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持续供水多功能控制阀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610811阅读:16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持续供水多功能控制阀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处理系统用的一种持续供水多功能控制阀。
背景技术
现有的工业或家用水处理技术中,经常使用持续供水多功能控制阀来实现滤芯的过滤、软化等功能,而且在冲洗或再生阶段能持续地提供处理过的水。为了实现在冲洗或再生阶段能持续供水,一般采用两支滤芯来实现,也就是说在一支滤芯供水时另一支滤芯可 以实现冲洗或再生,这样两支滤芯可以来回切换实现持续供水功能。首先,现有的持续供水多功能控制阀一般使用活塞式或平面阀来实现,而且在控制阀内一般都设置有两套阀芯和两套驱动系统,使得控制比较复杂,故障率较高;其次,在控制阀切换两支滤芯时,会有短暂的断水,这使得在有较高的持续供水要求的系统中,现有多路阀很难适应。

实用新型内容(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持续供水多功能控制阀,以克服现有控制阀需使用两套阀芯来实现持续供水而使得控制阀结构复杂、故障率较高以及在滤芯切换时短暂断水的缺陷。(二)技术方案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持续供水多功能控制阀,包括阀体、盖子、置于阀体内的采用端面转动密封配合的定阀片和动阀片,动阀片和阀杆相连接,控制阀上设置有进水口、出水口、排污口、一号滤芯第一接口、一号滤芯第二接口、二号滤芯第一接口和二号滤芯第二接口,定阀片上设置有第一通孔、第二通孔、第三通孔和第四通孔,通过控制阀的内部流道,第一通孔与一号滤芯第一接口相连通,第二通孔与一号滤芯第二接口相连通,第三通孔与二号滤芯第一接口相连通,第四通孔与二号滤芯第二接口相连通;动阀片上设置有进水通道、出水流道和排污流道,通过控制阀的内部流道,进水通道与进水口相连通,出水流道与出水口相连通,排污流道与排污口相连通。进一步,定阀片的第一通孔和第三通孔设置在定阀片的外环和中环上,定阀片的第二通孔和第四通孔设置在定阀片的中环和内环上。进一步,动阀片的进水通道设置在动阀片的外环上;动阀片的出水流道设置在动阀片的中心、内环和中环上;动阀片的排污流道设置在动阀片的中环上。进一步,定阀片的中心还设置有第九通孔,动阀片的出水流道为出水导通盲孔,出水导通盲孔通过第九通孔与出水口相连通。进一步,出水导通盲孔包括封底、沿封底向上延伸的侧壁和位于侧壁之间的梁,梁设置在侧壁的顶部。进一步,排污流道为排污通孔,排污口设置在盖子上,排污通孔依次通过阀杆上的第一排污通孔和盖子上的第二排污通孔连通到盖子上的排污口。[0012]进一步,排污流道为排污通孔,排污口设置在阀体上,排污通孔依次通过阀杆上的第一排污通孔和盖子上的第二排污通孔连通到阀体上的排污口。进一步,控制阀上还设置有射流器和吸盐口,在控制阀内还设置有与射流器相连通的射流器出口和射流器入口 ;定阀片上还设置有射流器出口流道和射流器入口流道,通过控制阀的内部流道,射流器出口流道与射流器出口相连通,射流器入口流道与射流器入口相连通;动阀片上还设置有导通盲孔。进一步,定阀片的射流器出口流道包括第五通孔和第六通孔,通过控制阀的内部流道,第五通孔和第六通孔互相连通并且与射流器出口相连通;定阀片的射流器入口流道包括第七通孔和第八通孔,通过控制阀的内部流道,第七通孔和第八通孔互相连通并且与射流器入口相连通;第五通孔、第六通孔、第七通孔和第八通孔设置在定阀片的中环上;动阀片的导通盲孔设置在动阀片的中环上。进一步,控制阀上还设置有一号射流器、二号射流器、一号吸盐口和二号吸盐口,在控制阀内还设置有与一号射流器相连通的一号射流器出口和一号射流器入口,还设置有·与二号射流器相连通的二号射流器出口和二号射流器入口 ;定阀片上还设置有第五通孔、第六通孔、第七通孔和第八通孔,通过控制阀的内部流道,第五通孔与一号射流器出口相连通,第七通孔与一号射流器入口相连通,第六通孔与二号射流器出口相连通,第八通孔与二号射流器入口相连通;动阀片上还设置有导通盲孔;第五通孔、第六通孔、第七通孔和第八通孔设置在定阀片的中环上;动阀片的导通盲孔设置在动阀片的中环上。(三)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由于只用了一套阀芯来实现持续供水的功能,使得系统的构造变得简单,降低了系统的故障率;同时经过阀芯流道的合理设计,使得在阀芯切换滤芯时,做到了真正的持续供水,消除了现有产品的短暂断水现象。

图I是本实用新型的阀体俯视图;图2是实施例一的定阀片的平面结构示意图;图3是实施例一的动阀片的俯视图;图4是实施例一的动阀片的仰视图;图5是图4C-C方向的剖面图;图6是实施例一在一号滤芯软化、吸盐逆流再生二号滤芯运行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图6中的动、定阀片的相对位置示意图;图8是实施例一在一号滤芯软化、盐箱补水运行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9是图8中的动、定阀片的相对位置示意图;图10是实施例一在一号滤芯软化、二号滤芯反冲洗运行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11是图10中的动、定阀片的相对位置示意图;图12是实施例一在一号滤芯软化、二号滤芯正冲洗运行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13是图12中的动、定阀片的相对位置示意图;图14是实施例一在一号滤芯软化运行状态的结构示意图;[0032]图15是图14中的动、定阀片的相对位置示意图;图16是实施例一在二号滤芯软化、吸盐逆流再生一号滤芯运行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17是图16中的动、定阀片的相对位置示意图;图18是实施例一在二号滤芯软化、盐箱补水状态下动、定阀片的相对位置示意图;图19是实施例一在二号滤芯软化、一号滤芯反冲洗状态下动、定阀片的相对位置示意图;图20是实施例一在二号滤芯软化、一号滤芯正冲洗状态下动、定阀片的相对位置示意图; 