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设备及其转动支撑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5657795阅读:127来源:国知局
电子设备及其转动支撑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一种电子设备,其转动支撑装置包括支撑部件和与电子设备的后壳内壁相连的连接部件,连接部件与支撑部件铰接;其中,支撑部件与铰接轴固定连接,连接部件与铰接轴枢接;铰接轴上设置有与其同轴转动且可轴向滑动的卡合套,卡合套与连接部件中,一者上设置有轴向伸出的突起部,另一者上设置有可与突起部轴向卡合的凹坑;沿铰接轴的轴向,卡合套旁侧设置有与其抵接的弹性部件,并配置成:突起部与凹坑卡合下的弹性部件处于第一形变状态,并施加作用于卡合套上的轴向卡合力;突起部与凹坑相对转动脱开过程中,形成作用于卡合套的轴向解锁力,弹性部件处于第二形变状态;轴向解锁力与轴向卡合力的方向相反。在此基础上,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转动支撑装置。
【专利说明】电子设备及其转动支撑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 本发明涉及电子设备技术,具体涉及电子设备及其转动支撑装置。
【背景技术】
[0002]伴随着科技的发展及应用需求的逐步提高,小型化、集成化电子设备不断推陈出新,超轻超薄设计逐渐成为发展趋势。基于此,一体台式机的面世,使得传统台式机变得更简约、更节省空间、更绿色环保,为消费者带来了不一样的时尚生活,同时,提供了多样的电脑选择方案。
[0003]众所周知,一体台式机是将传统分体台式机的主机集成于显示器,并通过支撑装置放置于桌面上使用。由于一体台式机的较高自重,其支撑装置需要具备足够的承载能力。现有技术中,用于一体台式机的支撑装置有固定支撑和转动支撑两种方式,其中,转动支撑与一体台式机背壳铰接,以调节两者之间的夹角,从而根据不同用户的实际使用需求调整一体台式机的工作姿态,具有较好的适应性。然而,现有一体台式机通常依靠扭簧设计来提供扭力,这样设计缺陷在于转轴整体体积过大,显然不符合轻薄化的设计趋势;而采用笔记本的方式设计的转轴(一字轴等),则无法提供中心支持一体台式机的较高自重。
[0004]实际上,在电子相册等电子设备中,所使用的转动支撑同样存在如何平衡其外形尺寸与承载力的问题。
[0005]有鉴于此,亟待针对现有台式电子设备的转动支撑进行优化设计,在不影响外形尺寸的基础上,提升承载能力。

【发明内容】

[0006]针对上述缺陷,本发明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用于电子设备姿态调整的转动支撑装置,通过结构优化可有效提高该支撑装置的承载能力,同时不会产生转轴径向尺寸的增加,为电子设备的超薄设计提供可靠保障。在此基础上,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应用该转动支撑装置的电子设备。
[0007]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包括与所述电子设备铰接的转动支撑装置,以调整述电子设备的工作姿态;所述转动支撑装置包括相铰接的支撑部件和连接部件,所述连接部件与所述电子设备的后壳内壁相连的连接部件;所述支撑部件与铰接轴固定连接,所述连接部件与所述铰接轴枢接;所述铰接轴上设置有与其同轴转动且可轴向滑动的卡合套,所述卡合套与所述连接部件中,一者上设置有轴向伸出的突起部,另一者上设置有可与所述突起部轴向卡合的凹坑;沿所述铰接轴的轴向,所述卡合套旁侧设置有与其抵接的弹性部件,并配置成:所述突起部与所述凹坑卡合时,弹性部件处于第一形变状态,并施加作用于所述卡合套上的轴向卡合力;所述突起部与所述凹坑相对转动脱开过程中,形成作用于所述卡合套的轴向解锁力,所述弹性部件处于第二形变状态;所述轴向解锁力与所述轴向卡合力的方向相反,在解锁过程中,所述轴向解锁力大于所述弹性部件第二形变时所施加的轴向卡合力。[0008]优选地,所述卡合套上设置有所述突起部,所述连接部件上设置有所述凹坑;所述突起部和所述凹坑中,一者为至少一个,另一者为周向依次设置的多个;且所述凹坑形成于与所述连接部件的本体可拆卸连接的连接座上。
