承载本体设有多个第一定位件,该些第一定位件设置于该承载本体的另一侧;一旋转结构,该旋转结构枢设于该承载本体,该旋转结构具有一旋转本体,该旋转本体相对设置于该些第一定位件,该旋转本体的一侧面设有一弹性部且相对设置于该些第一定位件,该弹性部的一侧具有至少一第二定位件,该第二定位件与该些第一定位件相互卡合,以固定该承载本体于一角度;一翻转轴,该翻转轴设置于该旋转本体的另一侧;以及一支撑件,该支撑件枢设于该翻转轴。本实用新型拥有更多角度可以选择,以调整电子装置到合适的观看或使用角度, 且不须以手持方式握持,可以使电子装置支撑站立供使用者使用,具有广泛的产业利用性及实用性,且其结构设计精简、方便利用,进而具有极佳的利用性及经济效益性。

图13其为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的支撑件、翻转轴与旋转;[0028]图14其为本实用新型第五实施例的部分区域立体图;以及[0029]图15其为本实用新型第六实施例的承载结构的立体图。[0030]主要组件符号说明[0031]10承载装置384孔洞[0032]20承载本体386固定件[0033]202卡合部40翻转轴[0034]204承载空间42第一固定件[0035]22第一定位件44孔洞[0036]24旋转孔50支撑件[0037]26穿越孔502握持部[0038]28阻挡弹片504止滑部[0039]30旋转结构52枢接件[0040]32旋转本体522固定孔[0041]322枢接部54本体[0042]3222环状卡榫542第一盖体[0043]324固定部5422穿孔[0044]326锁固孔544第二盖体[0045]34弹性部5442定位孔[0046]36第二定位件546第二固定件[0047]38锁固件56凹槽结构[0048]382凸轴60电子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审查员对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征及所达到的功效有更进一步的了解与认识, 谨佐以各项实施例及配合详细的说明,说明如后在先前技术的该些承载装置中,部分为无法调整视角,剩余的承载装置只能调整一种角度,调整的角度会受到限制,故本实用新型针对该些缺失,设计此承载装置以达到高便利性的目标。首先,请参考图1、图2、图3与图4,图1、图2、图3与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立体图、立体分解图、承载本体与旋转结构立体示意图。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电子装置的承载装置10,其包含一承载本体20、一旋转结构30、一翻转轴40与一支撑件50, 承载本体20的一侧设有多个第一定位件22。旋转结构30枢设于承载本体20的一侧,并相对设置于第一定位件22,且旋转结构30具有一旋转本体32,旋转本体32的一侧面具有一弹性部34,弹性部34相对设置于第一定位件22,弹性部34的一侧具有至少一第二定位件 36,且第二定位件36与第一定位件22相互卡合。翻转轴40设置于旋转本体32的另一侧, 并相对承载本体20。最后,支撑件50枢设于翻转轴40。当使用者使用本实施例的承载装置10时,置放一电子装置60于承载本体20,电子装置60可为平板计算机、智能型手机、个人数字助理、车用导航装置或其他电子装置。使用者握持并旋转支撑件50,依序带动翻转轴40及旋转结构30旋转,旋转结构30旋转至一适当角度后,使旋转本体32的弹性部34的第二定位件36卡设于承载本体20的二第一定位件22,以固定承载电子装置60的承载本体20。通过旋转结构30枢接承载本体20,可以使承载本体20相对于旋转结构30旋转,再通过支撑件50枢接固定于旋转结构30的翻转轴40,可以使旋转结构30相对于支撑件50翻转,换言之,承载本体20可以相对于支撑件 50进行旋转及翻转。而支撑件50用以支撑承载本体20,使承载本体20站立于一物体表面 (未图标),所以当支撑件50位置固定时,承载本体20就能任意翻转及旋转,使用者不须手持,更能有多种视角的调整,具有极佳的便利性。然而,公知的电子装置的承载装置固定每次旋转90度,所以电子装置的承载装置的旋转角度只有0度、90度、180度及270度四种选择,亦有完全无法调整角度的承载装置, 所以使用者对于电子装置的旋转角度无法有其他的选择。而本实用新型的承载装置10可通过旋转结构30与翻转轴40使承载本体20的旋转角度有多种选择,使用者可旋转承载本体20至符合使用者需求的角度,达到更佳的观看角度。请一并参阅图5,本实施例的承载本体20的该些第一定位件22与旋转本体32的二第二定位件36相互卡合,能固定承载本体20的角度于符合使用者需求的角度,且不会发生自由旋转的情形。本实施例的二第二定位件36设置于旋转本体32的弹性部34,而图5 公开承载本体20的第一定位件22 (如凸状条体)位于弹性部34的二第二定位件36 (如二凸点)之间,以达到该些第一定位件22与二第二定位件36相互卡设的目的。