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预装配同步环的变送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531047阅读:20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具有预装配同步环的变送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手动变速器的同步组件的变送器。
背景技术
在特别用于机动车辆的手动变速器中,同步组件用于产生一种连接,该连接防止齿轮轴与变速齿轮(或作为可动齿轮布置在齿轮轴上的大齿轮)之间的相对旋转。在换档过程的第一步中,同步组件确保将待变速的变速齿轮的速度调节到齿轮轴的速度。然后在第二步中,产生了一种用于使齿轮轴与变速齿轮的共同旋转的连接。然后相应的齿轮被改变。通常公知的是,同步组件包括作为必要构件的同步轮毂、容纳在其中的推力件(thrust piece)、同步环和换挡套。当致动换挡套时,通过推力件将一个同步环紧压在与待变速的变速齿轮相关的摩擦表面。一旦使变速齿轮的速度与齿轮轴的速度同步,换挡套便可以完全地移动通过(shifted through),使得其接合在与所述变速齿轮相关的齿中。通过这种方式,建立了防止了从同步轮毂到变速齿轮的相对旋转的连接。公知的同步组件中的弊端在于非常复杂且局部非常庞大的结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不太费力就能使手动变速器的齿轮被同步且变速。为实现此目的,根据本发明规定用于手动变速器的同步组件的变送器,所述变送器包括推力件、与所述推力件配合的弹簧和至少一个同步环,所述推力件通过弹簧起作用,使得变送器可以沿着轴向方向将预同步力传送到同步环。通过这种方式,设置一种组件,所述组件可以预装配、然后置入手动变速器中并且已经包括主要功能部件。变送器可以在齿轮轴上轴向地移动,以产生防止齿轮轴与变速齿轮之间的相对旋转的连接。在建立防止齿轮轴与变速齿轮之间的相对旋转的连接以前,同步环提供齿轮轴与变速齿轮之间的必要的速度调节。推力件确保所谓的预同步并且将同步环固定在空档位置,因此减小或消除了任何不期望的拖曳转矩(drag torque)。优选地,规定同步环设有至少一个驱动凸爪,所述驱动凸爪具有形成在其上的可以沿着周边方向与变送器配合的锁定表面。通过这种方式,只要变速齿轮和齿轮轴的速度还未同步,则就将防止变送器移动通过的锁定功能集成在同步环中。根据一个变型规定,同步环设有至少一个预同步斜面,所述至少一个预同步斜面在弹簧的作用下与推力件接合。预同步斜面致使同步环固定在空档位置处,但是与此同时,允许变送器的移动通过,原因在于当变送器移动通过时,所述预同步斜面使推力件反向于弹簧的动作移动。优选地,规定预同步斜面形成在驱动凸爪上。这导致非常紧凑的结构。根据一个实施方式,规定沿着周边方向以及沿着轴向方向在变送器中引导所述推力件。这还导致了变送器的紧凑结构。
根据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规定将推力件布置在沿着径向方向向内打开的凹槽中,并且将弹簧支撑在构造为与变送器分离的对接件处。使变送器在径向方向向内(即朝向齿轮轴的中心轴)打开,方便变送器中的推力件的装配。根据一个变型,规定所述对接件是悬置在变送器中的夹具。使用所述夹具,可以关闭变送器中的开口,并且可以同时以技术上简单的方式形成用于弹簧的对接件。根据不同的变型,规定所述对接件是插入变送器中的保持环。该构造通过尤其小量的单个部件区别其自身,因为用于全部推力件的装配的开口可以通过一个构件(即保持环)关闭。根据不同的实施方式,规定推力件布置在沿着所述径向方向向内打开的凹槽中,并且弹簧是以插入变送器中的弹簧垫圈的形式。由于消减了用于推力件的分离弹簧,因此所述设计导致了更加简单的结构。优选地,规定在变送器处安装两个同步环。这允许通过在一个方向或其它方向致动变送器来改变变速器的两个齿轮比比级(gear ratio step)。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规定同步环的两个预同步斜面沿着轴向方向倾斜地定位,其中两个同步环沿着轴向方向相互连接,并且其中在初始位置处,推力件抵靠两个预同步斜面。由于同步环的轴向结合、小的空间要求和简单的装配,因此此设计通过简单结构、低拖拽转矩来区别其自身。在此实施方式中,每个同步环都具有设置在其上的至少一个连接凸片,通过连接凸片两个同步环利用互锁配合相互连接。由于连接凸片可以通过变送器的连接开口安装,因此这使在变送器处预装配同步环较容易。一旦两个同步环利用互锁配合相互连接,则它们便不再能够从变送器释放。