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装架的接头及利用其所组成的组装架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组装架的接头及利用其所组成的组装架,其本体具有彼此垂直的一个第一容置槽、一个第二容置槽与一个第三容置槽,所述的三个容置槽呈径向开放状,本体的第一容置槽能够容纳一个第一骨架,本体的第二容置槽能够容纳一个第二骨架,本体的第三容置槽能够容纳一个第三骨架,本体与骨架之间组装时没有组装方向上的限制,凡是便于施工者组装的方向都可以让骨架方便的组装于本体上,或者让本体方便的组装于骨架上,有效节省组装时间,达到快速组装的优点。
【专利说明】组装架的接头及利用其所组成的组装架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主要揭示一种组装架的接头及利用其所组成的组装架,尤指具有简单、方便及快速组装功能,又可达稳固结合效果的组装架的接头及利用其所组成的组装架。
【背景技术】
[0002]传统组接架体时,都会利用一个三向接头来作为连接其它框架的基础,通常这种三向接头都会于一个主体上向外延伸出三个插接杆,然后再取用数个空心框架,将空心框架一一的套接在三向接头的插接杆上,最后完成架体的组装。
[0003]但是,传统组接架体的技术有其缺点存在。
[0004]首先,这种三向接头虽然具有三个插接杆,但是每一个插接杆为了要插入空心框架内,所以插接杆的尺寸都会略小于空心框架,然后主体的设计就会较插接杆的尺寸大,以使主体外轮廓尺寸能够与空心框架的外轮廓尺寸相符,这样的设计导致尺寸较大的主体与尺寸较小的插接杆之间形成阶级状的形态,其正好位于主体与插接杆的相临处,使得框架所承受的下压力(例如承受对象的地心引力)全部都被插接杆承受,此时插接杆与主体的阶级状相临处将存在应力集中的问题,使得此种三向接头容易发生断裂损坏的问题。
[0005]架体一旦发生损坏,就会造成其承放对象的损伤,严重者可能还会发生伤及使用者等人员安危的问题。
[0006]而且,传统组接架体的过程相当耗费时间,因为三向接头的插接杆与空心框架采取相互套接结合的技术,所以插接杆仅能够沿着空心框架的轴心插入空心框架内,空心框架也仅能够沿着插接杆的轴心套设于插接杆外,若在某些施工现场,会因为场地受限制而无法轻易的采取上述相互套接结合的技术组装架体,解决办法通常只能在其它空旷的场所先行组装,待整个架体组接完成后,再利用其它如吊车或推车等合适的器材,将整个已组装完成的架体送入该受限制的场地,因此,组装不但浪费时间,亦不够简单方便,甚至还有浪费额外成本的问题。
[0007]再者,现有技术中的三向接头在携带或运送上占据了过多的空间,存在有不利于携带的缺点,导致现场施工时的困扰。
【发明内容】
[0008]本发明组装架的接头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三向接头存在应力集中而容易断裂损坏及组装耗时与组装不稳固的问题,故采取以下的技术手段解决。
[0009]本发明组装架的接头,其包括有一个本体,该本体具有彼此相反的一个第一侧与一个第二侧,该本体的第一侧具有朝向第二侧凹设的一个第一容置槽、一个第二容置槽与一个第三容置槽,该第一容置槽沿着一个第一轴延伸,该第二容置槽沿着一个第二轴延伸,该第二轴垂直该第一轴,该第三容置槽沿着一个第三轴延伸,该第三轴同时垂直于该第一轴与第二轴,该第一容置槽沿着该第一轴呈径向开放状,该第二容置槽沿着该第二轴呈径向开放状,该第三容置槽沿着该第三轴呈径向开放状,该本体的第一容置槽能够容纳一个第一骨架,该本体的第二容置槽能够容纳一个第二骨架,该本体的第三容置槽能够容纳一个第三骨架,该本体的第一侧设有一个第一支撑壁、一个第二支撑壁与一个第三支撑壁,该第一支撑壁连接于该第二容置槽与第三容置槽,该第二支撑壁连接于该第三容置槽与第一容置槽,该第三支撑壁连接于该第一容置槽与第二容置槽。
