闭式循环机油泵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680710阅读:200来源:国知局
闭式循环机油泵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闭式循环机油泵,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中油泵过载,导致油泵超负荷恶性磨损,加大了功耗,降低了性能和使用寿命,主机各润滑点由于压力、流量过高过大,出现异常喷射,使回路油产生气泡,循环油易产生气穴,且油循环频率过高,导致油质下降快,油耗大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闭式循环机油泵,包括机油泵;还包括泵盖和限压阀,所述泵盖上设有吸油腔和压油腔;所述吸油腔和压油腔之间设有隔离区;所述隔离区同时与吸油腔和压油腔相通;所述限压阀设置在隔离区内。
【专利说明】闭式循环机油泵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闭式循环机油泵。
【背景技术】
[0002]随着内燃机在多领域的广泛应用,其提速、变速范围有较大的拓宽,即性能和品质有了很大的提升。因此,现代内燃机对润滑系统主要部件机油泵的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我国中小型内燃机普遍采用内啮合摆线转子油泵。在内燃机运行变速过程中机油泵随着转速的变化,供油量、压力会随之改变,从而产生一些不稳定因素,通常会出现供油量不稳定、气穴、油压波动大、油损大、甚至油泵过载损坏等不良现象(尤其是单缸机更为突出),由于传统机油泵与主机匹配设计中,为保证主机各部位能得到充分润滑,设定的流量、压力高于主机所需,因此,当主机运行提速到一定范围,普遍出现油泵过载,导致油泵超负荷恶性磨损,加大了功耗,降低了性能和使用寿命,主机各润滑点由于压力、流量过高过大,出现异常喷射,使回路油产生气泡,循环油易产生气穴,且油循环频率过高,导致油质下降快,油耗大。

【发明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中油泵过载,导致油泵超负荷恶性磨损,加大了功耗,降低了性能和使用寿命,主机各润滑点由于压力、流量过高过大,出现异常喷射,使回路油产生气泡,循环油易产生气穴,且油循环频率过高,导致油质下降快,油耗大的技术问题。
[000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满足内燃机发展需求,研发了一款闭式循环泵,从根本上改善传统机油泵的性能的闭式循环机油泵。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0006]一种闭式循环机油泵,包括机油泵;还包括泵盖和限压阀,所述泵盖上设有吸油腔和压油腔;所述吸油腔和压油腔之间设有隔离区;所述隔离区同时与吸油腔和压油腔相通;所述限压阀设置在隔离区内。
[0007]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机油泵为现有技术中的所有机油泵,其具体结构组成本实用新型不做详细的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的改进为,在现有技术中的机油泵的泵盖上增设一个限压阀,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限压阀采用现有技术中限压阀也能满足本实用新型的要求,本实用新型优先采用下述结构的限压阀。
[0008]限压阀包括钢球、弹性元件、调节螺杆和调整圈;调整圈和弹性元件套装在调节螺杆上,钢球位于隔离区且与弹性元件相接触。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弹性元件为弹簧。
[0009]本实用新型中的限压阀具体的尺寸设置,在使用时可根据具体规格根据各类泵的形状、结构而定。
[0010]本实用新型中限压阀与吸油腔的始端相连通;限压阀与压油腔的末端相连通。能形成油泵额外压力油在泵体内闭路循环,进油口补充主机实际消耗的油量。[0011]本实用新型中所定义的吸油腔的始端和压油腔的末端,其具体的位置需根据具体的机油泵旋转方向而定。而且依据具体的机油泵其旋转方向是唯一的,进一步得出吸油腔的始端和压油腔的末端也是唯一确定,而且吸油腔的始端和压油腔的末端的这种名称也是行业的专业术语。
[0012]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为:
[0013]当机油泵在额定流量、压力范围内运行,限压阀关闭,机油泵以正常模式工作,由于机油泵与主机的匹配设计中,一般机油泵运行中的出口流量、压力均高于主机所需参数,当主机提速到一定范围,机油泵出现过载,压油腔内的油压高于额定压力时,压油腔内的压力油将推开限压阀内的钢球,限压阀打开卸荷,压油腔的高压油由压油腔的末端经限压阀回流到吸油腔的始端,形成油泵额外压力油在泵体内闭路循环,进油口补充主机实际消耗的油量。改变了传统泵的过载恶性循环,高压油无序喷射的不良现象,使油泵输出油的压力,流量始终取于主机设定的额定压力、流量的工状下运行。