根据一个另选实施方式,规定两个同步环安装在变送器处,以便沿着周边方向旋转,其中它们包括彼此相对布置的两个驱动凸爪,并且所述每个驱动凸爪都具有设置在其上的两个锁定表面,并且其中推力件沿着周边方向推动两个驱动凸爪分离,使得两个驱动凸爪在相反的方向上抵靠变送器放置。此实施方式还通过简单的结构、小的空间要求和简单装配来区别其自身。优选地,这里规定每个同步环都设有四个驱动凸爪。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在驱动凸爪上沿着轴向方向精确地弓丨导同步环。优选地,规定每个驱动凸爪都具有布置在其上的两个释放斜面,所述两个释放斜面与锁定表面沿着轴向方向隔开。当将变送器从移动通过位置向后推动到空档位置时,所述释放斜面确保将相应的同步环再次从与其相关的摩擦表面释放。根据另一个另选构造,规定两个同步环安装在变送器处,推力件安装在第一同步环中并且接合到第二同步环中的开口中。此实施方式通过简单且成本有效的结构、由于同步环的轴向结合的拖拽转矩、由于同步环的径向居中的格格作响的低倾向和小的空间要求来区别其自身。优选地,这里规定推力件安装在还用作用于弹簧的对接件的保持罩中。这里的保持罩用于精确地引导推力件。优选地,规定通过咬合钩将推力件束缚地固定在在保持罩中的适当位置处。这允许推力件与弹簧一起被预装配在保持罩中,这样使得无需任何其它措施就可保持推力件。
在此实施方式中,规定第一同步环设有彼此相对定位的两个驱动凸爪,保持罩可以悬置在两个驱动凸爪之间。在此构造中,驱动凸爪具有双重功能:一方面,它们与变送器配合,并且另一个方面,它们用于将同步环轴向地附接到彼此。为了与变送器配合,驱动凸爪各自都优选地设有两个锁定表面,所述两个锁定表面都设置在驱动凸爪的周边外边缘上。优选地,规定三组驱动凸爪彼此相对定位。这允许在变送器中精确地引导两个同步环。为将第二同步环附接到第一同步环上,规定第二同步环设有其中形成有开口的连接凸片。此构造通过简单的结构来区别其自身。优选地,规定推力件设有可以与变送器接合的两个预同步斜面。通过这种方式,通过两个同步环形成的组件精确地固定在空档位置中。


下面将参照在附图中示出的各个实施方式描述本发明,在附图中:图1示意性示出了具有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变送器的同步组件的截面图;图2示出了图1中的同步组件的分解图;图3示出了具有安装到其上的同步环的变送器的立体图;图4示出了图3中的同步环的立体图;图5示出了图3中的变送器的立体图;图6示出了沿着图1中的平面V1-VI剖切的剖视图;图7示出了沿着图6中的平面VII剖切的剖视图;图8示出了沿着图6中的平面VIII剖切的剖视图;图9示出了具有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变送器的同步组件的剖视图;图10示出了具有安装到其上的图9的同步环的变送器的立体图;图11示出了图9中的变送器的局部放大图;图12示出了同步环和图10的变送器的推力件的分解图;图13示出了根据第三实施方式的变送器的分解图;图14示出了图13中的变送器的纵剖视图;图15示出了图13中的变送器的横截面视图;图16示出了图13中的变送器的立体图;图17示出了根据第四实施方式的变送器的横截面视图;图18示出了图17中的变送器的纵剖视图;图19示出了图17中的变送器的立体剖视图;图20示出了根据第五实施方式的变送器的横截面视图;图21示出了图20中的变送器的纵剖视图;图22示出了图20中的变送器的立体剖视图;图23示出了具有根据本发明的第六实施方式的变送器的同步组件的剖视图;图24示出了用于图23的变送器的彼此接合的同步环的立体图25示出了图23中的变送器的局部放大图;以及图26示出了同步环和图23中的变送器的推力件的分解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将参照图1至图8描述用于手动变速器的同步组件的基本结构,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变送器用于同步组件中。变速器包括其上布置有两个变速齿轮12、14的齿轮轴10。两个变速齿轮12、14是可移动齿轮的形式,即它们可以相对于齿轮轴旋转。离合器齿16连接到每个变速齿轮12、14以便随它们共同旋转。变送器18布置在两个变速齿轮12、14之间,这里变送器18由变送器盘20与两个离合器盘22形成。两个离合器盘22布置在变送器盘20的任一侧上并且具有外齿24和内齿26。外齿24制成为与离合器齿16互补,并且内齿26与齿轮轴齿28啮合。因此,离合器盘22沿着周边方向结合以便随着齿轮轴10共同旋转,但是能够在齿轮轴上沿着轴向方向移动。