[0010]由此,第一骨架能够沿着其半径方向而装设于第一容置槽,第二骨架能够沿着其半径方向而装设于第二容置槽,第三骨架能够沿着其半径方向而装设于第三容置槽,或者,第一骨架能够沿着第一轴的方向而装设于第一容置槽,第二骨架能够沿着第二轴的方向而装设于第二容置槽,第三骨架能够沿着第三轴的方向而装设于第三容置槽,因此,组装时没有组装方向上的限制,凡是便于施工者组装的方向都可以让骨架方便的组装于本体上,或者让本体方便的组装于骨架上,有效节省组装时间,达到快速组装的优点。
[0011]而且,利用该接头所组成的组装架亦具有相同的优点。
[0012]利用所述接头所组成的组装架,其中,该第一骨架相对于该第一容置槽的第一穿孔处开设有至少一个第一贯孔,该第二骨架相对于该第二容置槽的第二穿孔处开设有至少一个第二贯孔,该第三骨架相对于该第三容置槽的第三穿孔处开设有至少一个第三贯孔,至少一个第一螺件能够穿过该第一穿孔与该第一贯孔而螺固于一个第一螺座处,使该第一骨架固定于该第一容置槽,至少一个第二螺件能够穿过该第二穿孔与该第二贯孔而螺固于一个第二螺座处,使该第二骨架固定于该第二容置槽,至少一个第三螺件能够穿过该第三穿孔与该第三贯孔而螺固于一个第三螺座处,使该第三骨架固定于该第三容置槽。
[0013]除此之外,本发明中本体为金属材料制成的板片状结构,故本体具有大致上均一的厚度,且所述的第一侧与第二侧即位于本体厚度方向上彼此相反的位置,使得本体具有轻巧的优点,而且多个本体还可以互相堆栈,以节省多个本体所占用的空间,举例来说,十个本体只占有十倍厚度的本体,解决现有技术三向接头无法堆栈导致占用空间过大的问题。
[0014]本发明中本体为一体式结构,使得本体结构强度没有应力集中点存在,能够提供组装架良好的强度以承受更沉重的对象置放,相对的亦提高组装架的稳固性。
[0015]本发明中第一容置槽的第一穿孔设于第一槽壁与第二槽壁交接处,第一骨架的第一贯孔设于第一骨架两相邻外表面交接处,由此,第一螺件穿过第一穿孔与第一贯孔而螺固于第一螺座时,即能够快速的使第一槽壁与第二槽壁同时接触在第一骨架两相邻外表面处,达到快速稳定组装与自动弥补余隙的效果,具有节省螺锁工时及同时使组装后的组装架稳固结合的双重效果。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发明组装架的接头及利用其所组成的组装架的立体外观图,表示接头的外观;
[0017]图2为本发明组装架的接头及利用其所组成的组装架的立体外观图,表示组装架的外观;
[0018]图3为本发明组装架的接头及利用其所组成的组装架的立体分解图;
[0019]图4为本发明组装架的接头及利用其所组成的组装架的立体分解图,表示另一视角的状态;[0020]图5为本发明沿图2中的5-5割面线所取的剖面图;
[0021]图6为本发明沿图5中的6-6割面线所取的剖面图;
[0022]图7为本发明组装架的接头及利用其所组成的组装架的立体外观图,表示组装架实施的外观;
[0023]图8为本发明组装架的接头及利用其所组成的组装架的控制板的分解图,表示门板可枢转开启;
[0024]图9为本发明组装架的接头及利用其所组成的组装架第二个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
[0025]附图标记说明:1_组装架;10_接头;101-第一连接边;102-第二连接边;103_第三连接边;104_第四连接边;105_第五连接边;106_第六连接边;11_本体;111_第一侧;112-第二侧;113_第四螺件;114_第四螺座;12_第一容置槽;121_第一穿孔;122_第一槽壁;123_第二槽壁;13_第二容置槽;131_第二穿孔;132_第三槽壁;133_第四槽壁;14-第三容置槽;141_第三穿孔;142_第五槽壁;143_第六槽壁;15_第一支撑壁;151_第一底边;152_第一梯形槽;153_通孔;16_第二支撑壁;161-第二底边;162_第二梯形槽;163-通孔;17_第三支撑壁;171-第三底边;172_第三梯形槽;173_通孔;18_角落空间;181-斜孔;20_第一骨架;21_第一贯孔;22_第一螺件;23_第一螺座;30_第二骨架;31_第二贯孔;32_第二螺件;33_第二螺座;40_第二骨架;41_第二贯孔;42_第二螺件;43_第三螺座;50_端盖;51_结合孔;52_螺丝;53_遮片;60_底座;70_壁板;80_控制板;90_门板;x-第一轴;Y-第二轴;Ζ-第三轴。
