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精确换档感觉的振动隔离的手动变速器换档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541079阅读:14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具有精确换档感觉的振动隔离的手动变速器换档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手动变速器的齿轮的驾驶员选择的换档器。更具体地,本发明涉及提供振动隔离和精确换档感觉的换档器附接件设置。
背景技术
许多后轮驱动的机动车辆内的发动机被纵向安装并且具有牢固地附接到发动机缸体后部的手动变速器。发动机和变速器共同形成“动力系”。发动机内的燃烧、惯性和不平衡力产生小幅高频振动,这会摇动整个动力系。这些振动中的最强烈振动在绕发动机曲轴的扭转或“滚动”轴线上。动力系通常经由三个动力系安装件被附接到机动车辆的结构。这些安装件的目的是将动力系牢固地保持在机动车辆内且同时隔离发动机产生的振动。动力系经历另一种相对于机动车辆的结构的运动。与发动机产生的振动相比,该另一种运动具有更大幅度和更小频率。这种运动的来源包括导致动力系竖直运动的道路输入、导致动力系相对于主体的前后运动的机动车辆的加速或减速事件以及导致动力系相对于车辆主体稍微滚动的发动机的扭矩反作用。手动变速器包含多个齿轮,驾驶员可以经由变速杆选择所述齿轮。驾驶员使所述杆前后和横向运动到不同位置,这些位置中的每个关联于变速器的所需齿轮。变速杆的下端与换档器外壳交接。在换档器外壳内部是换档器机构,该换档器机构将变速杆的前后和横向运动转换成换档杆的前后和旋转运动。换档杆从换档器外壳内部延伸且延伸到变速器内。换档杆响应变速杆的运动的前后和旋转运动导致变速器内的运动,这导致所需齿轮的啮合。换档杆具有位于换档器外壳和变速器之间的两个U形接头。这些接头允许动力系相对于换档器外壳竖直地和横向地运动,从而将动力系振动和运动与换档器外壳断开。非常少的动力系振动或运动从变速器通过换档杆传递到换档器外壳。换档器外壳经受力的两个主要来源。响应变速杆的驾驶员运动而通过换档杆传递的换档力由旋转和前后平移力构成。这些力对换档精度具有最大影响。为了变速器内发生齿轮选择,前后和旋转换档杆力必须在变速器和换档器外壳之间沿相同方向反作用。从变速杆到换档器外壳内的换档力沿前后和横向方向是最强的,并且沿竖直方向较小。因此,需要某种换档器附接件设置将换档器外壳约束在相对于变速器的前后、横向和扭转方向。在此方面,如果换档器外壳没有被约束,则当变速杆运动时外壳将平移和/或旋转。在现有技术中,存在许多已知方法来相对于变速器从结构上约束(安装、附接等)换档器外壳。每一种这样的换档器附接件设置均对两个主要换档器性能度量产生影响,这两个性能度量是:变速杆处的换档感觉以及从变速器传递到换档器内的振动水平,其中不仅在变速杆处能够感觉到振动,而且如果振动被传递到车辆主体内则其还能够产生结构噪音。因而,理想的换档器附接件设置将提供精确的换档感觉和尽可能低的振动水平。不幸的是,非常难以在换档器附接件设置中同时实现这两个目标。在此方面,在构造换档器附接件设置时考虑的主要变量是:换档器附接件设置的刚性、位置和几何构型。
