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力轴承用保持架和推力轴承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在制造阶段中在保持架的兜孔收纳有滚子的情况下,滚子难以脱落的推力轴承用保持架。该推力轴承用保持架构成为:构成保持架(14)的环状部件由平板状的钢板形成,在其宽度方向的中间部分形成有主体部(16),在主体部(16)的外周缘设置有比主体部的面低的外周卡合缘(18),在主体部的周向均分位置设置有在厚度方向上贯通的多个兜孔(23),在各兜孔(23)的导向面形成有滚子(13)的止脱突起(25、26)。
【专利说明】推力轴承用保持架和推力轴承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推力轴承用保持架和使用该保持架的推力轴承。
【背景技术】
[0002]在汽车用的变速器、变矩器所使用的推力轴承中,配对部件的滚动面范围有限,因此有时必须要使滚子长度非常短。
[0003]当滚子长度变短时,在收纳于保持架的兜孔(pocket)的情况下的滚子的姿势变得不稳定,存在在制造工序中滚子容易从兜孔脱落的问题(参照专利文献1、图2)。
[0004]为了防止滚子的脱落,需要使保持架的兜孔变深,在从滚子的中心尽可能在径向上离开的两个部位使滚子的外径面卡合。作为这样的保持架,已知有一种保持架,其通过将形成有环状槽的两个保持架部件按其环状槽相对的方向在轴向上组合而形成环状的中空部,在该中空部设置在轴向上贯通的兜孔,在该兜孔中收纳滚子(专利文献2)。
[0005]但是,该保持架为了防止2个保持架部件的分离,需要进行对环状槽部实施滚花加工形成粗疏面等的分离防止对策。
[0006]另外,作为推力轴承的保持架,已知有在环状的金属板的宽度方向中间部遍及整周地设置有台阶状的弯曲部的保持架、弯曲为所谓S形的保持架(专利文献3)。该形式的保持架的板厚比较薄,因此兜孔浅,从而止脱爪的径向的间隔也狭窄,所以具有长度短的滚子(短小滚子)容易脱落的问题。
[0007]另外,使外圈和内圈以及介于它们之间的保持架这三个部件以不分离状态一体化的、所谓的三位一体型的推力轴承中,外圈的弯曲爪或压凹接合(staking、铆接)部分设定为具有重叠余量(overlap allowance)。因此,树脂制的保持架可能被切削(削割),因此在三位一体型的情况下,树脂制的保持架不能适用。
[0008]现有技术文献
[0009]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3661133号公报
[0010]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第3900843号公报
[0011]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平11 - 336751号公报
【发明内容】
[0012]发明想要解决的课题
[0013]鉴于以上的那种现有技术,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在制造阶段在保持架的兜孔中收纳有滚子的情况下,滚子难以脱落的保持架和使用该保持架的推力轴承。
[0014]用于解决课题的技术方案
[0015]为了解決上述课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推力轴承用保持架(保持器),其在环状部件的周向上隔着固定(一定)间隔设置有多个兜孔,在上述兜孔中收纳滚子,该推力轴承用保持架构成为,上述环状部件由平板状的钢板形成,在其宽度方向的中间部分形成有固定(一定)厚度的主体部,在上述主体部的外周缘设置有比主体部的面低的外周卡合缘,在上述主体部的周向均分位置设置有在厚度方向上贯通的上述的兜孔,在各兜孔的导向面(引导面)形成有滚子止脱突起(防止滚子脱落的突起)。
[0016]在组合外圈和保持有滚子的保持架进行使用的情况下,使该外圈的卡合爪与外周卡合缘卡合,由此使两部件以不分离状态一体化。
[0017]在此之上增加内圈的情况下的保持架,在与设置有上述外周卡合缘的面相反侧的面的内周缘,设置有从该面凹入的形状的内周卡合缘。使内圈的卡合爪与该内周卡合缘卡合,由此使三部件以不分离状态一体化。
[0018]将上述保持架的主体部的厚度设定为滚子的直径的0.5?0.9倍的大小,由此贯通该主体部的兜孔的深度成为充分覆盖滚子的大小,滚子的姿势稳定,难以从兜孔脱离。
[0019]并且,在上述兜孔的保持架周向的两导向面中,在轴向的两端部设置滚子止脱突起,由此能够进一步可靠地防止滚子的脱离。
[0020]发明效果
[0021]如上所述,本发明的保持架由平板状的环状的钢板形成,在形成在其宽度方向的中间部分的固定厚度的主体部设置有兜孔,由此能够使兜孔的深度取得充分大,所以即使是短小滚子也能够使其姿势稳定。另外,在该兜孔的导向面的轴向的两端部设置止脱突起,由此能够可靠地防止在制造工程中滚子从保持架脱离。
[0022]另外,使设置于保持架的外周卡合缘或内周卡合缘分别与外圈或内圈卡合,由此,能够使两部件或三部件以不分离状态一体化。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3]图1是表示实施方式I的推力轴承的平面图。
[0024]图2是图1的Xl — Xl线的截面图。
[0025]图3是图1的局部省略放大截面图。
[0026]图4是保持架的立体截面图。
