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踏式刹车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5684359阅读:160来源:国知局
脚踏式刹车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脚踏式刹车装置,其包括一脚踏板和一基座,所述脚踏板的一端与所述基座铰接,另一端能够靠近或远离所述基座,所述基座上设有一用于控制一制动器的气阀,且所述气阀位于所述脚踏板的下方,所述脚踏板的一端下方固设有一与所述脚踏板垂直的弹性定位件,所述基座上还设有一包括一锁定块的锁定装置,当所述脚踏板处于制动锁定状态时,所述弹性定位件与所述锁定块卡接,使得所述脚踏板压住所述气阀;当所述脚踏板处于释放状态时,所述弹性定位件脱离所述锁定块,使得所述脚踏板松开所述气阀。本实用新型的脚踏式刹车装置不改变原刹车装置的性能,且制动锁定更及时可靠,制动解除更方便,同时减小工作强度,维修方便。
【专利说明】脚踏式刹车装置【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脚踏式刹车装置。
【背景技术】
[0002]通常,用于控制门座式起重机旋转机构制动的是一脚踏式刹车装置。
[0003]如图1所示,现有的脚踏式刹车装置包括一基座、一脚踏板1、一与脚踏板I接触并与所述基座垂直的踏板钩2、一用于控制电器的行程开关、一用于控制制动器的气阀3、一用于铰接脚踏板I与所述基座的铰座4。其中,气阀3与脚踏板I铰接;脚踏板I绕铰点运动时,带动气阀3的运动,从而实现制动锁定和停止制动的动作。踏板钩2的中段处设有一卡钩21,踏板钩2通过一铰轴与固定在所述基座上的踏板钩支架5枢接,一弹簧6水平地设于所述基座上并且与踏板钩2联动。
[0004]自由状态时,即操作工人未刹车时,脚踏板I处于如图1所示的悬停位置,同时气阀3处于断气位置,制动器(图中未示出)未制动。
[0005]制动锁定状态时,即操作工人踩刹车时,如图2所示,脚踏板I被向斜下方踩动,使踏板钩2被脚踏板I抵住推动而向后转动,直至脚踏板I被踩至卡钩21的下部这一卡停位置时才停止转动,与此同时,弹簧6联动地受到踏板钩2的拉力而拉伸变形,气阀3被脚踏板I压至送气位置亦即制动位置,所述制动器抱闸制动并处于制动锁定状态。然而,为了使踏板钩2被卡住,需要操作工作用力踩踏脚踏板I并不断克服脚踏板I与踏板钩2之间的摩擦力,直至脚踏板I被钩住。
[0006]释放状态时,即需要停止制动时,操作工人再用力踩推踏板钩2 —下,使脚踏板I从图2中的卡停位置释放回复到图1中的悬停位置,所述制动器解除制动。在踩推踏板钩2的过程中,弹簧6因与踏板钩2联动而受到拉力。当操作工人不再用力踩推踏板钩2时,弹簧6受到的拉力转化为回复力使踏板钩2回复到其放松状态时的位置。然而,由于踏板钩2是与基座垂直的,释放状态时,为了踢掉踏板钩2的力,需要一水平方向的力才能达到推动踏板钩2的效果,而踩住脚踏板I的力是与脚踏板I垂直的第二作用力,只有当第二作用力大于第一作用力,使第一作用力的水平分力等于第二作用力,踏板钩2才能被踢掉。
[0007]根据平时的使用情况和维修记录发现,现有的脚踏式刹车装置存在以下弊端:
[0008]1、由于使用频繁,踏板钩2的卡钩21磨损快,装置维护成本高;
[0009]2、弹簧6容易疲劳,导致踏板钩2的回复力不够,装置性能不可靠;
[0010]3、脚踏板I被踏板钩2卡停在卡钩21位置这一控制动作不顺畅、有延迟,带来安全隐患;
[0011]4、操作工人踢掉踏板钩2需用比发生作用的力更大的力,操作工人工作强度大。实用新型内容
[0012]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脚踏式刹车装置制动锁定不及时可靠、制动解除不方便的缺陷,提供一种脚踏式刹车装置。[0013]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
[0014]一种脚踏式刹车装置,包括一脚踏板和一基座,所述脚踏板的一端与所述基座铰接,另一端能够靠近或远离所述基座,所述基座上设有一用于控制一制动器的气阀,且所述气阀位于所述脚踏板的下方,其特点在于,所述脚踏板的一端下方固设有一与所述脚踏板垂直的弹性定位件,所述基座上还设有一包括一锁定块的锁定装置,当所述脚踏板处于制动锁定状态时,所述弹性定位件与所述锁定块卡接,使得所述脚踏板压住所述气阀,实现制动锁定;当所述脚踏板处于释放状态时,所述弹性定位件脱离所述锁定块,使得所述脚踏板松开所述气阀,实现制动解除。
