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速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差速装置。该差速装置(100)包括,差速器壳体(10)、在差速器壳体(10)内沿与差速器壳体(10)的轴方向(X方向)正交的方向(Y方向)设置的小齿轮轴(12)、能围绕小齿轮轴(12)转动地设置的小齿轮(13)、与小齿轮(13)啮合的一对侧齿轮(11)、及进行润滑油供给的润滑管(15),在该润滑管(15)上设有直接向侧齿轮(11)供给润滑油的供油孔(15e)。采用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由于是直接向侧齿轮(11)供给润滑油,所以能够提高润滑效率。
【专利说明】差速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差速装置。
【背景技术】
[0002]以往,在汽车中装设的自动变速器的变速器箱体内,组装有用于将发动机的动力传递给车轮的差速装置(差速器)。
[0003]差速装置具备安装有齿圈的差速器壳体。在差速器壳体的两端设有轴承部,两个轴承部上分别可转动地安装着侧齿轮。
[0004]另外,差速器壳体中安装有沿与侧齿轮的轴方向(中心线)正交的方向延伸的小齿轮轴。在小齿轮轴上可转动地安装有一对小齿轮。该一对小齿轮与一对侧齿轮相啮合。
[0005]在这样的差速装置中,通过油栗等对侧齿轮、小齿轮等需要润滑的部位(润滑部位)供给润滑油。
[0006]并且,在差速装置中,为了降低燃料费等,尽可能地减小油栗的排出量来降低能量损失。然而,油栗的排出量减小则润滑效率会降低。若要提高润滑效率,只要增加润滑部位或润滑油量(油栗的排出量)即可,但这样又会使能量损失增加(燃料费等增加)。
实用新型内容
[0007]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既能抑制能量损失增加,又能提高润滑效率的差速装置。
[0008]作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差速装置,该差速装置包括,差速器壳体、所述差速器壳体内设置的小齿轮轴、可转动地安装在所述小齿轮轴上的小齿轮、与所述小齿轮啮合的侧齿轮、及进行润滑油供给的润滑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润滑管上设有用于直接向所述侧齿轮或所述小齿轮供给润滑油的供油孔。
[0009]具有上述结构的本实用新型的差速装置的优点在于,由于从润滑管上设置的供油孔直接向侧齿轮供给润滑油,当侧齿轮转动时润滑油向周围飞散,所以,用少量的润滑油便能既对侧齿轮进行润滑又对其它的接触部进行润滑。因而,既能抑制能量损失增加,又能提高润滑效率。另外,从润滑管上设置的供油孔直接向小齿轮供给润滑油的情况下,也能够获得相同的效果。
[0010]在此,上述其它的接触部是指,侧齿轮与小齿轮之间的啮合部、小齿轮与小齿轮轴之间的接触部、侧齿轮与差速器壳体之间的接触部、及小齿轮与差速器壳体之间的接触部
寸O
[0011]另外,在上述本实用新型的差速装置中,较佳为,所述润滑管的供油孔被设在,该润滑管的侧面的、与所述侧齿轮或所述小齿轮相向而对的部位。采用该结构,从润滑管供给的润滑油能够以较短的距离准确地被供给到侧齿轮或小齿轮上。
[0012]另外,在上述本实用新型的差速装置中,也可以是,所述润滑管包括沿与所述侧齿轮的中心线平行的方向延伸的管部,所述润滑管的供油孔被设在,沿与所述侧齿轮的中心 线平行的方向延伸的管部上。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3]图1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差速装置的主要结构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4]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0015]本实施方式的差速装置100如图1所示,具备差速器壳体10、一对侧齿轮11 (图1中只示出一个侧齿轮11)、小齿轮轴12、一对小齿轮13、齿圈14、及润滑管15。
[0016]一对侧齿轮11、小齿轮轴12及一对小齿轮13被配置在差速器壳体10内。齿圈14被安装在差速器壳体10外。润滑管15将润滑油供给到差速器壳体10内。
[0017]差速器壳体10通过轴承而被可转动地支承在未图示的自动变速器的变速器箱体等的外壳内。在差速器壳体10的一个端部(箭头X I所指的方向的端部),设有轴承部10a。在差速器壳体10的另一个端部(箭头X 2所指的方向的端部),设有轴承部10 b。在轴承部10 a及轴承部10 b上,分别可转动地安装着侧齿轮11的轴部11a,从而,一对侧齿轮11被可转动地支承在差速器壳体10内。两个轴部11 a被形成为,延伸至差速器壳体10的轴承部10 a及轴承部10 b的外侧(X方向)。
[0018]差速器壳体10上形成有开口部10 c。通过该开口部10 c,侧齿轮11、小齿轮轴12及小齿轮13等向差速器壳体10的外部敞开。