【具体实施方式】
[0026]参照图1至图6,为本发明组装架的接头及利用其所组成的组装架的第一个实施例。图1为本发明的组装架的接头的立体外观图,图2至图6为本发明利用该接头所组成的组装架结构示意图,所述的组装架I包括该接头10、至少一个第一骨架20、至少一个第二骨架30与至少一个第三骨架40。该接头10包括有一个本体11 ;其中:
[0027]本体11具有彼此相反的一个第一侧111与一个第二侧112,本体11的第一侧111具有朝向第二侧112凹设的一个第一容置槽12、一个第二容置槽13与一个第三容置槽14。第一容置槽12沿着一个第一轴X延伸,第二容置槽13沿着一个第二轴Y延伸,第二轴Y垂直第一轴X,第三容置槽14沿着一个第三轴Z延伸,第三轴Z同时垂直于第一轴X与第二轴Y。于本实施例中,本体11为金属材料制成的板片状结构,故本体11具有大致上均一的厚度,且所述的第一侧111与第二侧112即位于本体11厚度方向上彼此相反的位置。
[0028]本体11的第一容置槽12能够容纳第一骨架20,本体11的第二容置槽13能够容纳第二骨架30,本体11的第三容置槽14能够容纳第三骨架40,由于所述的第一容置槽12、第二容置槽13与第三容置槽14彼此垂直,所以装设于本体11的第一骨架20、第二骨架30与第三骨架40亦彼此垂直。
[0029]第一容置槽12沿着第一轴X呈径向开放状,第二容置槽13沿着第二轴Y呈径向开放状,第三容置槽14沿着第三轴Z呈径向开放状。由此,第一骨架20能够沿着其半径方向而装设于第一容置槽12,第二骨架30能够沿着其半径方向而装设于第二容置槽13,第三骨架40能够沿着其半径方向而装设于第三容置槽14。或者,第一骨架20能够沿着第一轴X的方向而装设于第一容置槽12,第二骨架30能够沿着第二轴Y的方向而装设于第二容置槽13,第三骨架40能够沿着第三轴Z的方向而装设于第三容置槽14。因此,组装时没有组装方向上的限制,凡是便于施工者组装的方向都可以让骨架方便的组装于本体11上,或者让本体11方便的组装于骨架上,有效节省组装时间,达到快速组装的优点。
[0030]第一容置槽12开设有至少一个第一穿孔121,所述的第一穿孔121贯穿本体11的第一侧111与第二侧112,所述的第一穿孔121沿着第一轴X的半径方向延伸,第二容置槽13开设有至少一个第二穿孔131,所述的第二穿孔131贯穿本体11的第一侧111与第二侧112,所述的第二穿孔131沿着第二轴Y的半径方向延伸。第三容置槽14开设有至少一个第三穿孔141,所述的第三穿孔141贯穿本体11的第一侧111与第二侧112,所述的第三穿孔141沿着第三轴Z的半径方向延伸。
[0031]第一骨架20相对于第一容置槽12的第一穿孔121处开设有至少一个第一贯孔21,第二骨架30相对于第二容置槽13的第二穿孔131处开设有至少一个第二贯孔31,第三骨架40相对于第三容置槽14的第三穿孔141处开设有至少一个第三贯孔41。至少一个第一螺件22能够穿过第一穿孔121与第一贯孔21而螺固于一个第一螺座23处,使第一骨架20固定于第一容置槽12,至少一个第二螺件32能够穿过第二穿孔131与第二贯孔31而螺固于一个第二螺座33处,使第二骨架30固定于第二容置槽13,至少一个第三螺件42能够穿过第三穿孔141与第三贯孔41而螺固于一个第三螺座43处,使第三骨架40固定于第三容置槽14。
[0032]本体11的第一侧111设有一个第一支撑壁15、一个第二支撑壁16与一个第三支撑壁17。第一支撑壁15连接于第二容置槽13与第三容置槽14,第二支撑壁16连接于第三容置槽14与第一容置槽12,第三支撑壁17连接于第一容置槽12与第二容置槽13。第一支撑壁15能够增加第二容置槽13与第三容置槽14之间的结构强度,第二支撑壁16能够增加第三容置槽14与第一容置槽12之间的结构强度,第三支撑壁17能够增加第一容置槽12与第二容置槽13之间的结构强度。于本实施例中,本体11为一体式结构。