首先,位于承载本体20上端的第一定位件22被卡设于弹性部34的二第二定位件36之间;然而,欲调整承载本体20的角度,使用者通过支撑件50施加一外力于旋转结构30,使旋转本体32作顺时针旋转,当旋转本体32停止旋转时,弹性部34的二第二定位件36与位于承载本体20右侧的另一第一定位件22相互卡设,如此承载本体20与旋转本体32间产生相对角度,藉由改变承载本体20与旋转本体32的相对角度,以间接地使承载本体20的角度符合使用者需求的角度。且,本实施例的旋转本体32藉由弹性部34的弹性使二第二定位件36顺畅地脱离第一定位件22并与另一第一定位件22相互卡合。上述使旋转本体32旋转而使承载本体 20的角度符合使用者需求的角度,而本实施例亦可选择直接旋转承载本体20,调整承载本体20的角度符合使用者需求的角度,在此不再赘述。此外,请参阅图6,上述图5公开第一定位件22位于相邻的二第二定位件36之间, 达到该些第一定位件22与二第二定位件36相互卡设的目的;而本实施例的二第二定位件 36向右位移,二第二定位件36卡设于相邻的二第一定位件22之间,原本该些第一定位件 22排列构成二十四个间隔,每一间隔为15度,若只有一个第二定位件36,每次调整角度固定为15度,而本实施例因弹性部34上设置二第二定位件36,所以二第二定位件36由图5 转换成图6的卡合方式,其调整角度为7. 5度。所以本实施例的设置可达到微调角度的功效,以供使用者调整到与需求相近的角度,在此须注意的是,本实用新型的调整角度与该些第一定位件间隔的数量不以前述实施例为限。再者,请参阅图7A与图7B,除上述实施方式之外,第一定位件22与第二定位件36 的结构可相互对调,换言之,第一定位件22可为多个凸点,而第二定位件36可分别为二凸状条体,其亦达到使第一定位件22与第二定位件36相互卡合的目的。如图7A的第一定位件22(凸点)可卡设于二第二定位件36 ( 二凸状条体)之间,也可以如图7B所示,二第二定位件36 ( 二凸状条体)亦可卡设于二第一定位件22 (凸点)之间,如此具有极佳的角度的微调性,供使用者有更多的选择。更进一步说明,第一定位件22与第二定位件36可均为凸状条体或其他任意形状的定位件,以使第一定位件22与第二定位件36达到相互卡合的目的即可。请一并参阅图5与图8,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旋转结构区域剖视的示意图,在此详细描述旋转结构30枢接于承载本体20的详细结构,枢接处以一枢接部及其卡榫来作说明。承载本体20上设有一旋转孔M,而旋转本体32的一侧还包含一枢接部322, 枢接部322枢设于旋转孔对,且枢接部322的上缘还包含一环状卡榫3222,环状卡榫3222 可卡合于承载本体20的一卡合部202,使枢接部322可以卡合于承载本体20,且可以旋转。 第一定位件22设置于旋转孔M的周缘,并环绕旋转孔M可排列成一环状,如此使第二定位件36易于卡于第一定位件22之间,当第一定位件22数量越多,将会有更多角度供使用者选择,本实施例仅以二十四个第一定位件22为例,亦可以其他数量来呈现。请参考图9,图9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支撑件、翻转轴与旋转结构的立体图。如图所示,进一步描述翻转轴40与支撑件50的详细结构,旋转本体32的一侧还包含至少一固定部324,而翻转轴40还包含至少一第一固定件42与至少一孔洞44,且支撑件50 还包含二枢接件52与一本体M,本实施例以二固定部324、二第一固定件42与二孔洞44 来说明,亦可以一固定部324、一第一固定件42与一孔洞44为之。枢接件52各包含一固定孔522,而本体M包含一第一盖体542与一第二盖体M4,第二盖体544相对设置于第一盖体。第一盖体542与第二盖体544还各包含二凹槽结构56,其中,第一盖体542具有二穿孔 5422及二第二固定件M6,而第二盖体544具有二定位孔M42。上述的结构,首先,将第一固定件42穿过孔洞44,然后再锁固于旋转本体32的固定部324,使翻转轴40能够固定于旋转本体32,再将二枢接件52枢接于翻转轴40的两端, 然后将枢接件52置入第一盖体542与第二盖体M4的凹槽结构56,最后利用第二固定件 546穿过穿孔M22与固定孔522,并固定于定位孔M42,如此旋转结构30与翻转轴40就能相对于支撑件50翻动(旋转)。其中,枢接件52以一钩状结构来作说明,亦可为其他枢接结构。枢接件52的内圆半径比翻转轴40的半径小,所以枢接件52枢设于翻转轴40时,会产生一夹持力,当使用者出一外力使旋转结构30相对于支撑件50翻动(旋转)时,翻转轴40与枢接件52亦会相对旋转,当承载本体20翻转到所需的角度时(外力消失),翻转轴40与枢接件52因夹持关系产生一摩擦力,使翻转轴40固定,不会任意自由地翻转,达到调整视角的功用。此外,支撑件50还包含一握持部502与一止滑部504,握持部502设于支撑件50 的一侧(参阅图11A),而止滑部504设置于支撑件50的底部。其中,握持部502供使用者握持,握持部502可为多个凹槽(如左右对称的二凹槽),其可供手指置放,以方便使用者握持。若使用者欲将支撑件50置于桌上时,止滑部504可以防止支撑件50任意滑动,使支撑件50更稳固的站立。请参考图10A、图10B、图IlA与图11B。如图所示,使用者可以将一手置于支撑件 50,其另一手置于承载本体20,将承载本体20逆时针旋转就能得到图10A,若顺时针旋转就能得到图10B。