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降式支撑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547245阅读:25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升降式支撑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为一种升降式支撑架,特别是一种有助于调整揭示装置的高低位置,且可无段式任意随停的升降式支撑架。
背景技术
为提供揭示装置(如:屏幕、白板、黑板或其它平面式电子产品)装设的稳定性与方便性,其是多直接装设固定于墙面上,或放置于脚架上,或利用吊挂臂、支撑臂来吊挂安装该揭示装置,以供使用者操作使用;而查,由于该固定于墙面上的方式及放置于脚架上的方式,其并未能依需求调整揭示装置的高低位置,因此其很容易造成他人随意操作该揭示装置而产生毁损故障;而吊挂臂、支撑臂虽可提供揭示装置依需求调整高低位置及靠壁收合,但其需提供较大空间以容纳吊挂臂、支撑臂的臂体及回旋移动,其不仅造成空间的浪费,且很容易于收合回旋作业中撞击他人而提高危险性。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主要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缺陷,而提供一种升降式支撑架,其有助于调整揭示装置的高低位置,且可无段式任意随停。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升降式支撑架,包括一固定座、吊挂机构及框架;其中:固定座,用以承置吊挂机构,固定座凸伸设有一轴柱,固定座上并枢设有一第一,清轮;吊挂机构,包括一第一轮盘,该第一轮盘枢设于固定座的轴柱上,令第一轮盘可依轴柱旋转,第一轮盘周缘至少设有一槽道,第一轮盘前侧面并同轴设有一第二轮盘,并令该第二轮盘小于第一轮盘且可与第一轮盘同步旋转,且第二轮盘的周缘设有一槽道;该第一轮盘上固设有第一绳索与第二绳索,该第一绳索绕设坐于第一轮盘的槽道,且绕坐于第一惰轮上以使第一绳索转向,第一绳索另一端则设有一枢接件;该第二绳索绕坐于第二轮盘的槽道,第二绳索另一端则设有一拉伸弹簧,拉伸弹簧另一端则枢接于固定座上;框架,为一用以承设揭示装置的框体,框架上并至少设有一枢接部,该枢接部可与第一绳索的枢接件枢接结合,借由第一轮盘的旋转可驱动第一绳索带动框架上下移动;借由上述构造,以供一种有助于快速调整揭示装置的高低位置,且可无段式任意随停的升降式支撑架。前述的升降式支撑架,其中固定座两侧并枢设有滚轮。前述的升降式支撑架,其中拉伸弹簧借由一螺杆枢设于固定座上。前述的升降式支撑架,其中框架以呈一矩形的框体,且框体两侧边各形成一导槽,该导槽可供固定座承置其中,使固定座恰呈设于两导槽间。前述的升降式支撑架,其中第一轮盘周缘设有第三槽道,且第一轮盘上并枢设有一第三绳索,该第三绳索并绕设坐于第三槽道,第三绳索另一端则枢设有与框架枢接结合的枢接件。前述的升降式支撑架,其中固定座上设有第二惰轮。前述的升降式支撑架,其中拉伸弹簧及第一惰轮可设于第一轮盘、第二轮盘的上方,并令第一绳索的枢接件枢接于框架顶部。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其有助于调整揭示装置的高低位置,且可无段式任意随停。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分解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组合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图4是图3所示的1-1剖视图。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及框架与揭示装置可向上移动的示意图。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及框架与揭示装置可向下移动的示意图。图7是本实用新型枢设于移动式脚架上的示意图。图8是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有第三绳索与框架枢接,借以提高承载力的示意图。图9是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有第三绳索与框架枢接的主视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图中标号说明:10固定座11 轴柱12第一惰轮13 滚轮14第二惰轮20吊挂机构21第一轮盘211 槽道212第三槽道22第二轮盘221 槽道23第一绳索24第二绳索25拉伸弹簧26 螺杆27第三绳索30 框架31枢接部32 导槽[0048]40揭示装置50移动式脚架
