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一种限压阀及采用该限压阀的压力容器限压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家用电器五金制品制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限压阀及采用该限压阀的压力容器限压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的压力容器,如电压力锅的限压阀,大多都为普通限压阀,只能控制一种压力控制。现在也有能进行高低压转换的限压阀,其内部结构设计有磁性材料,但磁性材料长期在高温情况下使用,容易导致磁性减弱,表面的污垢也可能使磁性降低,从而很难保证压力的恒定。且现有的此类限压阀,需要快速卸压时,一般都是手动将限压阀向上抬升,使顶针与排气阀芯处于非接触状态,实现快速卸压,该卸压方式由于直接用手抬升限压阀,操作过程中手很容易被高温高压气体烫伤,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由重力和机械结构实现控压的限压阀及采用该限压阀的压力容器限压装置,使限压阀同时具备高压和低压两种功能,且高低压可随意转换,以适用于不同的烹饪条件。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可安全操作完成快速卸压的压力容器限压装置。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限压阀,包括壳体(I)、顶针⑵及包底片
(3),壳体(I)内具有排气通道,其上端面开设有连通排气通道的排气孔(10),下端为开口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顶针(2)安装固定在壳体(I)的内顶部,壳体(I)位于排气通道的外侧还设有一调压座(11),所述调压座(11)内设有高压配重块(4)、高低压转换件(5)及低压配重块¢),所述高压配重块(4)可上下升降地设置于调压座(11)内,低压配重块(6)通过包底片(3)固定安装在调压座(11)的下端,所述高低压转换件(5)包括支撑环(50)和支脚(51),支撑环(50)位于高压配重块(4)与低压配重块(6)之间并可在调压座(11)内上下移动,在低压配重块出)、包底片(3)对应高低压转换件(5)的支脚(51)位置分别开设有通孔出0,30),高低压转换件(5)的支脚(51)从低压配重块¢)、包底片(3)的通孔(60,30)穿出。所述高压配重块(4)与高低压转换件(5)之间设有密封硅胶(40)。一种采用限压阀的压力容器限压装置,包括上盖(90)、下盖(91)、排气阀芯(92)、螺母(93)及权利要求1所述的限压阀,上盖(90)上开设有嵌装所述限压阀的安装孔(900),下盖(91)对应上盖(90)的安装孔(900)位置开设有贯穿孔,排气阀芯(92)穿过下盖(91)的贯穿孔后通过螺母(93)紧固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下盖(91)位于排气阀芯(92)的上端还设有调压机构,包括轴套(94)、转换座(95),轴套(94)套接在排气阀芯(92)的上端,转换座(95)可旋转地安装在轴套 (94)上,所述转换座(95)的上端面具有凹凸相间的调压台阶(950)以及设于外侧的转换拨杆(951),所述限压阀的高低压转换件(5)的支脚(51)与调压台阶(950)配合连接,当支脚(51)位于调压台阶(950)的凸位时,高压配重块⑷在壳体⑴的调压座(11)内悬空抬升,所述限压阀处于低压状态;当支脚(51)位于调压台阶(950)的凹位时,高压配重块(4)位于壳体(I)的调压座(11)底部,所述限压阀处于高压状态;所述上盖(90)对应转换拨杆(951)位置开设有导向槽(901),转换拨杆(951)从导向槽(901)穿出,旋转转换拨杆(951)使所述限压阀处于高压状态位置或低压状态位置。所述转换座(95)的外侧还设有一拨块(952),所述下盖(91)上设有与拨块(952)联动的锅盖安全自锁机构(96),锅盖安全自锁机构(96)具有推块(961)及与锅体的锅牙配合连接的弹性复位轴销(960),推块(961)上具有与拨块(952)配合的卡口(962),锅盖在扣合或打开过程中,通过推块(961)的卡口(962)推动拨块(952)到高压状态位置。所述上盖(90)上还设有卸压机构,包括安装在上盖(90)上的一弹性复位压柄(97)、一活动铰接在上盖(90)下部的杠杆(98),杠杆(98)的一端与压柄(97)的下端配合连接,另一端与所述限压阀的壳体(I)下端面配合连接,压柄(97)下压时,所述限压阀通过杠杆(98)的作用,将其向上抬升,其顶针(2)与排气阀芯(92)非接触连接,处于拆卸压状态。所述弹性复位压柄(97)包括压柄座(970)、推杆(971)以及复位弹簧(972),压柄座(970)固定安装在上盖(90)上,中心具有推杆导向固定座,所述推杆(971)通过扣钩可上下升降地扣合安装在推杆导向固定座内,所述复位弹簧(972)套接在推杆(971)的下部,一端抵靠在推杆(971)的上方,另一端抵靠在推杆导向固定座的下端面。所述转换座(95)位于杠杆(98)的一侧开设有缺口(953),杠杆(98)的端部穿过该缺口(953)与所述限压阀的壳体底部配合连接。本实用新型的积极效果:由于在壳体的调压座内设有高压配重块及高低压转换件,通过转动转换座的角度,使高低压转换件的支脚在调压台阶的凹位与凸位之间切换,当位于凹位时,高压配重块坐落在壳体上,密封时通过高压配重块的重力实现高压限压;当高低压转换件的支脚位于调压台阶的凸位时,高压配重块通过转换座支撑,此时高压配重块在密封过程中不起重力作用,压力容器的限压主要来自于低压配重块的重力,从而实现高压和低压的两档限压功能。在高压配重块与高低压转换件之间设置密封硅胶,可以防止水气进入,这样,即使高压配重块采用普通的铁质材料制作也不会生锈,降低材料成本。在上盖处设有由弹性复位压柄和一活动铰接在上盖下部的杠杆组成的卸压机构,通过杠杆拨动所述限压阀卸压,由于弹性复位压柄远离所述限压阀,因此操作过程中不会出现烫伤使用者的情况,较为安全。