[0015]较佳地,所述弹性定位件包括一弹性杆,所述锁定块位于一第一圆弧轨迹和一第二圆弧轨迹之间,所述第一圆弧轨迹是由所述脚踏板处于自由状态时,以所述弹性杆与所述脚踏板的固接点为圆心,所述弹性杆的长度为半径所作的圆弧轨迹;所述第二圆弧轨迹是由所述脚踏板处于制动锁定状态时,以所述弹性杆与所述脚踏板的固接点为圆心,所述弹性杆的长度为半径所作的圆弧轨迹;且所述锁定块的上端部位于一第三圆弧轨迹的内侦牝下端部位于所述第三圆弧轨迹的外侧,所述第三圆弧轨迹是由所述脚踏板处于自由状态时,以所述脚踏板与所述基座的铰接点为圆心,该圆心至所述弹性杆的自由端末的长度为半径所作的圆弧轨迹。
[0016]较佳地,所述锁定块的下端面上开设有一凹槽,所述弹性杆的自由端设有一卡钩,所述卡钩与所述凹槽相匹配,且所述锁定块的外表面为光滑表面。
[0017]较佳地,所述锁定块的形状是三角形或楔形。
[0018]较佳地,当所述踏脚板在释放状态时,所述锁定块上靠近所述弹性杆的外表面与所述弹性杆基本平行。
[0019]较佳地,所述弹性定位件还包括一压板,所述弹性杆通过所述压板与所述脚踏板固接。
[0020]较佳地,所述锁定装置还包括一支架,用于支撑所述锁定块。
[0021]较佳地,所述锁定装置还包括一设于所述支架上的挡块,所述挡块正对所述凹槽的开口,用于引导所述卡钩滑入所述凹槽。
[0022]较佳地,所述锁定装置还包括一设于所述基座上的且与所述支架平行的侧板,所述侧板位于所述锁定块的同侧并与所述锁定块相间隔,所述侧板用于限制所述弹性杆的活动空间。
[0023]较佳地,所述锁定装置还包括一设于所述支架上的盖板,所述盖板上开设有一条形槽,用于限制所述弹性杆在所述条形槽内活动。
[0024]本实用新型中,上述优选条件在符合本领域常识的基础上可任意组合,即得本实用新型的各较佳实施例。
[0025]本实用新型的积极进步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的脚踏式刹车装置不改变原刹车装置的性能,且制动锁定更及时可靠,制动解除更方便,使包括其的设备的安全性大幅提高;同时使操作工人的工作强度有效减小;并且维修方便,维修成本较小。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6]图1为现有技术的脚踏式刹车装置未刹车时的结构示意图。[0027]图2为现有技术的脚踏式刹车装置刹车时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脚踏式刹车装置在自由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0029]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脚踏式刹车装置在制动锁定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0030]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脚踏式刹车装置在释放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0031]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锁定块的定位的示意图。
[0032]图7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锁定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3]下面举出较佳实施例,并结合附图来更清楚完整地说明本实用新型。
[0034]如图3所示,一种脚踏式刹车装置,包括一脚踏板1、一基座、一设于所述基座上的气阀3。脚踏板I的一端通过一铰座4与所述基座铰接,另一端是自由端,能够靠近或远离所述基座,或者说能绕所述基座转动。气阀3位于脚踏板I的下方,用于控制一制动器(图中未示出)抱闸制动或解除制动。脚踏板I的自由端下方固设有一弹性定位件,所述弹性定位件包括一弹性杆71、一压板72。弹性杆71与脚踏板I垂直,并且弹性杆71通过压板72与脚踏板I固接,压板72上设有一锁紧螺栓,用于将弹性杆71锁紧在压板72上。弹性杆71的自由端上设有一卡钩(图中未示出),所述卡钩是一直钩,并与弹性杆71垂直。所述基座上还设有一包括一锁定块81的锁定装置、一用于支撑锁定块81的支架84。锁定块81的外表面为光滑表面。锁定块81的下端面上开设有一凹槽82,所述卡钩与凹槽82相匹配。