具体实施方式
有关本实用新型为达到目的所运用的技术手段及其构造,兹谨再配合
图1至图9所示的实施例,及
图10所示的另一实施例,详细说明如下:如
图1所示,实施例中的支撑架,包括一固定座10、吊挂机构20及框架30 ;其中:固定座10 (请同时参阅图2、图3、图4所示),用以承置吊挂机构20,且固定座10可枢设于墙面或脚架上;该固定座10凸伸设有一轴柱11,固定座10上并枢设有一第一'清轮12。承上述,较佳的实施例是,该固定座10两侧并枢设有滚轮13。吊挂机构20 (请同时参阅图2、图3、图4所示),包括一第一轮盘21,该第一轮盘21枢设于固定座11的轴柱11,令第一轮盘21可依轴柱11旋转,第一轮盘21周缘至少设有一槽道211,第一轮盘21前侧面并同轴设有一第二轮盘22,并令该第二轮盘22小于第一轮盘21且可与第一轮盘21同步旋转,且第二轮盘22的周缘设有一槽道221 ;该第一轮盘21上固设有第一绳索23与第二绳索24,该第一绳索23绕设坐于第一轮盘21的槽道211,且绕坐于第一惰轮12上借以使第一绳索23转向,第一绳索23另一端则设有一枢接件231 (如图2、图3、图4所示的定位块);该第二绳索24绕坐于第二轮盘22的槽道221,第二绳索24另一端则设有一拉伸弹簧25,拉伸弹簧25另一端则枢接于固定座10上。承上述,较佳的实施例是,该拉伸弹簧25借由一螺杆26枢设于固定座10上,借以调整拉伸弹簧25的裕度。框架30 (请同时参阅图2、图3、图4所示),为一用以承设揭示装置的框体,框架30上并至少设有一枢接部31,该枢接部31可与第一绳索23的枢接件231枢接结合,借由第一轮盘21的旋转可驱动第一绳索23带动框架30上下移动。承上述,较佳的实施例是,如
图1所示,该框架30以呈一矩形的框体为佳,且框架30的两侧边各形成一导槽32,该导槽32可提供固定座10承置其中,使固定座10恰呈设于两导槽32间,使框架30可依导槽32的限位上下滑动。借由上述构造,如图5所示,当欲将揭示装置40向下调整降低高度时,则驱动框架30及揭示装置40向下移动,该框架30并拉动第一绳索23使第一轮盘21与第二轮盘22同步逆时旋转,此时第二绳索24依第二轮盘22的旋转而拉动拉伸弹簧25,当将框架30向下移动至预定高度时,借由拉伸弹簧25被拉紧后所产生的反作用拉力,借以提供第二轮盘22停止旋转的力量,进而可同步停止第一轮盘21旋转,使框架30及揭示装置40可随停而不致继续向下移动;如图6所示,当欲将及揭示装置40向上调整升高高度时,则驱动框架30及揭示装置40向上移动,借由拉伸弹簧25复位的拉力,使第二绳索24带动第二轮盘22顺时旋转并同步带动第一轮盘21顺时旋转,此时第一绳索23依第一轮盘21的旋转而向上拉动框架30及揭示装置40,当将框架30向上移动至预定高度时,借由拉伸弹簧25被拉紧后所产生的反作用拉力,借以提供第二轮盘22停止旋转的力量,进而可同步停止第一轮盘21旋转,使框架30及揭示装置40可随停而不致继续向上或向下移动(如图6所示)。又,如图7所示,该固定座10亦可枢接于一移动式脚架50,借以提供升降式支撑架可移动至任意位置使用。再,如图8、图9所示,较佳的实施例是,该吊挂机构20的第一轮盘21周缘进一步设有一第三槽道212,且第一轮盘21上并枢设有一第三绳索27,该第三绳索27并绕设坐于第三槽道212,第三绳索27另一端则枢设有枢接件271,令该枢接件271与框架30枢接结合,且固定座10并进一步设有一第二惰轮14,以提供第三绳索27的绕坐借以使第三绳索27转向,而借由第一轮盘21的旋转可驱动第一绳索21及第三绳索27同步带动框架30上下移动,以提高吊挂机构20的负载能力。另,如
图10所示的另一实施例可知,该升降式支撑架亦可为直向的设计,令拉伸弹簧25及第一惰轮12设于第一轮盘21、第二轮盘22的上方,并令第一绳索23的枢接件231枢接于框架30顶部,以提供框架30上下移动的方便性。由是,从以上实施例所述及附图可知,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的优点:(一)由于本实用新型是利用第一绳索23与框架30枢接结合,并借由第一轮盘21的旋转,以带动框架30上下移动,同时该第二绳索24枢接一拉伸弹簧25,并借由第二轮盘22的旋转以拉动拉伸弹簧25,借以利用拉伸弹簧25的反作用力而可承载框架30及揭示装置40,其不仅具有高度的承载力,且可无段式任意随停于预定高度。( 二)由于本实用新型第二轮盘22的尺寸小于第一轮盘21,第二轮盘22的周长亦小于第一轮盘21的周长,当第一轮盘21及第二轮盘22同步旋转时,该第二绳索24行走的距离即小于第一绳索23的行走距离,其可减少拉伸弹簧25的使用长度,进而可降低生产制造成本。(三)又,由于本实用新型的拉伸弹簧25的使用长度较短,且第二轮盘22的周长较小,其可降低第二绳索24拉动拉伸弹簧25伸缩长度,并可减少因拉伸弹簧25拉长后所产生的晃动,进而可提高拉伸弹簧25的稳定度并减少固定座10及第一绳索23的晃动,以提高框架30及揭示装置40上下移动时的稳定性。