换档器附接件设置的刚性显著影响换档感觉。如果换档器外壳相对于变速器被刚性安装,则由于变速器和换档器外壳之间的机械刚性关系,将会精确感觉到变速杆的齿轮选择。不然,如果换档器外壳相对于变速器被柔性附接,则由于换档器外壳相对于变速器的弹性可运动性,将会不精确且橡胶似地感觉到变速杆的齿轮选择。换档器附接件设置的位置显著影响换档器外壳内的振动水平。在现有技术中,换档器通常排他地附接到变速器或者被附接到变速器和车辆主体二者。可理解地,换档器外壳排他地附接到变速器具有最大振动水平。换档器附接件设置的几何构型显著影响从变速器传递到换档器外壳内的振动水平。在现有技术中,已知的是以三角关系安装的几何构型是非常刚性的,而且因而也在从变速器向换档器外壳传递振动方面是非常高效的。图1至图4例示了现有技术换档器附接件设置。图1和图2示出了用于传动系统12的手动变速器14的换档器11的现有技术换档器附接件设置10的示意图,其中换档器10的换档器外壳22在变速器处被排他地连接到传动系统。柔性防护罩28被对接在车辆主体24 (例如“通道” 25)和换档器外壳22之间,但是不提供对换档器外壳的支撑。换档器11在变速器14处经由具有一对U形接头19的铰接换档杆18可操作地连接到传动系统12,其中变速器具有与其连接的推进器(或驱动)轴16。通过驾驶员抓住换档器11的枢转安装的变速杆20并将其移动到选定档位来由驾驶员选择变速器的齿轮。换档器外壳22在变速器14处经由一组刚性臂连接到传动系统12,所述刚性臂是一对臂30和一个中心刚性臂31构成的三角形式,其中该一对臂30相对于换档器外壳的相应侧面横向成锐角,该中心刚性臂31相对于换档器外壳的底部竖直成锐角。臂30,31与变速器14的连接是经由接头32实现的,该接头32可以或可以不包括其内的弹性隔离器34。在这种换档器附接件设置10中,动力系振动被有效地从变速器14直接传递到换档器11内。在此方面,因为主要动力系振动是绕曲轴的扭转滚动运动,所以这种扭转运动表现为换档器附接件位置处的横向振动,这是因为其位于曲轴上方。虽然将换档器牢固地附接到变速器会在换档器外壳处产生最大振动,不过这种换档器附接件设置提供了在变速杆处的精确换档感觉。在附接件处提供隔离(例如借助于弹性隔离器34)将降低从变速器到换档器外壳的振动水平;不过,这将减弱换档精确度以致换档感觉将更缺少刚硬的机械感并且更加具有橡胶感。因而,换档器外壳排他地附接到变速器(或传动系)通常是用于高性能车辆中的换档器附接件设置,其中与振动隔离相比换档精确性是更有价值的。图3和图4示出了用于传动系统12’的手动变速器14’的换档器11’的现有技术换档器附接件设置10’的示意图,其中换档器11’的换档器外壳22’在变速器处被连接到传动系统且经由弹性垫28被连接到车辆主体24’(例如通道25’)。如图1所示,换档器11’在变速器14’处经由具有一对U形接头19’的铰接换档杆18’可操作地连接到传动系统12’,其中变速器具有与其连接的推进器(或驱动)轴16’。通过驾驶员抓住换档器11’的变速杆20’并将其移动到选定档位来由驾驶员选择变速器的齿轮。换档器外壳22’在变速器14’处经由一对刚性臂30’连接到传动系统12’,该一对刚性臂相对于换档器外壳的相应侧面横向成锐角。臂30’与变速器14’的连接是经由接头32’实现的,该接头32’优选包括其内的弹性隔离器34’。此外,换档器11’经由非弹性安装框架26连接到车辆主体24’,更具体地连接到车辆主体的通道25’,其中该框架26固定到通道25’和上述弹性安装垫28,该弹性安装垫28例如由橡胶构成且固定到安装框架和换档器外壳22’ 二者。这种换档器附接件设置10’在现有技术中是非常普遍的以便安装利用换档杆来代替变速缆绳的换档器。在此方面,大多数手动变速器换档器使用换档杆或缆绳中任一者将运动和力从换档器传递到变速器。缆绳操作的换档器通常被更好地隔离于动力系振动,但是由于缆绳摩擦和柔性原因而不太精确地具有橡胶感觉和更大的换档力。利用换档杆的现有技术换档器由于结实的换档杆的原因而呈现较高换档精度并且由于较小摩擦的原因而需要更小的换档力,但是会遭受不良振动隔离的影响。换档器外壳22’和臂30’形成结实的单元,其中这个单元的前端附接到变速器并且这个单元的后端附接到车辆主体。