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攻倒扣防松螺母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533485阅读:28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自攻倒扣防松螺母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 涉及一种螺母,尤其是涉及一种自攻倒扣防松螺母。
背景技术
目前,现有的固定在板材上的螺母一般采用铆接的方式,铆接之后的螺母在板材上会发生转动,不利于在螺母上安装螺栓,也有的采用螺纹连接的方式将螺母旋紧在板材上,在发生振动的时候,螺母容易松动,在安装的时候必须先攻好螺纹,通过螺母外部的螺纹与板材上的螺纹孔相配合使用,增加了工序,降低了工作效率;还有通过嵌件螺母的方式安装在塑胶板材上,一种是直接注塑到板材里,这种方式嵌入之后就不能够改变嵌入件螺纹的大小,减少了装配的灵活性;一种是将产品加热后嵌入到塑料件里,这种方式其工艺较复杂,不方便操作人员操作;有的时候嵌件的形状、位置和数量不相同,在注塑过程中很难实现自动化;金属嵌件的收缩率远小于周围的塑料材料,在完成安装之后,塑料件容易发生翘曲,并且其内应力过大能够引起局部开裂;金属嵌件一般采用定制的,其制作成本相应的增加。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自攻倒扣并且防止松动的螺母,它可以在需要使用的时候安装,有很强的灵活性,不需要采用加热嵌入的方法,防止塑料材料的变形。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自攻倒扣防松螺母,包括螺母柱本体,螺母柱本体的内部设有螺纹孔以及螺纹孔一端的内六角驱动头,所述的螺母柱本体上设有带有锥度的自攻倒扣牙。为了在攻牙的时候所产生的材料挤入斜槽产生防止转动的效果,并且与安装孔结合更紧密,进一步的所述的自攻倒扣牙上设有斜槽且至少一个;进一步的所述的斜槽为三个。为了防止螺母在板材中转动,并且达到防松的效果,所述的螺母柱本体远离内六角驱动头的另一端设有楔形凸起且至少一个;进一步的,所述的楔形凸起为四个。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采用了上述结构之后,因为采用的自攻倒扣牙,能够防止螺母回旋防止松动,攻牙时所产生的材料挤入自攻倒扣牙上的斜槽,能够防止螺母的转动,并且与安装孔结合更紧密,采用楔形凸起能够很方便的进入安装孔,与安装孔的底部更好的贴紧,防滑防松;能够根据需要,方便安装不同规格螺纹的螺母,并且操作方便,工艺简单; 不采用加热嵌入方法,减少了因加热带来的塑料件翘曲以及内应力过大产生开裂的现象。


图I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I的左视结构示意图3是图I的右视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3中A-A方向上的剖视图。图中1、内六角驱动头;2、自攻倒扣牙;3、螺母柱本体;4、螺纹孔;5、斜槽;6、楔
形凸起。
具体实施例方式如图I 图4所示一种自攻倒扣防松螺母,包括螺母柱本体3,螺母柱本体3的内部设有螺纹孔4以及螺纹孔4 一端的内六角驱动头I,所述的螺母柱本体3上设有带有锥度的自攻倒扣牙2 ;所述的自攻倒扣牙2上设有三个斜槽5 ;所述的螺母柱本体3远离内六角驱动头I的另一端设有四个楔形凸起6。此种螺母在需要使用的时候进行安装,通常安装于塑胶板上,通过电动工具驱动内六角驱动头1,螺母转动,自攻倒扣牙2通过自攻旋进塑胶板上的安装孔内,自攻产生的碎屑嵌入自攻倒扣牙2上的斜槽5内,能够达到防松防转的效果,旋到底之后,楔形凸起6 更好的与安装孔的底部相贴紧,能够防止螺母的转动;安装孔的直径比螺母的直径略小。需要强调的是以上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 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自攻倒扣防松螺母,包括螺母柱本体(3),螺母柱本体(3)的内部设有螺纹孔(4)以及螺纹孔(4) 一端的内六角驱动头(I),其特征是所述的螺母柱本体(3)上设有带有锥度的自攻倒扣牙(2)。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自攻倒扣防松螺母,其特征是所述的自攻倒扣牙(2)上设有斜槽(5)且至少一个。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攻倒扣防松螺母,其特征是所述的斜槽(5)为三个。
4.根据权利要求I或2或3所述的自攻倒扣防松螺母,其特征是所述的螺母柱本体(3)远离内六角驱动头(I)的另一端设有楔形凸起(6)且至少一个。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自攻倒扣防松螺母,其特征是所述的楔形凸起(6)为四个。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涉及一种自攻倒扣防松螺母,包括螺母柱本体,螺母柱本体的内部设有螺纹孔以及螺纹孔一端的内六角驱动头,螺母柱本体上设有带有锥度的自攻倒扣牙;自攻倒扣牙上设有斜槽且至少一个;螺母柱本体远离内六角驱动头的另一端设有楔形凸起且至少一个。因为采用的自攻倒扣牙,能够防止螺母回旋防止松动,攻牙时所产生的材料进入自攻倒扣牙上的斜槽,能够防止螺母的回旋,并且与安装孔结合更紧密,采用楔形凸起能够很方便的进入安装孔,与安装孔的底部更好的贴紧,防滑防松;能够根据需要,方便安装不同规格螺纹的螺母,并且操作方便,工艺简单;不采用加热嵌入方法,减少了因加热带来的塑料件翘曲以及内应力过大产生开裂的现象。
文档编号F16B39/282GK102619855SQ20121010027
公开日2012年8月1日 申请日期2012年4月6日 优先权日2012年4月6日
发明者田小娟 申请人:苏州工业园区新凯精密五金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