相应的同步环30布置在变送器盘20的任一侧上,同步环30可以和分别与相应的变速齿轮12和14相关的的摩擦表面32配合。两个同步环包括延伸到变送器盘20中的凹槽36中的多个驱动凸爪34,以及延伸通过变送器盘20中的连接开口 40的两个直径相对的连接凸片38 (具体参见图3)。连接凸片38用于使两个同步环彼此沿着轴向方向结合。在结合状态中(参见图4),两个同步环30的驱动凸爪34的自由端彼此紧密地相对定位。为了使两个同步环相互连接,同步环中的一个形成为具有接合在其它连接凸片38的连接开口 41中的连接突出部39。通过这种方式,在两个同步环的直径相对的点处获得互锁连接,该互锁连接构造为与两个拼接件之间的连接类似。在此设计中,进一步有利的是两个同步环可以具有相同的构造。凹入部37形成在每个凹槽36的底部,相应的推力件42 (具体地参见图5和图6)布置在凹部中,每个推力件都被弹簧44沿着径向方向向外推动。S卩,在凹部37的侧边缘之间沿着周边方向以及在两个离合器盘22之间沿着径向方向引导推力件。预同步表面46形成在每个推力件的径向外端部上,预同步表面46抵靠形成在径向内侧上的驱动凸爪34的自由端上的预同步斜面48 (参见图7)。彼此相对定位的驱动凸爪34的预同步斜面48定向为使得具有大开口角度的V形成径向向外指向的尖端。驱动凸爪34形成为具有锁定表面50,如沿着周边方向观察到的,锁定表面50以倾斜方向相对于凹槽36的边缘定位。同样,这里在相对定位的驱动凸爪34上的锁定表面50形成V,相对定位的驱动凸爪的两个V中的每个的尖端都指向凹槽36的中心。上述同步组件如下操作:当想要改变例如包括变速齿轮14的齿轮时,变送器18在图1的箭头P的方向上通过换挡叉(未示出)沿着轴向方向在齿轮轴10上移动。在第一步中,称为预同步,两个同步环30由推力件42夹带到左边,更精确地,由与左侧同步环30的左侧预同步斜面48接合的推力件42的预同步表面46夹带到左边,以使同步环30移动进入与摩擦表面32摩擦接合。通常地,齿轮轴10的速度与变速齿轮的速度不相应,因此在同步环30与摩擦表面32之间具有速度差。这致使沿着圆周方向夹带同步环(参见图8中的箭头U),因此锁定表面50移动到与图8的凹槽36的上边缘接触。由于锁定表面50的倾斜定向,因此这产生了防止变送器盘20相对于驱动凸爪34移动的分力;只要存在速度差,那么由此产生的摩擦力矩就致使锁定表面50保持紧紧推压凹槽36的边缘。这里同步环支撑在摩擦表面32上并且不能沿着轴向方向进一步移动。仅当速度差已经减小时,由锁定表面50施加的锁定力才减小,因此变送器盘20的凹槽36的边缘可以移动锁定表面50,由于锁定表面50沿着与箭头U的方向相反的圆周方向倾斜定向,因此这允许变送器的移动通过。与此同时,即通过倾斜定位的预同步斜面48反向于弹簧44的动作大力按压,使推力件42向下偏移。这就允许变送器轴向地移动较远,以至于离合盘22的外齿24接合与变速齿轮14关联的离合器齿16。通过这种方式,产生了防止齿轮轴10与待改变的变速齿轮14之间的相对旋转的连接。为释放改变的齿轮,变送器18沿着相反方向向回移动到其中心位置处,这还致使两个同步环30再次返回到中心位置处,其中消除了两个同步环与摩擦表面32的摩擦接合。第一实施方式的特定优点在于可以使用具有简单结构的推力件,将该推力件在变送器18的两个离合器盘22之间并且在凹部37中以简单的方式引导。此外,获得变送器18,同步环30可以以简单的方式预装配到变送器18。推力件42将它们保持在变送器盘20的中心位置处,其中在两个连接凸片38上的互锁接合结构位于连接开口 40内,以使它们不能彼此分离。参照图9至图12,现在将描述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变送器。对于从先前实施方式已知的构件将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且在这个方面参考上述的说明。第一实施方式与第二实施方式之间的主要区别在于,在第二实施方式中,两个同步环30彼此未在轴向方向上稳固地结合,而是相对于彼此可移动。每个同步环都包括彼此成对配合的四个驱动凸爪34。为此目的,它们延伸通过变送器18的变送器盘20的凹槽36。推力件42居中地布置在延伸通过凹槽36的驱动凸爪34之间并且由弹簧44径向向外地推动。推力件42在其背离弹簧44的侧面上具有圆形形状,使得推力件的尖端位于在两个驱动凸爪34之间,以在相反方向上分别推动它们(参见图10中的箭头P)。紧压凹槽36的边缘的每个驱动凸爪34的侧边缘都设有两个锁定表面50,这里两个锁定表面50邻近彼此倾斜地布置,从而形成锐角的V。因此,在变送器的初始位置处,两个同步环30固定在变送器处的适当位置,其中每个同步环的全部四个驱动凸爪34中的每个的两个锁定表面50都紧压凹槽36的边缘。