这些附接能够被构造成是非常刚硬的或是非常柔软的,并且这导致了大量不能立即显而易见的细微差别。如果前附接和后附接是极度刚硬的,则换档器附接件设置10’将是机械刚性的,从而导致在动力系和车辆主体之间没有振动隔离。驾驶员将非常精确地感觉到换档,这是因为换档器外壳在响应驾驶员移动变速杆而承受来自换档杆的换档力时将不会相对于变速器运动。不幸的是,全部动力系振动将传递到车辆主体内,从而导致高水平的结构噪音和令驾驶员不舒服的变速杆振动水平。结实的附接件还将干扰变速器相对于车辆主体的相对动态运动,因而实际中高度刚硬的换档器附接件设置是不可实现的。另一方面,如果前附接和后附接是极度柔软的,则换档器附接件设置10’将具有机械弹力,从而导致在动力系和车辆主体之间存在高水平的振动隔离。驾驶员将感觉换档是非常橡胶质的,这是因为响应变速杆的运动的来自换档杆的换档力将使换档器外壳相对于变速器运动。虽然非常柔软地安装换档器外壳将使车辆主体隔离于一些动力系振动和一些动态动力系运动,但是不幸的是,换档器外壳和变速器之间附接臂的锐角横向几何构型会产生将强烈的横向动力系振动传递到换档器外壳和车辆主体内的非常有效的路径。因为极度刚硬和极度柔软的换档器附接件设置10’ 二者均提供不可接受的性能,所以实际中使用的典型的换档器附接件设置10’或多或少在这两个极端之间,从而根据适于具体机动车辆的标准,在精确换档感觉和振动隔离之间产生最佳的可能折衷。不幸的是,这种折衷通常导致换档器附接件设置在振动隔离和换档精确性两方面低于所需性能目标。因此,本领域中需要一种用于手动变速器的换档器附接件设置,其将换档器外壳隔离于传动系的振动(包括动力系的振动)且同时还提供精确的换档感觉。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用于机动车辆的手动变速器的振动隔离、精确换档感觉的换档器附接件设置,其中换档器附接件设置包括换档器外壳相对于车辆主体的可前后运动的附接件以及在换档器外壳和传动系统(具体地其变速器)之间的前后联动件。为了实现精确的换档感觉,可前后运动的附接件必须提供适度的扭转约束。因而,可前后运动的附接件允许换档器外壳一致地遵循传动系统响应于前后联动件的前后运动。同时,可前后运动的附接件约束换档器外壳相对于车辆主体在除前后方向之外的所有方向的运动。前后联动件将换档器外壳连接到变速器并且约束换档器外壳相对于变速器的前后运动。此外,前后联动件与可前后运动的附接件相结合地阻止变速杆颤动(由于换档器外壳不与传动系统的前后运动一致地运动所导致的变速杆响应传动系统的前后运动而产生的枢转),从而阻止了变速器和换档器外壳之间的相对运动。前后联动件仅对与其共线的作用力作出反应,由于被置于前后联动件的每一端的“海姆接头(heim joint)”的原因在所有其他方向不存在力的反作用。海姆接头是铰接接头,有时被称为“球形杆端”或“杆端轴承”,其特征是:仅对与其所附接的杆共线的作用力作出反应的旋转球形接头。因此,前后联动件被连接在变速器和换档器外壳之间,以使其仅对沿前后运动方向的作用力作出反应。前后联动件针对由驾驶员对变速杆的移动所导致的换档杆作用力提供换档器外壳相对于变速器的运动约束,从而换档是机械刚性的,从而导致精确的换档感觉。同时,由于海姆接头的原因,前后联动件阻止强烈的横向动力系振动和运动被传递到换档器外壳。因此,根据本发明的换档器附接件设置的目标是提供换档器外壳与动力系的振动隔离、适应传动系相对于车辆主体的运动、以及提供精确的换档感觉。本发明还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方案1.一种用于机动车辆的换档器的附接件设置,包括:
换档器,其包括换档器外壳和可运动地连接到所述换档器外壳的变速杆;
