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减震器下衬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668983阅读:365来源:国知局
一种减震器下衬套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减震器下衬套,包括金属内管、金属外管、橡胶,所述橡胶分别粘接于金属内管以及金属外管,所述橡胶的横截面呈斜V状,即橡胶的横截面靠近金属内管处为一斜线,所述斜线的末端靠近橡胶的横截面的中心,所述橡胶的横截面靠近金属外管处为一竖直的直线,所述直线的末端设有一圆弧并通过该圆弧过渡连接于斜线的末端。本实用新型优化了橡胶的横截面形状,在保证零件刚度性能前提下,可消除衬套在疲劳工况下产生的橡胶褶皱现象。
【专利说明】—种减震器下衬套
【技术领域】
[0001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减震器下衬套。
【背景技术】
[0002]减震器下衬套是用来连接减震器与车轮的部件,能够传递由路面激励所产生的载荷,并释放刹车工况下减震器与车轮的转动自由度。现有的减震器下衬套一般由金属内管、金属外管、橡胶通过硫化工艺粘接而成,而且为了到达较高的径向刚度,硫化成型后一般还需要进行缩径工艺处理,其中,橡胶的横截面一般呈现正U形。这种结构存在一定的缺陷:
[0003]通过缩径工艺后,径向疲劳工况下容易在靠近金属内管处产生橡胶褶皱(通过有限元仿真分析显示),衬套轴向扭转工况下,褶皱部分会产生相对摩擦,容易产生初始裂纹,使得零件不能够满足整车的疲劳耐久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减震器下衬套,优化了橡胶的横截面形状,在保证零件刚度性能前提下,可消除衬套在疲劳工况下产生的橡胶褶皱现象。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0006]—种减震器下衬套,包括金属内管、金属外管、橡胶,
[0007]所述橡胶分别粘接于金属内管以及金属外管,
[0008]所述橡胶的横截面呈斜V状,即橡胶的横截面靠近金属内管处为一斜线,所述斜线的末端靠近橡胶的横截面的中心,所述橡胶的横截面靠近金属外管处为一竖直的直线,所述直线的末端设有一圆弧并通过该圆弧过渡连接于斜线的末端。
[0009]优选地,本实用新型所述橡胶通过硫化分别粘接于金属内管以及金属外管。
[0010]由上可见,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1]通过在靠近金属内管的一侧增加一部分橡胶,靠近金属外管的一侧减少部分橡胶,使得优化后的橡胶的横截面呈斜V状,可有效减少产品在疲劳工况下的橡胶褶皱,延长了产品的使用寿命。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2]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13]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14]图2为图1中A处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5]下面将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在此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以及说明用来解释本实用新型,但并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0016]如图1和图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减震器下衬套的实施例,包括金属内管1、金属外管2、橡胶3,橡胶3分别粘接于金属内管I以及金属外管2,橡胶3的横截面呈斜V状,即橡胶3的横截面靠近金属内管I处为一斜线,斜线的末端靠近橡胶3的横截面的中心,橡胶3的横截面靠近金属外管2处为一竖直的直线,直线的末端设有一圆弧并通过该圆弧过渡连接于斜线的末端。其中,通过有限元仿真分析显示,径向疲劳工况下靠近金属内管I处不会产生橡胶褶皱。
[0017]优选地,在本实施例中,橡胶3通过硫化分别粘接于金属内管I以及金属外管2。
[0018]以上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原理以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适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原理;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在【具体实施方式】以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权利要求】
1.一种减震器下衬套,包括金属内管、金属外管、橡胶,其特征是: 所述橡胶分别粘接于金属内管以及金属外管, 所述橡胶的横截面呈斜V状,即橡胶的横截面靠近金属内管处为一斜线,所述斜线的末端靠近橡胶的横截面的中心,所述橡胶的横截面靠近金属外管处为一竖直的直线,所述直线的末端设有一圆弧并通过该圆弧过渡连接于斜线的末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震器下衬套,其特征是:所述橡胶通过硫化分别粘接于金属内管以及金属外管。
【文档编号】F16F1/38GK203374717SQ201320425823
【公开日】2014年1月1日 申请日期:2013年7月18日 优先权日:2013年7月18日
【发明者】丁维, 董丽亚, 张莎莎 申请人:天纳克汽车工业(苏州)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