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机导柱密封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602960阅读:16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针刺机导柱密封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无纺织机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针刺机导柱密封装置。
背景技术
如针刺机的制造厂商和使用针刺机加工无纺织产品的厂商所知之理,针刺机的针床是与导柱连接的,即与导柱的下端连接,而导柱的上端与位于主轴箱体内的并且通过偏心轮(也称偏心凸轮)设置于主轴上的连杆连接,在主轴的运动下带动连杆运动,每当连杆上下往复运动一次(一个行程),则导柱在导套中上下滑动一次(导套设置在主轴箱 体下部窄缩成管状体或称筒形体的导柱座的座腔内)。由于导柱与导套之间存在反复摩擦,因此导柱和导套很快出现擦痕、擦刺(摩擦产生的毛刺)和擦丝等现象,当产生有擦痕、擦刺和擦丝的导柱与密封圈接触(密封圈与导柱密封配合)时,会轻而易举地损及密封圈,从而失去密封效果而造成主轴箱体内的润滑油渗漏,并且渗漏出的润滑油会沿着导柱淌及针床,进而自针床淌及固定于针床上的针板,最终淌及于位于针板下方的无纺织产品如无纺布、无纺织毡或毯上,从而对产品产生污染,影响无纺织产品的质量。在中国发明专利授权公告号CN100494547C (针刺机的导柱密封机构)的专利方案推出以前,无纺织产品生产厂习惯采用以下两种消极而非积极的方式处置其一,当渗透漏表现为轻微程度时,以权宜之计的方式将吸油性较为理想的材料如无纺棉或纤维绑扎在位于密封圈下方的用于对密封圈限定的密封盖处,待无纺棉趋于浸润时即趋于吸足油液后更换。显然,该法不仅原始,而且给操作者带来额外的麻烦。尤其是一旦疏于及时更换,则故态复萌;其二,当渗漏程度严重时,只能对密封圈更换,而更换密封圈的工作极其麻烦,例如需对导柱装拆,造成停机时间冗长,影响生产进度。前述的CN100494547C (由本申请人提出的专利申请)将密封圈与用于供导柱滑动的导套之间保留距离,藉由该距离而得以避开导柱与导套相互摩擦的摩擦段与密封圈产生摩擦,从而体现了说明书第3页第11-13行(技术效果栏)所述的技术效果。但是经实践证明依然存在缺憾,具体是首先,由于密封圈的密封效果客观上并不是万无一失和永恒的,随着时间的推移并且加上自身的老化(密封圈普遍使用橡胶材料)、被油液的腐蚀和热胀冷缩等因素而出现渗漏,因而出自主轴箱体内的油液(润滑油)依然会渗出密封圈浙及于针床,仅仅是程度相对轻微而已;其次,在针刺机工作过程中,由于密封圈是处于静态的,而导柱则是动态的,因此动态的导柱与静态的密封圈之间存在摩擦,日积月累也会导致密封圈损坏(尽管避免了导柱与导套的摩擦段同密封圈的摩擦);还有,尽管更换密封圈的周期得到了极致的延长,但是在更换密封圈时同样十分麻烦并且造成针刺机停机时间长而影响作业效率的发挥。由上述说明可知,只要将希望寄托于密封圈对导柱密封,那么润滑油的泄漏问题便不可能根绝,也就是说如果有一种合适的得以将导柱上流落的润滑油截流的装置,那么纵使密封圈损坏引发泄漏,则照样不会出现前述的污染无纺织物的情形。为此,本申请人作了有益的探索和设计,下面将要介绍的技术方案便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任务在于提供一种有助于将因密封效果欠缺而泄漏的润滑油在流淌至导柱上时得以有效截流而藉以杜绝染污无纺织产品并且有利于摒弃密封圈而藉以避免因更换密封圈时造成停机时间冗长并影响针刺机工作效率的发挥的针刺机导柱密封装置。本实用新型的任务是这样来完成的,一种针刺机导柱密封装置,包括一引油帽,该引油帽由帽套和帽檐一体构成,帽檐位于帽套的下部,其中帽套在使用状态下与针刺机的导柱固定,并且在导柱上的固定位置处于导柱向上运动时的运动行程范围之外;一集油杯,该集油杯具有一用于供导柱通过的导柱让位腔,并且在集油杯的下部构成有一集油槽,该集油槽对应于所述帽檐的下方,其中在使用状态下所述的集油杯与针刺机的主轴箱体的导柱座固定。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帽檐朝着所述集油杯的方向倾斜。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的帽套的外壁上配设有一帽套锁紧圈。在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的集油杯的所述下部并且在对应于所述集油槽的部位设有一与集油槽相通的用于将集油槽内的油液引出的引出口,并且在引出口上配设有一引出油管。在本实用新型的再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引出口为引出接头或引出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能将引油帽固定于针刺机的导柱上,并且将集油杯在使用状态下与针刺机的主轴箱体的导柱座固定,由引油帽截流自主轴箱体渗漏的油液并引入集油杯的集油槽,因而可以杜绝泄漏的润滑油对无纺织物造成污染,并且相对于已有技术无需在导柱上增设密封圈,从而可避免因更换密封圈而影响针刺机的工作。