图21是实施例一在二号滤芯软化状态下动、定阀片的相对位置示意图;图22是实施例二的定阀片的平面结构示意图;图23是实施例二的动阀片的俯视图;图24是实施例二的动阀片的仰视图;图25是图24B-B方向的剖面图;图26是实施例二在一号滤芯软化状态下动、定阀片的相对位置示意图;图27是实施例二在一号滤芯软化、二号滤芯反冲洗状态下动、定阀片的相对位置示意图;图28是实施例二在一号滤芯软化、吸盐顺流再生二号滤芯运行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29是图28中的动、定阀片的相对位置示意图;图30是实施例二在一号滤芯软化、盐箱补水状态下动、定阀片的相对位置示意图;图31是实施例二在一号滤芯软化、二号滤芯正冲洗状态下动、定阀片的相对位置示意图;图32是实施例二在二号滤芯软化状态下动、定阀片的相对位置示意图;图33是实施例二在二号滤芯软化、一号滤芯反冲洗状态下动、定阀片的相对位置示意图;图34是实施例二在二号滤芯软化、吸盐顺流再生一号滤芯状态下动、定阀片的相对位置示意图;图35是实施例二在二号滤芯软化、盐箱补水状态下动、定阀片的相对位置示意图;图36是实施例二在二号滤芯软化、一号滤芯正冲洗状态下动、定阀片的相对位置示意图;图37是实施例三的定阀片的平面结构示意图;图38是实施例三的动阀片的俯视图;图39是实施例三的动阀片的仰视图;图40是图39A-A方向的剖面图;图41是实施例三在一号滤芯过滤运行状态的结构示意图;[0059]图42是图41中的动、定阀片的相对位置示意图;图43是实施例三在一号滤芯过滤、二号滤芯反冲洗运行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44是图43中的动、定阀片的相对位置示意图;图45是实施例三在一号滤芯过滤、二号滤芯正冲洗运行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46是图45中的动、定阀片的相对位置示意图;图47是实施例三在一号、二号滤芯同时过滤运行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48是图47中的动、定阀片的相对位置示意图;图49是实施例三在二号滤芯过滤状态下动、定阀片的相对位置示意图;图50是实施例三在二号滤芯过滤、一号滤芯反冲洗状态下动、定阀片的相对位置示意图;图51是实施例三在二号滤芯过滤、一号滤芯正冲洗状态下动、定阀片的相对位置示意图;图52是实施例三在二号、一号滤芯同时过滤状态下动、定阀片的相对位置不意图;图53是实施例四的排污口接口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如图6所示,在使用本实用新型时,可以用水处理罐体构成一号滤芯水处理罐40和二号滤芯水处理罐80的壳体,一号滤芯44和二号滤芯84分别设置在一号滤芯水处理罐40和二号滤芯水处理罐80中,或者在水处理罐中直接填充过滤材料构成滤芯44和滤芯84,先将控制阀安装到一号滤芯水处理罐40上,阀体30的一号滤芯第一接口 38通过上集伞41和一号滤芯44的外侧相连通,一号滤芯第二接口 39通过中心管42和下集伞43与一号滤芯44相连通,阀体30通过2根外接管道和二号滤芯水处理罐80相连通,二号滤芯第一接口 78依次通过外接管道、上集伞81与二号滤芯84的外侧相连通,二号滤芯第二接口79也依次通过外接管道、中心管82、下集伞83与二号滤芯84相连通,将进水口 31连接到水源,将排污口 33连接到排水处,将吸盐口 36通过软管50和盐箱51中的盐阀52相连通。如将本实用新型作为过滤阀使用时,只需把吸盐口 36封闭,或者使用实施例三所示的过滤阀。通过电动或手动来旋转阀杆61,即可转动动阀片20来切换和定阀片10不同的重叠状态以实现本实用新型的不同功能。实施例一、二通过使用树脂滤料为例具体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通过使用活性炭滤料为例具体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逆流再生软水阀。如图1-6所示,使用图2-3所示的定、动阀片组合,图4和图5分别是动阀片20的仰视图和剖面图。