缓冲器的阻尼阀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686765阅读:180来源:国知局
缓冲器的阻尼阀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缓冲器的阻尼阀,在活塞速度处于低速区域时获得节流特性的阻尼力,并且在活塞速度处于中高速区域时使阻尼力降低。缓冲器的阻尼阀(E)包括:活塞(1),其划分出伸长侧室(A)与厚侧室(B);卡圈(2),其层叠于活塞(1)的压缩侧室侧;流路(3a),其在自活塞(1)至卡圈(2)的范围内贯穿活塞(1)以及卡圈(2),且该流路(3a)的入口始终与压缩侧室(A)相连通;叶片阀(4a),其层叠于卡圈(2),并将流路(3a)的出口封堵为能够进行开闭;以及第一外周槽(5a),其形成于活塞杆(5)的外周。在第一外周槽(5a)与卡圈(2)之间形成有作为节流部发挥功能的通路(T)。通路T的一侧与流路(3a)相连通,通路(T)的另一侧与厚侧室(B)相连通。
【专利说明】缓冲器的阻尼阀

【技术领域】
[0001 ] 本发明涉及一种缓冲器的阻尼阀。

【背景技术】
[0002]缓冲器安装于建筑物、车辆等并为了抑制振动而利用。在缓冲器的活塞部设有阻尼阀。
[0003]日本JP2005 - 48912A公开了缓冲器100的阻尼阀。如图5A所示,阻尼阀包括:活塞101,其将缓冲器100的缸体S内划分成填充有工作流体的伸长侧室Rl与压缩侧室R2 ;流路103c,其形成于活塞101,并将伸长侧室Rl与压缩侧室R2之间连通;以及阻尼力产生元件V,其层叠于活塞101的压缩侧室侧(图5中的下侧),对流经流路103c而自伸长侧室Rl向压缩侧室R2移动的工作流体赋予阻力。
[0004]阻尼力产生元件V包括多片叶片阀,该多片叶片阀包含由形成为环板状的第一?第三叶片阀140、141、142构成的节流部形成用叶片阀104c。第一叶片阀140、第二叶片阀141、第三叶片阀142自活塞侧起依该顺序配置。
[0005]如图5B所示,第一叶片阀140具有相对于活塞101的阀座(未图示)分离或落座的外周部140a和在外周部140a的内侧沿周向形成为圆弧状的通孔140b。如图5C所示,第二叶片阀141具有沿周向形成为圆弧状的通孔141a和自圆弧状的通孔141a形成至外周端的缺口 141b。如图所示,第三叶片阀142形成为不具有通孔、缺口的圆板状。第一叶片阀140的通孔140b和第二叶片阀141的通孔141a以上下重叠的方式配置(图5A)。
[0006]在层叠第一?第三叶片阀140、141、142的情况下,缺口 141b在图5A中的上下的开口被第一叶片阀140的外周部140a与第三叶片阀142封堵。另外,通孔141a在图5A中的下侧的开口被第三叶片阀142封堵。由此,第一叶片阀140的通孔140b、第二叶片阀141的通孔141a以及缺口 141b构成将流路103c与压缩侧室R2之间连通的通路,能够使该通路作为节流部而发挥功能。
[0007]在活塞速度处于低速区域的情况下,由于第一叶片阀140的外周部140a未离开活塞101的阀座,所以缓冲器100能够产生工作流体流经由通孔140b、通孔141a以及缺口141b构成的通路时的阻力所引起的节流特性的阻尼力。该情况下的阻尼特性(阻尼力相对于活塞速度的变化)如图6的实线fl所示那样成为比例特性。
[0008]在活塞速度处于中高速区域的情况下,构成阻尼力产生元件V的叶片阀104c的外周部向与活塞101相反的一侧弯曲,第一叶片阀140的外周部140a离开活塞101的阀座。由此,缓冲器100产生工作流体流经第一叶片阀140与阀座之间时的阻力所引起的阀特性的阻尼力。该情况下的阻尼特性(阻尼力相对于活塞速度的变化)如图6的实线f2所示那样成为比例特性。
[0009]然而,对于在阀座、叶片阀中具备作为节流部发挥功能的通孔的缓冲器,在活塞速度处于低速区域的情况下,该缓冲器产生工作流体流经通孔时的阻力所引起的节流特性的阻尼力。该情况下的阻尼特性(阻尼力相对于活塞速度的变化)如图6的虚线f3所示那样成为平方特性。因此,在这种缓冲器中,在活塞速度处于0?预定的范围(以下,称为“微低速区域”。)的情况下,存在阻尼系数(阻尼力变化量相对于活塞速度变化量的比例)较小、阻尼力不足的可能性。
[0010]与此相对,在图5所示的具备作为节流部发挥功能的通路的缓冲器100中,由于活塞速度处于低速区域的情况下的阻尼特性如图6的fl所示那样成为比例特性,所以能够抑制在微低速区域阻尼力不足。