机动车辆主体;
具有前后方向的传动系统;
将所述换档器外壳连接到所述机动车辆主体的可前后运动的附接件,所述可前后运动的附接件约束所述换档器外壳相对于所述车辆主体在除所述前后方向之外的所有运动方向上的运动;以及
将所述换档器外壳连接到所述传动系统的前后联动件;
其中所述前后联动件使所述换档器外壳与所述传动系统相对于所述车辆主体的前后运动一致地前后运动;以及
其中所述可前后运动的附接件使得所述换档器外壳能够相对于所述车辆主体前后运动。方案2.根据方案I所述的附接件设置,其中所述前后联动件包括:
连接到所述传动系统的第一海姆接头;
连接到所述换档器外壳的第二海姆接头;以及 连接到所述第一和第二海姆接头中的每一个的刚性构件;
其中所述前后联动件仅对在所述传动系统和所述换档器外壳之间与所述前后方向平行对齐的作用力作出反应。方案3.根据方案2所述的附接件设置,其中所述传动系统包括变速器;所述附接件设置还包括将所述变速杆连接到所述变速器的换档杆,其中所述变速杆的运动经由所述换档杆实现所述变速器内的齿轮换档;其中所述前后联动件约束所述换档器外壳相对于所述变速器的运动以便机械刚性地产生所述齿轮换档,这在所述变速杆处提供精确的换档感觉。方案4.根据方案3所述的附接件设置,其中所述第一和第二海姆接头中的至少一个在其内包括弹性隔离器,其中所述弹性隔离器关于齿轮换档的实现提供对所述机械刚性的预定软化。方案5.根据方案3所述的附接件设置,其中所述可前后运动的附接件包括枢转的四连杆系统。方案6.根据方案5所述的附接件设置,其中所述第一和第二海姆接头中的至少一个在其内包括弹性隔离器,其中所述弹性隔离器关于齿轮换档的实现提供对所述机械刚性的预定软化。方案7.—种用于机动车辆的换档器的附接件设置,包括:
换档器,其包括换档器外壳和可运动地连接到所述换档器外壳的变速杆;
机动车辆主体;
包括手动变速器的传动系统,所述传动系统具有前后方向;
将所述换档器外壳连接到所述机动车辆主体的可前后运动的附接件,所述可前后运动的附接件约束所述换档器外壳相对于所述车辆主体在除所述前后方向之外的所有运动方向上的运动;以及
将所述换档器外壳连接到所述变速器的前后联动件,所述前后联动件包括:
连接到所述变速器的第一海姆接头;
连接到所述换档器外壳的第二海姆接头;和
连接到所述第一和第二海姆接头中的每一个的刚性构件;
其中所述前后联动件仅对在所述传动系统和所述换档器外壳之间与所述前后方向平行对齐的作用力作出反应;
其中所述前后联动件使得所述换档器外壳与所述传动系统相对于所述车辆主体的前后运动一致地如后运动;以及
其中所述可前后运动的附接件使得所述换档器外壳能够相对于所述车辆主体前后运动。方案8.根据方案7所述的附接件设置,还包括将所述变速杆连接到所述变速器的换档杆,其中所述变速杆的运动经由所述换档杆实现所述变速器内的齿轮换档;其中所述前后联动件约束所述换档器外壳相对于所述变速器的运动以便机械刚性地产生所述齿轮换档,这在所述变速杆处提供精确的换档感觉。方案9.根据方案8所述的附接件设置,其中所述第一和第二海姆接头中的至少一个在其内包括弹性隔离器,其中所述弹性隔离器关于齿轮换档的实现提供对所述机械刚性的预定软化。方案10.根据方案7所述的附接件设置,其中所述可前后运动的附接件包括枢转的四连杆系统。方案11.根据方案10所述的附接件设置,还包括将所述变速杆连接到所述变速器的换档杆,其中所述变速杆的运动经由所述换档杆实现所述变速器内的齿轮换档;其中所述前后联动件约束所述换档器外壳相对于所述变速器的运动以便机械刚性地产生所述齿轮换档,这在所述变速杆处提供精确的换档感觉。方案12.根据方案11所述的附接件设置,其中所述第一和第二海姆接头中的至少一个在其内包括弹性隔离器,其中所述弹性隔离器关于齿轮换档的实现提供对所述机械刚性的预定软化。