一种持续供水多功能控制阀,包括阀体30、射流器37、盖子60、置于阀体30内的采用端面转动密封配合的定阀片10和动阀片20,动阀片20和阀杆61相连接,控制阀上设置有进水口 31、出水口 32、射流器出口 34、射流器入口 35、吸盐口 36、一号滤芯第一接口 38、一号滤芯第二接口 39、二号滤芯第一接口 78、二号滤芯第二接口 79,射流器37通过射流器出口 34和射流器入口 35与阀体30相连通,在射流器37上设置有吸盐口 36,盖子60上设置有排污口 33;定阀片10和动阀片20上设置有三个环,三个环为内环、中环和外环,定阀片10和动阀片20上的若干通孔分布在三个环上;定阀片10上设置有第一通孔1C、第二通孔2C、第三通孔3C、第四通孔4C、第五通孔5C、第六通孔6C、第七通孔7C、第八通孔SC,通过控制阀的内部流道,第一通孔IC与一号滤芯第一接口 38相连通,第二通孔2C与一号滤芯第二接口 39相连通,第三通孔3C与二号滤芯第一接口 78相连通,第四通孔4C与二号滤芯第二接口 79相连通,第五通孔5C和第六通孔6C互相连通并且与射流器出口 34相连通,第七通孔7C和第八通孔SC互相连通并且与射流器入口 35相连通,定阀片10的中心还设置有第九通孔9,第九通孔9与出水口 32相连通,第一通孔IC和第三通孔3C设置在定阀片10的外环和中环上,第二通孔2C和第四通孔4C设置在定阀片10的中环和内环上,第五通孔5C、第六通孔6C、第七通孔7C和第八通孔SC设置在定阀片10的中环上;动阀片20上设置有进水通道21C、出水导通盲孔22C、导通盲孔23C和排污通孔24C,进水通道2IC设置在动阀片20的外环上,出水导通盲孔22C设置在动阀片20的中心、内环和中环上,导通盲孔23C和排污通孔24C设置在动阀片20的中环上,如图4-图5所示,出水导通盲孔22C包括封底、沿封底向上延伸的侧壁和位于侧壁之间的梁25C,梁25C设置在侧壁的顶部,梁 25C的作用是隔离出水导通盲孔22C的通向中环的通道与定阀片10的内环使得它们之间不通水,通过控制阀的内部流道,进水通道2IC与进水口 31相连通,出水导通盲孔22C通过定阀片10的第九通孔9与出水口 32相连通,排污通孔24C依次通过阀杆上61的第一排污通孔63和盖子60上的第二排污通孔64连通到盖子60上的排污口 33。一号滤芯软化、吸盐逆流再生二号滤芯功能如图6-7所示,通过旋转阀杆61,将动阀片20上的进水通道21C和定阀片10上的第一通孔IC重叠连通,出水导通盲孔22C与第二通孔2C、第九通孔9、第五通孔5C重叠连通,导通盲孔23C与第七通孔7C和第四通孔4C重叠连通,排污通孔24C与第三通孔3C重叠连通。在这种阀片重叠状态下,水流如下进水口 31进入的水流从动阀片20的进水通道21C流入到定阀片10的第一通孔1C,因为第一通孔IC与一号滤芯第一接口 38相连通,所以水流流过一号滤芯第一接口 38,通过上集伞41,流入到滤芯44的外侧,经过树脂软化后流入到下集伞43,通过滤芯内侧45流入到一号滤芯第二接口 39,因为一号滤芯第二接口 39与第二通孔2C相连通,所以水流流到第二通孔2C,因为出水导通盲孔22C与第二通孔2C、第九通孔9、第五通孔5C重叠连通,所以一路水流通过出水导通盲孔22C的导流,流到第九通孔9,因为第九通孔9与出水口 32相连通,所以水流流到出水口 32供水,另一路水流通过出水导通盲孔22C的导流,流到第五通孔5C,因为第五通孔5C与射流器出口 34相连通,所以水流流经射流器出口 34,通过射流器37射流,在射流器37的吸盐口 36处产生负压,把盐箱51中的盐水通过盐阀52和软管50吸入,软水和盐水的混合盐水流到射流器入口 35,因为射流器入口 35与第七通孔7C相连通,所以水流流到第七通孔7C,通过导通盲孔23C的导流流到第四通孔4C,因为第四通孔4C与二号滤芯第二接口 79相连通,所以水流流经二号滤芯第二接口 79,然后流经滤芯内侧85,通过下集伞83流到滤芯84,从树脂层的下部向上流动,混合盐水逆流再生树脂后,流经上集伞81,流到二号滤芯第一接口 78,因为二号滤芯第一接口 78与第三通孔3C相连通,所以水流流到第三通孔3C,因为排污通孔24C与第三通孔3C重叠连通,所以水流流到排污通孔24C,再依次通过阀杆61上的第一排污通孔63和盖子60上的第二排污通孔64后通过排污口 33排水。在此过程中,第六通孔6C和第八通孔SC被动阀片20封闭遮盖无水流。[0076]一号滤芯软化、盐箱补水功能如图8-9所示,通过旋转阀杆61,将动阀片20上的进水通道21C和定阀片10上的第一通孔IC重叠连通,出水导通盲孔22C与第二通孔2C、第九通孔9、第七通孔7C重叠连通,导通盲孔23C与第三通孔3C和第四通孔4C重叠连通,排污通孔24C被定阀片10封闭遮盖。在这种阀片重叠状态下,水流如下进水口 31进入的水流从动阀片20的进水通道21C流入到定阀片10的第一通孔1C,因为第一通孔IC与一号滤芯第一接口 38相连通,所以水流流过一号滤芯第一接口 38,通过上集伞41,流入到滤芯44的外侧,经过树脂软化后流入到下集伞43,通过滤芯内侧45流入到一号滤芯第二接口 39,因为一号滤芯第二接口 39与第二通孔2C相连通,所以水流流到第二通孔2C,因为出水导通盲孔22C与第二通孔2C、第九通孔9、第七通孔7C重叠连通,所以一路水流通过出水导通盲孔22C的导流,流到第九通孔9,因为第九通孔9与出水口 32相连通,所以水流流到出水口32供水,另一路水流通过出水导通盲孔22C的导流,流到第七通孔7C,因为第七通孔7C与 射流器入口 35相连通,所以水流流到射流器入口 35,然后依次通过吸盐口 36、软管50和盐阀52进入盐箱51。在此过程中,虽然导通盲孔23C与第三通孔3C和第四通孔4C重叠连通,但无水流;排污通孔24C被定阀片10封闭遮盖无水流;第五通孔5C、第六通孔6C和第八通孔8C被动阀片20封闭遮盖无水流。一号滤芯软化、二号滤芯反冲洗功能如图10-11所示,通过旋转阀杆61,将动阀片20上的进水通道21C和定阀片10上的第一通孔IC重叠连通,出水导通盲孔22C与第二通孔2C、第九通孔9、第四通孔4C重叠连通,导通盲孔23C只与第三通孔3C重叠连通,排污通孔24C与第三通孔3C重叠连通。