[0033]第一容置槽12与第二支撑壁16相连处形成一个第一连接边101,第一容置槽12与第三支撑壁17相连处形成一个第二连接边102,第二容置槽13与第三支撑壁17相连处形成一个第三连接边103,第二容置槽13与第一支撑壁15相连处形成一个第四连接边104,第三容置槽14与第一支撑壁15相连处形成一个第五连接边105,第三容置槽14与第二支撑壁16相连处形成一个第六连接边106。
[0034]第一连接边101与第二连接边102皆平行于第一轴X,第三连接边103与第四连接边104皆平行于第二轴Y,第五连接边105与第六连接边106皆平行于第三轴Z。第一连接边101的长度等于第二连接边102的长度,第三连接边103的长度等于第四连接边104的长度,第五连接边105的长度等于第六连接边106的长度。如此,第一连接边101与第二连接边102能够平均的接触在第一骨架20的外表面,第三连接边103与第四连接边104能够平均的接触在第二骨架30的外表面,第五连接边105与第六连接边106能够平均的接触在第三骨架40的外表面。
[0035]第一支撑壁15为平面状且垂直于第一轴X,第二支撑壁16为平面状且垂直于第二轴Y,第三支撑壁17为平面状且垂直于第三轴Z。第一支撑壁15具有一个远离于第一轴X的第一底边151,所述的第一底边151、第四连接边104与第五连接边105围绕第一支撑壁15使其大致上呈等腰三角形,第二支撑壁16具有一个远离于第二轴Y的第二底边161,所述的第二底边161、第六连接边106与第一连接边101围绕第二支撑壁16使其大致上呈等腰三角形,第三支撑壁17具有一个远离于第三轴Z的第三底边171,所述的第三底边171、第二连接边102与第三连接边103围绕第三支撑壁17使其大致上呈等腰三角形。
[0036]第一支撑壁15靠近第一底边151处凹设有一个第一梯形槽152,所述的第一梯形槽152能够在不增加本体11重量的情况下增加第一支撑壁15的强度,第二支撑壁16靠近第二底边161处凹设有一个第二梯形槽162,所述的第二梯形槽162能够在不增加本体11重量的情况下增加第二支撑壁16的强度,第三支撑壁17靠近第三底边171处凹设有一个第三梯形槽172,所述的第三梯形槽172能够在不增加本体11重量的情况下增加第三支撑壁17的强度。
[0037]第一容置槽12的截面呈直角状而具有彼此垂直的一个第一槽壁122与一个第二槽壁123,第二容置槽13的截面呈直角状而具有彼此垂直的一个第三槽壁132与一个第四槽壁133,第三容置槽14的截面呈直角状而具有彼此垂直的一个第五槽壁142与一个第六槽壁143。所述的第一槽壁122与第四槽壁133平行且共面,所述的第二槽壁123与第五槽壁142平行且共面,所述的第三槽壁132与第六槽壁143平行且共面。
[0038]第一骨架20外表面的轮廓呈方形,第一容置槽12的第一槽壁122与第二槽壁123能够接触在第一骨架20相邻的两个外表面处,第二骨架30外表面的轮廓呈方形,第二容置槽13的第三槽壁132与第四槽壁133能够接触在第二骨架30相邻的两个外表面处,第三骨架40外表面的轮廓呈方形,第三容置槽14的第五槽壁142与第六槽壁143能够接触在第三骨架40相邻的两个外表面处。如此,第一容置槽12的第一槽壁122与第二槽壁123能够与第一骨架20相邻的两个外表面形成双面接触,第二容置槽13的第三槽壁132与第四槽壁133能够与第二骨架30相邻的两个外表面形成双面接触,第三容置槽14的第五槽壁142与第六槽壁143能够与第三骨架40相邻的两个外表面形成双面接触。