方案13.—种用于机动车辆的换档器的附接件设置,包括:
换档器,其包括换档器外壳和可运动地连接到所述换档器外壳的变速杆;
机动车辆主体;
包括手动变速器的传动系统,所述传动系统具有前后方向;
将所述换档器外壳连接到所述机动车辆主体的可前后运动的附接件,所述可前后运动的附接件包括枢转的四连杆系统,其约束所述换档器外壳相对于所述车辆主体在除所述前后方向之外的所有运动方向上的运动;以及
将所述换档器外壳连接到所述变速器的前后联动件,所述前后联动件包括:
连接到所述变速器的第一海姆接头;
连接到所述换档器外壳的第二海姆接头;和
连接到所述第一和第二海姆接头中的每一个的刚性构件;
其中所述前后联动件仅对在所述传动系统和所述换档器外壳之间与所述前后方向平行对齐的作用力作出反应;
其中所述前后联动件使所述换档器外壳与所述传动系统相对于所述车辆主体的前后运动一致地前后运动;以及
其中所述可前后运动的附接件使得所述换档器外壳能够相对于所述车辆主体前后运动。方案14.根据方案13所述的附接件设置,还包括将所述变速杆连接到所述变速器的换档杆,其中所述变速杆的运动经由所述换档杆实现所述变速器内的齿轮换档;其中所述前后联动件约束所述换档器外壳相对于所述变速器的运动以便机械刚性地产生所述齿轮换档,这在所述变速杆处提供精确的换档感觉。方案15.根据方案14所述的附接件设置,其中所述第一和第二海姆接头中的至少一个在其内包括弹性隔离器,其中所述弹性隔离器关于齿轮换档的实现提供对所述机械刚性的预定软化。从优选实施例的下述说明中将更加清楚本发明的这些和其他目标、特征和优点。


图1是现有技术换档器附接件设置的示意性侧视图,其中换档器外壳被排他地附接到变速器。图2是沿图1的线2-2观察的图1的现有技术换档器附接件设置的示意性平面图。图3是现有技术换档器附接件设置的示意性侧视图,其中换档器外壳被附接到变速器和车辆主体二者。图4是沿图3的线4-4观察的图3的现有技术换档器附接件设置的示意性平面图。图5是根据本发明的理论形式且用于解释目的的换档器附接件设置的示意性侧视图,其中换档器外壳被排他地附接到车辆主体。图6是沿图5的线6-6观察的图5的换档器附接件设置的示意性平面图。图7是根据本发明的最优选形式的换档器附接件设置的示意性侧视图。图8是沿图7的线8-8观察的图7的换档器附接件设置的示意性平面图。图9是沿图7的线9-9观察的图7的换档器附接件设置的示意性部分截面图。
图10是图7的换档器附接件设置的示意性侧视图,其中示出了对传动系统的向后运动的响应。图11是图7的换档器附接件设置的示意性侧视图,其中示出了对传动系统的向前运动的响应。
具体实施例方式首先参考图5和图6,示出了用于传动系统56的手动变速器54的换档器52的换档器附接件设置50的示意图,其中换档器52的换档器外壳58被排他地连接到车辆主体60(例如通道62),这被呈现以用于解释目的。换档器52在变速器54处经由具有一对U形接头66的铰接换档杆64可操作地连接到传动系统56,其中变速器具有与其连接的推进器(或驱动)轴68。通过驾驶员抓住换档器52的变速杆70并将其移动到选定档位来由驾驶员选择变速器54的齿轮。换档器外壳58经由非弹性安装框架72连接到车辆主体60,更具体地车辆主体的通道62,其中该框架72固定到通道62和换档器外壳58。在图5和图6的换档器附接件设置中,车辆主体60将承受非常低的传动系振动水平,这是因为其间的对接仅为铰接的换档杆64。这样,这种换档器附接件设置50提供了优异的振动隔离。此外,因为换档器外壳58被牢固地固定到与其处于静止关系的车辆主体,所以变速杆的换档感觉是精确的,这是因为换档杆相对于变速器的反作用力是刚性机械的。不幸的是,这种刚性机械关系导致出现“变速杆颤动”。