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一种外力起动自循环机电式能量增大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外力起动自循环机电式能量增大器。
背景技术:
现有的一种外力起动自循环机电式能量增大器固有的结构形式,齿轮啮合等造成的无用功较多,使得齿轮机械在使用中的机械效率较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避免现有技 术的不足,提供一种以串齿组合式新构造形式的驱动齿轮和传动齿轮包括电器电路部分等结构组成的一种新型外力起动自循环机电式能量增大器,提高齿轮啮合等的机械效率,即有用功与总功之比的更高提升,进而实现外力起动自循环机电式能量增大器能自循环做功的目的。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外力起动自循环机电式能量增大器,包括安装在齿轮箱底板上的驱动齿轮(也称小齿轮)和传动齿轮(也称大齿轮),所述驱动齿轮的组成包括第I部分轮齿用轴承座30,第I部分轮齿,通过第I部分轮齿固定轴72设置在所述第I部分轮齿用轴承座30上;载体I ;分别设置在所述第I部分轮齿固定轴72的两端;第2部分轮齿用轴承座56,第2部分轮齿,通过第2部分轮齿固定轴76安装在所述第2部分轮齿用轴承座56上。所述载体I包括安装在载体I上的第I段轨道固定槽2内的第I段轨道8,安装有第I滑动块12,所述第I滑动块12上固定安装有定位滑动滚轮64,所述第I滑动块与载体I之间安装有回位弹簧74,安装在载体I上的第2段轨道固定槽4内的第2段轨道10内,安装有第2滑动块16,所述第2滑动块16上固定安装有定位滑动滚轮64,与所述第I滑动块12和所述第2滑动块16连接的轮齿滑动距离限位叶片19,其上设置有轴承65和轴承盖66。所述第I部分轮齿包括第I轮齿增距叶片25,与所述轮齿滑动距离限位叶片19连接,其上设置有滚轮式轮齿62,第I部分轮齿用轴承座30,增距滚轮固定支架38,固定安装在所述第I部分轮齿用轴承座30上,固定安装在增距滚轮固定支架38上的连接臂42,安装有增距滚轮68,该增距滚轮68与所述第I轮齿增距叶片25上的叶片边缘轨道28啮合,安装在所述增距滚轮固定支架38上的增距杠杆45,增距杠杆45的阻力臂端的滚轮70应与各轮齿滑动距离限位叶片19上的叶片边缘轨道24啮合,所述增距杠杆45支点位置处安装有轴承69,其动力臂端安装有滚轮71,限位滚轮支架49,安装在各第I部分轮齿用轴承座30上,限位滚轮用轴承座50,其上通过锁片固定安装有滚轮67所述滚轮67与轮齿滑动距离限位叶片19上的叶片边缘轨道24啮合,第I部分轮齿角度定位用齿轮73,固定安装在第I部分轮齿一端的第I部分轮齿
固定轴72上。回位弹簧74,其一端固定连接在第I滑动块12上,另一端固定连接在载体I上。所述第2部分轮齿结构包括安装在齿轮箱底板上的第2部分轮齿用轴承座56,第2部分轮齿增力叶片52,固定在第2部分轮齿固定轴76上,并通过第2部分轮齿固定轴76和第2部分轮齿轴承座用轴承盖59,轴瓦78固定安装在设定使用的各第2部分轮齿用轴承座56上,安装在所述第2部分轮齿固定轴76 一端的第2部分轮齿角度定位用齿轮77,与所述第I部分轮齿角度定位用齿轮73啮合。所述传动齿轮包括叶片式轮齿用轴承座83;叶片式轮齿79,通过叶片式轮齿固定轴89固定安装在所述叶片式轮齿用轴承座83上,且其过渡轨道段80、轨道做功部分81分别与所述驱动齿轮上的滚轮式齿轮62啮合。所述滚轮式轮齿62啮合做功时在驱动齿轮旋转扭矩带动下,通过第I轮齿增距叶片25上的叶片边缘轨道做功部分29的斜面和连接臂42上固定安装的增距滚轮68的共同作用下随驱动齿轮旋转方向向下移动距离,并带动其上固定安装的滚轮式轮齿62随驱动齿轮旋转方向向前移动距离增大了旋转角度,使滚轮式轮齿62在啮合做功时的旋转角度大于了驱动齿轮自身的旋转角度。所述载体I上的第2段轨道固定槽4设有角度,使第2段轨道10固定安装在第2段轨道固定槽4内时也同时获得了该角度,当第2滑动块16在第2段轨道10内沿轨道移动做功时通过轨道角度的作用带动与第2滑动块16固定连接的轮齿滑动距离限位叶片19和与之固定连接的第I轮齿增距叶片25和其上固定安装的滚轮式轮齿62旋转了与第2段轨道10相同的角度使滚轮式轮齿62啮合做功时随驱动齿轮旋转方向向前移动时的距离在原移动距离的基础上进一步的增大。所述第I滑动块12与载体I之间固定连接的回位弹簧74在滚轮式轮齿62的啮合做功段上的打开的位置上开始回弹拉动第I滑动块12带动与之固定连接的轮齿滑动距离限位叶片19及与该轮齿滑动距离限位叶片19固定连接的第I轮齿增距叶片25和在该第I轮齿增距叶片25上固定安装的滚轮式轮齿62在随驱动齿轮旋转方向向下移动,同时并通过该第I轮齿增距叶片25带动滚轮式轮齿62随驱动齿轮旋转方向向前移动中,回位弹簧74的回弹拉力进一步增大了滚轮式轮齿62啮合做功时的扭矩力。所述增距杠杆45和第2轮齿增力叶片79在驱动齿轮旋转做功中使第2轮齿增力叶片79上的槽形轨道做功部分54的斜面与增距杠杆45的动力臂端上固定安装的滚轮71啮合,并通过该滚轮71推动该动力臂端向上抬起使增距杠杆45的阻力臂端向下移动,并通过阻力臂端上固定安装的滚轮70与轮齿滑动距离限位叶片19上的叶片边缘轨道23啮合,推动轮齿滑动距离限位叶片19和与之固定连接的第I轮齿增距叶片25随驱动齿轮的旋转方向向下移动,同时通过该第I轮齿增距叶片25带动其上固定安装的滚轮式轮齿62随驱动齿轮旋转方向向前移动距离中通过增距杠杆45和第2轮齿增力叶片52上的槽形轨道做功部分54斜面的共同推动作用加上回位弹簧74的回弹拉力作用,使滚轮式轮齿62在旋转做功时的扭矩力大于了驱动齿轮自身在旋转做功时的扭矩力。