[0039]第一容置槽12的第一穿孔121设于第一槽壁122与第二槽壁123交接处,第二容置槽13的第二穿孔131设于第三槽壁132与第四槽壁133交接处,第三容置槽14的第三穿孔141设于第五槽壁142与第六槽壁143交接处。第一骨架20的第一贯孔21设于第一骨架20两相邻外表面交接处,第二骨架30的第二贯孔31设于第二骨架30两相邻外表面交接处,第三骨架40的第三贯孔41设于第三骨架40两相邻外表面交接处。由此,第一螺件22穿过第一穿孔121与第一贯孔21而螺固于第一螺座23时,即能够快速的使第一槽壁122与第二槽壁123同时接触在第一骨架20两相邻外表面处,第二螺件32穿过第二穿孔131与第二贯孔31而螺固于第二螺座33时,即能够快速的使第三槽壁132与第四槽壁133同时接触在第二骨架30两相邻外表面处,第三螺件42穿过第三穿孔141与第三贯孔41而螺固于第三螺座43时,即能够快速的使第五槽壁142与第六槽壁143同时接触在第三骨架40两相邻外表面处,达到快速稳定组装与自动弥补余隙的效果,具有节省螺锁工时及同时使组装后的组装架I稳固结合的双重效果。
[0040]所述的第一容置槽12、第二容置槽13与第三容置槽14彼此相交且形成一个角落空间18,所述的角落空间18设有一个端盖50,端盖50能够封闭第一骨架20的末端、第二骨架30的末端及第三骨架40的末端。端盖50设有一个结合孔51,结合孔51的轴心线与第一轴X之间的夹角等于结合孔51的轴心线与第二轴Y之间的夹角,也等于结合孔51的轴心线与第三轴Z之间的夹角,本体11的角落空间18开设有一个贯穿本体11第一侧111与第二侧112的斜孔181,一个螺丝52能够穿过斜孔181而螺固于端盖50的结合孔51,使端盖50能够快速的组装于本体11的角落空间18。
[0041]端盖50外围形成有至少一个遮片53,用以遮盖第一骨架20末端的外表面、第二骨架30末端的外表面或第三骨架40末端的外表面。
[0042]请同时配合参照图7与图8,为本发明利用该接头所组成的组装架的一种实施态样。组装架I能够置放在一个底座60上,且于同一平面位置上的数个接头10上固定一个壁板70,当然组装架I也能够于同一平面位置上的数个接头10上固定一个控制板80,或者组装架I也能够于同一平面位置上的两个彼此平行的第一骨架20 (或第二骨架30、或第三骨架40)之间枢设一个门板90,使门板90具有开启与关闭的功能。
[0043]第一容置槽12的深度小于第一骨架20的宽度,使得第一骨架20装设于第一容置槽12后在半径方向上凸出于第一容置槽12外,使凸出的部份能够容纳前述的壁板70或门板90,同理,第二容置槽13的深度小于第二骨架30的宽度,使得第二骨架30装设于第二容置槽13后在半径方向上凸出于第二容置槽13外,使凸出的部份能够容纳前述的壁板70或门板90,第三容置槽14的深度小于第三骨架40的宽度,使得第三骨架40装设于第三容置槽14后在半径方向上凸出于第三容置槽14外,使凸出的部份能够容纳前述的壁板70或门板90。
[0044]本体11的第一支撑壁15、第二支撑壁16与第三支撑壁17皆开设有一个贯穿本体11第一侧111与第二侧112的通孔153、163、173,所述的通孔153、163、173能够凭借一个第四螺件113与一个第四螺座114而将控制板80或壁板70锁固在本体11上。
[0045]参照图9为本发明组装架的接头及利用其所组成的组装架的第二个实施例,本实施例大致上与前述第一个实施例相同,其差异在于本实施例中的第一容置槽12、第二容置槽13与第三容置槽14的形状不同。
[0046]第一容置槽12的截面呈圆角状,第二容置槽13的截面呈圆角状,第三容置槽14的截面呈圆角状。第一骨架20外表面的轮廓呈圆形,第一容置槽12能够以弧面接触在第一骨架20的外表面处,第二骨架30外表面的轮廓呈圆形,第二容置槽13能够以弧面接触在第二骨架30的外表面处,第三骨架40外表面的轮廓呈圆形,第三容置槽14能够以弧面接触在第三骨架40的外表面处。
[0047]除此之外,第一螺座23、第二螺座33与第三螺座43呈长方形,如此于组装过程中,无需另外准备工具来固定所述的第一螺座23、第二螺座33与第三螺座43,能够有效节省工时,加速组装作业,并具有简单方便组装的效果。其余设计则如同前述第一个实施例,故相同的组件不再加以赘述。
[0048]就以上所述可以归纳出本发明具有以下的优点:
[0049]1.本发明中本体的第一容置槽沿着第一轴呈径向开放状,第二容置槽沿着第二轴呈径向开放状,第三容置槽沿着第三轴呈径向开放状,因此,组装时没有组装方向上的限制,凡是便于施工者组装的方向都可以让骨架方便的组装于本体上,或者让本体方便的组装于骨架上,有效节省组装时间,达到快速组装的优点。
[0050]2.本发明中本体为金属材料制成的板片状结构,故本体具有大致上均一的厚度,且所述的第一侧与第二侧即位于本体厚度方向上彼此相反的位置,使得本体具有轻巧的优点,而且多个本体还可以互相堆栈,以节省多个本体所占用的空间,举例来说,十个本体只占有十倍厚度的本体,解决现有技术三向接头无法堆栈导致占用空间过大的问题。
[0051]3.本发明中本体为一体式结构,使得本体结构强度没有应力集中点存在,能够提供组装架良好的强度以承受更沉重的对象置放,相对的亦提高组装架的稳固性。
[0052]4.本发明中第一容置槽的第一穿孔设于第一槽壁与第二槽壁交接处,第一骨架的第一贯孔设于第一骨架两相邻外表面交接处,由此,第一螺件穿过第一穿孔与第一贯孔而螺固于第一螺座时,即能够快速的使第一槽壁与第二槽壁同时接触在第一骨架两相邻外表面处,达到快速稳定组装与自动弥补余隙的效果,具有节省螺锁工时及同时使组装后的组装架稳固结合的双重效果。
[0053]5.由于本体的三个容置槽呈径向开放状,所以于组装时,能够将骨架沿着本体容置槽的半径方向装设于容置槽,也能够将骨架沿着第一轴的方向装设于容置槽,或者,能够将本体以容置槽装设于骨架的半径方向,也能够将本体以容置槽沿着骨架的轴向装设于骨架。举例来说,若先将骨架固定位置(例如置于地板的水平位置),则本体能够以容置槽径向接触抵靠骨架,再使本体沿着骨架轴向移动调整本体与骨架的相对位置,此时的本体受骨架支撑而易于调整水平面方向上的位置,的后再将本体固定在骨架上即可。另一情况为,若先将本体固定位置(例如固定于垂直位置骨架的顶端),此时本体的水平位置上的容置槽可供骨架接触抵靠,的后可使骨架沿着容置槽轴向移动调整骨架与本体的相对位置,此时的骨架受本体支撑而易于调整垂直面方向上的位置,的后再将骨架固定在本体上即可。因此,组装时没有组装方向上的限制,凡是便于施工者组装的方向都可以让骨架方便的组装于本体上,或者让本体方便的组装于骨架上,有效节省组装时间,达到快速组装的优点。
【权利要求】
1.一种组装架的接头,其特征在于,包括有: 一个本体,该本体具有彼此相反的一个第一侧与一个第二侧,该本体的第一侧具有朝向第二侧凹设的一个第一容置槽、一个第二容置槽与一个第三容置槽,该第一容置槽沿着一个第一轴延伸,该第二容置槽沿着一个第二轴延伸,该第二轴垂直该第一轴,该第三容置槽沿着一个第三轴延伸,该第三轴同时垂直于该第一轴与第二轴,该第一容置槽沿着该第一轴呈径向开放状,该第二容置槽沿着该第二轴呈径向开放状,该第三容置槽沿着该第三轴呈径向开放状,该本体的第一容置槽能够容纳一个第一骨架,该本体的第二容置槽能够容纳一个第二骨架,该本体的第三容置槽能够容纳一个第三骨架,该本体的第一侧设有一个第一支撑壁、一个第二支撑壁与一个第三支撑壁,该第一支撑壁连接于该第二容置槽与第三容置槽,该第二支撑壁连接于该第三容置槽与第一容置槽,该第三支撑壁连接于该第一容置槽与第二容置槽。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装架的接头,其特征在于,该本体为金属材料制成的板片状结构,该本体具有均一的厚度,所述的第一侧与第二侧位于该本体厚度方向上彼此相反的位置上。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组装架的接头,其特征在于,该本体为一体成型。