[0009]优选地,所述连接部件的本体上具有周向限位柱,所述连接座上具有周向限位开口 ;所述连接座套装于所述铰接轴上,且其上的所述周向限位开口套装于本体的所述周向限位柱上,以便所述连接座与所述连接部件的本体同步转动。
[0010]优选地,所述弹性部件为弹片,所述弹片设置在所述卡合套与所述连接部件之间。
[0011]优选地,所述连接部件的本体上开设有插装槽,所述插装槽的开口朝向所述铰接轴,所述弹片套装于所述铰接轴上,且其一端插装于所述插装槽中,所述弹片的两端均通过螺纹紧固件与所述连接部件的本体固定。
[0012]优选地,所述铰接轴上间隔设置有第一轴向限位部和第二轴向限位部,铰接配合部的所述连接部件的本体和所述支撑部件轴向相抵设置在所述第一轴向限位部和第二轴向限位部之间。
[0013]优选地,所述支撑部件的与所述连接部件轴向相抵的配合面处嵌装固定设置有衬垫,所述衬垫的内孔壁与所述铰接轴的外表面之间形成同轴转动的配合面。
[0014]优选地,所述突起部与所述凹坑的周向配合面为斜面,以减小所述转动脱开的阻力。
[0015]本发明提供的又一种电子设备,包括与所述电子设备铰接的转动支撑装置,以调整述电子设备的在第一工作姿态与第二工作姿态之间切换;所述转动支撑装置的连接部件与所述支撑部件铰接,所述连接部件与所述电子设备的后壳内壁相连,当所述电子设备位于第一工作姿态时,所述转动支撑装置嵌装于所述电子设备中,位于第二工作姿态的所述转动支撑装置的支撑部件自所述电子设备内伸出;其中,所述支撑部件与铰接轴枢接,所述连接部件与所述铰接轴固定连接;所述铰接轴上设置有与其同轴转动且可轴向滑动的卡合套,所述卡合套与所述支撑部件中,一者上设置有轴向伸出的突起部,另一者上设置有可与所述突起部轴向卡合的凹坑;沿所述铰接轴的轴向,所述卡合套旁侧设置有与其抵接的弹性部件,并配置成:所述突起部与所述凹坑卡合时,弹性部件处于第一形变状态,并施加作用于所述卡合套上的轴向卡合力;所述突起部与所述凹坑相对转动脱开过程中,形成作用于所述卡合套的轴向解锁力,所述弹性部件处于第二形变状态;所述轴向解锁力与所述轴向卡合力的方向相反,在解锁过程中,所述轴向解锁力大于所述弹性部件第二形变时所施加的轴向卡合力。
[0016]本发明提供的转动支撑装置,包括相铰接的支撑部件和与连接部件,所述连接部件用于与电子设备相连;所述支撑部件与铰接轴固定连接,所述连接部件与所述铰接轴枢接;所述铰接轴上设置有与其同轴转动且可轴向滑动的卡合套,所述卡合套与所述连接部件中,一者上设置有轴向伸出的突起部,另一者上设置有可与所述突起部轴向卡合的凹坑;沿所述铰接轴的轴向,所述卡合套旁侧设置有与其抵接的弹性部件,并配置成:所述突起部与所述凹坑卡合下的弹性部件处于第一形变状态,并施加作用于所述卡合套上的轴向卡合力;所述突起部与所述凹坑相对转动脱开过程中,形成作用于所述卡合套的轴向解锁力,所述弹性部件处于第二形变状态;所述轴向解锁力与所述轴向卡合力的方向相反,在解锁过程中,所述轴向解锁力大于所述弹性部件第二形变时所施加的轴向卡合力。[0017]优选地,所述卡合套上设置有所述突起部,所述连接部件上设置有所述凹坑;所述突起部和所述凹坑中,一者为至少一个,另一者为周向依次设置的多个;且所述凹坑形成于与所述连接部件的本体可拆卸连接的连接座上。
[0018]优选地,所述弹性部件为弹片,所述弹片设置在所述卡合套与所述连接部件之间;所述连接部件的本体上开设有插装槽,所述插装槽的开口朝向所述铰接轴,所述弹片套装于所述铰接轴上,且其一端插装于所述插装槽中,所述弹片的两端均通过螺纹紧固件与所述连接部件的本体固定。