所述滚轮式轮齿62的移动距离和定位,是由轮齿滑动距离限位叶片19和其上的叶片边缘轨道23和与该叶片边缘轨道23啮合的限位滚轮支架49上固定安装的滚轮67和与轮齿滑动距离限位叶片19固定连接的 第I轮齿增距叶片25和其上的叶片边缘轨道28和与该叶片边缘轨道28啮合的连接臂45上固定安装的增距滚轮68和与轮齿滑动距离限位叶片19的叶片边缘轨道23啮合的增距杠杆45的阻力臂端和其上固定安装的滚轮70,动力臂端和其上固定安装的滚轮71和与该滚轮71啮合的第2轮齿增力叶片52和其上的槽形轨道53及传动齿轮使用的叶片式轮齿79上的过渡轨道段80等共同控制完成的。所述驱动齿轮使用的第I部分轮齿和第2部分轮齿分别按设定的各轮齿的角度固定安装在第I部分轮齿固定轴72和第2部分轮齿固定轴76上。所述驱动齿轮中第I部分轮齿与第2部分轮齿之间的轮齿角度和轮齿之间做功时的配合,是由固定安装在第I部分轮齿固定轴72 —端的第I部分轮齿角度定位用齿轮73和固定安装在第2部分轮齿固定轴76 一端的第2部分轮齿角度定位用齿轮77直接啮合完成的。所述驱动齿轮使用的第I部分轮齿通过第I部分轮齿固定轴72固定安装在第I部分轮齿用轴承座30上,使用的第2部分轮齿通过第2部分轮齿用固定轴76固定安装在第2部分轮齿用轴承座56上。所述驱动齿轮使用的第I部分轮齿角度定位用齿轮73和第2部分轮齿角度定位用齿轮77是直接啮合的,其目的是为了能准确控制驱动齿轮第I部分用轮齿和第2部分用轮齿之间配合的角度和I : I的传动比,同时这种直接啮合形式也可用锥形齿轮传动轴和链轮链条的连接结构,在使用这种连接结构时,可增大驱动齿轮中使用的第I部分轮齿和第2部分轮齿之间的距离,进而增大了第I部分用轮齿中的增距杠杆45的动力臂端的长度尺寸,使驱动齿轮轮齿在做功中增大了对轮齿滑动距离限位叶片19的推动力,进而转换成增大了对驱动齿轮使用的滚轮式轮齿62,随驱动齿轮旋转移动做功中的扭矩力。同时使用的驱动齿轮的轮齿和传动齿轮的轮齿,在使用条件受到限制时,可将各轮齿进行分组制成分段式轮齿,各组轮齿之间可用锥形齿轮、传动轴,链轮、链条进行连接增加了使用的灵活性。用串齿组合式新构造形式的结构组成的驱动齿轮,并在该齿轮轮齿中的各第I轮齿增距叶片上安装上滚轮式轮齿,并通过各第I轮齿增距叶片,轮齿滑动距离限位叶片和与之配合的各有效部件的配合作用,使滚轮式轮齿在啮合做功中随驱动齿轮旋转方向移动距离形成了滚轮式轮齿的旋转角度大于了驱动齿轮自身旋转的角度实例,进而增大了驱动齿轮的机械效率和周长。
用串齿组合式新构造形式的结构组成传动齿轮,通过构造结构作用使传动齿轮的各叶片式轮齿在与驱动齿轮的滚轮式轮齿啮合做功中,除正在啮合做功的叶片式轮齿以外其它各叶片式轮齿能在驱动齿轮的各滚轮式轮齿间滑动距离增大了传动齿轮啮合做功时的机械效率。
图I. I描述的为载体的结构示意图;图I. 2描述的为第I段轨道的结构示意图;图I. 3描述的为第2段轨道的结构示意图;图I. 4描述的为第I滑动块的结构示意图;图I. 5描述的为第I滑动块的结构示意图;图I. 6描述的为第2滑动块的结构示意图;图I. 7描述的为第2滑动块的结构示意图;图I. 8描述的为轮齿滑动距离限位叶片的结构示意图;图I. 9描述的为第I轮齿增距叶片的结构示意图;图I. 10描述的为第I部分轮齿用轴承座的结构示意图;图I. 11描述的为第I部分轮齿轴承座用轴承盖结构示意图;图I. 12描述的为增距滚轮固定支架结构示意图;图I. 13描述的为连接臂结构示意图;图I. 14描述的为增距杠杆结构示意图;图I. 15描述的为限位滚轮用支架结构示意图;图I. 16描述的为第2轮齿增力叶片结构示意图;图I. 17描述的为第2部分轮齿用轴承座结构示意图;图I. 18描述的为第2部分轮齿轴承座用轴承盖结构示意图;图2. I描述的为叶片式轮齿结构示意图;图2. 2描述的为叶片式轮齿用轴承座结构示意图;图2. 3描述的为叶片式轮齿轴承座用轴承盖结构示意图;图3描述的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图4描述的为本发明驱动齿轮第I部分轮齿连接关系示意图;图5描述的为本发明驱动齿轮第2部分轮齿连接关系示意图;图6描述的是本发明传动齿轮连接关系示意图;图7外力起动自循环机电式能量增大器的基本电路。
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发明,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范围。图I. I-图I. 18为本发明的串齿组合式新构造形式驱动齿轮的各重要部件名称和构造不意图;图2. I-图2. 3为本发明的串齿组合式新构造形式传动齿轮的各重要部件名称和构造不意图;图3为本发明的驱动齿轮和传动齿轮轮齿在啮合位置上的示意图;图I.I描述的为载体I的结构示意图;其上设置有第I段轨道固定槽2,固定螺孔3,第2段轨道固定槽4,固定螺孔5,载体固定轴孔6,回位弹簧固定螺孔7。图I. 2描述的为第I段轨道8的结构示意图;,其上设置有固定螺孔9。图I. 3描述的为第2段轨道10的结构示意图;其上设置有固定螺孔11。图I. 4描述的为第I滑动块12的结构示意图;其上设置有滚轮固定螺孔13,连接用轴孔14,回位弹簧固定螺孔15。图I. 5描述的为第2滑动块16的结构示意图,其上设置有滚轮固定螺孔17,连接
螺孔18。图I. 6描述的为轮齿滑动距离限位叶片19其上设置有轴承固定孔20,轴承盖固定螺孔21连接用螺孔22,叶片边缘轨道23,连接用螺孔24。图I. 7描述的为第I轮齿增距叶片25其上设置有固定连接用螺孔26,滚轮式轮齿固定轴孔27,叶片边缘轨道28,边缘轨道做功部分29。图I. 8描述的为第I部分轮齿用轴承座30,其上设置有轴承座固定螺孔31,轴承盖固定螺孔32,支架固定螺孔33,限位滚轮支架固定螺孔34。图I. 9描述的为第I部分轮齿轴承座用轴承盖35,其上设置有轴承盖固定螺孔36,轴承盖通油孔37。图I. 10描述的为增距滚轮固定支架38,其上设置有支架固定螺孔39,连接臂固定螺孔40,增距杠杆固定轴孔41。图I. 11描述的为连接臂42,其上设置有增距滚轮固定轴孔43,连接臂固定螺孔44。图I. I 2描述的为增距杠杆45,其上设置有轴承固定孔46,阻力臂端滚轮固定轴孔47,动力臂端滚轮固定轴孔48。