在这种阀片重叠状态下,水流如下进水口 31进入的水流从动阀片20的进水通道21C流入到定阀片10的第一通孔1C,因为第一通孔IC与一号滤芯第一接口 38相连通,所以水流流过一号滤芯第一接口 38,通过上集伞41,流入到滤芯44的外侧,经过树脂软化后流入到下集伞43,通过滤芯内侧45流入到一号滤芯第二接口 39,因为一号滤芯第二接口 39与第二通孔2C相连通,所以水流流到第二通孔2C,因为出水导通盲孔22C与第二通孔2C、第九通孔9、第四通孔4C重叠连通,所以一路水流通过出水导通盲孔22C的导流,流到第九通孔9,因为第九通孔9与出水口 32相连通,所以水流流到出水口32供水,另一路水流通过出水导通盲孔22C的导流,流到第四通孔4C,因为第四通孔4C和二号滤芯第二接口 79相连通,所以水流流经二号滤芯第二接口 79,流经滤芯内侧85,流经下集伞83,反向冲洗滤芯84后,流经上集伞81,流到二号滤芯第一接口 78,因为二号滤芯第一接口 78与第三通孔3C相连通,所以水流流到第三通孔3C,因为排污通孔24C与第三通孔3C重叠连通,所以水流流到排污通孔24C,再依次通过阀杆61上的第一排污通孔63和盖子60上的第二排污通孔64后通过排污口 33排水。在此过程中,导通盲孔23C只与第三通孔3C重叠连通,正好起到了封闭遮盖作用;第五通孔5C、第六通孔6C、第七通孔7C和第八通孔8C被动阀片20封闭遮盖无水流。一号滤芯软化、二号滤芯正冲洗功能如图12-13所示,通过旋转阀杆61,将动阀片20上的进水通道21C和定阀片10上的第一通孔IC重叠连通,出水导通盲孔22C与第二通孔2C、第九通孔9、第三通孔3C重叠连通,导通盲孔23C只与第三通孔3C重叠连通,排污通孔24C与第四通孔4C重叠连通。在这种阀片重叠状态下,水流如下进水口 31进入的水流从动阀片20的进水通道21C流入到定阀片10的第一通孔1C,因为第一通孔IC与一号滤芯第一接口 38相连通,所以水流流过一号滤芯第一接口 38,通过上集伞41,流入到滤芯44的外侧,经过树脂软化后流入到下集伞43,通过滤芯内侧45流入到一号滤芯第二接口 39,因为一号滤芯第二接口 39与第二通孔2C相连通,所以水流流到第二通孔2C,因为出水导通盲孔22C与第二通孔2C、第九通孔9、第三通孔3C重叠连通,所以一路水流通过出水导通盲孔22C的导流,流到第九通孔9,因为第九通孔9与出水口 32相连通,所以水流流到出水口32供水,另一路水流通过出水导通盲孔22C的导流,流到第三通孔3C,因为第三通孔3C和二号滤芯第一接口 78相连通,所以水流流经二号滤芯第一接口 78,通过上集伞81,流入到滤芯84的外侧,冲洗残余的盐水后流入到下集伞83,通过滤芯内侧85流入到二号滤芯第二接口 79,因为二号滤芯第二接口 79与第四通孔4C相连通,所以水流流到第四通孔4C,因为排污通孔24C与第四通孔4C重叠连通,所以水流流到排污通孔24C,再依次通过阀杆61上的第一排污通孔63和盖子60上的第二排污通孔64后通过排污口 33排水。在此过程中,导通盲孔23C只与第三通孔3C重叠连通,正好起到了封闭遮盖作用;第五通孔5C、第六通孔6C、第七通孔7C和第八通孔8C被动阀片20封闭遮盖无水流。一号滤芯软化功能如图14-15所示,通过旋转阀杆61,将动阀片20上的进水通道21C和定阀片10上的第一通孔IC重叠连通,出水导通盲孔22C与第二通孔2C、第九通·孔9重叠连通,导通盲孔23C与第三通孔3C和第四通孔4C重叠连通,排污通孔24C被定阀片10封闭遮盖。在这种阀片重叠状态下,水流如下进水口 31进入的水流从动阀片20的进水通道21C流入到定阀片10的第一通孔1C,因为第一通孔IC与一号滤芯第一接口 38相连通,所以水流流过一号滤芯第一接口 38,通过上集伞41,流入到滤芯44的外侧,经过树脂软化后流入到下集伞43,通过滤芯内侧45流入到一号滤芯第二接口 39,因为一号滤芯第二接口 39与第二通孔2C相连通,所以水流流到第二通孔2C,因为出水导通盲孔22C与第二通孔2C、第九通孔9重叠连通,所以水流通过出水导通盲孔22C的导流,流到第九通孔9,因为第九通孔9与出水口 32相连通,所以水流流到出水口 32供水。在此过程中,导通盲孔23C与第三通孔3C和第四通孔4C重叠连通,但无水流;第五通孔5C、第六通孔6C、第七通孔7C和第八通孔8C被动阀片20封闭遮盖无水流;排污通孔24C被定阀片10封闭遮盖无水流。上述的五个功能是说明了在一号滤芯软化的同时冲洗再生二号滤芯的五个工位,由于如图2所示的定阀片10的设计是旋转对称的,如图6所示,定阀片10的左半部分对应一号滤芯44,定阀片10的右半部分对应二号滤芯84,所以二号滤芯软化的同时冲洗再生一号滤芯的五个功能与上述五个功能相似,在这里只作简要说明。二号滤芯软化、吸盐逆流再生一号滤芯功能如图16-17所示,通过旋转阀杆61,将动阀片20上的进水通道21C和定阀片10上的第三通孔3C重叠连通,出水导通盲孔22C与第四通孔4C、第九通孔9、第六通孔6C重叠连通,导通盲孔23C与第八通孔SC和第二通孔2C重叠连通,排污通孔24C与第一通孔IC重叠连通。在这种阀片重叠状态下,水流如下进水口 31进入的水流从动阀片20的进水通道21C流入到定阀片10的第三通孔3C,流过二号滤芯第一接口 78,通过上集伞81,流入到滤芯84的外侧,经过树脂软化后流入到下集伞83,通过滤芯内侧85流入到二号滤芯第二接口 79,流到第四通孔4C,一路水流通过出水导通盲孔22C的导流,流到第九通孔9,然后流到出水口 32供水,另一路水流通过出水导通盲孔22C的导流,流到第六通孔6C,流经射流器出口 34,通过射流器37射流,在射流器37的吸盐口 36处产生负压,把盐箱51中的盐水通过盐阀52和软管50吸入,软水和盐水的混合盐水流到射流器入口 35,流到第八通孔SC,通过导通盲孔23C的导流流到第二通孔2C,流经一号滤芯第二接口 39,然后流经滤芯内侧45,通过下集伞43流到滤芯44,从树脂层的下部向上流动,混合盐水逆流再生树脂后,流经上集伞41,流到一号滤芯第一接口 38,流到第一通孔1C,流到排污通孔24C,再依次通过阀杆61上的第一排污通孔63和盖子60上的第二排污通孔64后通过排污口 33排水。