[0019]优选地,所述铰接轴上间隔设置有第一轴向限位部和第二轴向限位部,铰接配合部的所述连接部件的本体和所述支撑部件轴向相抵设置在所述第一轴向限位部和第二轴向限位部之间。
[0020]优选地,所述支撑部件的与所述连接部件轴向相抵的配合面处嵌装固定设置有衬垫,所述衬垫的内孔壁与所述铰接轴的外表面之间形成同轴转动的配合面。
[0021]优选地,所述突起部与所述凹坑的周向配合面为斜面,以减小所述转动脱开的阻力。
[002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另辟蹊径针对转动支撑装置进行了优化设计。具体地,支撑部件与铰接轴固定连接,而连接部件与该铰接轴枢接;在铰接轴上设置有与其同轴转动且可轴向滑动的卡合套,该卡合套和与铰接轴枢接的支撑部件或者连接部件之间,通过可轴向卡合的突起部和凹坑进行周向相对位置的调整;同时,沿铰接轴的轴向,卡合套的旁侧实现设置有与其抵接的弹性部件,并配置成:突起部与凹坑卡合下的弹性部件处于第一形变状态,并施加作用于卡合套上的轴向卡合力,也就是说,当应用该支撑装置的电子设备工作姿态确定时,通过位于卡合套旁侧的弹性部件保持轴向卡合的突起部与凹坑之间的可靠配合。当需要调整电子设备的工作姿态时,使用者转动铰接的支撑部件或者电子设备,突起部与凹坑相对转动脱开过程中,形成作用于卡合套的轴向解锁力,显然,该轴向解锁力与轴向卡合力的方向相反,由此使得卡合套沿铰接轴向旁侧滑动,进一步形变的弹性部件处于第二形变状态;这样,当转动至理想工作姿态时,该弹性部件释放弹性变形能,再次保持施加于卡合套上的轴向卡合力,确保轴向卡合的突起部与凹坑的可靠配合。
[0023]基于上述分析可以确定,本方案中用于增强转动支撑装置承载能力的改进有效利用了轴向空间,在有效提高电子设备工作稳定性的基础上,铰接轴的径向尺寸无需作任何改变,从而能够最大限度的保证应用该支撑装置的电子设备外形,体积可设计到最小。特别是,该转动支撑装置的连接部件可以安装在电子设备的壳体内,由于其不占用径向尺寸空间,通过合理安排壳体内功能构件的位置,为电子设备的超薄设计提供可靠保障;此外,由于该转动支撑装置的部分构件可以内置于电子设备的壳体内,因此整体外观良好,具有较闻的客户体验。
[0024]在本发明的优选方案中,突起部设置在卡合套上,与该突起部相适配的凹坑形成于与连接部件的本体可拆卸连接的连接座上;如此设置,一方面可降低连接部件上卡合结构的加工工艺性,也就是说,首先在独立于连接部件本体的连接座上加工用于卡合的结构,然后再将连接座与连接部件的本体连接,工艺上易于实现;另外,卡合结构磨损后,仅将连接座自本体上拆卸下来进行更换即可,而无需将连接部件整体进行更换,可有效控制使用维护成本;此外,分体式设计的连接座可以采用耐磨性较好的材料制成,以降低产品制造成本。
[0025]在本发明的另一优选方案针对实现卡合的突起部与凹坑的具体结构作了进一步优化,具体将突起部与凹坑的周向配合面设置为斜面,以减小转动脱开的阻力;同时,卡合套复位卡合过程中,配合斜面还具有一定的导向作用,在弹性部件的作用下,可快速准确复位。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6]图1为【具体实施方式】所述转动支撑装置的轴测示意图;
[0027]图2为图1中所示转动支撑装置的装配爆炸示意图;
[0028]图3为【具体实施方式】所述一体台式机的结构简图;
[0029]图4为图2的I部放大示意图;
[0030]图5为【具体实施方式】中卡合套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31]图6为【具体实施方式】中连接座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32]图7示出了【具体实施方式】中连接部件的本体与连接座及铰接轴之间的装配关系;
[0033]图8为图4中所示各构件组装后的示意图。
[0034]图中:
[0035]转动支撑装置10、支撑部件11、衬垫111、适配平面1111、连接部件12、本体121、周向限位柱1211、插装槽1212、连接座122、凹坑1221、周向限位开口 1222、铰接轴13、第一轴向限位部131、第二轴向限位部132、卡合套14、突起部141、弹性部件15、一体台式机20。
【具体实施方式】
[0036]本发明的核心是针对用于电子设备工作姿态调整的转动支撑装置进行的改进设计,该方案有效利用了铰接轴向的装配空间,在不影响产品厚度的基础上,有效增加了该支撑装置的承载能力。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具体说明本实施方式。
[0037]不失一般性,本实施方式以一体台式机为主体进行详细说明。本实施方式所提供的转动支撑装置同样适用于电子相册等需要调整工作姿态的电子设备。
[0038]请参见图1、图2和图3,其中,图1为本实施方式所述转动支撑装置的轴测示意图,图2为图1中所示转动支撑装置的装配爆炸示意图,图3为本实施方式所述一体台式机的结构简图。
[0039]使用状态下,该一体台式机20设置于桌面上,通过与其铰接的转动支撑装置10调节其工作姿态,以适应不同用户的使用需求。实际操作时,使用者转动铰接的支撑部件或者电子设备均可调整显示屏幕与桌面的夹角。需要说明的是,该一体台式机的主要功能部件并非本申请核心发明点所在,特别地,本领域技术人员基于现有技术完全可以实现,故本文不再赘述。
[0040]该一体台式机所采用的转动支撑装置10包括支撑部件11和与支撑部件11铰接的连接部件12,其中的连接部件12用于与一体台式机固定连接,具体可以采用螺纹紧固件或者热固方式实现。具体如图3所示,该连接部件12与一体台式机的后壳内壁相连,具有较好的整机外观。
[0041]本方案中,支撑部件11的整体外形大致呈“U”字型,其两个上端均与铰接轴13同轴转动,相应地,与该支撑部件11的两个端分别设置一个连接部件12及相应的实现卡合调节的机构。当然,该支撑部件的外形并不局限于此,并且也可以仅通过一个连接部件及一个实现卡合调节的机构与一体台式机连接,相比而言,在相同承载能力的基础上,通过两个机构可有效分载,进而可降低各构件的外形尺寸。
[0042]由于设置在支撑部件11两端的连接部件及实现卡合调节的机构原理相同,本文将以一端进行构成及配合关系的详细说明。请一并参见图4,该图为图2的I部放大示意图。
[0043]其中,支撑部件11与铰接轴13固定连接,连接部件12与铰接轴13枢接,以建立两者之间的铰接关系。铰接轴13上设置有与其同轴转动,且可相对于该铰接轴13轴向滑动的卡合套14,即,这里的卡合套14通过铰接轴13与支撑部件11同轴转动。在卡合套14与连接部件12之间具有构成卡合关系的突起和凹坑结构,显然,相适配的突起和凹坑中,一者设置于卡合套14上,另一者设置于连接部件12上,均可建立两相对转动构件之间确定位置的卡合定位。
[0044]该突起部141设置在卡合套14上,与其适配的凹坑1221设置在连接部件12上。具体地,该连接部件12可以采用分体式结构,一者为用于与一体台式机20连接的本体121,另一者为用于设置凹坑1221的连接座122,两者可拆卸连接。如此分体式设置,在独立于连接部件本体232的连接座233上加工用于卡合的凹坑1221,然后再将连接座122与连接部件12的本体121连接,工艺上易于实现;另外,分体式设计的连接座122可以采用耐磨性较好的材料制成,以降低产品制造成本;此外,与突起141适配的凹坑1221磨损后,仅将连接座122进行更换即可,而无需将连接部件12整体进行更换,可进一步控制使用维护成本。