图I. 13描述的为限位滚轮用支架49,其上设置有限位滚轮用轴承座50,支架固定用螺扣51。图I.14描述的为第2轮齿增力叶片52,其上设置有槽形轨道53,槽形轨道做轨部分54,第2轮齿增力叶片固定轴孔55。图I. 15描述的为第2部分轮齿用轴承座56,其上设置有轴承座固定螺孔57,轴承盖固定螺孔58。图I. 16描述的为第2部分轮齿轴承座用轴承盖59,其上设置有轴承盖固定螺孔60,轴承盖通油孔61。同时在驱动齿轮组成中的重要部件还包括有,安装在第I轮齿增距叶片上的滚轮式轮齿62,滚轮式轮齿固定轴63,安装在第I滑动块和第2滑动块上的定位滑动滚轮64,安装在轮齿滑动距离限位叶片上的轴承65,轴承盖66安装在限位滚轮支架上的滚轮67,安装在连接臂上的增距滚轮68,安装在增距杠杆上的轴承69,安装在增距杠杆阻力臂端的滚轮70,安装在增距杠杆动力臂端的滚轮71,第I部分轮齿固定轴72,第I部分轮齿角度定位用齿轮73,注该齿轮为现有技术的齿轮,第I轮齿增距叶片用的回位弹簧74,第I部分轮齿轴承座用的轴瓦75注该轴瓦上设置有通油孔,第2部分轮齿固定轴76,第2部分轮齿角度定位用齿轮77,注该齿轮为现有技术的齿轮其各部尺寸与73相同,第2部分轮齿轴承座用的轴瓦78,注该轴瓦上设置有通油孔。传动齿轮图2. I描述的为叶片式轮齿79,其上设置有过渡轨道段80,轨道做功部分81,叶片式轮齿固定轴孔82。图2. 2描述的为叶片式轮齿用轴承座83,其上设置有轴承座固定螺孔84,轴承盖固定螺孔85。图2. 3描述的为叶片式 轮齿轴承座用轴承盖86,其上设置有轴承盖固定螺孔87,轴承盖通油孔88。同时在传动齿轮组成中的重要部件还包括有,叶片式轮齿固定轴89,叶片式轮齿用轴承座用的轴瓦90,注该轴瓦上设置有通油孔。用载体I上的固定螺孔3和第I段轨道8上的固定螺孔9,将第I段轨道8固定安装在载体I的第I段轨道固定槽2内。用载体I上的固定螺孔5和第2段轨道10上的固定螺孔11,将第2段轨道10固定安装在载体I的第2段轨道固定槽4内,通过第I滑动块12上的滚轮固定螺孔13固定安装上在第I段轨道8内起定位和滑动作用的滚轮64,然后将该第I滑动块12安装在第I段轨道8内,同时通过该第I滑动块12的回位弹簧固定螺孔15和载体I上的回位弹簧固定螺孔7将回位弹簧74固定安装在第I滑动块12与载体I之间。通过第2滑动块16上的滚轮固定螺孔17固定安装上在第2段轨道16内起定位和滑动作用的滚轮64,然后将该第2滑动块16安装在第2段轨道8内。将轴承65安装在轮齿滑动距离限位叶片19的轴承固定孔20内,然后用轴承盖66通过轴承盖固定螺孔21和螺丝将轴承65固定,并用轴承65的轴孔通过固定轴及第I滑动块12上的连接用轴孔14将轮齿滑动距离限位叶片19、第I滑动块12固定连接在一起。用轮齿滑动距离限位叶片19上的连接用螺孔22和第2滑动块16上的连接用螺孔18、及螺栓将轮齿滑动距离限位叶片19与第2滑动块16连接在一起。用轮齿滑动距离限位叶片19上的连接用螺孔24和第I轮齿增距叶片25上的连接用螺孔26及固定螺杆,将轮齿滑动距离限位叶片19和第I轮齿增距叶片25连接在一起,并通过第I轮齿增距叶片25上的滚轮式轮齿固定轴孔27和滚轮式轮齿固定轴63,将滚轮式轮齿62固定安装在第I轮齿增距叶片25上。此时驱动齿轮第I部分属于载体部分的轮齿组装完成。将组装完成的属于载体部分的轮齿按轮齿之间设定的轮齿角度,通过载体I上的载体固定轴孔6固定安装在第I部分轮齿固定轴72的一端,将同样的另一个轮齿安装在另一端,并按同样的方式将设定使用的属于载体部分中的其它各轮齿组装好。将已组合完成的属于载体部分的轮齿通过各自的第I部分轮齿固定轴72安装在第I部分轮齿用轴承座30上,并用螺栓通过该轴承座上的轴承盖固定螺孔32、轴瓦77和第I部分轮齿轴承座用轴承盖35及该轴承盖的轴承盖固定螺孔36进行固定,同时按同样的方式将已组合完成的属于载体部分的各轮齿安装固定完成,并将这种安装固定完成的各轮齿通过各自轴承座上的轴承座固定螺孔31和螺栓固定安装在齿轮箱底板设定的各位置上,或设定的其它的位置上,同时将各固定好的属于载体部分的各轮齿通过各自轮齿中的第I轮齿增距叶片25上的滚轮式轮齿固定轴孔27用滚轮式轮齿固定轴63连接成一个整体,并将第I部分轮齿角度定位用齿轮73固定安装在组成后的该轮齿的一端。,用螺栓通过增距滚轮固定支架38上的支架固定螺孔39和第I部分轮齿用轴承座30上的支架固定螺孔33将增距滚轮固定支架38固定安装在第I部分轮齿用轴承座30上。用连接臂42上的连接臂固定螺孔44和增距滚轮固定支架38上的连接臂固定螺孔40及螺栓,将各连接臂42固定安装在各增距滚轮固定支架38上,用连接臂42上的增距滚轮固定轴孔43和固定轴将增距滚轮68固定安装在各连接臂42上,该增距滚轮68固定安装好后应与各第I轮齿增距叶片25上的叶片边缘轨道28啮合;将轴承69安装在各增距杠杆45上的轴承固定孔46内,并用锁片将其固定,同时将滚轮70通过滚轮固定轴孔47和固定轴安装在增距杠杆45的阻力臂端,通过滚轮固定轴孔48及固定轴将滚轮71安装在
动力臂端,然后通过增距滚轮固定支架38上的增距杠杆固定轴孔41和轴承69的轴孔及固定轴将各增距杠杆45安装在各增距滚轮固定支架38上,安装好的各增距杠杆45的阻力臂端的滚轮70应与各轮齿滑动距离限位叶片19上的叶片边缘轨道23啮合。将各限位滚轮支架49通过其上的支架固定螺扣51和各第I部分轮齿用轴承座30上的限位滚轮支架固定螺孔34将限位滚轮支架49安装在各第I部分轮齿用轴承座30上,同时在各限位滚轮用轴承座50上安装滚轮67并用锁片固定,安装好的滚轮67应与各轮齿滑动距离限位叶片19上的叶片边缘轨道24啮合,此时属于第I部分轮齿中的支架部分组装完成,同时也是驱动齿轮第I部分轮齿组装完成(驱动齿轮第I部分轮齿连接关系参见图4)。