当使用者欲翻转承载本体20时亦同,将一手置于支撑件50,其另一手置于承载本体20,能将承载本体20向上翻转至所需角度,如图IlA至图IlB所示。通过上述两种旋转,使用者可以随意调整到所需的角度,拥有更多的角度可供选择。请参考图12与图13,如图所示,其以第一实施例的支撑件为基础再稍加变化,支撑件50可呈一 U形结构(如图12),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支撑件50以枢接件52与本体讨为两独立构件,本体讨必须设置于枢接于翻转轴40的枢接件52 ;而本实施例的枢接件52与本体M为一体成形,即枢接件52与本体M为同一构件。本实施例的本体M的上端具有二枢接件52 (U形的两端),而二枢接件52再枢接于翻转轴40的两端。其中,枢接件 52呈一钩状结构,而枢接件52与翻转轴40的连接方式与第一实施例相同,在此不再赘述。本实施例的支撑件50的体积较轻薄,当支撑件50未撑开时,其可伏贴于承载本体 20 (参阅图3),使承载装置的体积变小,以增加承载装置的收纳性与携带性。再者,因本实施例的支撑件50的结构较简单,因此易于制造,以降低承载装置的制造成本。此外,请参阅图13,支撑件50亦可呈一平板状的外观结构或其他形状,并达到支撑承载本体20或供使用者握持的目的,在此不再赘述。请参考图14,图14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五实施例的部分区域立体图。如图所示,与第一实施例不同的地方在于,旋转件结构30还包含一锁固件38,锁固件38锁固于旋转本体32,而旋转本体32的一侧具有至少一锁固孔326 ;锁固件38的一侧包含一凸轴382、至少一孔洞384及至少一固定件386。首先,将凸轴382穿设于旋转孔24,再将固定件386穿设于孔洞384,并锁固于锁固孔326。本实施例以二锁固孔326、二孔洞384与二固定件386 来作说明,亦可以一锁固孔326、一孔洞384与一固定件386为之。通过旋转本体32与锁固件38的锁固,旋转结构30就会枢接于承载本体20,而旋转结构30与承载本体20就可以相对旋转。再者,通过第一定位件22与弹性部34上的第二定位件36结构,使旋转结构30与承载本体20可以转至定位,而不会任意转动,达到调整视角的功用,这部分与第一实施例相同,而其翻转结构亦相同,在此不加以赘述。请参阅图15,图15是本实用新型的第六实施例的承载结构的立体图。如图所示, 进一步描述承载本体20的详细结构,其中承载本体20还包含有多个穿越孔沈与至少一阻挡弹片观,其中穿越孔沈可设置于承载本体20的两侧,而阻挡弹片观设置于承载本体20 的一端。穿越孔26配合电子装置60的输入输出插孔(如传输孔、耳机孔或充电孔等)来设置,而阻挡弹片观用以防止电子装置60滑出,且为了使电子装置60能够置入承载本体 20的一承载空间204,阻挡弹片28可为一弹性体,如此电子装置60能方便置入承载本体20 的承载空间204,且不容易落出承载空间204。本实用新型的电子装置的承载装置10藉由前述构成,如此承载于承载装置10的电子装置可以旋转与翻转视角,且拥有更多角度可以选择,以调整电子装置到合适的观看或使用角度,且不须以手持方式握持,可以使电子装置支撑站立供使用者使用,具有广泛的产业利用性及实用性,且其结构设计精简、方便利用,进而具有极佳的利用性及经济效益性。惟以上所述者,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各项实施例而已,并非用来限定本实用新型实施的范围,凡是根据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的范围所述的形状、构造、特征及精神所作的等同变化与修饰,均应当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内。本实用新型实为一具有新颖性、进步性及可供产业上利用者,应当符合专利法所规定的专利申请要件无疑,于是依法提出实用新型专利申请,祈专利局早日赐准专利,至感为祷。
权利要求1.一种电子装置的承载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电子装置的承载装置包括一承载本体,该承载本体承载一电子装置,该电子装置位于该承载本体的一侧,该承载本体设有多个第一定位件,该些第一定位件设置于该承载本体的另一侧;一旋转结构,该旋转结构枢设于该承载本体,该旋转结构具有一旋转本体,该旋转本体相对设置于该些第一定位件,该旋转本体的一侧面设有一弹性部且相对设置于该些第一定位件,该弹性部的一侧具有至少一第二定位件,该第二定位件与该些第一定位件相互卡合,以固定该承载本体于一角度;一翻转轴,该翻转轴设置于该旋转本体的另一侧;以及一支撑件,该支撑件枢设于该翻转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装置的承载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承载本体上设有一旋转孔,该些第一定位件设置于该旋转孔的周缘,并呈环状排列。