[0027]图5是图4的X2 — X2线的放大截面图。
[0028]图6是保持架的其它的例子的立体截面图。
[0029]图7是图6的X3 — X3线的放大截面图。
[0030]图8是保持架的其它的例子的立体截面图。
[0031]图9是图8的X4 — X4线的放大截面图。
[0032]图10是保持架的其它的例子的立体截面图。
[0033]图11是图10的X5 — X5线的放大截面图。
[0034]图12是实施方式2的推力轴承的平面图。
[0035]图13是图12的X6 — X6线的局部省略放大截面图。
[0036]图14是图12的局部放大平面图。
[0037]图15是实施方式3的推力轴承的局部省略截面图。
[0038]图16是实施方式4的推力轴承的局部省略放大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9]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0040][实施方式I]
[0041]图1至图5所示的实施方式I的推力轴承包括外圈11和内圈12、介于它们之间的所需数量的滚子13和保持有滚子13的保持架14。
[0042]上述的保持架14由打穿钢板而形成的平板状的环状部件15 (参照图4)形成。在环状部件15的宽度方向的中间部分形成一定(固定)厚度的主体部16。在该主体部16的外周缘经由台阶部17形成薄壁的外周卡合缘18。另外,在与形成有上述外周卡合缘18的面相反侧的面中,在其内周缘经由台阶部19形成薄壁的内周卡合缘20。
[0043]上述外周卡合缘18和内周卡合缘20通过冲压加工、压印(coining)、破碎加工(crushing)等机械加工形成。在图示的情况下,与内周卡合缘20相比,外周卡合缘18的宽度形成得较宽。
[0044]上述的主体部16具有滚子13的直径的0.5?0.9倍的厚度,在使用状态中,如图3所示,外圈11的轨道面21与主体部16之间、以及内圈12的轨道面22与主体部16之间分别存在微小的间隙xl、x2。因为不对主体部16施加任何诸如冲压加工等机械加工,所以主体部16的厚度遍及整周地均勻,另外,原材料的纤维流(fibre flow)也均勻。
[0045]如图4和图5所示,在上述的主体部16,遍及整周地隔着等间隔设置有多个矩形的兜孔23。各兜孔23在主体部16的厚度方向上贯通状态地设置,在该兜孔23的两方的导向面24 (B卩,沿保持架14的周向上的两方的(两个)导向面24)中,在轴向的两端部形成滚子13的止脱突起(防止滚子13脱落的突起)25,26 (参照图5)。这些止脱突起25、26通过敛缝加工(calking)、压披锋(deburring press、面押)加工、抛光(burnishing)加工等形成。
[0046]在上述外圈11的外周缘设置有在轴向上立起的凸缘27,其内周面与保持架14的外周卡合缘18相对。凸缘27的立起高度设定为比保持架14的外周卡合缘18的厚度稍大的程度。另外,在凸缘27的前端缘,卡合爪28被设置为以在轨道面21的上方延伸的方式向内弯曲的状态,能够与大的轴承内部间隙对应。
[0047]卡合爪28设置在整周的多个部位,与保持架14的外周卡合缘17具有一定(固定)重叠余量地在轴向上卡合。由此,外圈11和保持架14以不分离状态一体化。
[0048]在上述卡合爪28相互间的凸缘27上端缘,设置有在不超过内圈12的范围内向上方延伸的补强片(加强片)29 (参照图2),由此补强(加强)凸缘27。
[0049]在上述内圈12的内周缘,设置有轴向向内弯曲的凸缘31,其内周面与保持架14的内周卡合缘20相对。在其凸缘31的前端缘,在周向上的多个部位设置有在外径方向突出的卡合突起32,该卡合突起32与保持架14的内周卡合缘20具有一定(固定)的重叠余量地在轴向上卡合。由此,内圈12和保持架14以不分离状态一体化。
[0050]作为上述保持架14的变形例,有时如图6和图7所示,在该主体部16的两面中在兜孔23的相互间设置槽33。该槽33实现保持架14的轻量化,并且成为润滑油的存积部。以与此相同的目的,在图8和图9的情况下,沿主体部16的内周缘在兜孔23的相互间设置有凹部34。在图10和图11的情况下,在兜孔23的相互间设置狭缝状的贯通孔35,从而实现保持架14的进一步的轻量化,并且实现润滑油的通油性的改善。
[0051]实施方式I的推力轴承为如上的结构,其保持架14是钢板制的,具有一定(固定)厚度的主体部16,在该主体部16设置有兜孔23,所以滚子13除了与外圈11和内圈12的轨道面21、22接触的微小的部分(间隙xl、x2)外,其大部分均隐藏于兜孔23的内部,所以即使是短小滚子,其姿势也稳定。
[0052]另外,在兜孔23的两导向面24设置止脱突起25、26,由此能够可靠地防止滚子13的脱落。
[0053][实施方式2]
[0054]图12至图14所示的实施方式2的推力轴承基本与上述的实施方式I的情况相同,但是在该实施方式2的情况下,如上所述,保持架14的外周卡合缘18的宽度设定为与内周卡合缘20的宽度相同,适用于轴承内部间隙比较小的情况。因此,设置在外圈11的凸缘27的前端缘的卡合爪28a的伸出量也可以是小的伸出量,所以通过压凹接合形成。其它的构成与上述的实施方式I的情况相同。
[0055][实施方式3]
[0056]图15所示的实施方式3的推力轴承由外圈11和保持有滚子13的保持架14的组合构成。保持架14在形成于主体部16的外周缘的外周卡合缘18a为锥形(taper)状这一点上与上述的情况不同。在外圈11的凸缘27的前端缘通过压凹接合设置有卡合爪28a,利用该卡合爪28a使外圈11和保持架14 一体化。
