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一种衬套式悬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用减振降噪装置,尤其是涉及一种衬套式悬置。
技术背景汽车中的筒式减振器主要用于减小弹簧吸振后反弹时的振荡和吸收路面冲击的能量,其中连接筒式减振器与车身的衬套式悬置在减振与降噪上起到了关键作用。衬套式悬置因其具有价格低、径向刚度可调性好、制造工艺简单、占用空间小等优点,而倍受青睐。但衬套式悬置因其各方向刚度的相互影响,在满足轴向的刚度比例时,径向刚度往往比较难达到。尤其在一些特殊情况下,往往希望轴向刚度足够低,以降低怠速工况下的振动噪音,改善隔振效果,延长使用寿命,同时又希望径向刚度高,以改善高频率振动的减振效果。然而,目前常见的衬套式悬置不能满足上述要求,因此迫切需要一种轴向刚度低、径向刚度高的衬套式悬置,以满足整车NVH性能。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在保证轴向刚度较低的前提下,能够大大提高径向刚度,提高整车NVH性能的衬套式悬置。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衬套式悬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硫化成一体的支撑盘、橡胶主簧和骨架,所述的橡胶主簧硫化于所述的支撑盘外,所述的橡胶主簧上沿径向里凹形成有环形凹槽,所述的环形凹槽分所述的橡胶主簧为上橡胶体和下橡胶体,所述的骨架硫化于所述的上橡胶体中,所述的骨架主要由沿轴向依次连接的上圆弧部分、径向里凹部分和下圆弧部分组成,所述的上橡胶体上靠近所述的支撑盘的顶端端缘口沿轴向里凹形成有环形凹腔,所述的环形凹腔内设置有环形垫块。所述的支撑盘主要由上盘和下盘组成,所述的上盘的底端与所述的下盘的顶端固定连接,所述的上橡胶体硫化于所述的上盘外,所述的下橡胶体硫化于所述的下盘外,所述的环形凹腔设置于所述的上橡胶体上靠近所述的上盘的顶端端缘口,所述的环形垫块位于所述的上盘的顶端端缘口外。所述的径向里凹部分包括径向刚度提升段和连接段,所述的径向刚度提升段的上端与所述的上圆弧部分的下端连接,所述的径向刚度提升段的下端与所述的连接段的上端连接,所述的连接段的下端与所述的下圆弧部分的上端连接,所述的径向刚度提升段的壁与所述的上盘的侧壁趋近平行。所述的环形凹槽的上侧壁的表面为向里倾斜的斜面,在预载下所述的环形凹槽的上侧壁的表面趋近平面。所述的上橡胶体呈圆锥形。所述的环形垫块采用的制作材料为铝材料、铁材料或尼龙材料。所述的支撑盘通过螺栓与汽车的筒式减振器连接,所述的上橡胶体的外周壁与车身过盈配合连接。[0011]所述的骨架采用的制作材料为尼龙材料或铝材料。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通过在橡胶主簧上沿径向里凹形成有一个环形凹槽,由环形凹槽将橡胶主簧分成上橡胶体和下橡胶体两部分,且将硫化于上橡胶体中的骨架分成沿轴向依次连接的上圆弧部分、径向里凹部分和下圆弧部分,在应用时由于径向里凹部分的设置减少了骨架与支撑盘之间的距离,即减小了铁碰铁距离或减小了参与压缩橡胶量,因此这种结构的骨架有效提高了线性段径向刚度,同时通过在上橡胶体上靠近支撑盘的顶端端缘口沿轴向里凹形成有一个环形凹腔,且在环形凹腔内设置环形垫块,环形垫块的设置有效提高了非线性段径向刚度,综上本实用新型的衬套式悬置在保证轴向刚度较低的前提下,大大提高了径向刚度,从而提高了整车NVH性能。
图I为本实用新型的衬套式悬置的剖视示意·[0014]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衬套式悬置的应用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衬套式悬置,如图I所示,其包括硫化成一体的支撑盘I、橡胶主簧2和骨架3,橡胶主簧2硫化于支撑盘I外,支撑盘I主要由上盘11和下盘12组成,上盘11的底端与下盘12的顶端以焊接形式固定连接,上盘11呈U型结构,橡胶主簧2沿径向里凹形成有环形凹槽4,环形凹槽4分橡胶主簧2为上橡胶体21和下橡胶体22,上橡胶体21硫化于上盘11外,下橡胶体22硫化于下盘12外,骨架3硫化于上橡胶体21中,骨架3主要由沿轴向依次连接的上圆弧部分31、径向里凹部分32和下圆弧部分33组成,上圆弧部分31和下圆弧部分33的结构即呈径向向外凸,径向里凹部分32在预载下与上盘11的侧壁不相接触,即径向里凹部分32的壁与上盘11的侧壁在预载的情况下不相碰,上橡胶体21上靠近上盘11的顶端端缘口沿轴向里凹形成有环形凹腔5,环形凹腔5内设置有环形垫块6,环形垫块6位于上盘11的顶端端缘口外。该衬套式悬置在应用时,在轴向向上有部分预载,由于在橡胶主簧2上沿径向里凹形成有一个环形凹槽4,由环形凹槽4将橡胶主簧2分成上橡胶体21和下橡胶体22两部分,且将硫化于上橡胶体21中的骨架3分成沿轴向依次连接的上圆弧部分31、径向里凹部分32和下圆弧部分33,该径向里凹部分32的设置减少了骨架3与上盘11之间的距离,因此大大提高了线性段径向刚度,同时通过在上橡胶体21上靠近上盘11的顶端端缘口沿轴向里凹形成有一个环形凹腔5,且在环形凹腔5内设置环形垫块6,环形垫块6的设置有效提高了非线性段径向刚度,综上该衬套式悬置在保证轴向刚度较低的前提下,大大提高了径向刚度,从而提高了整车NVH性能。在此,如图2所示,支撑盘I通过螺栓91与汽车的筒式减振器92连接,即支撑盘I的下盘12通过螺栓91与筒式减振器92的支撑块921相接,上盘11与螺母93相接,该衬套式悬置的顶端通过螺栓91与筒式减振器92的上限位罩922连接,上橡胶体21的外周壁与车身94过盈配合连接;骨架3采用尼龙材料或铝材料制成。