按设定要求将组成第2部分轮齿用的各第2轮齿增力叶片52通过其上的第2轮齿增力叶片固定轴孔55固定在第2部分轮齿固定轴76上,并将组成第2部分轮齿中的该部分轮齿按设定要求通过第2部分轮齿用轴承座56上的轴承盖固定螺孔58、轴瓦78、第2部分轮齿轴承座用轴承盖59和其上的轴承盖固定螺孔60、及螺栓固定在第2部分轮齿用轴承座56上,同时通过该轴承座上的轴承座固定螺孔57和螺栓将这部分轮齿按设定要求固定安装在齿轮箱底板设定的位置上或其它设定的位置上,并在该部分轮齿的一端安装上一个第2部分轮齿角度定位用齿轮77并与第I部分轮齿角度定位用齿轮73啮合,然后按设定要求精确调整各第2轮齿增力叶片52上的槽形轨道53与第I部分轮齿中的各增距杠杆45上的动力臂端的滚轮71的啮合位置,精确调整各槽形轨道做功部分54与各第I部分轮齿中滚轮式轮齿62之间的配合角度,当精确调整好第2部分轮齿与第I部分轮齿所需配合的位置和角度后,将第2部分轮齿使用的各第2轮齿增力叶片52在第2部分轮齿固定轴76上,做最后固定,此时驱动齿轮组装完成(第2部分轮齿连接关系参见图5)。传动齿轮组装。按设定要求的轮齿位置和轮齿角度,将使用的各叶片式轮齿79预先安装在叶片式轮齿固定轴89上先组成传动齿轮的这部分轮齿,并按设定要求将使用的各叶片式轮齿用轴承座83通过其上设置的轴承盖固定螺孔85、轴瓦90、螺栓和叶片式轮齿轴承座用轴承盖86和其上设置的轴承盖固定螺孔87将先组装好的这部分轮齿固定安装在叶片式轮齿用轴承座83上,然后通过该各轴承座83的轴承座固定螺孔84固定安装在齿轮箱底板上或其它设定的位置上,然后按要求精确调整叶片式轮齿79上设置的过渡轨道段80和轨道做功部分81与驱动齿轮中的滚轮式轮齿62的配合位置和配合角度后,将各叶片式轮齿79在叶片式轮齿固定轴89上做最后的固定,此时传动齿轮组装完成(传动齿轮连接关系参见图6)。图3描述的为驱动齿轮轮齿与传动齿轮轮齿在啮合位置上的示意图。在驱动齿轮滚轮式轮齿62做功时的做功段上,此时带有滚轮式轮齿62的第I轮齿增距叶片25上的边缘轨道做功部分29的斜面与连接臂42上的增距滚轮68啮合,并在驱动齿轮旋转扭矩作用下,使第I轮齿增距叶片25开始随驱动齿轮旋转方向向下移动,并同时带动滚轮式轮齿62随驱动齿轮旋转方向向前移动使滚轮式轮齿62的旋转角度在移动中大于了驱动齿轮自身的旋转角度,同时第I轮齿增距叶片25在随驱动齿轮旋转方向向下移动中还带动与之固定连接的轮齿滑动距离限位叶片19共同移动,并通过轮齿滑动距离限位叶片19带动与之连接的第I滑动块12在第I段轨道8内由驱动齿轮的边缘位置处向
中心位置处移动,还带动与之连接的第2滑动块16在第2段轨道10内由驱动齿轮偏心位置处向边缘位置处移动,同时在第I滑动块12与载体I之间固定连接的回位弹簧74在打开的位置开始回弹,也拉动第I滑动块12和与之连接的轮齿滑动距离限位叶片19和与之连接的第I轮齿增距叶片25随驱动齿轮的旋转方向向下移动,并同时通过第I轮齿增距叶片25带动滚轮式轮齿62随驱动齿轮旋转方向向前移动,并在移动中通过回位弹簧74的回弹的拉力作用增大了滚轮式轮齿62的做功扭矩力,同时与轮齿滑动距离限位叶片19连接的第2滑动块16在随轮齿滑动距离限位叶片19移动中是由驱动齿轮偏心位置处向边缘位置处移动,并通过第2段轨道10安装的角度作用带动轮齿滑动距离限位叶片19和与之连接的第I轮齿增距叶片25,并通过第I轮增距叶片25带动滚轮式轮齿62旋转了与第2段轨道10安装的相同的角度,使滚轮轮齿62的旋转角度进一步大于了驱动齿轮自身的旋转角度;在上述做功的同时第2轮齿增力叶片52上的槽型轨道做功部分54与增距杠杆45的动力臂端的滚轮71啮合,并在槽型轨道做功部分54的斜面作用下推动动力臂端安装的滚轮71并带动动力臂端向上移动,使阻力臂端和阻力臂端上安装的滚轮70向下移动,并通过与该滚轮70啮合的轮齿滑动距离限位叶片19上的叶片边缘轨道23推动轮齿滑动距离限位叶片19和与之固定连接的第I轮齿增距叶片25随驱动齿轮旋转方向向下移动,并通过第I轮齿增距叶片25带动其上固定安装的滚轮式轮齿62随驱动齿轮旋转方向向前移动距离中通过第2轮齿增力叶片52的槽型轨道做功部分54和增距杠杆45的动力臂端的推力作用进一步增大了滚轮式轮齿62的做功扭矩力。当该滚轮式轮齿62在做功段的做功完成时,下一个轮齿按上述做功过程接续做功。滚轮式轮齿62在做功完成的位置上在驱动齿轮的旋转扭矩带动下,通过第I轮齿增距叶片25上的边缘轨道28,连接臂42上的增距滚轮68,轮齿滑动距离限位叶片19上的叶片边缘轨道23,限位滚轮用支架49上的滚轮67增距杠杆45的阻力臂端的滚轮70和动力臂端的滚轮71,第2轮齿增力叶片52的槽形轨道53和传动齿轮用的叶片式轮齿79上的过渡轨道段80等共同推动和控制下,以渐开线的形式逐渐向做功开始的位置处移动;同时通过上述描述的滚轮式轮齿62在向做功开始的位置移动时还通过上述描述的各部带动第I滑动块12、第2滑动块16,并通过第I滑动块12、拉动回位弹簧74以渐开的形式向开始做功的位置移动和打开。通过驱动齿轮的每个轮齿都按以上述描述的做功过程循环做功,形成了驱动齿轮做功时的完整做功过程,同时根据描述的驱动齿轮的每个轮齿在做功段上的做功扭矩和旋转角度都大于了驱动齿轮在该段自身做功时的扭矩和旋转角度,提高了驱动齿轮啮合做功时的机械效率;同时驱动齿轮的滚轮式轮齿62与传动齿轮的叶片式轮齿79的轨道做功部分81啮合带动传动齿轮做功中,因驱动齿轮的滚轮式轮齿62在做功中的旋转角度大于了驱动齿轮自身的旋转角度,形成了传动齿轮与驱动齿轮两轮齿之间啮合的矛盾,因此,在传动齿轮使用的叶片式轮齿79上使用了能在驱动齿轮的滚轮式轮齿62间滑动的过渡轨道段80的构造,解决了两轮齿之间啮合时的矛盾 ,增大了传动齿轮的旋转角度,提高了传动齿轮的机械效率使大、小两齿轮啮合做功时机械效率达到了 I : 1,在驱动齿轮反转时,通过驱动齿轮的滚轮式轮齿62带动与之啮合的传动齿轮的叶片式轮齿79的过渡轨道段80带动传动齿轮反转,在传动齿轮反转时,通过传动齿轮的叶片式轮齿97的轨道做功部分81、带动与之啮合的驱动齿轮的滚轮式轮齿62带动驱动齿轮反转。其中在串齿组合式新构造形式的驱动齿轮中使用的第I部分轮齿角度定位用齿轮73和第2部分轮齿角度定位用齿轮77是直接啮合的,其目的是为了能准确控制驱动齿轮第I部分用轮齿和第2部分用轮齿之间配合的角度和I : I的传动比,同时这种直接啮合形式也可改由锥形齿轮传动轴,链轮链条的连接形式,则更增大了驱动齿轮的第I部分用轮齿和第2部分用轮齿之间的距离,进而可增大第2轮齿增力叶片52的尺寸,增长增距杠杆45的动力臂端的长度尺寸,使驱动齿轮轮齿在做功中增大了对轮齿滑动距离限位叶片19的推力,进而增大了对驱动齿轮使用的滚轮式轮齿62在旋转移动做功中的扭矩力。