4.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组装架的接头,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容置槽开设有至少一个第一穿孔,所述的第一穿孔贯穿该本体的第一侧与第二侧,所述的第一穿孔沿着该第一轴的半径方向延伸,该第二容置槽开设有至少一个第二穿孔,所述的第二穿孔贯穿该本体的第一侧与第二侧,所述的第二穿孔沿着该第二轴的半径方向延伸,该第三容置槽开设有至少 一个第三穿孔,所述的第三穿孔贯穿该本体的第一侧与第二侧,所述的第三穿孔沿着该第三轴的半径方向延伸。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组装架的接头,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容置槽与该第二支撑壁相连处形成一个第一连接边,该第一容置槽与该第三支撑壁相连处形成一个第二连接边,该第二容置槽与该第三支撑壁相连处形成一个第三连接边,该第二容置槽与该第一支撑壁相连处形成一个第四连接边,该第三容置槽与该第一支撑壁相连处形成一个第五连接边,该第三容置槽与该第二支撑壁相连处形成一个第六连接边。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组装架的接头,其特征在于,该第一连接边与该第二连接边皆平行于第一轴,该第三连接边与该第四连接边皆平行于第二轴,该第五连接边与该第六连接边皆平行于第三轴,该第一连接边的长度等于该第二连接边的长度,该第三连接边的长度等于该第四连接边的长度,该第五连接边的长度等于该第六连接边的长度,该第一支撑壁为平面状且垂直于该第一轴,该第二支撑壁为平面状且垂直于该第二轴,该第三支撑壁为平面状且垂直于该第三轴。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组装架的接头,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支撑壁具有一个远离于该第一轴的第一底边,所述的第一底边、该第四连接边与该第五连接边围绕该第一支撑壁使该第一支撑壁呈等腰三角形,该第二支撑壁具有一个远离于第二轴的第二底边,所述的第二底边、该第六连接边与该第一连接边围绕该第二支撑壁使该第二支撑壁呈等腰三角形,该第三支撑壁具有一个远离于第三轴的第三底边,所述的第三底边、该第二连接边与该第三连接边围绕该第三支撑壁使该第三支撑壁呈等腰三角形,该第一支撑壁靠近该第一底边处凹设有一个第一梯形槽,该第二支撑壁靠近该第二底边处凹设有一个第二梯形槽,该第三支撑壁靠近该第三底边处凹设有一个第三梯形槽。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组装架的接头,其特征在于,该本体的第一支撑壁、第二支撑壁与第三支撑壁皆开设有一个贯穿该本体第一侧与第二侧的通孔。
9.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组装架的接头,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容置槽的截面呈直角状而具有彼此垂直的一个第一槽壁与一个第二槽壁,该第二容置槽的截面呈直角状而具有彼此垂直的一个第三槽壁与一个第四槽壁,该第三容置槽的截面呈直角状而具有彼此垂直的一个第五槽壁与一个第六槽壁,该第一容置槽的第一穿孔设于该第一槽壁与该第二槽壁交接处,该第二容置槽的第二穿孔设于该第三槽壁与该第四槽壁交接处,该第三容置槽的第三穿孔设于该第五槽壁与该第六槽壁交接处。
10.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组装架的接头,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容置槽的截面呈圆角状,该第二容置槽的截面呈圆角状,该第三容置槽的截面呈圆角状。
