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一种飞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发动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飞轮。
背景技术:
飞轮,是一个很重的铸铁圆盘,用螺栓固定在曲轴后端的法兰面上,具有很大的转动惯量,主要功用是用来贮存发动机作功行程的能量,用于克服进气、压缩和排气行程的阻力和其它阻力,使曲轴能均匀地旋转。飞轮轮缘上镶有齿圈,齿圈与飞轮紧配合,有一定的过盈量,齿圈与起动电机的驱动齿轮啮合,供起动发动机用。汽车离合器也装在飞轮上,利用飞轮后端面作为驱动件(如离合器)的摩擦面,用来对外传递动力。飞轮上还集成了信号齿(在飞轮外圆处加工成齿形),供转速传感器读取信号、判断一缸上止点等。如果离合器摩擦片发生故障破裂,摩擦片碎片会随着飞轮的转动飞出,会损害其他部件,甚至危害人身安全。
实用新型内容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飞轮,防止离合器摩擦片碎片的飞出。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飞轮,包括飞轮本体;用于防止设置在飞轮本体上的离合器摩擦片破碎后飞出的凸台,所述凸台设置在飞轮本体的一侧。进一步的,所述凸台为设置在所述飞轮本体一侧边缘的环状结构。进一步的,所述凸台上设有凹槽。进一步的,所述凸台外缘设有与发动机驱动齿轮相啮合连接的齿圈。进一步的,所述凸台的厚度为31. 425mnT32· 497mm。进一步的,所述飞轮本体的外缘设有信号齿。进一步的,所述飞轮本体上设有与曲轴配合连接的轴孔,所述轴孔的周围设有可供螺栓穿过将飞轮本体与曲轴连接的安装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防止离合器摩擦片破碎后的碎片的飞出,保护其他部件及人身安全,同时增大了飞轮的转动惯量。
图I表示本实用新型飞轮结构示意图;图2表示本实用新型飞轮的侧视图;图3表示本实用新型飞轮正视图;图4表示本实用新型飞轮后视图;图5表示本实用新型飞轮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和原理进行详细说明,所举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非以此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如图I-图5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飞轮,包括飞轮本体I ;用于防止设置在飞轮本体I上的离合器摩擦片破碎后飞出的凸台2,所述凸台2设置在飞轮本体I的一侧。凸台2的设置防止离合器摩擦片破碎后的碎片的飞出,保护其他部件及人身安全,同时增大了飞轮的转动惯量,提高了整车的舒适性。本实施例中,所述凸台2为设置在飞轮本体I 一侧的边缘的环状结构,当然凸台2也可以为其他结构形式。为了减小飞轮的重量,凸台2上设有凹槽21。如图I所示,本实施例中,凸台2上均匀设有3个凹槽21。凸台2外缘设有与发动机驱动齿轮相啮合连接的齿圈3。凸台2的设置增加了齿圈的安装空间,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齿圈由于安装空间有限,与发动机的驱动齿轮唯一配合,从而带来的生产上的难点,降低了生产成本。齿圈3与凸台2紧配合,为了保证齿圈3的连接强度,凸台2的厚度不能太小,本实施例中,所述凸台的厚度为31. 425mnT32. 497mm。飞轮本体I的外缘设有信号齿101,所述信号齿101位于所述齿圈的一侧。工作时,所述信号齿101与转速传感器配合,以检测飞轮的转速,具体为,所述信号齿上的缺齿部位被检测到一次,转速传感器发出一信号,根据单位时间内转速传感器发出的信号的次数,计算飞轮的转速。飞轮本体I上设有与曲轴配合连接的轴孔11,所述轴孔的周围设有可供螺栓穿过将飞轮本体与曲轴连接的安装孔12。安装孔12的设置增强了曲轴与飞轮本体I的连接强度。以上所述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所述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飞轮,其特征在于,包括 飞轮本体; 用于防止设置在飞轮本体上的离合器摩擦片破碎后飞出的凸台,所述凸台设置在飞轮本体的一侧。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飞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台为设置在所述飞轮本体一侧边缘的环状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飞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台上设有凹槽。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飞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台外缘设有与发动机驱动齿轮相啮合连接的齿圈。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飞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台的厚度为31.425mnT32. 497mm。
6.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飞轮,其特征在于,所述飞轮本体的外缘设有信号齿。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飞轮,其特征在于,所述飞轮本体上设有与曲轴配合连接的轴孔,所述轴孔的周围设有可供螺栓穿过将飞轮本体与曲轴连接的安装孔。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飞轮,包括飞轮本体;以及用于防止设置在飞轮本体上的离合器摩擦片破碎后飞出的凸台,所述凸台设置在飞轮本体的一侧。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防止离合器摩擦片破碎后的碎片的飞出,保护其他部件及人身安全,同时增大了飞轮的转动惯量。
文档编号F16F15/30GK202707912SQ201220407119
公开日2013年1月30日 申请日期2012年8月16日 优先权日2012年8月16日
发明者谢亮平, 梁立峰, 贺燕铭, 马童立, 李红强, 周启顺, 赵锦伦 申请人:北京汽车动力总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