[0045]其中,突起部141和凹坑1221中,一者为至少一个,另一者可以为周向依次设置的多个,由此,可以沿周向形成多个卡合关系,以便用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选择。请一并参见图5和图6,其中,图5为卡合套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6为连接座122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中所示的,连接座122上的凹坑1221沿周向依次设置为多个,卡合套14上的突起部141沿径向设置为两个一组,以平衡卡合作用图。特别地,该突起部141与凹坑1221的周向配合面为斜面,以减小转动脱开的阻力;并且,在卡合套14复位卡合过程中,配合斜面还具有一定的导向作用,可在弹性部件15的作用下快速准确复位。
[0046]同样可以理解的是,突起部与凹坑的设置也不局限于上述方式,即也可以是这样的设计:突起部设置于连接部件上、凹坑设置于卡合套上。只要满足使用需要均在本申请请求保护的范围内。
[0047] 其中,沿铰接轴13的轴向,卡合套14旁侧设置有与其抵接的弹性部件15,并配置成:突起部141与凹坑1221卡合下的弹性部件15处于第一形变状态,并施加作用于卡合套14上的轴向卡合力(图4中A箭头所示方向),也就是说,弹性部件15预压缩后进行组装,当应用该支撑装置的一体台式机的工作姿态确定时,通过位于卡合套14旁侧的弹性部件15保持轴向卡合的突起部141与凹坑1221之间的可靠配合;突起部141与凹坑1221可以相对转动脱开卡合,该过程中形成作用于卡合套14的轴向解锁力(图4中B箭头所示方向),此时弹性部件15处于第二形变状态;显然,轴向解锁力必然与轴向卡合力的方向相反,也就是说,使得卡合套14沿铰接轴13向旁侧滑动,进一步形变的弹性部件15处于第二形变状态;这样,当转动至理想工作姿态时,该弹性部件15可释放弹性变形能,再次保持施加于卡合套14上的轴向卡合力,确保轴向卡合的突起部141与凹坑1221的可靠配合。
[0048]本方案中,一体台式机20与支撑部件11之间的铰接关系的建立也可以是这样的设计,即,与一体台式机20相连的连接部件12与铰接轴13固定连接,而滑动的卡接套14和支撑部件11与铰接轴13枢接,前述卡合机构同样适用。
[0049]另外,可拆卸连接的连接部件本体121与连接座122之间可以采用不同的方式,例如,两者可以采用螺纹坚固件实现可拆卸连接,也可以仅限制两者之间周向同步转动即可。请一并参见图6和图7,其中,图7示出了连接部件的本体与连接座及铰接轴之间的装配关系O
[0050]连接部件12的本体121上具有周向限位柱1211,连接座122上具有周向限位开口1222 ;连接座122套装于铰接轴14上,且其上的周向限位开口 1222套装于本体121的周向限位柱1211上,以便连接座122与连接部件12的本体122同步转动。图中所示,相适配的周向限位柱1211与周向限位柱1211为两组,相对于铰接轴13上下对称设置。
[0051]此外,本方案中的弹性部件也可以采用不同方式实现,例如,具体为设置于卡合套14旁侧的压缩弹簧,该弹性部件15也可以为弹片式,如图所示,该弹片设置在卡合套14与连接部件12之间,也就是说,只要能够满足随卡合套14的轴向滑动而改变形变大小即可。具体如图4和图7所示,连接部件12的本体121上开设有插装槽1212,该插装槽1212的开口朝向铰接轴13,以便弹片的一端插装于该插装槽1212中,同样,该弹片套装于铰接轴13上,且其两端均通过螺纹紧固件与连接部件12的本体121固定。
[0052]为了进一步提高本方案所述转动支撑装置的工作稳定性,可以对支撑部件11和连接部件12进行轴向定位。请一并参见图1、图2、图4和图8,其中,图8为图4中所示各构件组装后的示意图。具体地,铰接轴13上间隔设置有第一轴向限位部131和第二轴向限位部132,铰接配合部的连接部件12的本体121和支撑部件11轴向相抵设置在第一轴向限位部131和第二轴向限位部132之间。其中,第一轴向限位部131为铰接轴13上的轴肩,第二轴向限位部132为与铰接轴13螺纹配合的螺母,当然为了确定轴向相对位置更加可靠,在螺母内侧设置弹性垫圈即可。