[0011]另外,日本JP2008 — 138696A公开了一种采用分割活塞构造的阻尼阀。阻尼阀包括:活塞,其将缓冲器的缸体内划分为填充有工作流体的一室与另一室;卡圈(分隔件),其层叠于活塞的另一室侧;流路,其在自活塞至卡圈的范围内贯穿活塞以及卡圈,且入口始终与一室相连通;环板状的叶片阀(伸长侧盘阀),其层叠于卡圈的与活塞相反的一侧,并将流路的出口封堵为能够进行开闭;以及活塞杆,其贯穿活塞、卡圈以及叶片阀的轴心孔。
[0012]阻尼阀与日本JP2005 - 48912A所公开的缓冲器100相同地产生阀特性的阻尼力。而且,在该阻尼阀中,即使流路通过活塞的内周侧,也能够通过将叶片阀所分离或落座的环状的阀座形成于卡圈而使阀座大径化,所以能够增大叶片阀的直径而使叶片阀容易弯曲。因此,能够进一步减小活塞速度处于中高速区域的情况下的阻尼系数(阻尼力变化量相对于活塞速度变化量的比例)。


【发明内容】

[0013]在缓冲器中,为了在活塞速度处于低速区域的情况下获得节流特性的阻尼力、并且减小活塞速度处于中高速区域的情况下的阻尼系数,需要同时具备节流部形成用叶片阀与卡圈。但是,在该情况下,通过具备节流部形成用叶片阀而叶片阀的层叠片数增加,所以难以充分降低活塞速度处于中高速区域的情况下的阻尼系数。
[0014]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在活塞速度处于低速区域的情况下产生节流特性的阻尼力、并且抑制活塞速度处于中高速区域的情况下的阻尼系数的缓冲器的阻尼阀。
[0015]根据本发明的某实施方式,提供一种缓冲器的阻尼阀,其包括:阀盘,其划分出一室与另一室;卡圈,其层叠于阀盘的另一室侧;流路,其在自阀盘至卡圈的范围内贯穿阀盘以及卡圈,且该流路的入口始终与一室相连通;环板状的叶片阀,其层叠于卡圈的与阀盘相反的一侧,且将流路的出口封堵为能够进行开闭;轴构件,其贯穿阀盘、卡圈以及叶片阀的轴心孔;第一外周槽,其形成于轴构件的外周;以及通路,其形成于第一外周槽与卡圈之间,且作为节流部发挥功能,通路的一侧与流路相连通,通路的另一侧与另一室相连通。
[0016]以下,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本发明的优点。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7]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缓冲器的阻尼阀的纵剖视图。
[0018]图2是放大表示图1的局部的放大图。
[0019]图3是放大表示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缓冲器的阻尼阀的局部的纵剖视图。
[0020]图4是表示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缓冲器的阻尼阀的变形例的纵剖视图。
[0021]图5A是表示以往的缓冲器的阻尼阀的局部的纵剖视图。
[0022]图5B是表示以往的缓冲器的阻尼阀中的第一叶片阀的俯视图。
[0023]图5C是表示以往的缓冲器的阻尼阀中的第二叶片阀的俯视图。
[0024]图是表示以往的缓冲器的阻尼阀中的第三叶片阀的俯视图。
[0025]图6是表示安装有以往的阻尼阀的缓冲器的阻尼特性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6]首先,对第I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0027]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I实施方式的缓冲器D的阻尼阀E的纵剖视图。此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在多个附图中标注的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构件或者对应的构件。
[0028]设于缓冲器D的活塞部的阻尼阀E包括:活塞(阀盘)1,其划分出伸长侧室(一室)A与压缩侧室(另一室)B;卡圈2,其层叠于活塞I的压缩侧室侧(另一室侧);伸长侧流路(流路)3a,其在自活塞I至卡圈2的范围内贯穿活塞I以及卡圈2,且入口始终与伸长侧室A相连通;环板状的叶片阀4a,其层叠于卡圈2的与活塞I相反的一侧(与阀盘相反的一侧),并将伸长侧流路3a的出口封堵为能够进行开闭;以及活塞杆(轴构件)5,其贯穿活塞1、卡圈2以及叶片阀4a的轴心孔(未图示)。
[0029]阻尼阀E还包括形成于活塞杆5的外周的第一外周槽5a、以及形成于第一外周槽5a与卡圈2之间并作为节流部发挥功能的通路T。通路T的一侧与伸长侧流路3a相连通,通路T的另一侧与压缩侧室B相连通。
