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下顶管推进脱离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5677415阅读:244来源:国知局
一种水下顶管推进脱离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水下顶管推进脱离装置,包括前舱、后舱、前密封舱门、后密封舱门、防爆照明灯、限位螺杆、推进千斤顶以及千斤顶操控台;所述前舱与一顶管机的尾部焊接;所述后舱与一钢管焊接;所述前舱与后舱连接,两者之间设有组合密封圈;所述前密封舱门位于前舱前端;所述后密封舱门位于后舱后端;所述防爆照明灯安装在后舱内;所述限位螺杆安装在前舱上;所述推进千斤顶固定安装在后舱内,其抵接于前舱上;所述千斤顶操控台安装在钢管内,其通过高压油管与所述推进千斤顶。本实用新型的水下顶管推进脱离装置有效解决了在带水条件下取出顶管机头的技术难题,具有成本低、安全性高、全过程可监控、操作简便等诸多优点。
【专利说明】一种水下顶管推进脱离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顶管推进装置,具体涉及一种水下顶管推进脱离装置,属于工程机械【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0002]现有技术的诸多在江河、湖泊敷设的取水管道,以及排海管道的敷设,通常采取顶管施工,顶管工作井一般设置在岸上,管道往深水方向顶进,顶进管道的覆土厚度从岸上往深水方向逐渐降低,最后进入完全无覆土状态,顶管至设计位置时顶管机已暴露在水中。在这种工况条件下拆取机头,通常有两种做法:一是拆除顶管机及顶进管道内所有部件,顶管机尾部的管道处设置临时封堵,潜水员下水将吊装船索具与顶管机自带吊装环连接牢固后,利用吊装船起吊力强行将顶管机脱离、吊起;二是在顶管机位置进行围堰筑岛,施做基坑后,将顶管机取出后,再施做取水头部或排水头部结构,最后拆除基坑与围堰。
[0003]上述第一种取顶管机头做法存在较多弊端,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顶管机头与其后的顶进管道一般连接比较紧密与牢固,靠吊装船起吊脱离难度很大,由于脱离过程无法有效监控,故吊装存在较大安全隐患,而且对与顶管机连接的管道会造成不良影响和损伤,若后接管道为钢管,与顶管机采取焊接连接,那将无法实现水下脱离;
[0004]2)通常顶管所用机头为全封闭的泥水平衡顶管机,脱离前需拆除顶管机内的所有机芯部件,如电机、减速机、控制箱、机内纠偏油泵、测量元件、机内旁通等,拆除过程耗时、费力,且对顶管机损伤较大;
[0005]3)脱离前,顶进管道内和顶管井内设备需要全部拆除,管端要安装临时封堵,封堵的安装与拆除较为复杂,耗费时间很长,影响下一步工序的实施。
[0006]上述第二种取顶管机头做法,在水上建筑顶管接收井基坑,实施过程相当复杂,基坑的止水与支护方面技术难度很大,存在较多安全隐患,而且投资高、工期长。
[0007]因此,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确有必要提供一种具有改良结构的水下顶管推进脱离装置,以克服现有技术中的所述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
[0008]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安全性高、机械化程度高、可视监控且操作简单水下顶管推进脱离装置。
[0009]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水下顶管推进脱离装置,其包括前舱、后舱、前密封舱门、后密封舱门、防爆照明灯、限位螺杆、推进千斤顶以及千斤顶操控台;其中,所述前舱与一顶管机的尾部焊接连接成一体;所述后舱与一钢管焊接;所述前舱与后舱连接,两者之间设有组合密封圈;所述前密封舱门位于前舱前端;所述后密封舱门位于后舱后端;所述防爆照明灯安装在后舱内;所述限位螺杆安装在前舱上;所述推进千斤顶固定安装在后舱内,其抵接于前舱上;所述千斤顶操控台安装在钢管内,其通过高压油管与所述推进千斤顶连接。[0010]本实用新型的水下顶管推进脱离装置进一步设置为:于所述前密封舱门设有检修人孔;于所述后密封舱门设有观测孔和检修人孔。
[0011]本实用新型的水下顶管推进脱离装置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前舱、后舱为分体式结构,两者相插接。
[0012]本实用新型的水下顶管推进脱离装置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组合密封圈包括三道O型密封圈。
[0013]本实用新型的水下顶管推进脱离装置还设置为:于所述后舱的底部设有一进排泥管连接支管。
[00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水下顶管推进脱离装置通过密封舱门将顶管机与顶进管道均实现隔离,脱离作业过程在无水条件下操作控制,确保了施工人员安全,且保证了顶管机设备的完好性;该装置利用液压千斤顶主动推进脱离,且整个操作过程人员可在后舱门外进行监控,提高了施工的精度与质量,为后续施工奠定良好基础;与建筑顶管接收井取机头相比,该装置的应用大大降低了施工风险与成本,节约工期;该装置与顶进管道的连接可多样化,能适应不同顶管管材的需要,适用性强。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5]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水下顶管推进脱离装置的示意图。