在此过程中,第五通孔5C和第七通孔7C被动阀片20封闭遮盖无水流。二号滤芯软化、盐箱补水功能如图18所示,通过旋转阀杆61,将动阀片20上的进水通道21C和定阀片10上的第三通孔3C重叠连通,出水导通盲孔22C与第四通孔4C、第九通孔9、第八通孔SC重叠连通,导通盲孔23C与第一通孔IC和第二通孔2C重叠连通,排污通孔24C被定阀片10封闭遮盖。在这种阀片重叠状态下,二号滤芯84处于软化供水状态,同时对盐箱进行软水补水,此时,一号滤芯44无水流。二号滤芯软化、一号滤芯反冲洗功能如图19所示,通过旋转阀杆61,将动阀片 20上的进水通道21C和定阀片10上的第三通孔3C重叠连通,出水导通盲孔22C与第四通孔4C、第九通孔9、第二通孔2C重叠连通,导通盲孔23C只与第一通孔IC重叠连通,排污通孔24C与第一通孔IC重叠连通。在这种阀片重叠状态下,二号滤芯84处于软化供水状态,一号滤芯44处于反冲洗状态。二号滤芯软化、一号滤芯正冲洗功能如图20所示,通过旋转阀杆61,将动阀片20上的进水通道21C和定阀片10上的第三通孔3C重叠连通,出水导通盲孔22C与第四通孔4C、第九通孔9、第一通孔IC重叠连通,导通盲孔23C只与第一通孔IC重叠连通,排污通孔24C与第二通孔2C重叠连通。在这种阀片重叠状态下,二号滤芯84处于软化供水状态,一号滤芯44处于正冲洗状态。二号滤芯软化功能如图21所示,通过旋转阀杆61,将动阀片20上的进水通道21C和定阀片10上的第三通孔3C重叠连通,出水导通盲孔22C与第四通孔4C、第九通孔9重叠连通,导通盲孔23C与第一通孔IC和第二通孔2C重叠连通,排污通孔24C被定阀片10封闭遮盖。在这种阀片重叠状态下,二号滤芯84处于软化供水状态,此时,一号滤芯44无水流。切换滤芯时的持续供水功能如图15、17所示,旋转阀杆61,使得动阀片20从图15切换到图17的过程中,动阀片20的进水通道21C和出水导通盲孔22C从分别只与第一通孔IC和第二通孔2C相连通,切换为进水通道21C只与第一通孔IC相连通的同时出水导通盲孔22C与第二通孔2C、第四通孔4C相连通,再切换为进水通道21C与第一通孔1C、第三通孔3C相连通的同时出水导通盲孔22C与第二通孔2C、第四通孔4C相连通,最后切换到进水通道21C和出水导通盲孔22C分别只与第三通孔3C和第四通孔4C相连通,这样就实现了从一号滤芯44供水切换到二号滤芯84供水时的持续供水功能。同理,如图21、图7所示,本实施例也实现了从二号滤芯84供水切换到一号滤芯44供水时的持续供水功能。实施例二顺流再生软水阀。如图22-25、图28所示,使用图22、图23所示的定、动阀片组合,图24和图25分别是动阀片20的仰视图和剖面图。一种持续供水多功能控制阀,包括阀体30、射流器37、盖子60、置于阀体30内的采用端面转动密封配合的定阀片10和动阀片20,动阀片20和阀杆61相连接,控制阀上设置有进水口 31、出水口 32、射流器出口 34、射流器入口 35、吸盐口36、一号滤芯第一接口 38、一号滤芯第二接口 39、二号滤芯第一接口 78、二号滤芯第二接口79,射流器37通过射流器出口 34和射流器入口 35与阀体30相连通,在射流器37上设置有吸盐口 36,盖子60上设置有排污口 33 ;定阀片10和动阀片20上设置有三个环,三个环为内环、中环和外环,定阀片10和动阀片20上的若干通孔分布在三个环上;定阀片10上设置有第一通孔1B、第二通孔2B、第三通孔3B、第四通孔4B、第五通孔5B、第六通孔6B、第七通孔7B、第八通孔SB,通过控制阀的内部流道,第一通孔IB与一号滤芯第一接口 38相连通,第二通孔2B与一号滤芯第二接口 39相连通,第三通孔3B与二号滤芯第一接口 78相连通,第四通孔4B与二号滤芯第二接口 79相连通,第五通孔5B和第六通孔6B互相连通并且与射流器出口 34相连通,第七通孔7B和第八通孔8B互相连通并且与射流器入口 35相连通,定阀片10的中心还设置有第九通孔9,第九通孔9与出水口 32相连通,第一通孔IB和第三通孔3B设置在定阀片10的外环和中环上,第二通孔2B和第四通孔4B设置在定阀片10的中环和内环上,第五通孔5B、第六通孔6B、第七通孔7B和第八通孔SB设置在定阀片10的中环上;动阀片20上设置有进水通道21B、出水导通盲孔22B、导通盲孔23B和排污通孔24B,进水通道21B设置在动阀片20的外环上,出水导通盲孔22B设置在动阀片20的中 心、内环和中环上,导通盲孔23B和排污通孔24B设置在动阀片20的中环上,如图24-图25所示,出水导通盲孔22B包括封底、沿封底向上延伸的侧壁和位于侧壁之间的梁25B,梁25B设置在侧壁的顶部,梁25B的作用是隔离出水导通盲孔22B的通向中环的通道与定阀片10的内环使得它们之间不通水,通过控制阀的内部流道,进水通道21B与进水口 31相连通,出水导通盲孔22B通过定阀片10的第九通孔9与出水口 32相连通,排污通孔24B依次通过阀杆上61的第一排污通孔63和盖子60上的第二排污通孔64连通到盖子60上的排污口33。实施例二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实施例一是吸盐逆流再生,而实施例二是吸盐顺流再生,所以在这里对于实施例二的一号滤芯软化、吸盐顺流再生二号滤芯功能进行详述,其他功能只进行简单说明。一号滤芯软化功能如图26所示,通过旋转阀杆61,将动阀片20上的进水通道21B和定阀片10上的第一通孔IB重叠连通,出水导通盲孔22B与第二通孔2B、第九通孔9重叠连通,导通盲孔23B与第四通孔4B和第五通孔5B重叠连通,排污通孔24B与第七通孔7B重叠连通。在这种阀片重叠状态下,一号滤芯44处于软化供水状态,此时,二号滤芯84无水流。