在车辆运转事件期间传动系统相对于车辆主体的相对轻微的前后运动74使得换档杆64导致变速杆70的连接端类似地前后运动。由于变速杆的大的机械杠杆比(其中其枢点和其换档杆连接端之间的距离远小于其枢点和其驾驶员抓持手柄端之间的距离),所以在连接端处换档杆的轻微前后运动导致换档杆的相对大的反向运动。变速杆的这种前后运动被称为变速杆的手柄端的“颤动”76。这种变速杆颤动76是非常不理想的并且使得变速杆附接件设置50不实际。为此原因,本发明的这种形式不是优选的。现在参考图7-1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优选形式的换档器附接件设置100,其提供换档器附接件设置50的所有优点,且同时消除了变速杆颤动。换档器102包括换档器外壳104和变速杆106,其中通过驾驶员抓持变速杆,实现了变速杆相对于换档器外壳可运动到多个齿轮选择位置。在此方面,变速杆106的前述运动将经由具有用于铰接的U形接头112’的换档杆112导致在传动系统110的变速器108处的相关齿轮选择。换档杆112用于将变速杆连接到变速器以便以常规已知方式进行齿轮选择。传动系统包括驱动(或推进器)轴125,并且变速器被连接到内燃发动机(未示出),从而还以常规已知方式形成动力系。换档器附接件设置100包括换档器外壳104相对于车辆主体114的可前后运动的附接件116以及在换档器外壳和传动系统110 (具体地其变速器108)之间的前后联动件118。为了实现精确换档感觉,可前后运动的附接件必须提供适度的扭转约束。因此,可前后运动的附接件116允许换档器外壳一致地遵循传动系统响应前后联动件118的前后运动。同时,可前后运动的附接件116在除了前后方向115之外的所有方向均约束换档器外壳104相对于车辆主体114的运动。单个前后联动件118将换档器外壳104连接到变速器108并且约束换档器外壳相对于变速器的前后运动。此外,前后联动件118与可前后运动的附接件116相结合来防止变速杆颤动,这是因为其消除了变速器和换档器外壳之间的相对运动。前后联动件118由刚性构件134构成,该刚性构件134例如是金属杆或棒,在其一端具有通过第一安装构件140连接到变速器108的第一海姆接头136,并且在其相对端具有通过第二安装构件142连接到换档器外壳104的第二海姆接头138。前后联动件118连接到变速器和换档器外壳以使前后联动件仅对沿前后运动方向的作用力作出反应,其中对于所有其他方向的力,由于海姆接头136、138的存在而不存在力的反作用。前后联动件118针对由驾驶员启动的变速杆106的运动而产生的换档杆112的作用力来提供换档器外壳104相对于变速器108的运动约束,从而齿轮换档是机械刚性的,从而导致精确的换档感觉。同时,由于海姆接头136、138的原因,前后联动件118阻止了强烈的横向动力系振动被传递给换档器外壳104。弹性隔离器144可以或可以不被置于海姆接头136、138内,其中弹性隔离器可以被调节成提供适于具体机动车辆的对齿轮换档的机械刚性的所需软化水平。例如,可前后运动的附接件116是枢转的四连杆系统120的形式。非弹性安装框架122经由例如螺纹紧固件124附接到车辆主体114的通道114’(见图8)。枢转的四连杆系统120由四个枢转连杆126构成。每个枢转连杆126具有一对相互隔开的枢转孔132、132’。每个枢转连杆126的一个端部部分经由安装孔132被连接到安装框架122,例如利用铆钉、销或允许在安装孔132处枢转的其他紧固件128。每个枢转连杆126的另一个端部部分经由安装孔132’被连接到换档器外壳104,例如利用铆钉、销或允许在安装孔132’处枢转的其他紧固件130。应该理解,虽然由于经济和简化原因,对于上述枢转的四连杆系统120而言可前后运动的附接件116是优选的,不过还可以替代地使用允许前后运动且同时约束所有其他方向运动的任意其他机械构造,例如球或辊子轴承机构或滑动件。