图I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暨应用例剖视图。图2为图I所示的引油帽及集油杯的立体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专利局的审查员尤其是公众能够更加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和有益效果,申请人将在下面以实施例的方式作详细说明,但是对实施例的描述均不是对本实用新型方案的限制,任何依据本实用新型构思所作出的仅仅为形式上的而非实质性的等效变换都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范畴。实施例暨应用例I :敬请参见图I和图2,在图I中示意了针刺机的主轴箱体3,该主轴箱体3的下部窄缩成有一形状呈筒形体的导柱座31,在导柱座31内设置有导套311 ;设置于主轴箱体3内的连杆4,依据公知技术,连杆4通过偏心凸轮设置于转动地支承在主轴箱体3的对应壁体上的主轴上;上端伸展到主轴箱体3内并且通过销轴51与连杆4连接而下端与前述导套311既密封配合又滑动配合的并且伸展到导柱座31外的导柱5,该导柱5的下端端部通过连接盘61并且借助于螺钉611固定有一针床6,在使用时,针床6上设置布置有刺针的针板,由刺针对位于其下方的无纺织纤维进行缠结性刺合而形成无纺织产品如无纺布、无纺织毡或毯,等等。上面提及的公知技术例如并不限于地指授权公告号CN2421298Y (错位针刺机)、CN2617795Y (起绒针刺机)、CN20191522U (无端点造纸毛毯针刺机)、CN102373579A (无端点针刺机)、CN101122067A (无端点工业用呢针刺机)、CN101122068A (具四针区针刺机的无接头工业用呢针刺机)和CN101122069A (无接头工业用呢针刺机),等等。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针刺机导柱密封装置包括一引油帽I和一集油杯2,引油帽I套置在前述的导柱5的所述的下端,并且该引油帽I在导柱5的下端的位置(套置即固定位置)位于导柱5向上运动时的运动行程即上行程范围之外,因为如果在导柱5的上行程范围之内,那么在导柱5上行时,引油帽I会遭到前述的导柱座31的底端端面的撞击而脱落乃至毁损。集油杯2构成有一导柱让位腔21,以供导柱5在导柱让位腔21内上下运动,但并不与集油杯2接触。由图所示,集油杯2的上端与前述的导柱座31的下端部固定,而集油杯2的下端构成为悬臂状态。整个引油帽I被集油杯2包围,即引油帽I位于集油杯·2内,由该集油杯2收集由引油帽I上淌落的油液,而引油帽I上的油液则是由导柱5与导套311之间因密封效果欠佳而渗出的。由上述说明可知,由于引油帽I套固在导柱5的下端,因而可以随导柱5的上升而上升并且随导柱5的下降而下降,两者之间不会出现相对摩擦,顺着导柱5流落的油液完全淌及于引油帽1,进而由集油杯2收容(收集)。请继续见图I和图2,由图2的示意可知,前述的引油帽I的材料既可以是金属如铝或铜或铁等,也可以是非金属如塑料、尼龙或橡胶等,该引油帽I包括帽套11和帽檐12,帽套11和帽檐12构成为一体结构,帽套11紧套在导柱5上,为了防止帽套11在导柱5上出现游动情形(通常情况下不会出现),因此在帽套11的外壁上增设一帽套锁紧圈111,该帽套锁紧圈111犹如日常生活用品中的皮带(腰带)般的效应而可使帽套11可靠地抱合在导柱5上。当然,帽套锁紧圈111由金属制造。前述的帽檐12构成于帽套11的下部,。优选地,将帽檐朝向集油杯2的方向倾斜。由图所示,整个引油帽I的形状犹如一个顶部具有通孔的斗笠的形状,并且在本实施例中,引油帽I采用由金属材料制成的引油帽。前述的集油杯2的上端并且围绕集油杯2的圆周方向以间隔状开设有一组固定螺钉孔23,在各固定螺钉孔23上配设有一固定螺钉231。为了便于供固定螺钉231与前述的导柱座31的下部固定,因此在导柱座31的下部的外壁上构成有集油杯固定座312,在本实施例中,集油杯固定座312为螺钉固定槽(也可称螺钉固定凹腔)。集油杯2的下端构成有一剖面形状呈U形的集油槽22,前述的帽檐12对应于该集油槽22的上方,以便自帽檐12上淌落的油液进入集油槽22内。作为优选的方案,在集油杯2上,更具体地讲在对应于前述的集油槽22的部位设置一引出口 221,该引出口 221与集油槽22相通,以便将集油槽22内的油液引出。进而,在引出口 221上配接(插配方式)一引出油管2211,由该引出油管2211将集油槽22内的油液引入油箱。引入油箱的方式有两种一是以自由落体方式自然引出;二是通过负压吸引装置引出,本实施例选择前者。