在此具体实施例中,径向里凹部分32包括径向刚度提升段321和连接段322,径向刚度提升段321的上端与上圆弧部分31的下端连接,径向刚度提升段321的下端与连接段322的上端连接,连接段322的下端与下圆弧部分33的上端连接,在此径向刚度提升段321与上盘11之间的位置关系及距离可根据实际要求的径向刚度进行调节,例如假设该衬套式悬置需满足的径向刚度为1400牛顿/毫米,则可将径向里凹部分32的结构设计成使其纵向截面的形状呈L型,此时径向刚度提升段321的壁与上盘11的侧壁基本平行,然而在实际设计过程中,可根据实际的径向刚度要求,设计径向里凹部分32的具体结构,灵活多变。在此具体实施例中,环形凹槽4的上侧壁41的表面为向里倾斜的斜面,在预载下环形凹槽4的上侧壁41的表面趋近平面,即使得环形凹槽4的上侧壁41的表面倾斜的范围保持在预载距离范围内,这样在保证疲劳强度的前提下,进一步提高了径向刚度。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在预载的情况下,环形凹槽4的上侧壁41的表面趋近平面的程度主要由预载力及橡胶主簧的刚度决定,因此在预载力或所采用的橡胶主簧的刚度不同的情况下,环形凹槽4的上侧壁41的表面趋近平面的程度也不一样。在此具体实施例中,上橡胶体21整体呈圆锥形,这样在预载下可释放上橡胶体21的压缩空间,从而大大增大疲劳强度,同时在轴向上保证了上橡胶体21压缩的有效面积,从而保证轴向在较小的刚度范围内变化时,能够提高整车Z向的减振效果。在此,环形垫块6采用铝材料、铁材料或尼龙材料制成。
权利要求1.一种衬套式悬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硫化成一体的支撑盘、橡胶主簧和骨架,所述的橡胶主簧硫化于所述的支撑盘外,所述的橡胶主簧上沿径向里凹形成有环形凹槽,所述的环形凹槽分所述的橡胶主簧为上橡胶体和下橡胶体,所述的骨架硫化于所述的上橡胶体中,所述的骨架主要由沿轴向依次连接的上圆弧部分、径向里凹部分和下圆弧部分组成,所述的上橡胶体上靠近所述的支撑盘的顶端端缘口沿轴向里凹形成有环形凹腔,所述的环形凹腔内设置有环形垫块。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衬套式悬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撑盘主要由上盘和下盘组成,所述的上盘的底端与所述的下盘的顶端固定连接,所述的上橡胶体硫化于所述的上盘外,所述的下橡胶体硫化于所述的下盘外,所述的环形凹腔设置于所述的上橡胶体上靠近所述的上盘的顶端端缘口,所述的环形垫块位于所述的上盘的顶端端缘口外。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衬套式悬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径向里凹部分包括径向刚度提升段和连接段,所述的径向刚度提升段的上端与所述的上圆弧部分的下端连接,所述的径向刚度提升段的下端与所述的连接段的上端连接,所述的连接段的下端与所述的下圆弧部分的上端连接,所述的径向刚度提升段的壁与所述的上盘的侧壁趋近平行。
4.根据权利要求I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一种衬套式悬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环形凹槽的上侧壁的表面为向里倾斜的斜面,在预载下所述的环形凹槽的上侧壁的表面趋近平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衬套式悬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橡胶体呈圆锥形。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衬套式悬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环形垫块采用的制作材料为铝材料、铁材料或尼龙材料。
7.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衬套式悬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撑盘通过螺栓与汽车的筒式减振器连接,所述的上橡胶体的外周壁与车身过盈配合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衬套式悬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骨架采用的制作材料为尼龙材料或招材料。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衬套式悬置,包括硫化成一体的支撑盘、橡胶主簧和骨架,橡胶主簧硫化于支撑盘外,橡胶主簧沿径向里凹形成有环形凹槽,环形凹槽分橡胶主簧为上橡胶体和下橡胶体,骨架硫化于上橡胶体中,骨架主要由沿轴向依次连接的上圆弧部分、径向里凹部分和下圆弧部分组成,上橡胶体上靠近支撑盘的顶端端缘口沿轴向里凹形成有环形凹腔,环形凹腔内设置有环形垫块,优点在于由于径向里凹部分的设置减少了骨架与支撑盘之间的距离,因此这种结构的骨架有效提高了线性段径向刚度,同时环形垫块的设置有效提高了非线性段径向刚度,综上该衬套式悬置在保证轴向刚度较低的前提下,大大提高了径向刚度,从而提高了整车NVH性能。
文档编号F16F1/36GK202674129SQ201220294619
公开日2013年1月16日 申请日期2012年6月20日 优先权日2012年6月20日
发明者黄建云 申请人:宁波拓普集团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