一号滤芯软化、二号滤芯反冲洗功能如图27所示,通过旋转阀杆61,将动阀片20上的进水通道21B和定阀片10上的第一通孔IB重叠连通,出水导通盲孔22B与第二通孔2B、第九通孔9、第四通孔4B重叠连通,导通盲孔23B与第五通孔5B和第七通孔7B重叠连通,排污通孔24B与第三通孔3B重叠连通。在这种阀片重叠状态下,一号滤芯44处于软化供水状态,二号滤芯84处于反冲洗状态。一号滤芯软化、吸盐顺流再生二号滤芯功能如图28-29所示,通过旋转阀杆61,将动阀片20上的进水通道21B和定阀片10上的第一通孔IB重叠连通,出水导通盲孔22B与第二通孔2B、第九通孔9、第五通孔5B重叠连通,导通盲孔23B与第七通孔7B和第三通孔3B重叠连通,排污通孔24B与第四通孔4B重叠连通。在这种阀片重叠状态下,水流如下进水口 31进入的水流从动阀片20的进水通道21B流入到定阀片10的第一通孔1B,因为第一通孔IB与一号滤芯第一接口 38相连通,所以水流流过一号滤芯第一接口 38,通过上集伞41,流入到滤芯44的外侧,经过树脂软化后流入到下集伞43,通过滤芯内侧45流入到一号滤芯第二接口 39,因为一号滤芯第二接口 39与第二通孔2B相连通,所以水流流到第二通孔2B,因为出水导通盲孔22B与第二通孔2B、第九通孔9、第五通孔5B重叠连通,所以一路水流通过出水导通盲孔22B的导流,流到第九通孔9,因为第九通孔9与出水口 32相连通,所以水流流到出水口 32供水,另一路水流通过出水导通盲孔22B的导流,流到第五通孔5B,因为第五通孔5B与射流器出口 34相连通,所以水流流经射流器出口 34,通过射流器37射流,在射流器37的吸盐 口 36处产生负压,把盐箱51中的盐水通过盐阀52和软管50吸入,软水和盐水的混合盐水流到射流器入口 35,因为射流器入口 35与第七通孔7B相连通,所以水流流到第七通孔7B,通过导通盲孔23B的导流流到第三通孔3B,因为第三通孔3B与二号滤芯第一接口 78相连通,所以水流流经二号滤芯第一接口 78,然后流经上集伞81,流入滤芯84内,混合盐水在滤芯84内顺流再生树脂后流经下集伞83,流经滤芯内侧85流到二号滤芯第二接口 79,因为二号滤芯第二接口 79与第四通孔4B相连通,所以水流流到第四通孔4B,因为排污通孔24B与第四通孔4B重叠连通,所以水流流到排污通孔24B,再依次通过阀杆61上的第一排污通孔63和盖子60上的第二排污通孔64后通过排污口 33排水。在此过程中,第六通孔6B和第八通孔SB被动阀片20封闭遮盖无水流。一号滤芯软化、盐箱补水功能如图30所示,通过旋转阀杆61,将动阀片20上的进水通道21B和定阀片10上的第一通孔IB重叠连通,出水导通盲孔22B与第二通孔2B、第九通孔9、第七通孔7B重叠连通,导通盲孔23B与第三通孔3B和第四通孔4B重叠连通,排污通孔24B与第四通孔4B重叠连通。在这种阀片重叠状态下,一号滤芯44处于软化供水状态,同时给盐箱补水,此时,二号滤芯84无水流。一号滤芯软化、二号滤芯正冲洗功能如图31所示,通过旋转阀杆61,将动阀片20上的进水通道21B和定阀片10上的第一通孔IB重叠连通,出水导通盲孔22B与第二通孔2B、第九通孔9、第三通孔3B重叠连通,导通盲孔23B只与第四通孔4B重叠连通,排污通孔24B与第四通孔4B重叠连通。在这种阀片重叠状态下,一号滤芯44处于软化供水状态,二号滤芯84处于正冲洗状态。上述的五个功能是说明了在一号滤芯软化的同时冲洗再生二号滤芯的五个工位,由于如图22所示的定阀片10的设计是旋转对称的,如图28所示,定阀片10的左半部分对应一号滤芯44,定阀片10的右半部分对应二号滤芯84,所以二号滤芯软化的同时冲洗再生一号滤芯的五个功能与上述五个功能相似,所以在这里不再赘述。二号滤芯软化功能如图32所示。二号滤芯软化、一号滤芯反冲洗功能如图33所示。二号滤芯软化、吸盐顺流再生一号滤芯功能如图34所示。二号滤芯软化、盐箱补水功能如图35所示。二号滤芯软化、一号滤芯正冲洗功能如图36所不。切换滤芯时的持续供水功能如图31、32所示,旋转阀杆61,使得动阀片20从图31切换到图32的过程中,动阀片20的进水通道21B和出水导通盲孔22B从分别只与第一通孔IB和第二通孔2B相连通,切换为进水通道21B与第一通孔1B、第三通孔3B相连通的同时出水导通盲孔22B与第二通孔2B、第四通孔4B相连通,最后切换到进水通道21B和出水导通盲孔22B分别只与第三通孔3B和第四通孔4B相连通,这样就实现了从一号滤芯44供水切换到二号滤芯84供水时的持续供水功能。同理,如图36、图26所示,本实施例也实现了从二号滤芯84供水切换到一号滤芯44供水时的持续供水功能。实施例三过滤阀。如图37-41所示,使用图37-38所示的定、动阀片组合,图39和图40分别是动阀片20的仰视图和剖面图。一种持续供水多功能控制阀,包括阀体30、盖子60、置于阀体30内的采用端面转动密封配合的定阀片10和动阀片20,动阀片20和阀杆61相连接,控制阀上设置有进水口 31、出水口 32、一号滤芯第一接口 38、一号滤芯第二接口 39、二号滤芯第一接口 78、二号滤芯第二接口 79,盖子60上设置有排污口 33 ;定阀片10和动阀片20上设置有三个环,三个环为内环、中环和外环,定阀片10和动阀片20上的若干通孔分布在三个环上;定阀片10上设置有第一通孔1A、第二通孔2A、第三通孔3A和第四通孔4A,通过控制阀的内部流道,第一通孔IA与一号滤芯第一接口 38相连通,第二通孔2A与一号滤芯第二接口 39相连通,第三通孔3A与二号滤芯第一接口 78相连通,第四通孔4A与二号滤芯第二 接口 79相连通,定阀片10的中心还设置有第九通孔9,第九通孔9与出水口 32相连通,第一通孔IA和第三通孔3A设置在定阀片10的外环和中环上,第二通孔2A和第四通孔4A设置在定阀片10的中环和内环上;动阀片20上设置有进水通道21A、出水导通盲孔22A和排污通孔24A,进水通道21A设置在动阀片20的外环上,出水导通盲孔22A设置在动阀片20的中心、内环和中环上,排污通孔24A设置在动阀片20的中环上,如图39-图40所示,出水导通盲孔22A包括封底、沿封底向上延伸的侧壁和位于侧壁之间的梁25A,梁25A设置在侧壁的顶部,梁25A的作用是隔离出水导通盲孔22A的通向中环的通道与定阀片10的内环使得它们之间不通水,通过控制阀的内部流道,进水通道21A与进水口 31相连通,出水导通盲孔22A通过定阀片10的第九通孔9与出水口 32相连通,排污通孔24A依次通过阀杆上61的第一排污通孔63和盖子60上的第二排污通孔64连通到盖子60上的排污口 33。