现在更具体地关注图10和图11,将举例解释换档器附接件设置100的操作。比较图7和图10,传动系统110经历相对于车辆主体114的向后运动115’。前后联动件118已经导致换档器外壳104与传动系统的向后运动一致地向后运动。在换档器外壳104相对于车辆主体114向后运动期间,枢转连杆126相对于安装框架122和换档器外壳枢转以便适应换档器外壳的向后运动。在整个这种向后运动期间,可前后运动的附接件116提供对换档器外壳相对于车辆主体沿除前后方向之外的所有方向的运动约束。比较图7和图11,传动系统110经历相对于车辆主体114的向前运动115”。前后联动件118已经导致换档器外壳104与传动系统的向前运动一致地向前运动。在换档器外壳104相对于车辆主体114向前运动期间,枢转连杆126相对于安装框架122和换档器外壳枢转以便适应换档器外壳的向前运动。在整个这种向前运动期间,可前后运动的附接件116提供对换档器外壳相对于车辆主体沿除前后方向之外的所有方向的运动约束。从上文可知,应理解根据本发明的换档器附接件设置100用于有利地将换档器外壳隔离于动力系振动,具体地隔离于强烈的横向动力系振动,并且为驾驶员提供令人满意的精确换档感觉,其中变速杆颤动被消除。对于本发明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上述优选实施例可以被改变或改进。可以在不背离本发明范围的情况下进行这样的改变或改进,本发明范围仅旨在由所附权利要求的范围来限定。
权利要求
1.一种用于机动车辆的换档器的附接件设置,包括: 换档器,其包括换档器外壳和可运动地连接到所述换档器外壳的变速杆; 机动车辆主体; 具有前后方向的传动系统; 将所述换档器外壳连接到所述机动车辆主体的可前后运动的附接件,所述可前后运动的附接件约束所述换档器外壳相对于所述车辆主体在除所述前后方向之外的所有运动方向上的运动;以及 将所述换档器外壳连接到所述传动系统的前后联动件; 其中所述前后联动件使所述换档器外壳与所述传动系统相对于所述车辆主体的前后运动一致地前后运动;以及 其中所述可前后运动的附接件使得所述换档器外壳能够相对于所述车辆主体前后运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附接件设置,其中所述前后联动件包括: 连接到所述传动系统的第一海姆接头; 连接到所述换档器外壳的第二海姆接头;以及 连接到所述第一和第二海姆接头中的每一个的刚性构件; 其中所述前后联动件仅对在所述`传动系统和所述换档器外壳之间与所述前后方向平行对齐的作用力作出反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附接件设置,其中所述传动系统包括变速器;所述附接件设置还包括将所述变速杆连接到所述变速器的换档杆,其中所述变速杆的运动经由所述换档杆实现所述变速器内的齿轮换档;其中所述前后联动件约束所述换档器外壳相对于所述变速器的运动以便机械刚性地产生所述齿轮换档,这在所述变速杆处提供精确的换档感觉。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附接件设置,其中所述第一和第二海姆接头中的至少一个在其内包括弹性隔离器,其中所述弹性隔离器关于齿轮换档的实现提供对所述机械刚性的预定软化。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附接件设置,其中所述可前后运动的附接件包括枢转的四连杆系统。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附接件设置,其中所述第一和第二海姆接头中的至少一个在其内包括弹性隔离器,其中所述弹性隔离器关于齿轮换档的实现提供对所述机械刚性的预定软化。