[0014]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闭式循环机油泵改变了传统油泵不合理的功耗和磨损,满足了主机大范围变速工况下能得到最佳状态的润滑条件,并且消除了回路油的泡沫现象,降低了机油的循环频率,使油质寿命得到了提高,降低了油耗。从而对内燃机的提速和提高品质发挥了很好的支撑作用。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5]图1是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2是图1的A向视图。
[0017]其中,1、泵盖,2、吸油腔,3、压油腔,4、限压阀,5、钢球,6、弹性元件,7、调节螺杆,
8、调整圈,9、隔离区。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为使本实用新型的内容更加明显易懂,以下结合附图1-2和【具体实施方式】做进一步的描述。
[0019]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0020]本实用新型的闭式循环机油泵包括机油泵、泵盖1、限压阀4。
[0021 ] 限压阀4包括钢球5、弹性元件6、调节螺杆7和调整圈8。
[0022]优选实施例1:
[0023]对单杠机油泵改进方案的描述:
[0024]以型号为SlllO机油泵为例,如果1、2所示:
[0025]SlllO机油泵的旋转方向为逆时针;首先在机油泵的泵盖I上的压油腔3末端到吸油腔2始端的连线至右边缘的位置以RlO局部加厚盖体(见图2B-B剖视)至18mm,(R为圆弧半径),将此范围内的泵盖I增厚至18mm,其目的是为了满足设置隔离区9和限压阀4的要求。
[0026]在机油泵的泵盖I上,以压油腔3末端到吸油腔2始端的连线,在机油泵的泵盖I的右边缘侧加工Φ8.5孔,Φ8.5孔深至隔离区内;再分别以Φ5孔连通到压油腔3的末端和吸油腔2的始端;Φ8.5孔盖体边缘锪平,攻MlOXl丝,形成连通两油腔的限压阀阀体,装上Φ8钢球5,弹簧6 (Φ7),调节圈8 (加、减厚度调节压力)和调节螺栓7,构成一个限压阀(装配调整在规定的额定载压范围)。
[0027]这样,油泵运行在额定工况下,限压阀关闭,即Φ8钢球5通过弹簧6的压力堵在压油腔3的末端,Φ5连接孔端密封,当主机提速到一定范围,机油泵超压运行时,压油腔3内的压力油克服弹簧6的压力,推开密封钢球5,经阀体流入吸油腔2卸压,实现超量油体内闭路循环,机油泵在主机变速的任何工况下,出油口均保持提供额定压力、流量的油量,吸油口补充主机实际消耗的循环油量。
[0028]优选实施例2:
[0029]对中型柴油机(多缸)机油泵的改进:
[0030]多缸柴油机与单缸柴油机相比对润滑系统润滑油的压力、流量要求高的多,所以多缸机中如:485、3100、4100等柴油机机油泵均设置了限压阀,但传统机油泵限压阀卸油口一般是对泵体外卸除超量油。针对此类泵,应根据各自的结构,改进卸油口通道,将卸油口从泵体内连接到压油腔末端,如3100、4100机油泵,只要将原限压阀对外卸油口改为连接吸油腔始端即可,不需要在结构上作大的改变。再有如2115、395、495等多缸柴油机机油泵没有限压阀,限压装置设在润滑系统的油路中,对此类泵的改进,在泵的结构上要作较大调整,应根据具体结构,从多角度考虑设置闭路限压装置,这样可省去柴油机润滑系统复杂的限压原件,且避免了超量油外卸产生的气穴及多循环产生油损的弊端,同时也降低了功耗。
[0031]综上所述,原多缸柴油机润滑系统的限压方式无论设置在泵体上或油路中均采用传统的开式循环溢油卸压形式。经过闭式内循环改进,在功耗、油耗、油损、泵本身的性能、使用寿命等诸多方面得到较大的改善和提高。
[0032]本实用新型未涉及部分均与现有技术相同或采用现有技术加以实现。
【权利要求】
1.一种闭式循环机油泵,包括机油泵;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泵盖(I)和限压阀(4),所述泵盖(I)上设有吸油腔(2)和压油腔(3);所述吸油腔(2)和压油腔(3)之间设有隔离区(9);所述隔离区(9)同时与吸油腔(2)和压油腔(3)相通;所述限压阀(4)设置在隔离区(9)内。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闭式循环机油泵,其特征在于,所述限压阀(4)包括钢球(5)、弹性元件(6)、调节螺杆(7)和调整圈(8);调整圈(8)和弹性元件(6)套装在调节螺杆(7)上,钢球(5)位于隔离区(9)且与弹性元件(6)相接触。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闭式循环机油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元件(6)为弹簧。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闭式循环机油泵,其特征在于,所述限压阀(4)与吸油腔(2)的始端相连通;限压阀(4)与压油腔(3)的末端相连通。
【文档编号】F16N23/00GK203656541SQ201320744156
【公开日】2014年6月18日 申请日期:2013年11月21日 优先权日:2013年11月21日
【发明者】谷孝根, 魏水源 申请人:南京腾源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