图1为处于高压状态的限压阀剖视图;图2为处于低压状态的限压阀剖视图;图3为限压阀的结构分解图;图4为压力容器限压装置的结构分解图;图5为另一视角的压力容器限压装置的结构分解图;[0020]图6为下盖立体图;图7为图6的A部放大图;图8为限压阀状态切换驱动部件的结构分解图;图9为压力容器限压装置剖视结构示意图;图10为图9的B部结构放大图;图11为低压状态的下盖俯视图;图12为图11的C部放大图;图13为高压状态的下盖俯视图;图14为图13的D部放大图;图15为低压状态的压力容器限压装置俯视图;图16为图15的E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所述限压阀及采用该限压阀的压力容器限压装置的具体实施方式
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如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限压阀,主要由壳体1、顶针2及包底片3组成,壳体I内具有排气通道,其上端面开设有连通排气通道的排气孔10,下端为开口结构,顶针2安装固定在壳体I的内顶部,壳体I位于排气通道的外侧还设有一调压座11,调压座11内设有高压配重块4、高低压转换件5及低压配重块6,所述高压配重块4可上下升降地设置于调压座11内,低压配重块6通过包底片3固定安装在调压座11的下端,高低压转换件5包括支撑环50和支脚51,支撑环50位于高压配重块4与低压配重块6之间并可在调压座11内上下移动,在低压配重块6、包底片3对应高低压转换件5的支脚51位置分别开设有通孔60和通孔30,高低压转换件5的支脚51从低压配重块6、包底片3的通孔60和通孔30穿出,为了降低高压配重块4的制造成本,在高压配重块4与高低压转换件5之间设有密封硅胶40。图4-图16为采用上述限压阀的压力容器限压装置,包括上盖90、下盖91、排气阀芯92、螺母93及上述限压阀,上盖90上开设有嵌装上述限压阀的安装孔900,下盖91对应上盖90的安装孔900位置开设有贯穿孔,排气阀芯92穿过下盖91的贯穿孔后通过螺母93紧固连接,下盖91位于排气阀芯92的上端还设有调压机构,包括轴套94、转换座95,轴套94套接在排气阀芯92的上端,转换座95可旋转地安装在轴套94上,转换座95的上端面具有凹凸相间的调压台阶950以及设于外侧的转换拨杆951,上述限压阀的高低压转换件5的支脚51与调压台阶950配合连接,当支脚51位于调压台阶950的凸位时,高压配重块4在壳体I的调压座11内悬空抬升,上述限压阀处于低压状态;当支脚51位于调压台阶950的凹位时,高压配重块4位于壳体I的调压座11底部,上述限压阀处于高压状态;上盖90对应转换拨杆951位置开设有导向槽901,转换拨杆951从导向槽901穿出,旋转转换拨杆951使上述限压阀处于高压状态位置或低压状态位置。为了实现压力容器的安全自锁,转换座95的外侧还设有一拨块952,下盖91上设有与拨块952联动的锅盖安全自锁机构96 (锅盖安全自锁机构96为压力容器的常规结构,其目的是防止压力容器在高压状态下打开而烫伤使用者,这里不详述),锅盖安全自锁机构96具有推块961及与锅体的锅牙配合连接的弹性复位轴销960,推块961上具有与拨块952配合的卡口 962,锅盖在扣合或打开过程中,通过推块961的卡口 962推动拨块952到高压状态位置,实现高压自复位调节。为了提高快速卸压的操作方便性和安全性,在上盖90上还设有卸压机构,包括安装在上盖90上的一弹性复位压柄97、一活动铰接在上盖90下部的杠杆98,杠杆98的一端与压柄97的下端配合连接,另一端与上述限压阀的壳体I下端面配合连接,压柄97下压时,上述限压阀通过杠杆98的作用,将其向上抬升,其顶针2与排气阀芯92非接触连接,处于拆卸压状态。弹性复位压柄97包括压柄座970、推杆971以及复位弹簧972,压柄座970固定安装在上盖90上,中心具有推杆导向固定座,推杆971通过扣钩可上下升降地扣合安装在推杆导向固定座内。复位弹簧972套接在推杆971的下部,一端抵靠在推杆971的上方,另一端抵靠在推杆导向固定座的下端面。转换座95位于杠杆98的一侧开设有缺口 953,杠杆98的端部穿过该缺口 953与上述限压阀的壳体底部配合连接。