本实施例中,用串齿组合式新构造形式的传动齿轮、驱动齿轮在直接啮合做功时使大、小两齿轮的旋转角度达到了相等,使有用功的输出效率提高至新标准,为了能使有用功的输出率进一步增大用串齿组合式新构造形式的驱动齿轮和传动齿轮组成机械式功率放大器在保证机械效率为I:I的同时使有用功输出功率进一步增大。组成机械时功率放大器的过程为,将驱动齿轮和传动齿轮直接啮合组成I组齿轮并做为第I组齿轮,同时在第I组传动齿轮齿轮轴上安装上I个现有技术中的齿轮(该齿轮的尺寸可根据需要而定)并通过该齿轮与用上连方式啮合好的第2组的驱动齿轮齿轮轴上安装的现有技术中的齿轮啮合组成第2组齿轮,同时在第2组传动齿轮齿轮轴上安装上I个与第I组传动齿轮齿轮轴上安装的相同的齿轮,并通过该齿轮与啮合好的第3组驱动齿轮齿轮轴上安装的与第2组驱动齿轮齿轮轴上安装的相同的齿轮啮合组成第3组齿轮,以这样的啮合连接方式在总摩擦阻力允许范围内可继续连接下去。(注在组成机械式功率放大器时组与组之间用齿轮啮合连接时使用的齿轮个数可以在2个以上,同时组与组之间的啮合连接还可以使用链轮链条、皮带轮皮带、锥形齿轮传动轴等进行连接)机械式功率放大器做功时的情况为动力由机械式功率放大器中的第I组驱动齿轮齿轮轴端输入由第I组驱动齿轮带动第I组传动齿轮转动,并由第I组传动齿轮齿轮轴上安装的现有技术中的齿轮带动第2组驱动齿轮齿轮轴上安装带有的与之啮合的现有技术中的齿轮带动第2组驱动齿轮转动,并由第2组驱动齿轮带动第2组传动齿轮转动通过第2组传动齿轮齿轮轴上安装的现有技术中的齿轮带动与之啮合的第3组驱动齿轮齿轮轴上安装的现有技术中的齿轮带动第3组驱动齿轮转动并通过第3组驱动齿轮带动第3组传动齿轮转动动力由第3组传动齿轮齿轮轴输出。外力起动自循环机电式能量增大器的基本电路如图7示意,图中所描述的包括有初始电源91、初始电源电路开关92、电流表93、初始电源与内电路共用的电路自动转换开关94、初始电源与与内电路共用的电动机95、内电路电源开关96、电流表97、电流稳压器98、定值电阻99、发电机电流调节器100、发电机101、外电路电源开关102、电流表103、外电路用电动机104、充电电路电源开关105、定值电阻106、电流表107、稳压整流器108。串齿组合式新构造形式的传动齿轮、驱动齿轮和由这种传动齿轮、驱动齿轮组成的机械式功率放大器,在外力起动自循环机电式能量增大器中的作用为用串齿组合式新构造形式的传动齿轮、驱动齿轮,用小齿轮做驱动齿轮用大齿轮做传动齿轮,在传动齿轮、驱动齿轮直接啮合做功时通过传动齿轮、驱动齿轮在本说明书中
所描述的结构构造和做功过程使传动齿轮、驱动齿轮的旋转角度达到了相等,解决了制约现有技术中齿轮存在的机械效率总小于I、有用功总小于总功的问题得到了额外的有用功。用串齿式新构造形式的传动齿轮、驱动齿轮组成机械式功率放大器,在保证机械功率放大器做功时的机械效率提高后使这种有用功的输出功率得到进一步增大。用机械式功率放大器功率输入端与图7中所描述的初始电源与内电路的电动机95连接,用机械式功率放大器功率输出端与图7中所描述的大于电动机功率的发电机101连接,同时配合图7中所描述的电路部分的连接组成外力起动自循环机电式能量增大器,做功时利用机械式功率放大器得到的机械效率增大,机械效率调高新的标准的结果,解决电动机、发电机和机械式功率放大器在做功中产生的线损、热损和磨擦阻力等有效损耗后,利用剩余的有用功功率进一步提高发电机的做功转速提高额定输出功率,用电动机小的电能消耗换取得到发电机大的电能输出,并用得到的大的电能输出的一部分维持自转做功用剩余部分的电能对外输出做功。外力起动自循环机电式能量增大器的做功情况为当接通图3中所描述的虚框A中的初始电源电路开关92时电流由初始电源91中流出,经初始电源电路开关92、电流表93、初始电源与内路共用的电路自动转换开关94、初始电源与内路共用的电动机95,此时该电动机95启动做功带动机械式功率放大器做功并由机械式功率放大器的功率输出端带动发电机101转动做功,当发电机101在做功时发出的电流达到额定值时,此时初始电路与内电路共用的电路自动转换开关94自动将初始电路断开并与图7中所描述的虚框B中的内电路接通,此时电流由发电机101经发电机电流调节器100、定值电阻99、电流稳压器98、电流表97、内电路电源开关96、初始电路与内电路共用的电路自动转换开关94、至初始电路与内电路共用的电动机95此时该电动机95由发电机101供电做功。(注此时的外力起动自循环机电式能量增大器只做内功。)当将图7中虚框C中的外电路中的外电路电源开关102接通后,发电机101在保证对外力起动自循环机电式能量增大器供电做内功的同时将剩余的电能经发电机电流调节器100、外电路电源开关102、电流表103至外电路电动机104,此时外电路用电动机104开始对外做功。当将图7中虚框D中的充电电路电源开关105接通后,发电机101发出的部分电流经发电机调节器100、充电电路电源开关105、定值电阻106、电流表107、稳压整流器108、至初始电源91,此时发电机101发出的部分电流向初始电源91中充电,当将虚框B中的内电路电源开关96断开后外力起动自循环机电式能量增大器停止做功本发明的外力起动自循环机电式能量增大器的典型实例中串齿组合式新构造形式的传动齿轮、驱动齿轮改变了现有技术中齿轮原有的技术形状和概念,其中串齿组合式新构造形式的传动齿轮、驱动齿轮通过构造结构的作用做功时使驱动齿轮的滚轮式轮齿在做功段上的旋转角度大于了该驱动齿轮在这一同步做工段上自身旋转的角度,通过该驱动齿轮上带有的每个滚轮式轮齿在做功段上的旋转角度都大于驱动齿轮当时自身做功时旋转的角度,等于提高了驱动齿轮自身做功时的机械效率和增大了驱动齿轮的直径尺寸和周长,因此用串齿组合式新构造形式的传动齿轮、驱动齿轮啮合,由驱动齿轮带动传动齿轮做功时使两齿轮的旋转角度达到了相等,并通过用驱动齿轮带动传动齿轮做功得到了将有用功提高至新标准的结果。其中串齿式新构造形式的传动齿轮、驱动齿轮通过自身的构造特点在做功中配合驱动齿轮轮齿做功时,其中,传动齿轮的叶片式齿轮79上带有的过渡轨道段80能在驱动齿轮的滚轮式齿轮62间滑动解决了现有技