[0053]如前所述,本方案具有两个与铰接轴13同轴转动的构件:支撑部件11和卡合套14,该同轴转动关系中采用相适配的平面,结构简单且方便加工。特别说明的是,为符合产品轻薄化的发展趋势,支撑部件可以采用塑料等轻质材料制成,但很显然同轴转动产生扭矩将影响铰接位置处的强度,为此,可以在支撑部件11的与连接部件12轴向相抵的配合面处嵌装固定设置有衬垫111,将与铰接轴13同轴转动的适配平面1111设置在衬垫111的内孔壁上,这样,该衬垫111可以采用承载强度较高的铝合金等材料,有效兼顾了承载强度与轻薄化两方面的需求。
[0054]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电子设备,包括与所述电子设备铰接的转动支撑装置,以调整述电子设备的工作姿态;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支撑装置包括: 支撑部件; 与所述电子设备的后壳内壁相连的连接部件,所述连接部件与所述支撑部件铰接; 所述支撑部件与铰接轴固定连接,所述连接部件与所述铰接轴枢接;所述铰接轴上设置有与其同轴转动且可轴向滑动的卡合套,所述卡合套与所述连接部件中,一者上设置有轴向伸出的突起部,另一者上设置有可与所述突起部轴向卡合的凹坑; 沿所述铰接轴的轴向,所述卡合套旁侧设置有与其抵接的弹性部件,并配置成:所述突起部与所述凹坑卡合时,弹性部件处于第一形变状态,并施加作用于所述卡合套上的轴向卡合力;所述突起部与所述凹坑相对转动脱开过程中,形成作用于所述卡合套的轴向解锁力,所述弹性部件处于第二形变状态; 所述轴向解锁力与所述轴向卡合力的方向相反,在解锁过程中,所述轴向解锁力大于所述弹性部件第二形变时所施加的轴向卡合力。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合套上设置有所述突起部,所述连接部件上设置有所述凹坑;所述突起部和所述凹坑中,一者为至少一个,另一者为周向依次设置的多个;且所述凹坑形成于与所述连接部件的本体可拆卸连接的连接座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件的本体上具有周向限位柱,所述连接座上具有周向限位开口 ;所述连接座套装于所述铰接轴上,且其上的所述周向限位开口套装于本体的所述周向限位柱上,以便所述连接座与所述连接部件的本体同步转动。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部件为弹片,所述弹片设置在所述卡合套与所述连接部件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件的本体上开设有插装槽,所述插装槽的开口朝向所述铰接轴,所述弹片套装于所述铰接轴上,且其一端插装于所述插装槽中,所述弹片的两端均通过螺纹紧固件与所述连接部件的本体固定。
6.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铰接轴上间隔设置有第一轴向限位部和第二轴向限位部,铰接配合部的所述连接部件的本体和所述支撑部件轴向相抵设置在所述第一轴向限位部和第二轴向限位部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件的与所述连接部件轴向相抵的配合面处嵌装固定设置有衬垫,所述衬垫的内孔壁与所述铰接轴的外表面之间形成同轴转动的配合面。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突起部与所述凹坑的周向配合面为斜面,以减小所述转动脱开的阻力。