(四)再,由于本实用新型的固定座10可枢设于墙面、脚架或其它装置上,且该固定座10、吊挂机构20及框架30亦为平面式的设计,相较于现有的吊挂臂、支撑臂,本实用新型确具有安装、使用上的方便性,且不需较大的空间来操作而具有高度的安全性。(五)由于本实用新型可依使用者的需求快速调整框架30及揭示装置40的高低位置,而具有高度的使用方便性,且使用完毕可将框架30及揭示装置40快速向上移动而避免他人操作,同时利用拉伸弹簧25的承载,其可避免框架30及揭示装置40掉落进而提高使用安全性。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在结构设计、使用实用性及成本效益上,完全符合产业发展所需,且所揭示的结构亦是具有前所未有的创新构造,具有新颖性、创造性、实用性,符合有关新型专利要件的规定,故依法提起申请。
权利要求1.一种升降式支撑架,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固定座、吊挂机构及框架;其中: 固定座,用以承置吊挂机构,固定座凸伸设有一轴柱,固定座上并枢设有一第一惰轮; 吊挂机构,包括一第一轮盘,该第一轮盘枢设于固定座的轴柱上,令第一轮盘可依轴柱旋转,第一轮盘周缘至少设有一槽道,第一轮盘前侧面并同轴设有一第二轮盘,并令该第二轮盘小于第一轮盘且可与第一轮盘同步旋转,且第二轮盘的周缘设有一槽道;该第一轮盘上固设有第一绳索与第二绳索,该第一绳索绕设坐于第一轮盘的槽道,且绕坐于第一惰轮上以使第一绳索转向,第一绳索另一端则设有一枢接件;该第二绳索绕坐于第二轮盘的槽道,第二绳索另一端则设有一拉伸弹簧,拉伸弹簧另一端则枢接于固定座上; 框架,为一用以承设揭示装置的框体,框架上并至少设有一枢接部,该枢接部可与第一绳索的枢接件枢接结合,借由第一轮盘的旋转可驱动第一绳索带动框架上下移动; 借由上述构造,以供一种有助于快速调整揭示装置的高低位置,且可无段式任意随停的升降式支撑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升降式支撑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座两侧并枢设有滚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升降式支撑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拉伸弹簧借由一螺杆枢设于固定座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升降式支撑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以呈一矩形的框体,且框体两侧边各形成一导槽,该导槽可供固定座承置其中,使固定座恰呈设于两导槽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升降式支撑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轮盘周缘设有第三槽道,且第一轮盘上并枢设有一第三绳索,该第三绳索并绕设坐于第三槽道,第三绳索另一端则枢设有与框架枢接结合的枢接件。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升降式支撑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座上设有第二惰轮。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升降式支撑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拉伸弹簧及第一惰轮可设于第一轮盘、第二轮盘的上方,并令第一绳索的枢接件枢接于框架顶部。
专利摘要一种升降式支撑架,包括一固定座、吊挂机构及框架;其中,固定座用以承置吊挂机构;吊挂机构包括一枢设于固定座上的第一轮盘,第一轮盘前侧面并同轴设有一第二轮盘,令第二轮盘小于第一轮盘且可与第一轮盘同步旋转;第一轮盘上固设有第一绳索与第二绳索,第一绳索绕设坐于第一轮盘上,第一绳索另一端则设有一枢接件;第二绳索绕坐于第二轮盘上,第二绳索另一端则设有一拉伸弹簧,拉伸弹簧另一端则枢接于固定座上;框架为一用以承设揭示装置的框体,框架与第一绳索的枢接件枢接结合,借由第一轮盘的旋转可驱动第一绳索带动框架上下移动。本实用新型有助于调整揭示装置的高低位置,且可无段式任意随停。
文档编号F16M11/04GK203023764SQ201220678479
公开日2013年6月26日 申请日期2012年12月7日 优先权日2012年12月7日
发明者黄明华 申请人:黄明华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