当致动变送器以改变齿轮时,其经由锁定表面50直接地夹带两个同步环30直到它们中的一个碰撞与其相关的摩擦表面32。由于齿轮轴与待改变的变速齿轮之间的速度差,产生试图使相应同步环30相对于变送器18的变送器盘20旋转的摩擦力矩,这使得两个锁定表面50之间的V形凹入部更加牢固地紧压凹槽36的边缘。通过这种方式,只要齿轮轴和变速齿轮的速度未被同步,就产生防止变送器移动通过的锁定效果。原则上,关于换挡力的传送,必须对摩擦力矩的作用方向作出区分。在第一种情形中,摩擦力矩在与抵靠锁定表面的同步环的驱动凸爪相同的方向上起作用,即直接地经由锁定表面和主动同步环的驱动凸爪引入换挡力。在第二种情形中,摩擦力矩在相反的方向上起作用。这里,主动同步环的驱动凸爪抵靠被动同步环旋转。在此过程中,推力件向内移动,换挡力经由被动同步环的驱动凸爪引入到主动同步环中。因此,这意味着通过被动同步环的驱动凸爪确保了锁定功能。仅当不再存在摩擦力矩时,变送器盘20才继续通过锁定表面50使相应的同步环30略微旋转,因此凹槽36的边缘从两个锁定表面50释放并且可以沿着轴向方向在驱动凸爪34上滑动。在此过程中,两个同步环30相对于彼此旋转,从而使得布置在凹槽36中的两个驱动凸爪中的一个接近另一个驱动凸爪,与弹簧44的动作相反推力件42弹性地向下移动。朝向移动通过移动的端部,变送器盘20达到释放斜面60的区域,沿着轴向方向观察,变送器盘20布置在两个锁定表面50的任一侧上。当变送器从图9和图11中示出的空档位置移动到移动通过位置时,未碰撞摩擦表面的同步环30相对于于同步环保持在其初始位置中,其中两个锁定表面50之间的沟槽与凹槽36的边缘接合。在移动通过过程中,仅另一个同步环相对于变送器移动,同时其相对于非主动同步环略微地旋转,推力件42在驱动凸爪34的具有直线构造的“内部边缘”上滑动。当相应的齿轮被再次释放时,在同步环再次达到其初始位置以前,变送器盘20通过释放斜面60夹带相应的同步环。由于同步环不是轴向连接的,因此释放斜面60还用于防止驱动凸爪从移动状态中的变送器脱离。图13至图16示出了第三实施方式。对于从先前实施方式已知的构件将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且在这个方面参考上面的说明。关于用于容纳推力件42的凹槽36的构造,第三实施方式不同于前两个实施方式。在第三实施方式中,凹槽36设计为径向向内打开。换句话说,在变送器中的凹槽不具有“底部”,弹簧44挤靠该“底部”。替代地,这里规定对接件由夹具80形成。夹具具有形成为棘爪肩部的两个外部边缘,并且夹具通过其支撑在变送器18处,以使凹槽36径向向内地闭合。弹簧44支撑在夹具80处,弹簧心轴81设置在夹具80上以将弹簧固定在适当位置处。通过构造为径向向内打开的凹槽36简化了在变送器中的推力件42与弹簧44装配。在图17至图19中示出了第四实施方式。对于从先前实施方式已知的构件将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且在这个方面参考上面的说明。第四实施方式与第三实施方式的不同之处在于用于弹簧44的对接件通过保持环82形成,保持环82在周边方向上沿着变送器的内部开口的外部边缘延伸,并且弹簧44抵靠保持环。这还允许推力件42以简单的方式装配到变送器18中。出于装配的原因,保持环82优选地形成为使得其弹性地抵靠内部开口的外部边缘。在图20至图22中示出了第五实施方式。对于从先前实施方式已知的构件将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且在这个方面参考上面的说明。第五实施方式与第四实施方式的区别在于弹簧44由弹性抵靠变送器的内部开口的外部边缘的弹性垫圈84取代。推力件42直接地支撑在弹簧垫圈84处。与第四实施方式对比,规定自由空间朝向弹簧垫圈84径向内部的齿轮轴,这允许弹簧垫圈84的偏转。因此,可以省去在第四实施方式中使用的弹簧。图23至图26示出了第六实施方式。对于从先前实施方式已知的构件将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且在这个方面参考上面的说明。第三实施方式与上述实施方式类似,以使两个同步环30彼此在轴向方向上结合。这里使用推力件实现结合。两个同步环30中的一个设有彼此成对关联的六个驱动凸爪34。在彼此关联的驱动凸爪34之间形成座70,保持罩72可以悬置在座70中,使得保持罩可以沿着轴向方向固定在适当位置处。为此目的,座70形成为沿着轴向方向底切。保持罩72由金属薄片制成并且具有凹入部,弹簧44可以连同推力件42 —起安装到凹入部中。由此推力件42在保持罩72中被引导。推力件42在其下侧上设有咬合钩74,通过咬合钩74可以将推力件束缚地固定在保持罩72的底部中的孔中适当位置处。