9.一种电子设备,包括与所述电子设备铰接的转动支撑装置,以调整述电子设备的工作姿态;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支撑装置包括: 支撑部件; 与所述电子设备的后壳内壁相连的连接部件,所述连接部件与所述支撑部件铰接; 所述支撑部件与铰接 轴枢接,所述连接部件与所述铰接轴固定连接;所述铰接轴上设置有与其同轴转动且可轴向滑动的卡合套,所述卡合套与所述支撑部件中,一者上设置有轴向伸出的突起部,另一者上设置有可与所述突起部轴向卡合的凹坑; 沿所述铰接轴的轴向,所述卡合套旁侧设置有与其抵接的弹性部件,并配置成:所述突起部与所述凹坑卡合时,弹性部件处于第一形变状态,并施加作用于所述卡合套上的轴向卡合力;所述突起部与所述凹坑相对转动脱开过程中,形成作用于所述卡合套的轴向解锁力,所述弹性部件处于第二形变状态; 所述轴向解锁力与所述轴向卡合力的方向相反,在解锁过程中,所述轴向解锁力大于所述弹性部件第二形变时所施加的轴向卡合力。
10.一种转动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支撑部件; 用于与电子设备相连的连接部件,所述连接部件与所述支撑部件铰接; 所述支撑部件与铰接轴固定连接,所述连接部件与所述铰接轴枢接;所述铰接轴上设置有与其同轴转动且可轴向滑动的卡合套,所述卡合套与所述连接部件中,一者上设置有轴向伸出的突起部,另一者上设置有可与所述突起部轴向卡合的凹坑; 沿所述铰接轴的轴向,所述卡合套旁侧设置有与其抵接的弹性部件,并配置成:所述突起部与所述凹坑卡合下的弹性部件处于第一形变状态,并施加作用于所述卡合套上的轴向卡合力;所述突起部与所述凹坑相对转动脱开过程中,形成作用于所述卡合套的轴向解锁力,所述弹性部件处于第二形变状态; 所述轴向解锁力与所述轴向卡合力的方向相反,在解锁过程中,所述轴向解锁力大于所述弹性部件第二形变时所施加的轴向卡合力。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转动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合套上设置有所述突起部,所述连接部件上设置有所述凹坑;所述突起部和所述凹坑中,一者为至少一个,另一者为周向依次设置的多个;且所述凹坑形成于与所述连接部件的本体可拆卸连接的连接座上。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转动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部件为弹片,所述弹片设置在所述卡合套与所述连接部件之间;所述连接部件的本体上开设有插装槽,所述插装槽的开口朝向所述铰接轴,所述弹片套装于所述铰接轴上,且其一端插装于所述插装槽中,所述弹片的两端均通过螺纹紧固件与所述连接部件的本体固定。
13.根据权利要求10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转动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铰接轴上间隔设置有第一轴向限位部和第二轴向限位部,铰接配合部的所述连接部件的本体和所述支撑部件轴向相抵设置在所述第一轴向限位部和第二轴向限位部之间。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转动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件的与所述连接部件轴向相抵的配合面处嵌装固定设置有衬垫,所述衬垫的内孔壁与所述铰接轴的外表面之间形成同轴转动的配合面。
15.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转动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突起部与所述凹坑的周向配合面为斜面,以减小所述转动脱开的阻力。
【文档编号】F16M11/06GK104019338SQ201310066439
【公开日】2014年9月3日 申请日期:2013年3月1日 优先权日:2013年3月1日
【发明者】甘立渊, 李晓忠, 张猛 申请人: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