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体管道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666561阅读:309来源:国知局
流体管道结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流体管道结构,包括本体、封孔体、弹性体,所述本体上有流体入口、流体出口、封孔体腔、联通口、联通通道;所述流体入口与所述流体出口相连通,所述联通口与所述封孔体腔及所述联通通道相连通;所述封孔体在所述联通口上方的所述封孔体腔中,且可在所述封孔体腔中上下移动,所述弹性体用于开启所述联通口;当没有流体从所述流体入口进入时,所述弹性体使所述封孔体离开所述联通口,所述联通口开启,当有流体从所述流体入口进入时,流体的冲力使所述封孔体盖在所述联通口上。
【专利说明】流体管道结构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管道结构尤其涉及一种流体管道结构。
【背景技术】
[0002]现有的流体管道一般都是一种封闭性的内部空心的管子,没有与外界的联通口,当一端封闭时,管道内的流体都不能自动流出,在流体是水的情况下,外界气温很低时,结冰后就会使管道胀裂。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流体管道结构,当管道一端封闭时,它能自动排空管道内的流体。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流体管道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本体、封孔体、弹性体,所述本体上有流体入口、流体出口、封孔体腔、联通口、联通通道;
[0005]所述流体入口与所述流体出口相连通,所述联通口与所述封孔体腔及所述联通通道相连通;
[0006]所述封孔体在所述联通口上方的所述封孔体腔中,且可在所述封孔体腔中上下移动,所述弹性体用于开启所述联通口 ;
[0007]当没有流体从所述流体入口进入时,所述弹性体使所述封孔体离开所述联通口,所述联通口开启,当有流体从所述流体入口进入时,流体的冲力使所述封孔体盖在所述联通口上;
[0008]作为本实用新型流体管道结构的改进,其进一步的特征是:所述封孔体为凹形软性胶体;
[0009]作为本实用新型流体管道结构的改进,其进一步的特征是:所述封孔体上有导向部;
[0010]作为本实用新型流体管道结构的改进,其进一步的特征是:所述封孔体上有缺
n ;
[0011]作为本实用新型流体管道结构的改进,其进一步的特征是:还包括导流体,所述本体上有定位部,所述导流体上有导流孔,所述导流体安装在所述定位部,所述弹性体的一端在所述联通口中,所述封孔体可在所述导流体与所述联通口之间上下移动;当有流体从所述流体入口进入时,流体的冲力使所述封孔体关闭所述联通口 ;
[0012]作为本实用新型流体管道结构的改进,其进一步的特征是:当没有流体从所述流体入口进入时,所述封孔体顶住所述导流体;
[0013]作为本实用新型流体管道结构的改进,其进一步的特征是:所述导流体上有导流头,所述导流孔贯通所述导流头;
[0014]作为本实用新型流体管道结构的改进,其进一步的特征是:所述导流头上有缺
n ;[0015]作为本实用新型流体管道结构的改进,其进一步的特征是:所述导流头朝向所述封孔体;
[0016]作为本实用新型流体管道结构的改进,其进一步的特征是:当没有流体从所述流体入口进入时,所述导流头顶住所述封孔体的凹形内底部。
[0017]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0018]结构简单,能自动排空管道内的流体。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9]图1(a)是本实用新型流体管道结构的本体的示意图。
[0020]图1(b)是本实用新型流体管道结构的本体的侧视图。
[0021]图1(c)是本实用新型流体管道结构的本体的剖面示意图。
[0022]图1(d)是本实用新型流体管道结构的本体的剖面图。
[0023]图2是本实用新型流体管道结构的弹性体的示意图。
[0024]图3(a)是本实用新型流体管道结构的封孔体的示意图。
[0025]图3(b)是本实用新型流体管道结构的封孔体的剖面图。
[0026]图4(a)是本实用新型流体管道结构的导流体的示意图。
[0027]图4(b)是本实用新型流体管道结构的导流体的剖面图。
[0028]图5是在流体不通过时的本实用新型流体管道结构的剖面图。
[0029]图6是在流体通过时的本实用新型流体管道结构的剖面图。
[0030]图7(a)是一种变形后的本实用新型流体管道结构的封孔体的示意图。
[0031]图7(b)是一种变形后的本实用新型流体管道结构的封孔体的剖面图。
[0032]图8是另一种变形后的本实用新型流体管道结构的封孔体的示意图。
[0033]图9(a)是一种变形后的本实用新型流体管道结构的导流体的示意图。
[0034]图9(b)是一种变形后的本实用新型流体管道结构的导流体的剖面图。
[0035]图10(a)是另一种变形后的本实用新型流体管道结构的导流体的反面示意图。
[0036]图10(b)是另一种变形后的本实用新型流体管道结构的导流体的正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7]参阅图1 (a)、图1 (b)、图1 (C)、图1 (d),流体管道结构的本体I中有流体入口 2、定位部3、封孔体腔4、联通口 5、联通通道6、流体出口 7,
[0038]其中,流体入口 2与流体出口 7相连通,联通口 5与封孔体腔4及联通通道6相连通;
[0039]参阅图3 (a)、图3 (b),封孔体9为凹形软性胶体;
[0040]参阅图4(a)、图4(b),导流体10上有导流头11、导流孔12,导流孔12贯通导流头11 ;