权利要求1.一种限压阀,包括壳体(I)、顶针(2)及包底片(3),壳体(I)内具有排气通道,其上端面开设有连通排气通道的排气孔(10),下端为开口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顶针(2)安装固定在壳体⑴的内顶部,壳体⑴位于排气通道的外侧还设有一调压座(11),所述调压座(11)内设有高压配重块(4)、高低压转换件(5)及低压配重块¢),所述高压配重块(4)可上下升降地设置于调压座(11)内,低压配重块(6)通过包底片(3)固定安装在调压座(11)的下端,所述高低压转换件(5)包括支撑环(50)和支脚(51),支撑环(50)位于高压配重块(4)与低压配重块(6)之间并可在调压座(11)内上下移动,在低压配重块¢)、包底片(3)对应高低压转换件(5)的支脚(51)位置分别开设有通孔出0,30),高低压转换件(5)的支脚(51)从低压配重块(6)、包底片(3)的通孔(60,30)穿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限压阀,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压配重块(4)与高低压转换件(5)之间设有密封娃胶(40)。
3.一种采用限压阀的压力容器限压装置,包括上盖(90)、下盖(91)、排气阀芯(92)、螺母(93)及权利要求1所述的限压阀,上盖(90)上开设有嵌装所述限压阀的安装孔(900),下盖(91)对应上盖(90)的安装孔(900)位置开设有贯穿孔,排气阀芯(92)穿过下盖(91)的贯穿孔后通过螺母(93)紧固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下盖(91)位于排气阀芯(92)的上端还设有调压机构,包括轴套(94)、转换座(95),轴套(94)套接在排气阀芯(92)的上端,转换座(95)可旋转地安装 在轴套(94)上,所述转换座(95)的上端面具有凹凸相间的调压台阶(950)以及设于外侧的转换拨杆(951),所述限压阀的高低压转换件(5)的支脚(51)与调压台阶(950)配合连接,当支脚(51)位于调压台阶(950)的凸位时,高压配重块(4)在壳体⑴的调压座(11)内悬空抬升,所述限压阀处于低压状态;当支脚(51)位于调压台阶(950)的凹位时,高压配重块(4)位于壳体(I)的调压座(11)底部,所述限压阀处于高压状态;所述上盖(90)对应转换拨杆(951)位置开设有导向槽(901),转换拨杆(951)从导向槽(901)穿出,旋转转换拨杆(951)使所述限压阀处于高压状态位置或低压状态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采用限压阀的压力容器限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换座(95)的外侧还设有一拨块(952),所述下盖(91)上设有与拨块(952)联动的锅盖安全自锁机构(96),锅盖安全自锁机构(96)具有推块(961)及与锅体的锅牙配合连接的弹性复位轴销(960),推块(961)上具有与拨块(952)配合的卡口(962),锅盖在扣合或打开过程中,通过推块(961)的卡口(962)推动拨块(952)到高压状态位置。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采用限压阀的压力容器限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90)上还设有卸压机构,包括安装在上盖(90)上的一弹性复位压柄(97)、一活动铰接在上盖(90)下部的杠杆(98),杠杆(98)的一端与压柄(97)的下端配合连接,另一端与所述限压阀的壳体(I)下端面配合连接,压柄(97)下压时,所述限压阀通过杠杆(98)的作用,将其向上抬升,其顶针(2)与排气阀芯(92)非接触连接,处于拆卸压状态。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采用限压阀的压力容器限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复位压柄(97)包括压柄座(970)、推杆(971)以及复位弹簧(972),压柄座(970)固定安装在上盖(90)上,中心具有推杆导向固定座,所述推杆(971)通过扣钩可上下升降地扣合安装在推杆导向固定座内,所述复位弹簧(972)套接在推杆(971)的下部,一端抵靠在推杆(971)的上方,另一端抵靠在推杆导向固定座的下端面。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采用限压阀的压力容器限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换座(95)位于杠杆(98)的一侧开设有缺口(953),杠杆(98)的端部穿过该缺口(953)与所述限压阀的 壳体底部配合连接。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限压阀,包括壳体、顶针及包底片,壳体上端面开设有连通排气通道的排气孔,下端为开口结构,顶针安装固定在壳体的内顶部,壳体位于排气通道的外侧还设有一调压座,调压座内设有高压配重块、高低压转换件及低压配重块,高压配重块可上下升降地设置于调压座内,低压配重块通过包底片固定安装在调压座的下端,所述高低压转换件包括支撑环和支脚,支撑环位于高压配重块与低压配重块之间并可在调压座内上下移动。本实用新型还涉及一种采用限压阀的压力容器限压装置,包括上盖、下盖、排气阀芯、螺母及限压阀,下盖位于排气阀芯的上端设有调压机构。采用该结构的限压阀的压力容器限压装置,使阀体同时具备高压和低压两种功能。
文档编号F16K17/12GK203028956SQ20122049266
公开日2013年7月3日 申请日期2012年9月21日 优先权日2012年9月21日
发明者聂振杰 申请人:聂振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