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减振器衬套连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604454阅读:12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减振器衬套连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减振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减振器衬套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轿车减振器是悬架系统的重要部件,减振器主要针对路面冲击和振动的缓冲、衰减,实现车辆良好的乘坐舒适性和操纵稳定性,但是,对于较平坦路面的小幅度、较高频率的不平度输入,减振器本身的阻尼衰减作用有限,这时需要通过其上下连接段的橡胶部件对小幅度、较高频率的振动实现衰减,以进一步提高车辆的NVH性能。减振器实际工作过程中受到各个方向的力和力矩负荷的作用,由于减振器的衬套受到各向大的冲击载荷发生大的结构变形,使得对衬套橡胶体部分的限位效果减弱,以至于衬套从限位结构内“跑出”或衬套橡胶体破坏,进而使减振器连接失效,因此减振器的连接结构应合理,质量应可靠。·[0003]例如中国专利号ZL201020665462. 2,名称为“减振器连接结构”的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一种减振器连接结构,包括减振器连接叉和销轴,所述减振器连接叉一端与减振器连接,另一端套在销轴上,其特征在于,所述销轴的一端通过连接板总成连接到车桥上,另一端用螺母锁紧。该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减振器连接结构,目的是使减振器连接更为牢固,防止减振器下端脱出,但是这种连接结构将销轴与减振器的下端用螺母刚性锁紧,这将对减振器的动作受到阻碍,以致会产生新的故障问题,特别是对小幅度、较高频率的振动不能实现衰减作用。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减振器连接结构刚性锁紧、减振器的动作受阻碍、对小幅度较高频率的振动不能实现衰减作用的缺陷,提供一种设有一体式减振器衬套本体的减振器衬套连接结构,达到减振器衬套连接更为可靠稳固,减振效能更全面。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予以实现的一种减振器衬套连接结构,包括减振器总成下端的减振器连接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减振器连接装置包括设有内套管和外套管的减振器衬套本体,内套管和外套管通过中间的橡胶衬套经硫化工艺连接成为一体式结构;减振器总成下端焊接有装配衬套,装配衬套与减振器衬套本体的外套管为过盈配合连接。减振器实际工作过程中会受到各个方向的力和力矩负荷,对于载荷较重的车辆,例如轴荷900kg以上的车辆,采用现有技术的结构,由于衬套受各向大的冲击载荷发生大的结构变形,使得对衬套橡胶体部分的限位效果减弱,以至于衬套从限位结构内“跑出”或衬套橡胶体遭到破坏,被限位结构切割,进而使减振器连接失效。本实用新型减振器衬套本体由橡胶衬套和内、外套管硫化成一体,以获得更强的装配强度,橡胶衬套周边粘结强度通过硫化工艺可以保证;通过衬套外套管和减振器上焊接的装配衬套设置配合尺寸的过盈量,设定衬套和减振器的连接强度,由于两者为金属间的过盈配合,更易实现高强度的连接;装配后的减振器衬套可以实现更大的负荷强度。本实用新型连接结构对套管金属层的变形小,故橡胶硫化层无预加载荷,可以承受各个方向的高强度载荷。作为优选,所述内套管的长度为外套管长度的两倍,且内套管沿长度方向的对称线与外套管沿长度方向的对称线重合。作为优选,所述内套管的壁厚与外套管壁厚之比大于两倍。作为优选,所述外套管两端的外周面设有用于压配导入的倒角,倒角与外套管的轴线成30度的角度。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I、外套管与装配衬套均为金属件,可通过设置两件金属件之间的配合过盈量实现其高强度连接; 2、本连接结构对金属材质的套管变形小,故橡胶衬套硫化层无预加载荷,可以承受各向高强度载荷;3、装配时只需压配减振器衬套本体,无需螺帽连接,既简便又可靠。