[0041]参阅图1(a)至图6,弹性体8的上端在封孔体腔4,下端在联通口 5中,封孔体9在弹性体8的上端上,导流体10安装在定位部3,导流头11朝向封孔体9 ;
[0042]其中,封孔体9可在导流体10与联通口 5之间上下移动;
[0043]参阅图6,当有流体从流体入口 2进入时,流体的冲力使封孔体9关闭联通口 5,流体从流体出口 7流出;
[0044]参阅图5,当没有流体从流体入口 2进入时,由于没有了流体的冲力,弹性体8使封孔体9离开联通口 5,封孔体9顶住导流体10,导流头11顶住封孔体9的凹形内底部,联通口 5开启;管道内部通过联通口 5、联通通道6与外界连通。
[0045]其实,如果单从原理上设计流体管道结构的话,本体1、封孔体9、导流体10可以进行各种变形,甚至可以不需要导流体10,在本体I中可以不需要定位部3,因为导流体10的存在主要是为了能使流体最有效地直接冲击到封孔体9,使封孔体9能更快更有效地关闭联通口 5,而这一点并不是必需的,所以可以不需要导流体10 ;
[0046]封孔体9可以变形为如图7(a)、图7(b)所示的有缺口 16,也可以变形为如图8所示的有导向部18,有了导向部18可以使封孔体9在上下移动过程中不会产生偏位,也可以是非胶体,也可以是一片平板;
[0047]导流体10可以变形为如图9(a)、图9(b)所示的有缺口 16,也可以变形为如图10 (a)、图10(b)所示的有外螺纹17,也可以无导流头11,因为导流头11的存在主要也是为了能使流体最有效地直接冲击到封孔体9,使封孔体9能更快更有效地关闭联通口 5,而这一点也并不是必需的;
[0048]导流体10安装在定位部3,可以使导流头11不朝向封孔体9 ;
[0049]弹性体8的上端在封孔体腔4,下端可以不在联通口 5中,可以在联通口 5的外围,只要有一个固定的受力点就可以了;
[0050]其实,弹性体8也可以不在联通口 5与封孔体9之间,即不在封孔体9的下面,可以在封孔体9的上面,只要能使封孔体9离开联通口 5就可以了,如使弹性体8由压缩时对封孔体9受力改变成由拉伸时对封孔体9受力;
[0051]当没有流体从流体入口 2进入时,可以使封孔体9不顶住导流体10,也可以使导流头11不顶住封孔体9的凹形内底部;
[0052]当有流体从流体入口 2进入时,流体的冲力使封孔体9并不一定要完全关闭联通口 5,盖在联通口 5上也是可以的,因为从联通口 5中漏一点流体也无多大关系;
[0053]上述各种变形只不过对实际使用效果有点影响,也都不会改变本实用新型的原理。
【权利要求】
1.一种流体管道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本体、封孔体、弹性体,所述本体上有流体入口、流体出口、封孔体腔、联通口、联通通道; 所述流体入口与所述流体出口相连通,所述联通口与所述封孔体腔及所述联通通道相连通; 所述封孔体在所述联通口上方的所述封孔体腔中,且可在所述封孔体腔中上下移动,所述弹性体用于开启所述联通口; 当没有流体从所述流体入口进入时,所述弹性体使所述封孔体离开所述联通口,所述联通口开启,当有流体从所述流体入口进入时,流体的冲力使所述封孔体盖在所述联通口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体管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封孔体为凹形软性胶体。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体管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封孔体上有导向部。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体管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封孔体上有缺口。
5.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流体管道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导流体,所述本体上有定位部,所述导流体上有导流孔,所述导流体安装在所述定位部,所述弹性体的一端在所述联通口中,所述封孔体可在所述导流体与所述联通口之间上下移动;当有流体从所述流体入口进入时,流体的冲力使所述封孔体关闭所述联通口。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流体管道结构,其特征在于:当没有流体从所述流体入口进入时,所述封孔体顶住所述导流体。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流体管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体上有导流头,所述导流孔贯通所述导流头。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流体管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头上有缺口。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流体管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头朝向所述封孔体。
10.如权利要求7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流体管道结构,其特征在于:当没有流体从所述流体入口进入时,所述导流头顶住所述封孔体的凹形内底部。
【文档编号】F16K21/04GK203431380SQ201320288479
【公开日】2014年2月12日 申请日期:2013年5月11日 优先权日:2013年5月11日
【发明者】柴盛海 申请人:柴盛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