[0035]如图3所示,当脚踏板I处于自由状态时,气阀3处于常态位置,与脚踏板I接触,弹性杆71位于锁定块81的上方。锁定块81的形状是三角形,较佳地,是等腰三角形,除此之外,锁定块81还可以是楔形,还可以是半圆形。
[0036]如图4所示,当脚踏板I处于制动锁定状态时,弹性杆71与锁定块81卡接,使得脚踏板I压住气阀3。具体来讲,弹性杆71上的所述卡钩沿着锁定块81 —侧的外表面向下滑入凹槽82里,此过程中,弹性杆71可能会略微弹性形变。当所述卡钩与凹槽82紧密卡接时,脚踏板I固定地压住气阀3,使气阀3控制所述制动器抱闸制动并处于锁定制动锁定状态。
[0037]如图5所示,当脚踏板I处于释放状态时,弹性杆71越过并脱离锁定块81,在弹性的作用下自动回归,使得脚踏板I松开气阀3并回复至自由状态,如此完成一个动作循环。具体来讲,当再次踩下踏脚板I后,弹性杆71回复至其未发生弹性形变或未受到任何压迫时能降低到的最低点,所述卡钩从凹槽82中脱离,然后弹性杆71回复至其自由状态时的位置。从而脚踏板I松开气阀3,使气阀3控制所述制动器解除制动。在本较佳实施例中,锁定块81上靠近弹性杆71的外表面与弹性杆71基本平行,并且该外表面与弹性杆71之间的距离为3_?5_。
[0038]在本实用新型中,锁定块81的设定位置至关重要。
[0039]如图6所示,第一圆弧轨迹101是由脚踏板I处于自由状态时,以弹性杆71与脚踏板I的固接点为圆心,弹性杆71的长度为半径所作的圆弧轨迹。第二圆弧轨迹102是由脚踏板I处于制动锁定状态时,以弹性杆71与脚踏板I的固接点为圆心,弹性杆71的长度为半径所作的圆弧轨迹。第三圆弧轨迹103是由脚踏板I处于自由状态时,以铰座4为圆心,该圆心至弹性杆71的自由端末的长度为半径所作的圆弧轨迹。锁定块81位于第一圆弧轨迹101和第二圆弧轨迹102之间,且锁定块81的上端部位于第三圆弧轨迹103的内侧,下端部位于第三圆弧轨迹103的外侧。所述内侧是指由第三圆弧轨迹103向铰座4延伸的方向,所述外侧是指由第三圆弧轨迹103向铰座4延伸的反方向。较佳地,锁定块81的下端面与第二圆弧轨迹102之间的距离小于或等于5mm。更佳地,锁定块81的下端面与第二圆弧轨迹102之间的距离为3_?5_。
[0040]如图3和图7所示,所述锁定装置还包括一设于支架84上的挡块83。挡块83的形状是矩形,除此之外,还可以是梯形或其它形状。挡块83的一端面正对凹槽82的开口,用于引导所述卡钩更顺利地滑入凹槽82中,避免制动锁定状态时,所述卡钩直接滑过锁定块81回复至其自由状态。因此,挡块83伸入凹槽82内,并且挡块83上伸入凹槽82内的端面与凹槽82的内壁面的间隔距离大于所述卡钩的厚度。
[0041]所述锁定装置还包括一设于所述基座上的且与支架84平行的侧板85,侧板85位于锁定块81的同侧并与锁定块81相间隔。侧板85用于限制弹性杆71的活动空间,以确保弹性杆71在由支架84、侧板85和所述基座所围成的空间内活动。
[0042]所述锁定装置还包括一设于支架84上且与支架84垂直的盖板86。盖板86上开设有一条形槽,用于限制弹性杆71在所述条形槽内活动。具体来讲,所述条形槽的形状是矩形,或者是由一对平行线和分别位于该对平行线两端的半圆形所构成的类似于体育领域中400米标准跑道形状的形状。
[0043]本实用新型的脚踏式刹车装置不改变原刹车装置的性能,且制动锁定更及时可靠,制动解除更方便,使包括其的门座式起重机或其它设备的制动安全性大幅提高。