术中对齿轮轮齿要求的两齿轮在一起啮合做功时两齿轮的齿模数必须相等的限制提高了传动齿轮的机械效率。同时,传动齿轮的叶片式轮齿I上带有的过度轨道段80做功时与驱动齿轮的滚轮式齿轮62配合起到了互相控制传动齿轮、驱动齿轮之间的转速相等,消除啮合做功时的噪音、防止乱齿卡齿现象发生,帮助驱动齿轮的滚轮式轮齿62在旋转中从做功完成位置回到开始做功位置。在反转时带动驱动齿轮反转,因此,串齿组合式新构造形式的传动齿轮、驱动齿轮的构造形式和驱动齿轮轮齿在做功段的旋转角度大于了该驱动齿轮自身在该段中做功时的旋转角度构成了本说明书中的第I特点。用串齿组合式新构造形式的传动齿轮、驱动齿轮在直接啮合时用驱动齿轮带动传动齿轮做功,使传动齿轮、驱动齿轮的旋转角度达到了相等。利用得到的这一结果用串齿组合式新构造形式的传动齿轮、驱动齿轮组成机械式功率放大器,并保证机械式功率放大器的机械效率提高时通过传动齿轮、驱动齿轮轮齿间的传力过程时使有用功的输出功率进一步增大。同时配合本说明书中电路部分的连接用电动机与机械式功率放大器的功率输入端连接用大于电动机功率的发电机与机械式功率放大器的功率输出端连接组成外力起动自循环机电式能量增大器,做功时利用机械式功率放大器得到的有用功进一步提高的结果提高发电机做功效率实现了用小的电能消耗换取得到大的电能输出并用得到的大的电能输出的一部分电能抵消电动机、发电机、机械式功率放大器在做功时的线损、热损、摩擦阻力等各有效损耗后,用一部分电能维持外力起动自循环机电式能量增大器自转做功用剩余电能对外输出做功,因此通过以上这样的组合和做功过程做功效果构成了本说明书中的第2特点。在本说明书中所描述的串齿组合式新构造形式的驱动齿轮和传动齿轮的构造组成形式、驱动齿轮和传动轮轮齿之间啮合做功形式,构成了本说明书中的第3特点。在本说明书中在驱动齿轮中应用的增距杠杆45、第2增片力叶片52、驱动齿轮第I部分轮齿中使用的第I增距叶片用回位弹簧74、进一步增大了驱动齿轮在啮合做功中的扭矩力,构成了本说明书中的第4特点。在本说明书中所描述的串齿组合式新构造形式的驱动齿轮中使用的滚轮式轮齿62能在驱动齿轮旋转做功中移动距离,这种移动距离的动作和定位是由轮齿滑动距离限位叶片19、第I齿轮增距叶片25、安装在连接臂42上的增距滚轮68、安装限位滚轮用支架49上的滚轮67、第I轮齿增距叶片用回位弹簧74、增距杠杆45、第2增力叶片52、传动齿轮的叶片式轮齿79等共同控制完成的构成了本说明书中第5特点。在本说明书中所描述的串齿组合式新构造形式的驱动齿轮和传动齿轮根据情况可制成一体的也可制成分段式的,在制成分段式时每段与每段之间可用传动轴、链轮链条、皮带轮皮带连接在采用分段式轮齿时增大了驱动齿轮和传动齿轮可布置的灵活性。在本说明书中所描述的第2增力叶片52上带有的槽形轨道53、槽形轨道做功部分54在实际使用中也可以将槽形轨道53改造成由第2增力叶片52的边缘直接做轨道,当选定以这种构造形式做轨道时增距杠杆45的动力臂端上使用的滚轮72由原来的2个改为I个,同时在增距杠杆45与第2部分轮齿用轴承座56之间增加I个增距杠杆用回位弹簧,此时增距杠杆45的角度位置由增加的增距杠杆用回位弹簧、第2增距叶片52上改动后的轨道和轮齿滑动距离限位叶片19和其上带有的叶片边缘轨道23控制。在本说明书中驱动齿轮使用的第I部分轮齿角度用定位用齿轮73与第2部分轮
齿角度用定位用齿轮77是直接啮合的,采用这种啮合形式是为了准确控制驱动齿轮内部使用的第I部分用轮齿与第2部分用轮齿之间I : I的传动比,同时这种啮合形式也可由传动轴、链轮链条等连接啮合采用传动轴、链轮链条等连接啮合时可增大驱动齿轮内部使用的第I部分用轮齿与第2部分用轮齿之间的距离从构造上还可增大第2增力叶片52的尺寸和增长增距杠杆45的动力臂端的长度尺寸进而增大了驱动齿轮的滚轮式轮齿62做功时旋转移动中的扭矩力并相应增大了传动齿轮有用功输出的扭矩力。在本说明中如图I中14所描述的第2增力叶片52也可以安装在传动齿轮的叶片式轮齿固定轴85上,当将第2增距叶片52安装在传动齿轮的叶片式轮齿固定轴85上时需将增距滚轮固定支架38上带有的增距杠杆固定螺孔41由原来的一端调换到另一端,同时将增距杠杆45的动力臂的方向也同时做配合调换,采用这种结构时驱动齿轮第I部分轮齿中使用的第I部分轮齿用定位齿轮73和第2部分轮齿中使用的第2部分轮齿用定位齿轮77、第2部分轮齿固定轴76、第2部分轮齿固定用轴承座56等可以取消。在本说明书中驱动齿轮轮齿中所用的第I齿轮增距叶片用的回位弹簧74也可以安装在增距杠杆45的动力臂端此时该弹簧74的拉力方向向上。当该轮齿不做功时增距杠杆45的角度位置由轮齿滑动距离限位叶片19上带有的叶片边缘轨道23和第2增力叶片52上带有的槽形轨道53控制同时也通过增距杠杆45控制回位弹簧74的开合。当该驱动齿轮轮齿做功时回位弹簧74再张开的位置上收缩回位和在第2增距力叶片52上带有的槽形轨道做功部分54的配合下拉动增距杠杆45的动力臂端向上抬起,阻力臂端向下移动并通过该端带有的滚轮70、和轮齿滑动距离限位叶片19上带有的与之啮合的叶片边缘轨道23推动轮齿滑动距离限位叶片19随驱动齿轮旋转的方向向下移动直到带动驱动齿轮滚轮式轮齿62也随驱动齿轮的旋转方向向下移动。在本说明书中在驱动齿轮轮齿中也可以将第I增距叶片25取消,同时将连接臂42和其上的增距滚轮68等同时取消,并将驱动齿轮滚轮式轮齿62直接安装在轮齿滑动距离限位叶片19上,这样做的好处是减小了驱动齿轮做功时的摩擦阻力,缺点是对驱动齿轮与传动齿轮啮合做功时所要求的I : I机械效率传递准确度多少有一定的影响,但不会对有用功的输出功率产生影响。在本说明书中所描述使用的驱动齿轮第I部分轮齿轴承座用轴瓦75、驱动齿轮第2部分齿轮轴承座用轴瓦78可以改为滚轮式轴承。