[0019]一对侧齿轮11是锥齿轮,且两者同轴配置。一对侧齿轮11的轴部11 a分别与未图示的输出轴(与驱动轴连接的轴)花键嵌合。
[0020]小齿轮轴12沿与侧齿轮11的中心线(X方向)正交的方向(Y方向)配置。小齿轮轴12的两端部被差速器壳体10支承着。一对小齿轮(锥齿轮)13可转动地安装在小齿轮轴12上。该一对小齿轮13与一对侧齿轮11相啮合。
[0021]齿圈14被安装在差速器壳体10的一端(箭头X I所指的方向侧的端部)。另外,齿圈14与传动机构的最终齿轮(驱动小齿轮)相啮合。来自传动机构的驱动扭矩通过差速器壳体10和一对小齿轮13,而被传递给一对侧齿轮11。
[0022]差速器壳体10的外侧(开口部10 c的上方)配置有进行润滑油供给的润滑管15。润滑管15包括第I管部15 a、第2管部15 b、第3管部15 c、及第4管部15 d。第I管部15 a沿小齿轮轴12的轴向(Y方向)延伸。第2管部15 b与第I管部15 a连接并沿差速器壳体10的轴向(与侧齿轮11的中心线平行的方向,即X方向)延伸。第3管部15 c与第2管部15 b连接并沿小齿轮轴12的轴向(Y方向)延伸。第4管部15 d与第3管部15c连接并沿差速器壳体10的轴向(X方向)延伸。
[0023]在润滑管15的第2管部15 b的侧面的、与侧齿轮11相向而对的部位上,形成有供油孔15 e。由此,从润滑管15供给的润滑油能够以较短的距离准确地被供给到侧齿轮11上。
[0024]在润滑管15的第I管部15 a或第4管部15 d的端部连接着未图示的油栗,油栗向润滑管15供给润滑油。被供给到润滑管15中的润滑油从供油孔15 e经由差速器壳体10的开口部10 C,而直接喷射(供给)到侧齿轮11上。由此,侧齿轮11得到润滑。[0025]当差速装置100动作而侧齿轮11转动时,润滑油飞散到侧齿轮11周围的多个部位。由此,不仅侧齿轮11得到润滑,侧齿轮11周围的多个部位也得到润滑。例如,如图1中的箭头所指,润滑油飞散(扩散)而将小齿轮轴12、小齿轮13、侧齿轮11与小齿轮13的嚙合部、小齿轮13与小齿轮轴12之间的接触部、侧齿轮11与差速器壳体10之间的接触部、及小齿轮13与差速器壳体10之间的接触部等润滑。另外,对上述多个部位进行了润滑后的润滑油被未图示的油罐回收。
[0026]如上所述,采用本实施方式的结构,既能抑制能量损失增加,又能提高润滑效率。
[0027]在本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在润滑管15的第2管部15 b的侧面(与侧齿轮11相向而对的部位)形成供油孔15 e的例子,但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此,也可以在润滑管15的侧面的、与小齿轮13相向而对的部位形成供油孔15 e。在此情况下,从润滑管15的供油孔15 e供给的润滑油直接被供给到小齿轮13上,当差速装置100动作而小齿轮13转动时,润滑油被供给到小齿轮13周围的上述其它的接触部。因此,在直接向小齿轮13供给润滑油的情况下,也同样能够获得上述效果,即,既能抑制能量损失增加,又能提高润滑效率。
[0028]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示出了在润滑管15上形成一个供油孔15 e的例子,但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此,可以在润滑管15上形成两个以上(多个)的供油孔15 e。
[0029]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在润滑管15的侧面形成进行润滑油供给的供油孔15 e的例子,但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此,也可以在润滑管15的前端形成供油孔,从该供油孔直接向侧齿轮11或小齿轮13供给润滑油。
【权利要求】
1.一种差速装置,包括差速器壳体、所述差速器壳体内设置的小齿轮轴、可转动地安装在所述小齿轮轴上的小齿轮、与所述小齿轮啮合的侧齿轮、及进行润滑油供给的润滑管,其特征在于: 所述润滑管上设有用于直接向所述侧齿轮或所述小齿轮供给润滑油的供油孔。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差速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润滑管的供油孔被设在,该润滑管的侧面的、与所述侧齿轮或所述小齿轮相向而对的部位。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差速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润滑管包括沿与所述侧齿轮的中心线平行的方向延伸的管部, 所述润滑管的供油孔被设在,沿与所述侧齿轮的中心线平行的方向延伸的管部上。
【文档编号】F16H57/04GK203604602SQ201320778122
【公开日】2014年5月21日 申请日期:2013年11月29日 优先权日:2013年11月29日
【发明者】赤松范一, 河野哲也 申请人: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