[0044]虽然以上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这些仅是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是由所附权利要求书限定的。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实质的前提下,可以对这些实施方式做出多种变更或修改,但这些变更和修改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脚踏式刹车装置,包括一脚踏板和一基座,所述脚踏板的一端与所述基座铰接,另一端能够靠近或远离所述基座,所述基座上设有一用于控制一制动器的气阀,且所述气阀位于所述脚踏板的下方,其特征在于,所述脚踏板的一端下方固设有一与所述脚踏板垂直的弹性定位件,所述基座上还设有一包括一锁定块的锁定装置,当所述脚踏板处于制动锁定状态时,所述弹性定位件与所述锁定块卡接,使得所述脚踏板压住所述气阀;当所述脚踏板处于释放状态时,所述弹性定位件脱离所述锁定块,使得所述脚踏板松开所述气阀。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脚踏式刹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定位件包括一弹性杆,所述锁定块位于一第一圆弧轨迹和一第二圆弧轨迹之间,所述第一圆弧轨迹是由所述脚踏板处于自由状态时,以所述弹性杆与所述脚踏板的固接点为圆心,所述弹性杆的长度为半径所作的圆弧轨迹;所述第二圆弧轨迹是由所述脚踏板处于制动锁定状态时,以所述弹性杆与所述脚踏板的固接点为圆心,所述弹性杆的长度为半径所作的圆弧轨迹;且所述锁定块的上端部位于一第三圆弧轨迹的内侧,下端部位于所述第三圆弧轨迹的外侧,所述第三圆弧轨迹是由所述脚踏板处于自由状态时,以所述脚踏板与所述基座的铰接点为圆心,该圆心至所述弹性杆的自由端末的长度为半径所作的圆弧轨迹。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脚踏式刹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锁定块的下端面上开设有一凹槽,所述弹性杆的自由端设有一卡钩,所述卡钩与所述凹槽相匹配,且所述锁定块的外表面为光滑表面。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脚踏式刹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锁定块的形状是三角形或楔形。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脚踏式刹车装置,其特征在于,当所述踏脚板在释放状态时,所述锁定块上靠近所述弹性杆的外表面与所述弹性杆基本平行。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脚踏式刹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定位件还包括一压板,所述弹性杆通过所述压板与所述脚踏板固接。
7.如权利要求3?6中任一项所述的脚踏式刹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锁定装置还包括一支架,用于支撑所述锁定块。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脚踏式刹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锁定装置还包括一设于所述支架上的挡块,所述挡块正对所述凹槽的开口,用于引导所述卡钩滑入所述凹槽。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脚踏式刹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锁定装置还包括一设于所述基座上的且与所述支架平行的侧板,所述侧板位于所述锁定块的同侧并与所述锁定块相间隔,所述侧板用于限制所述弹性杆的活动空间。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脚踏式刹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锁定装置还包括一设于所述支架上的盖板,所述盖板上开设有一条形槽,用于限制所述弹性杆在所述条形槽内活动。
【文档编号】F16D71/00GK203702937SQ201320856391
【公开日】2014年7月9日 申请日期:2013年12月23日 优先权日:2013年12月23日
【发明者】杨龙, 施佳, 于亭周, 郭小伟 申请人:上海船厂船舶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