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装置的承载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旋转本体的一侧具有一枢接部,该枢接部穿设该旋转孔与该承载本体相枢接。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装置的承载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旋转结构还包括一锁固件,该锁固件更进一步地包括一凸轴,该凸轴设于该锁固件的一侧,且该凸轴穿设于该旋转孔,该锁固件锁固于该旋转本体。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装置的承载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旋转本体的一侧具有至少一固定部,该翻转轴具有至少一孔洞及至少一第一固定件,该第一固定件穿过该孔洞,并固定于该固定部。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装置的承载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支撑件包括二枢接件,该二枢接件分别枢接于该翻转轴的两端;以及一本体,该本体设置于该二枢接件。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子装置的承载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本体包括一第一盖体;以及一第二盖体,该第二盖体相对设置于该第一盖体。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子装置的承载装置,其特征在于,该二枢接件分别具有一固定孔,该第一盖体具有二穿孔及二第二固定件,该第二盖体具有二定位孔,该二第二固定件分别穿过该二穿孔及该二固定孔,并固定于该二定位孔。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装置的承载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支撑件呈一U形结构,该支撑件具有一本体与二枢接件,该二枢接件设于该本体的上端,并与该本体一体成形,且该二枢接件枢设于该翻转轴。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装置的承载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支撑件呈一平板状,该支撑件具有一本体与二枢接件,该二枢接件设于该本体的上端,并与该本体一体成形,且该二枢接件枢设于该翻转轴。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装置的承载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支撑件还包括一握持部,该握持部位于该支撑件的一侧。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装置的承载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支撑件还包括一止滑部,该止滑部位于该支撑件的底部。
1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装置的承载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承载本体的两侧还设有多个穿越孔。
1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装置的承载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承载本体的一端还设有一阻挡弹片。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子装置的承载装置。该电子装置的承载装置包括一承载本体、一旋转结构、一翻转轴以及一支撑件;该承载本体承载一电子装置,该电子装置位于该承载本体的一侧,该承载本体设有多个第一定位件,该些第一定位件设置于该承载本体的另一侧;该旋转结构枢设于该承载本体,该旋转结构具有一旋转本体,该旋转本体相对设置于该些第一定位件,该旋转本体的一侧面设有一弹性部且相对设置于该些第一定位件,该弹性部的一侧具有至少一第二定位件,该第二定位件与该些第一定位件相互卡合,以固定该承载本体于一角度;该翻转轴设置于该旋转本体的另一侧;该支撑件枢设于该翻转轴。本实用新型可同时翻转与旋转视角来调整角度,方便且实用。
文档编号F16M11/20GK202327558SQ20112050315
公开日2012年7月11日 申请日期2011年12月6日 优先权日2011年12月6日
发明者张守伦, 曹井一 申请人:纬创资通(昆山)有限公司, 纬创资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