[0057]此外,在组合内圈12的情况下,在与主体部16的形成有上述外周卡合缘18a的面相反侧的面中,形成锥形状的内周卡合缘20a。
[0058][实施方式4]
[0059]图16所示的实施方式4的推力轴承基本上与上述的实施方式I和实施方式2的情况相同,在环状部件15的宽度方向的中间部分形成一定(固定)厚度的主体部16,在该主体部16的外周缘经由台阶部17形成薄壁的外周卡合缘18。另外,在与形成有上述外周卡合缘18的面相反侧的面中,在其内周缘经由台阶部19形成薄壁的内周卡合缘20这一点上也相同,但外径侧的台阶部17和内径侧的台阶部19超过兜孔23地被设置这一点与上述的实施方式I和实施方式2的情况不同。
[0060]将外径侧的台阶部17和内径侧的台阶部19超过兜孔23地设置,由此通油性提高,异物的排出性也提高。
[0061]图16是将外径侧的台阶部17和内径侧的台阶部19两者超过兜孔23地设置的例子,但也可以使外径侧的台阶部17和内径侧的台阶部19中的至少一方超过兜孔23地设置。
[0062]附图标记说明
[0063]11 外圈
[0064]12 内圈
[0065]13 滚子
[0066]14保持架
[0067]15环状部件
[0068]16主体部
[0069]17台阶部
[0070]18、18a外周卡合缘
[0071]19台阶部
[0072]20、20a内周卡合缘[0073]21轨道面
[0074]22轨道面
[0075]23 兜孔
[0076]24导向面
[0077]25止脱突起
[0078]26止脱突起
[0079]27 凸缘
[0080]28、28a 卡合爪
[0081]29补强片
[0082]31 凸缘
[0083]32卡合突起
[0084]33 槽
[0085]34 凹部
[0086]35贯通孔
【权利要求】
1.一种推力轴承用保持架,在环状部件的周向上隔着一定间隔设置有多个兜孔,所述兜孔收纳滚子,所述推力轴承用保持架的特征在于: 所述环状部件由平板状的钢板形成,在其宽度方向的中间部分形成有一定厚度的主体部,在所述主体部的外周缘设置有比主体部的面低的外周卡合缘,在所述主体部的周向均分位置设置有在厚度方向上贯通的所述兜孔,在各兜孔的导向面形成有滚子止脱突起。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推力轴承用保持架,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周卡合缘通过台阶部被设得比主体部的面低。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推力轴承用保持架,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周卡合缘通过锥形部被设得比主体部的面低。
4.如权利要求1?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推力轴承用保持架,其特征在于: 在与设置有所述外周卡合缘的面相反侧的面的内周缘,设置有比该面低的内周卡合缘。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推力轴承用保持架,其特征在于: 所述内周卡合缘通过台阶部被设得比主体部的面低。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推力轴承用保持架,其特征在于: 所述内周卡合缘通过锥形部被设得比主体部的面低。
7.如权利要求1?6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推力轴承用保持架,其特征在于: 所述保持架的主体部形成为所述滚子的直径的0.5?0.9倍的厚度。
8.如权利要求1?7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推力轴承用保持架,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兜孔的保持架径向的两导向面中,在轴向的两端部设置有滚子止脱突起。
9.如权利要求1?8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推力轴承用保持架,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主体部的兜孔相互间设置有槽、凹部和孔中的任一个。
10.一种推力轴承,其特征在于: 使用权利要求1?9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推力轴承用保持架。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推力轴承,其特征在于: 在外圈设置有与所述保持架的外周卡合缘卡合的卡合爪。
12.如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推力轴承,其特征在于: 在内圈设置有与所述保持架的内周卡合缘卡合的卡合爪。
【文档编号】F16C33/46GK103459869SQ201280016560
【公开日】2013年12月18日 申请日期:2012年4月3日 优先权日:2011年4月7日
【发明者】西川诚 申请人:Ntn株式会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