第二同步环30设有三个连接凸片38,每个连接凸片都设有开口 76。为使两个同步环相互连接,首先将三个保持罩悬置到设有驱动凸爪34的同步环的三个座70中。然后,将第二同步环布置在第一个处使得其连接凸片38中的每个都放置在两个相互关联的驱动凸爪34之间;保持罩72形成有成角度的保持边缘,以使驱动凸爪34和连接凸片38可以布置在相同的直径上。最后,推力件42和弹簧44插入到保持罩72中,以使推力件42位于开口 76内。因此,两个同步环30彼此在轴向方向和周边方向上结合。与第一实施方式中不同,在第三实施方式中,预同步斜面48形成在推力件42上,并且因此沿着径向方向与变送器盘20中的凹槽36的边缘配合。在第三实施方式中,锁定表面50以与第二实施方式中相同的方式布置,即,锁定表面50以V形彼此相对的定位在驱动凸爪34的外侧上。当想要改变齿轮时,变送器沿着轴向方向移动。在此过程中,变送器通过预同步斜面48中的一个夹带两个同步环30,以使同步环中的一个达到与相应的摩擦表面32结合。齿轮轴与待移动的变速齿轮之间的速度差确保由两个同步环形成的组件沿着周边方向起作用,由此在彼此面向的两个锁定表面50之间的V形切口紧压凹槽36的边缘。通过这种方式,只要摩擦力矩作用在相应的同步环上,就防止了变送器的移动通过。在未消除速度差之前,变送器通过倾斜定向的锁定表面50成功地使同步环略微地后移,以使变送器可以移动通过。为了释放齿轮,变送器18向回移动到空档位置处;在此过程中,变送器使由两个同步环30形成的组件通过推力件42返回到空档位置。
权利要求
1.一种用于手动变速器的同步组件的变送器(18),包括推力件(42)、与所述推力件(42)配合的弹簧(44)、以及至少一个同步环(30),所述推力件(42)通过弹簧(44 ;84)起作用,使得所述变送器(18)可以沿着轴向方向将预同步力传送到所述同步环(3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同步环(30)设有至少一个驱动凸爪(34),所述驱动凸爪(34)具有形成在其上的可以沿着周边方向与所述变送器(18)配合的锁定表面(50)。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变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同步环(30)设有至少一个预同步斜面(48),所述至少一个预同步斜面(48)可以在所述弹簧(44)的作用下与推力件(42)接合。
4.根据权利要求2和3所述的变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同步斜面(48)形成在所述驱动凸爪(34)上。
5.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变送器,其特征在于,沿着所述周边方向以及沿着所述轴向方向在所述变送器(18)中引导所述推力件(42)。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变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推力件(42)布置在沿着所述径向方向向内打开的凹槽(36)中,并且所述弹簧(44)支撑在构造为与所述变送器(18)分离的对接件处。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变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接件是悬置在所述变送器中的夹具(80)。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变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接件是插入所述变送器(18)中的保持环(82)。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变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推力件(42)布置在沿着所述径向方向向内打开的凹槽(36)中,并且所述弹簧是以插入所述变送器(18)中的弹簧垫圈的形式。
10.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变送器,其特征在于,两个同步环(30)安装在所述变送器(18)处。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变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同步环(30)的所述两个预同步斜面(48)沿着所述轴向方向倾斜地定位,其中所述两个同步环(30)沿着所述轴向方向相互连接,并且其中在初始位置处,所述推力件(42)抵靠所述两个预同步斜面(48)。