在本发明中驱动齿轮中第I部分轮齿的扭矩传递是由驱动齿轮第I部分轮齿固定轴71滚轮式轮齿固定轴63共同传递的,因此根据驱动齿轮滚轮式轮齿62做功时移动距离的特点形成了扭矩在传递中会因驱动齿轮滚轮式轮齿固定轴63在做功中的上下移动距离过程使扭矩传递的线性产生摆动,而且这种轮齿的构造组成也因使用的部件较多产生的摩擦阻力也较大,解决的方法是将载体I的边缘加工上现有技术中使用的轮齿,同时在驱动齿轮第2部分用轮齿中加入一个与载体I技术尺寸相同的现有技术中的齿轮并使新加入的齿轮轮齿与载体I上的轮齿直接啮合。采用这种结构时可去掉组成驱动齿轮第I部分用轮齿中组成I个齿轮时使用的 2个载体I中的I个载体I形成驱动齿轮第I部分用轮齿用I个载体I组成I个轮齿的构造,然后将2个这种由I个载体I组成的轮齿按设定要求的轮齿角度固定安装在I根驱动齿轮第I部分轮齿固定轴7 I的两端同时用驱动齿轮第I部分轮齿用轴承座30和驱动齿轮第I部分轮齿轴承座用轴承盖35将该组装好的驱动齿轮第I部分轮齿用的第I组轮齿固定安装在设定的齿轮箱底板上或设定的平面的板上。同时按这种方式将驱动齿轮第I部分用轮齿设定需要的其它各组轮齿也固定安装在齿轮箱底板上或设定的平面的板上,注组成驱动齿轮第I部分用轮齿中的每组轮齿使用的2个载体I中只需要有I个载体I上带有现有技术中轮齿而另I个载体依然保持图I中I所描述的载体I的形状不变只是根据需求可以增大尺寸然后按驱动齿轮第I部分用齿轮对每组轮齿设定的角度要求进行调整并用带有现有技术轮齿的载体I与驱动齿轮第2部分轮齿中新加入的齿轮对应啮合调整好各组轮齿角度后,将驱动齿轮第2部分轮齿用轴承座56按设定要求固定安装在齿轮箱底板上或设定的平面的板上,使用这样构造的驱动齿轮解决了输入的扭矩在传输过程中的摆动现象同时减化了驱动齿轮使用的部件和构造降低了做功中的摩擦阻力,在载体I与第2部分用轮齿中加入的现有技术在齿轮啮合时如结构不合适时可在该两齿轮中用传动轴方式进行连接,这样还可以减小载体I和加入的现有技术齿轮使用的尺寸并增大两齿轮之间的距离尺寸,同时因两齿轮之间的距离尺寸增大还可以增大第2增力矩叶片52的尺寸并使增距杠杆45的动力臂端的长度尺寸增长增大了做功时对轮齿滑动距离限位叶片19的推动力进而增大了驱动齿轮滚动式轮齿62做功时的扭矩力。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使用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一种外力起动自循环机电式能量增大器,包括安装在齿轮箱底板上的驱动齿轮和传动齿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齿轮包括 第I部分轮齿用轴承座(30), 第I部分轮齿,通过第I部分轮齿固定轴(72)设置在所述 第I部分轮齿用轴承座(30)上; 载体(I);分别设置在所述第I部分轮齿固定轴(72)的两端; 第2部分轮齿用轴承座(56), 第2部分轮齿,安装在所述第2部分轮齿用轴承座(56)上。
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外力起动自循环机电式能量增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载体(I)包括 第一段轨道(8),安装有第I滑动块(12),所述第I滑动块(12)上固定安装有定位滑动滚轮(64),所述第I滑动块与载体(I)之间安装有回位弹簧(74), 第2轨道(10),安装有第2滑动块(16),所述第2滑动块(16)上固定安装有定位滑动滚轮(64), 与所述第I滑动块(12)和所述第2滑动块(16)连接的轮齿滑动距离限位叶片(19),其上设置有轴承出5)和轴承盖(66)。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外力起动自循环机电式能量增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I部分轮齿包括 第I轮齿增距叶片(25),与所述轮齿滑动距离限位叶片(19)连接,其上设置有滚轮式轮齿(62)。
增距滚轮固定支架(38), 固定安装在增距滚轮固定支架(38)上的连接臂(42),安装有增距滚轮(68),该增距滚轮(68)与所述第I轮齿增距叶片(25)上的叶片边缘轨道(28)齿合, 安装在所述增距滚轮固定支架(38)上的增距杠杆(45),增距杠杆(45)的阻力臂端的滚轮(70)应与各轮齿滑动距离限位叶片(19)上的叶片边缘轨道(24)啮合,所述增距杠杆(45)的支点位置处安装有轴承(69),其动力臂端安装有滚轮(71), 安装在第I部分轮齿用轴承座(30)上的限位滚轮支架(49), 限位滚轮用轴承座(50),其上通过锁片固定安装有滚轮¢7)所述滚轮¢7)与轮齿滑动距离限位叶片(19)上的叶片边缘轨道(24)啮合。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外力起动自循环机电式能量增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2部分轮齿结构包括 安装在齿轮箱底板的第2部分轮齿用轴承座(56), 第2部分轮齿增力叶片(52),固定在第2部分轮齿固定轴(76)上,并通过第2部分轮齿固定轴(76)和第2部分轮齿轴承座用轴承盖(59),轴瓦(78)固定安装在设定使用的各第2部分轮齿用轴承座(56)上, 安装在所述第2部分轮齿一端的第2部分轮齿角度定位用齿轮(77),与所述第I部分轮齿角度定位用齿轮(73)啮合。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外力起动自循环机电式能量增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齿轮包括叶片式轮齿用轴承座(83); 叶片式轮齿(79),通过叶片式轮齿固定轴(89)固定安装在所述叶片式轮齿用轴承座(83)上,且其过渡轨道段(80)、轨道做功部分(81)分别与所述驱动齿轮上的滚轮式齿轮(62)啮合。