11.一种利用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的接头所组成的组装架,其特征在于,该第一骨架相对于该第一容置槽的第一穿孔处开设有至少一个第一贯孔,该第二骨架相对于该第二容置槽的第二穿孔处开设有至少一个第二贯孔,该第三骨架相对于该第三容置槽的第三穿孔处开设有至少一个第三贯孔,至少一个第一螺件能够穿过该第一穿孔与该第一贯孔而螺固于一个第一螺座处,使该第一骨架固定于该第一容置槽,至少一个第二螺件能够穿过该第二穿孔与该第二贯孔而螺固于一个第二螺座处,使该第二骨架固定于该第二容置槽,至少一个第三螺件能够穿过该第三穿孔与该第三贯孔而螺固于一个第三螺座处,使该第三骨架固定于该第三容置槽。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组装架,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容置槽的截面呈直角状而具有彼此垂直的一个第一槽壁与一个第二槽壁,该第二容置槽的截面呈直角状而具有彼此垂直的一个第三槽壁与一个第四槽壁,该第三容置槽的截面呈直角状而具有彼此垂直的一个第五槽壁与一个第六槽壁,该第一骨架外表面的轮廓呈方形,该第一容置槽的第一槽壁与第二槽壁能够接触在该第一骨架相邻的两个外表面处,该第二骨架外表面的轮廓呈方形,该第二容置槽的第三槽壁与第四槽壁能够接触在该第二骨架相邻的两个外表面处,该第三骨架外表面的轮廓呈方形,该第三容置槽的第五槽壁与第六槽壁能够接触在该第三骨架相邻的两个外表面处,该第一容置槽的第一穿孔设于该第一槽壁与该第二槽壁交接处,该第二容置槽的第二穿孔设于该第三槽壁与该第四槽壁交接处,该第三容置槽的第三穿孔设于该第五槽壁与该第六槽壁交接处,该第一骨架的第一贯孔设于该第一骨架两相邻外表面交接处,该第二骨架的第二贯孔设于该第二骨架两相邻外表面交接处,该第三骨架的第三贯孔设于该第三骨架两相邻外表面交接处。
13.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组装架,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容置槽的截面呈圆角状,该第二容置槽的截面呈圆角状,该第三容置槽的截面呈圆角状,该第一骨架外表面的轮廓呈圆形,该第一容置槽能够以弧面接触在该第一骨架的外表面处,该第二骨架外表面的轮廓呈圆形,该第二容置槽能够以弧面接触在该第二骨架的外表面处,该第三骨架外表面的轮廓呈圆形,该第三容置槽能够以弧面接触在该第三骨架的外表面处。
14.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组装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容置槽、第二容置槽与第三容置槽彼此相交且形成一个角落空间,所述的角落空间设有一个端盖,该端盖能够封闭该第一骨架的末端、该第二骨架的末端及该第三骨架的末端,该端盖设有一个结合孔,该结合孔的轴心线与该第一轴之间的夹角等于该结合孔的轴心线与该第二轴之间的夹角,也等于该结合孔的轴心线与该第三轴之间的夹角,该本体的角落空间开设有一个贯穿该本体第一侧与第二侧的斜孔,一个螺丝能够穿过该斜孔而螺固于该端盖的结合孔,使该端盖能够快速的组装于该本体的角落空间,该端盖外围形成有至少一个遮片。
15.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组装架,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容置槽的深度小于该第一骨架的宽度,使得该第一骨架装设于该第一容置槽后在半径方向上凸出于该第一容置槽外,该第二容置槽的深度小于该第二骨架的宽度,使得该第二骨架装设于该第二容置槽后在半径方向上凸出于该第二容置槽外,该第三容置槽的深度小于该第三骨架的宽度,使得该第三骨架装设于该第三 容置槽后在半径方向上凸出于该第三容置槽外。
【文档编号】F16B7/00GK103994134SQ201310052619
【公开日】2014年8月20日 申请日期:2013年2月18日 优先权日:2013年2月18日
【发明者】胡厚飞 申请人:胡厚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