7.一种用于机动车辆的换档器的附接件设置,包括: 换档器,其包括换档器外壳和可运动地连接到所述换档器外壳的变速杆; 机动车辆主体; 包括手动变速器的传动系统,所述传动系统具有前后方向; 将所述换档器外壳连接到所述机动车辆主体的可前后运动的附接件,所述可前后运动的附接件约束所述换档器外壳相对于所述车辆主体在除所述前后方向之外的所有运动方向上的运动;以及 将所述换档器外壳连接到所述变速器的前后联动件,所述前后联动件包括: 连接到所述变速器的第一海姆接头;连接到所述换档器外壳的第二海姆接头;和 连接到所述第一和第二海姆接头中的每一个的刚性构件; 其中所述前后联动件仅对在所述传动系统和所述换档器外壳之间与所述前后方向平行对齐的作用力作出反应; 其中所述前后联动件使得所述换档器外壳与所述传动系统相对于所述车辆主体的前后运动一致地如后运动;以及 其中所述可前后运动的附接件使得所述换档器外壳能够相对于所述车辆主体前后运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附接件设置,还包括将所述变速杆连接到所述变速器的换档杆,其中所述变速杆的运动经由所述换档杆实现所述变速器内的齿轮换档;其中所述前后联动件约束所述换档器外壳相对于所述变速器的运动以便机械刚性地产生所述齿轮换档,这在所述变速杆处提供精确的换档感觉。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附接件设置,其中所述第一和第二海姆接头中的至少一个在其内包括弹性隔离器,其中所述弹性隔离器关于齿轮换档的实现提供对所述机械刚性的预定软化。
10.一种用于机动车辆的换档器的附接件设置,包括: 换档器,其包括换档器外壳和可运动地连接到所述换档器外壳的变速杆; 机动车辆主体; 包括手动变速器的传动系统,所述传动系统具有前后方向; 将所述换档器外壳连接到所述机动车辆主体的可前后运动的附接件,所述可前后运动的附接件包括枢转的四连杆系统,其约束所述换档器外壳相对于所述车辆主体在除所述前后方向之外的所有运动方向上的运动;以及 将所述换档器外壳连接到所述变速器的前后联动件,所述前后联动件包括: 连接到所述变速器的第一海姆接头; 连接到所述换档器外壳的第二海姆接头;和 连接到所述第一和第二海姆接头中的每一个的刚性构件; 其中所述前后联动件仅对在所述传动系统和所述换档器外壳之间与所述前后方向平行对齐的作用力作出反应; 其中所述前后联动件使所述换档器外壳与所述传动系统相对于所述车辆主体的前后运动一致地前后运动;以及 其中所述可前后运动的附接件使得所述换档器外壳能够相对于所述车辆主体前后运动。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具有精确换档感觉的振动隔离的手动变速器换档器。一种手动变速器换档器附接件设置,其提供振动隔离和精确换档感觉。可前后运动的附接件约束换档器外壳沿除前后方向之外的所有方向的运动。前后联动件导致换档器外壳与传动系统一致地沿前后方向运动并且仅对在传动系统和换档器外壳之间平行于前后方向的作用力作出反应。
文档编号F16H59/02GK103161927SQ201210521439
公开日2013年6月19日 申请日期2012年12月7日 优先权日2011年12月8日
发明者L.G.哈特莱普, G.克罗赫马尔 申请人: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有限责任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