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外力起动自循环机电式能量增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滚轮式轮齿¢2)啮合做功时在驱动齿轮旋转扭矩带动下,通过第I轮齿增距叶片(25)上的叶片边缘轨道做功部分(29)的斜面和连接臂(42)上固定安装的增距滚轮(68)共同在驱动齿轮旋转扭矩带动作用下随旋转方向向下移动距离,并带动其上固定安装在滚轮式轮齿(62)随驱动齿轮旋转方向向前移动。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外力起动自循环机电式能量增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载体(I)上的第2段轨道固定槽(4)设有角度,使第2段轨道(10)固定安装在第2段轨道固定槽(4)内时也同时获得了该角度,当第2滑动块(16)在第2段轨道(10)内沿轨道移动做功时,通过该角度的作用带动与第2滑动块(16)固定连接的轮齿滑动距离限位叶片(19)、与之固定连接的第I轮齿增距叶片(25)和其上固定安装的滚轮齿轮齿¢2)旋转了与第2段轨道(10)相同的角度。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外力起动自循环机电式能量增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I滑动块(12)与载体(I)之间固定连接的回位弹簧(74)在滚轮式轮齿(62)的啮合做功段上的打开的位置上开始回弹时,拉动第I滑动块(12),并带动与之固定连接在轮齿滑动距离限位叶片(19)、与该轮齿滑动距离限位叶片(19)固定连接的第I轮齿增距叶片(25)、和在该第I轮齿增距叶片(25)上固定安装的滚工轮齿¢2)在随驱动齿轮旋转方向向下移动,同时并通过该第I轮齿增距叶片(25)带动滚轮式轮齿¢2)随驱动齿轮旋转方向向前移动。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外力起动自循环机电式能量增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增距杠杆(45)和第2轮齿增力叶片(79)在驱动轮旋转做功中使第2轮齿增力叶片(79)上的槽形轨道做功部分(54)和斜面与增距杠杆(45)的动力臂端上固定安装的滚轮(71)啮合,并通过该滚轮(71)推动该动力臂端向上抬起,使增距杠杆(45)的阻力臂端向下移动,并通过阻力臂端上固定安装的滚轮(70)与轮齿滑动距离限位叶片(19)上的叶片边缘轨道(23)啮合,推动轮齿滑动距离限位叶片(19),和与之固定连接的第I轮齿增距叶片(25)随驱动齿轮的旋转方向向下移动,同时通过该第I轮齿增距叶片(25)带动其上固定安装的滚轮式轮齿¢2)随驱动齿轮旋转方向向前移动。
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外力起动自循环机电式能量增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滚轮式轮齿¢2)的移动距离和定位,是由轮齿滑动距离限位叶片(19)和其上的叶片边缘轨道(23)、与该叶片边缘轨道(23)啮合的滚轮(67)、与轮齿滑动距离限位叶片(19)固定连接的第I轮齿增距叶片(25)和其上的叶片边缘轨道(28)、与该叶片边缘轨道(28)啮合的连接臂(45)上固定安装的增距滚轮(68)、增距杠杆(45)的阻力臂端和其上固定安装的滚轮(70)、增距杠杆(45)动力臂端和其上固定安装的滚轮(71)、第2轮齿增力叶片(52)和其上的槽形轨道(53)、及传动齿轮使用的叶片式轮齿(79)上的过渡轨道段(80)共同控制完成的。
11.根据权利要求I至10任一项所述外力起动自循环机电式能量增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齿轮的第I部分轮齿和第2部分轮齿分别按设定的角度固定安装在滚第I部分轮齿固定轴(72)和第2部分轮齿固定轴(76)上。
12.根据权利要求I至10任一项所述外力起动自循环机电式能量增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齿轮中第I部分轮齿与第2部分轮齿之间的轮齿角度和轮齿之间做功时的配合,是由固定安装在滚第I部分轮齿固定轴(72) —端的第I部分轮齿角度定位用齿轮(73)和固定安装在第2部分轮齿固定轴(76) —端的第2部分轮齿角度定位用齿轮(77)直接啮合完成的。
13.根据权利要求I至10任一项所述外力起动自循环机电式能量增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齿轮的第I部分轮齿角度定位用齿轮(73)和第2部分轮齿角度定位用齿轮(77)是直接啮合的。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外力起动自循环机电式能量增大器,由载体、轨道、滑动块、轮齿滑动距离限位叶片、第1轮齿增距叶片、滚轮式轮齿、回位弹簧、增距杠杆、增距滚轮、增距滚轮支架、限位滚轮支架、滚轮、第2轮齿增距叶片、轮齿固定轴、轴承座、轮齿角度定位齿轮、叶片式轮齿组成的驱动齿轮和传动齿轮,驱动齿轮滚轮式轮齿做功时在各部分配合下旋转的角度和扭矩力大于了驱动齿轮自身的扭矩力和旋转角度,传动齿轮叶片式轮齿做功时能在滚轮式轮齿间滑动,增大了旋转角度,使两齿轮啮合做功时机械效率等于1、使有用功的输出效率提高至新标准。
文档编号F16H35/00GK102878265SQ20121025246
公开日2013年1月16日 申请日期2012年7月20日 优先权日2012年7月20日
发明者陈新 申请人:陈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