[0016]图2是图1中的前密封舱门的示意图。
[0017]图3是图1中的后密封舱门的示意图。
[0018]图4是图1中I处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9]请参阅说明书附图1至附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为一种水下顶管推进脱离装置,其由前舱1、后舱2、前密封舱门3、后密封舱门4、防爆照明灯5、限位螺杆6、推进千斤顶7以及千斤顶操控台8等几部分组成。
[0020]其中,所述前舱I与一顶管机9的尾部焊接连接成一体,其由钢板卷管焊接而成,钢板厚度不小于0.01D(D为钢管外径),外径与顶管机9外径相同,该前舱长700m。
[0021]所述后舱2与一钢管10焊接,其由钢板卷管焊接而成,钢板厚度不小于0.01D (D为钢管外径)。所述前舱1、后舱2为分体式结构,两者相插接,且后舱2外径比前舱I内径小 20mm。
[0022]于所述前舱1、后舱2之间设有组合密封圈11,其起止水密封作用。该组合密封圈11包括三道O型密封圈。于所述后舱2的底部设有一进排泥管连接支管14。所述防爆照明灯5安装在后舱2内。
[0023]所述前密封舱门3位于前舱I前端,其采用30mm厚钢板,与前舱I采用双面满焊连接成为一个整体。于所述前密封舱门3设有检修人孔12。所述后密封舱门4位于后舱2后端,其采用30mm厚钢板,与后舱体采用双面满焊连接成为一个整体。于所述后密封舱门3设有观测孔12和检修人孔13,其中,检修人孔13宽550mm,高IlOOmm ;观测孔12直径200mmo
[0024]所述限位螺杆6安装在前舱I上,该限位螺杆6限制前舱1、后舱2在未推进前产生伸缩与扭转,推进脱离时接触限制。
[0025]所述推进千斤顶7固定安装在后舱2内,其抵接于前舱I上,从而推动前舱1、后舱2,以实现顶推脱离。
[0026]所述千斤顶操控台8安装在钢管10内,其通过高压油管(未图示)与所述推进千斤顶7连接。
[0027]本实用新型的水下顶管推进脱离装置的操作过程为:
[0028]1、在管道顶进作业完成,顶管机9到达预定位置后,水面大型吊装船在潜水员指引下停泊在顶管机9上方位置并锚定。潜水员探摸顶管机9上方叠藏式挂钩,实现顶管机9预吊装就位。
[0029]2、封闭进排泥管连接支管14。
[0030]3、采用高压油管将推进千斤顶7与千斤顶操控台8实现连接。
[0031]4、解除限位螺杆6,使限位螺杆6自由滑动。
[0032]5、关闭前密封舱门3,人员撤离至后舱2后段,关闭后密封舱14。操作人员通过千斤顶操控台8操作推进千斤顶7,推进千斤顶7推出500mm后,实现顶管机9顶推脱离。水面吊装船将顶管机9调离。
[0033]以上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为本创作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创作,凡在本创作的精神及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创作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一种水下顶管推进脱离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前舱、后舱、前密封舱门、后密封舱门、防爆照明灯、限位螺杆、推进千斤顶以及千斤顶操控台;其中,所述前舱与一顶管机的尾部焊接连接成一体;所述后舱与一钢管焊接;所述前舱与后舱连接,两者之间设有组合密封圈;所述前密封舱门位于前舱前端;所述后密封舱门位于后舱后端;所述防爆照明灯安装在后舱内;所述限位螺杆安装在前舱上;所述推进千斤顶固定安装在后舱内,其抵接于前舱上;所述千斤顶操控台安装在钢管内,其通过高压油管与所述推进千斤顶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下顶管推进脱离装置,其特征在于:于所述前密封舱门上设有检修人孔;于所述后密封舱门上设有观测孔和检修人孔。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下顶管推进脱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舱、后舱为分体式结构,两者相插接。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下顶管推进脱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组合密封圈包括三道O型密封圈。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下顶管推进脱离装置,其特征在于:于所述后舱的底部设有一进排泥管连接支管。
【文档编号】F16L1/20GK203516978SQ201320646666
【公开日】2014年4月2日 申请日期:2013年10月21日 优先权日:2013年10月21日
【发明者】张龙, 颜波, 冯波, 代启辉, 张德强, 吕向红, 杨冬梅 申请人:北京市政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