实施例三为过滤阀,所以与实施例一、二的区别在于在实施例三中没有射流器及与射流器相关的定阀片10上的通孔,也没有动阀片20上的导通盲孔。可以说,实施例三是实施例一或二的简化设计,因为说明是相似的,所以在这里只简单说明各个功能位。一号滤芯过滤功能如图41-42所示,通过旋转阀杆61,将动阀片20上的进水通道21A和定阀片10上的第一通孔IA重叠连通,出水导通盲孔22A与第二通孔2A、第九通孔9重叠连通,排污通孔24A与第四通孔4A重叠连通。在这种阀片重叠状态下,一号滤芯44处于过滤供水状态,此时,二号滤芯84无水流。—号滤芯过滤、二号滤芯反冲洗功能如图43-44所不,通过旋转阀杆61,将动阀片20上的进水通道21A和定阀片10上的第一通孔IA重叠连通,出水导通盲孔22A与第二通孔2A、第九通孔9、第四通孔4A重叠连通,排污通孔24A与第三通孔3A重叠连通。在这种阀片重叠状态下,一号滤芯44处于过滤供水状态,二号滤芯84处于反冲洗状态。—号滤芯过滤、二号滤芯正冲洗功能如图45-46所不,通过旋转阀杆61,将动阀片20上的进水通道21A和定阀片10上的第一通孔IA重叠连通,出水导通盲孔22A与第二通孔2A、第九通孔9、第三通孔3A重叠连通,排污通孔24A与第四通孔4A重叠连通。在这种阀片重叠状态下,一号滤芯44处于过滤供水状态,二号滤芯84处于正冲洗状态。一号、二号滤芯同时过滤功能如图47-48所示,通过旋转阀杆61,将动阀片20上的进水通道21A同时与定阀片10上的第一通孔IA和第三通孔3A重叠连通,出水导通盲孔22A同时与第二通孔2A、第四通孔4A、第九通孔9重叠连通,排污通孔24A被定阀片10封闭遮盖。在这种阀片重叠状态下,一号、二号滤芯同时处于过滤供水状态。这也说明了在切换滤芯时的持续供水的功能。上述的四个功能是说明了在一号滤芯为主滤芯、二号滤芯为副滤芯时的4个工位,由于如图37所示的定阀片10的设计是旋转对称的,如图41所示,定阀片10的左半部分对应一号滤芯44,定阀片10的右半部分对应二号滤芯84,所以在二号滤芯84为主滤芯、一号滤芯44为副滤芯时的四个功能说明与上述四个功能说明是相似的,在这里不再赘述。二号滤芯过滤功能如图49所示。二号滤芯过滤、一号滤芯反冲洗功能如图50所不。二号滤芯过滤、一号滤芯正冲洗功能如图51所不。二号、一号滤芯同时过滤功能如图52所不。实施例四排污口在阀体上,不在盖子上。如图53所示,阀体30上设置有排污口 33B,动阀片20上的排污通孔依次通过阀杆61上的第一排污通孔63和盖子60上的第二排污通孔64后再连通到阀体30上的排污口 33B。实施例四与实施例一、二、三的不同之处仅在于实施例一、二、三中的排污口设置在盖子上,排污的通道为通过排污通孔后再依次通过阀杆上的第一排污通孔和盖子上的第二排污通孔后再连通到盖子上的排污口。其他说明都相似,这里不再赘述。实施例五使用两个射流器。采用了两个独立的一号射流器和二号射流器,在控制阀内还设置有与一号射流器相连通的一号射流器出口和一号射流器入口,还设置有与二号射流器相连通的二号射流器出口和二号射流器入口,定阀片的第五通孔和第七通孔分别通过一号射流器出口和一号射流器入口与一号射流器相连通,一号吸盐口设置在一号射流器上,定阀片的第六通孔和第八通孔分别通过二号射流器出口和二号射流器入口与二号射流器相连通,二号吸盐口设置在二号射流器上。实施例五与实施例一、二的不同之处在于在实施例五中,米用了两个独立的一号射流器和二号射流器,阀体内部的流道设计较为简单,在具体使用时只要把一号吸盐口和二号吸盐口用三通与盐阀连起来即可;而在实施例一、二中,由于通过阀体内部流道,把第五通孔和第六通孔与射流器出口相连通,把第七通孔和第八通孔与射流器入口相连通,虽然只使用了一个射流器,但使得阀体内部的流道设计较为复杂。实施例五的其他说明都与实施例一、二相似,这里不再赘述。实施例六浮动床用的控制阀。实施例一、二是以固定床为例说明的,只要把实施例一、二中的控制阀的一号滤芯第一接口和一号滤芯第二接口与一号滤芯44的两个端口的连接位置互换,同时,把二号滤芯第一接口和二号滤芯第二接口与二号滤芯84的两个端口的连接位置互换,就可以得到浮动床实施例。由于除了水处理罐内的水流方向相反外,实施例六的说明与实施例一、二相似,所以在这里不再赘述。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例如调整动阀片上的进水通道、出水导通盲孔、导通盲孔和排污通孔的位置,改变定阀片上的第一通孔、第二通孔、第三通孔、第四通 孔与一号滤芯第一接口、一号滤芯第二接口、二号滤芯第一接口、二号滤芯第二接口的连通关系,这些简单改变、替换都是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1.一种持续供水多功能控制阀,包括阀体、盖子、置于阀体内的采用端面转动密封配合的定阀片和动阀片,动阀片和阀杆相连接,所述控制阀上设置有进水口、出水口、排污口、一号滤芯第一接口、一号滤芯第二接口、二号滤芯第一接口和二号滤芯第二接口,其特征在于,所述定阀片上设置有第一通孔、第二通孔、第三通孔和第四通孔,通过控制阀的内部流道,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一号滤芯第一接口相连通,所述第二通孔与所述一号滤芯第二接口相连通,所述第三通孔与所述二号滤芯第一接口相连通,所述第四通孔与所述二号滤芯第二接口相连通;所述动阀片上设置有进水通道、出水流道和排污流道,通过控制阀的内部流道,所述进水通道与所述进水口相连通,所述出水流道与所述出水口相连通,所述排污流道与所述排污口相连通。