图I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减振器衬套本体结构示意图;图3是减振器总成的下端与装配衬套焊接连接示意图。图中,减振器总成下端I ;减振器连接装置2 ;减振器衬套本体3 ;内套管31 ;外套管32 ;倒角321 ;橡胶衬套33 ;装配衬套4。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案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实施例I :如图I 3所示,一种减振器衬套连接结构,包括减振器总成下端I的减振器连接装置2,减振器连接装置2包括设有内套管31和外套管32的减振器衬套本体3,内套管31和外套管32通过中间的橡胶衬套33硫化连接成为一体式结构;减振器总成下端I焊接有装配衬套4,装配衬套4与减振器衬套本体3的外套管32为过盈配合连接,外套管32的高度与装配衬套4的高度相等。减振器实际工作过程中会受到各个方向的力和力矩负荷,对于载荷较重的车辆,例如轴荷900kg以上的车辆,采用现有技术的结构,由于衬套受各向大的冲击载荷发生大的结构变形,使得对衬套橡胶体部分的限位效果减弱,以至于衬套从限位结构内“跑出”或衬套橡胶体遭到破坏,被限位结构切割,进而使减振器连接失效。本实用新型减振器衬套本体3由橡胶衬套33和内、外套管硫化成一体,以获得更强的装配强度,橡胶衬套33周边粘结强度通过硫化工艺可以保证;通过外套管32和减振器总成下端I焊接的装配衬套4设置配合尺寸的过盈量,设定装配衬套4和外套管32的连接强度,由于两者为金属间的过盈配合,更易实现高强度的连接;装配后的减振器衬套本体3可以实现更大的负荷强度。本实用新型连接结构对金属材质的外套管变形小,故橡胶衬套33的硫化层无预加载荷,可以承受各个方向的高强度载荷。内套管31的长度为外套管32长度的两倍,且内套管31沿长度方向的对称线与外套管32沿长度方向的对称线重合。内套管31的壁厚与外套管32壁厚的之比大于两倍,装配衬套4的壁厚与内套管31的壁厚相等。外套管32两端的外周面设有用于压配导入的倒角321,倒角与外套管的轴线成30度的角度,倒角的轴向尺寸为2mm。本实用新型可在各款式轿车悬架系统使用,可进一步提高车辆的NVH性能,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如果对上述发明内容作简单的修改或替换,这样的改变不能认为是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所有这样对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显而易见的修改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权
权利要求1.一种减振器衬套连接结构,包括减振器总成下端(I)的减振器连接装置(2),其特征是,所述减振器连接装置(2)包括设有内套管(31)和外套管(32)的减振器衬套本体(3),内套管(31)和外套管(32)通过中间的橡胶衬套(33)经硫化工艺连接成为一体式结构,减振器总成下端(I)焊接有装配衬套(4),装配衬套(4)与减振器衬套本体(3)的外套管(32)为过盈配合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减振器衬套连接结构,其特征是,所述内套管(31)的长度为外套管(32)长度的两倍,且内套管(31)沿长度方向的对称线与外套管(32)沿长度方向的对称线重合。
3.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一种减振器衬套连接结构,其特征是,所述内套管(31)的壁厚与外套管(32)壁厚之比大于两倍。
4.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一种减振器衬套连接结构,其特征是,所述外套管(32)两端的外周面设有用于压配导入的倒角(321),倒角(321)与外套管(32)的轴线成30角度。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减振器衬套连接结构,克服现有减振器连接结构刚性锁紧、减振器动作受阻碍、对小幅度较高频率振动不能衰减的缺陷,提供一种设有一体式减振器衬套本体的减振器衬套连接结构,减振效能更全面,包括减振器总成下端的减振器连接装置,减振器连接装置包括设有内套管和外套管的减振器衬套本体,内套管和外套管通过中间的橡胶衬套经硫化工艺连接成为一体式结构;减振器总成下端焊接有装配衬套,装配衬套与减振器衬套本体的外套管为过盈配合连接。本实用新型外套管与装配衬套可通过设置两件金属件之间的配合过盈量实现其高强度连接;橡胶衬套硫化层无预加载荷,可承受各向高强度载荷;无需螺帽连接,简便可靠。
文档编号F16F1/38GK202690851SQ201220247068
公开日2013年1月23日 申请日期2012年5月30日 优先权日2012年5月30日
发明者胡思明, 陈巍, 刘巍, 潘之杰, 赵福全 申请人: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杭州分公司, 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