在本实施例中,将引出口 221设置在了集油槽22的集油槽外壁上,但是如果将其设置于或称构成于集油槽22的集油槽底壁上,那么应当毫无疑问地视为等效性替换而依然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另外,在本实施例中,前述的引出口 221为一引出接头。申请人:需要说明的是前述的集油杯2的材料在本实用新型中不需要刻意限定,例如既可以用金属材料制作,也可以用非金属材料如塑料制造,本实施例选择前者。实施例暨用例2 图略,将集油杯固定座312变换为开设于导柱座31的下部的用于供固定螺钉231旋入的螺钉孔(盲孔式螺钉孔),并且将引出口 221改为引出孔即摒弃实施例暨应用例I中所述的引出接头。其余均同对实施例暨应用例I的描述。实施例暨应用例3 图略,将集油杯固定座312改为固置于导柱座31的下部的外壁上的间隔设置一组挂钩,将集油杯2的上端的固定螺钉孔23直接挂置于挂钩上,或者在集油杯2的上端设置 挂襻,将挂襻挂置于挂钩上,在这种情形下可以省去实施例暨应用例I中所述的固定螺钉231。其余均同对实施例暨应用例I的描述。申请人:简述本实用新型的使用,在图I所示的连杆4的上下交替往复运动下,导柱5也相应作上下往复运动,由于使用一段时间后,因导柱5反复与导套311摩擦而不免出现润滑油渗漏情形,渗出的润滑油如图I中的便于为公众解读的箭头所示顺着导柱5的导柱壁流落,并且自帽套11淌及于帽檐12,淌及于帽檐12上的油液滴落至集油杯2的集油槽22内,并且还可由引出口 221引出,因而不会出现油液淌至针床并进而污染无纺织物的情形。通过申请人的上述说明,完全可以知道引油帽I的功用犹如建筑物的屋檐与浙水线(也称滴水檐)的作用,即帽套11起与导柱5固定的作用,帽檐12起着屋檐的作用,使油液引入集油槽22内。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几乎在不增加成套针刺机的成本(因为本实用新型的导柱密封机构相对于针刺的价格而言可以忽略不计)的前提下巧妙地解决了长期以来业界未能彻底解决的技术问题,不失为是一个实用而极致的技术方案,尤其是经本申请人在采取了严格的保密措施下并且在本申请人企业进行了实验,结果完全印证了所述的技术效果。
权利要求1.一种针刺机导柱密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引油帽(I),该引油帽⑴由帽套(11)和帽檐(12) —体构成,帽檐(12)位于帽套(11)的下部,其中帽套(11)在使用状态下与针刺机的导柱固定,并且在导柱上的固定位置处于导柱向上运动时的运动行程范围之外;一集油杯(2),该集油杯(2)具有一用于供导柱通过的导柱让位腔(21),并且在集油杯(2)的下部构成有一集油槽(22),该集油槽(22)对应于所述帽檐(12)的下方,其中在使用状态下所述的集油杯(2)与针刺机的主轴箱体的导柱座固定。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针刺机导柱密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帽檐(12)朝着所述集油杯(2)的方向倾斜。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针刺机导柱密封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帽套(11)的外壁< 上配设有一帽套锁紧圈(11)。
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针刺机导柱密封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集油杯(2)的所述下部并且在对应于所述集油槽(22)的部位设有一与集油槽(22)相通的用于将集油槽(22)内的油液引出的引出口(221),并且在引出口(221)上配设有一引出油管(2211)。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针刺机导柱密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引出口(221)为引出接头或引出孔。
专利摘要一种针刺机导柱密封装置,属于无纺织机械技术领域。包括一引油帽,该引油帽由帽套和帽檐一体构成,帽檐位于帽套的下部,其中帽套在使用状态下与针刺机的导柱固定,并且在导柱上的固定位置处于导柱向上运动时的运动行程范围之外;一集油杯,该集油杯具有一用于供导柱通过的导柱让位腔,并且在集油杯的下部构成有一集油槽,该集油槽对应于所述帽檐的下方,其中在使用状态下所述的集油杯与针刺机的主轴箱体的导柱座固定。优点可以杜绝泄漏的润滑油对无纺织物造成污染,并且相对于已有技术无需在导柱上增设密封圈,从而可避免因更换密封圈而影响针刺机的工作。
文档编号F16N31/02GK202561415SQ20122022448
公开日2012年11月28日 申请日期2012年5月18日 优先权日2012年5月18日
发明者王卫成, 郑耀华 申请人:常熟市伟成非织造成套设备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