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持续供水多功能控制阀,其特征在于所述定阀片的第一通孔和第三通孔设置在所述定阀片的外环和中环上,所述定阀片的第二通孔和第四通孔设置在所述定阀片的中环和内环上。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持续供水多功能控制阀,其特征在于所述动阀片的进水通道设置在所述动阀片的外环上;所述动阀片的出水流道设置在所述动阀片的中心、内环和中环上;所述动阀片的排污流道设置在所述动阀片的中环上。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持续供水多功能控制阀,其特征在于所述定阀片的中心还设置有第九通孔,所述动阀片的出水流道为出水导通盲孔,所述出水导通盲孔通过所述第九通孔与所述出水口相连通。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持续供水多功能控制阀,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水导通盲孔包括封底、沿封底向上延伸的侧壁和位于侧壁之间的梁,所述梁设置在侧壁的顶部。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持续供水多功能控制阀,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污流道为排污通孔,所述排污口设置在盖子上,所述排污通孔依次通过阀杆上的第一排污通孔和盖子上的第二排污通孔连通到盖子上的排污口。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持续供水多功能控制阀,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污流道为排污通孔,所述排污口设置在阀体上,所述排污通孔依次通过阀杆上的第一排污通孔和盖子上的第二排污通孔连通到阀体上的排污口。
8.如权利要求I至7任一项所述的持续供水多功能控制阀,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阀上还设置有射流器和吸盐口,在所述控制阀内还设置有与所述射流器相连通的射流器出口和射流器入口 ;所述定阀片上还设置有射流器出口流道和射流器入口流道,通过所述控制阀的内部流道,所述射流器出口流道与所述射流器出口相连通,所述射流器入口流道与所述射流器入口相连通;所述动阀片上还设置有导通盲孔。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持续供水多功能控制阀,其特征在于所述定阀片的射流器出口流道包括第五通孔和第六通孔,通过控制阀的内部流道,所述第五通孔和第六通孔互相连通并且与所述射流器出口相连通;所述定阀片的射流器入口流道包括第七通孔和第八通孔,通过控制阀的内部流道,所述第七通孔和第八通孔互相连通并且与所述射流器入口相连通;所述第五通孔、第六通孔、第七通孔和第八通孔设置在所述定阀片的中环上;所述动阀片的导通盲孔设置在所述动阀片的中环上。
10.如权利要求I至7任一项所述的持续供水多功能控制阀,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阀上还设置有一号射流器、二号射流器、一号吸盐口和二号吸盐口,在所述控制阀内还设置有与一号射流器相连通的一号射流器出口和一号射流器入口,还设置有与二号射流器相连通的二号射流器出口和二号射流器入口 ;所述定阀片上还设置有第五通孔、第六通孔、第七通孔和第八通孔,通过所述控制阀的内部流道,所述第五通孔与所述一号射流器出口相连通,所述第七通孔与所述一号射流器入口相连通,所述第六通孔与所述二号射流器出口相连 通,所述第八通孔与所述二号射流器入口相连通;所述动阀片上还设置有导通盲孔;所述第五通孔、第六通孔、第七通孔和第八通孔设置在所述定阀片的中环上;所述动阀片的导通盲孔设置在所述动阀片的中环上。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持续供水多功能控制阀,包括阀体、盖子、定阀片和动阀片,动阀片和阀杆相连接,控制阀上设置有进水口、出水口、排污口、一号滤芯第一接口、一号滤芯第二接口、二号滤芯第一接口和二号滤芯第二接口,定阀片上设置有第一通孔、第二通孔、第三通孔和第四通孔,第一通孔与一号滤芯第一接口相连通,第二通孔与一号滤芯第二接口相连通,第三通孔与二号滤芯第一接口相连通,第四通孔与二号滤芯第二接口相连通;动阀片上设置有进水通道、出水流道和排污流道,进水通道与进水口相连通,出水流道与出水口相连通,排污流道与排污口相连通。用单阀芯实现持续供水的功能,系统变得简单,降低了系统故障率,实现滤芯间切换时的持续供水。
文档编号F16K11/074GK202768945SQ20122035900
公开日2013年3月6日 申请日期2012年7月24日 优先权日2012年7月24日
发明者胡霄宗, 胡继宗, 涂泽红 申请人:余姚市亚东塑业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