12.根据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变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每个同步环(30)都具有设置在其上的至少一个连接凸片(38),通过所述连接凸片(38),所述两个同步环(30)利用互锁配合相互连接。
13.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变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同步环(30)安装在所述变送器(18)处,以便沿着所述周边方向旋转,其中所述两个同步环(30)包括彼此相对布置的两个驱动凸爪(34),并且所述每个驱动凸爪都具有设置在其上的两个锁定表面(50),并且其中所述推力件(42)沿着所述周边方向推动所述两个驱动凸爪(34)分离,使得所述两个驱动凸爪(34)沿着相对的方向抵靠所述变送器(18)。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变送器,其特征在于,每个同步环(30)都设有四个驱动凸爪(34)。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变送器,其特征在于,每个驱动凸爪(34)都具有设置在其上的两个释放斜面(60),所述两个释放斜面¢0)与所述锁定表面(50)沿着轴向方向隔开。
1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变送器,其特征在于,两个同步环(30)安装在所述变送器(18)处,所述推力件(42)安装在第一同步环(30)中并且接合到第二同步环(30)中的开口 (76)中。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变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推力件(42)安装在还用作用于所述弹簧(44)的对接件的保持罩(72)中。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变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推力件(42)通过咬合钩(74)束缚地固定在在所述保持罩(72)处的适当位置。
19.根据权利要求17或18所述的变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同步环(30)设有彼此相对定位的两个驱动凸爪(34),所述保持罩(72)悬置在所述两个驱动凸爪(34)之间。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变送器,其特征在于,两个锁定表面(50)形成在所述驱动凸爪(34)的周边地外边缘上。
21.根据权利要求19或20所述的变送器,其特征在于,设置彼此相对定位的三组驱动凸爪(34)。
22.根据权利要求16-21中任一项所述的变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同步环(30)设有其中形成有开口(76)的连接凸片(38)。
23.根据权利要求16-22中任一项所述的变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推力件(42)设有可以与所述变送器(18) 接合的两个预同步斜面(48)。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手动变速器的同步组件的变送器(18),其包括推力件(42)、与推力件(42)相互作用的弹簧(44;84)、以及至少一个同步环(30),所述推力件(42)通过弹簧(44)起作用,使得变送器(18)可以沿着轴向方向将预同步力传送到同步环(30)。
文档编号F16D23/06GK103154549SQ201180042685
公开日2013年6月12日 申请日期2011年8月31日 优先权日2010年9月3日
发明者于尔根·宾德尔, 托马斯·施内泽, 彼得·埃希特勒, 米夏埃尔·克尔策, 彼得·克拉默 申请人:贺尔碧格传动技术控股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