[0030]缓冲器D包括:缸体S,其容纳由油、水、水溶液等液体构成的工作流体;活塞杆5,其以能够出入于缸体S内的方式插入到该缸体S内;以及活塞1,其保持于活塞杆5的前端并滑动接触于缸体S的内周面。在缸体S内,利用活塞I划分出填充有工作流体的伸长侧室A与压缩侧室B,在活塞I的活塞杆侧(图1中的上侧)配置伸长侧室A,在与活塞杆5相反的一侧(图1中的下侧)配置压缩侧室B。
[0031]缓冲器D还包括利用压缩侧室B与基部构件划分而成并容纳工作流体的公知的储存器、利用压缩侧室B与自由活塞划分而成并能够膨胀、收缩的公知的气室。这些储存器或气室对缸体内的、与活塞杆5出入于缸体S内的体积大小相当的容积变化进行补偿,或者对温度变化弓I起的工作流体的体积变化进行补偿。
[0032]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阻尼阀E设于活塞部,所以权利要求书的“一室”与“另一室”分别相当于伸长侧室A与压缩侧室B,权利要求书的“阀盘”相当于活塞I。但是,如果是阻尼阀E设于基部构件部分的构造,则权利要求书的“一室”与“另一室”分别相当于压缩侧室B与储存器,权利要求书的“阀盘”相当于基部构件。
[0033]在活塞I的伸长侧室侧(图1中的上侧)自活塞侧起依次层叠有多张叶片阀4b、衬垫6b、以及阀止挡件7。在活塞I的压缩侧室侧(图1中的下侧)自活塞侧起依次层叠有卡圈2、垫片8、多张叶片阀4a、以及衬垫6a。活塞I以及卡圈2形成为环状,并分别具有贯穿各自的轴心部的轴心孔(未图示)。另外,叶片阀4a、4b、阀止挡件7、垫片8以及衬垫6a、6b形成为环板状,并分别具有贯穿各自的轴心部的轴心孔(未图示)。
[0034]以能够出入于缸体S内的方式插入到缸体S内的活塞杆5包括配置于前端部并在外周形成有螺纹槽5b的螺纹部50、以及与螺纹部50的基端侧(图1中的上侧)呈同轴状相连的安装部51。螺纹部50以及安装部51的外径形成为比与安装部51的基端侧(图1中的上侧)相连的部分52的外径小,在其交界形成有环状的台阶面53。
[0035]活塞杆5的螺纹部50以及安装部51依次贯穿阀止挡件7、伸长侧室侧的衬垫6b、伸长侧室侧的叶片阀4b、活塞1、卡圈2、垫片8、压缩侧室侧的叶片阀4a以及压缩侧室侧的衬垫6a(以下,称作“活塞等P”。)的各轴心孔,将螺母9螺纹结合于自活塞等P突出的螺纹部50,从而在螺母9与台阶面53之间保持活塞等P。
[0036]虽然分别配置于活塞1的伸长侧室侧(图1中的上侧)以及压缩侧室侧(图1中的下侧)的多张叶片阀4a、4b的内周侧夹在台阶面53与螺母9之间而固定于活塞杆5,但各叶片阀4a、4b的外周侧能够向离开活塞1的方向弯曲。另外,配置于压缩侧室侧(图1中的下侧)的叶片阀4a被赋予初始弯曲,该弯曲量能够通过使用厚度不同的垫片8或改变垫片8的层叠张数来进行调整。
[0037]螺纹结合于活塞杆5的螺纹部50的螺母9包括螺纹结合于螺纹部50的外周的螺母主体90和自螺母主体90立起的环状的立起部91。立起部91的内径形成为比螺纹部50以及安装部51的外径大。因此,在将螺母主体90螺纹结合于螺纹部50的情况下,立起部91越过螺纹部50而到达安装部51。
[0038]活塞1包括:活塞主体10,其形成有将伸长侧室A与压缩侧室B之间连通的两种流路、即伸长侧流路3a与压缩侧流路3b ;筒状的裙部11,其自活塞主体10的压缩侧室侧(图1中的下侧)外周部向卡圈侧延伸;以及滑动接触部12,其自活塞主体10的外周安装至裙部11的外周,并滑动接触于缸体s的内周面。
[0039]伸长侧流路3a在自活塞1至卡圈2的范围内贯穿活塞1以及卡圈2,具有形成于活塞主体10的内周侧的阀盘通孔30和形成于卡圈2的卡圈通孔31。伸长侧流路3a的入口与形成于活塞主体10的伸长侧室侧表面(图1中的上表面)的开口窗13相连接,并经由开口窗13始终与伸长侧室A相连通。伸长侧流路3a的出口与形成于卡圈2的压缩侧室侧表面(图1中的下表面)的窗20相连接,窗20的外周被环状的阀座21包围。压缩侧室侧的叶片阀4a通过其外周部相对于阀座21分离或落座,能够容许、切断伸长侧流路3a的连通。换句话说,伸长侧流路3a的出口被压缩侧室侧的叶片阀4a封堵为能够进行开闭。
[0040]压缩侧流路3b仅贯穿活塞1,并形成于活塞主体10的外周侧。压缩侧流路3b的入口在裙部11的内侧开口,并始终与压缩侧室B相连通。压缩侧流路3b的出口与形成于活塞主体10的伸长侧室侧表面(图1中的上表面)的窗14相连接,并利用包围窗14的外周的花瓣状的阀座15而与开口窗13(伸长侧流路3a)划分开。伸长侧室侧的叶片阀4b通过其外周部相对于阀座15分离或落座,能够容许、切断压缩侧流路3b的连通。换句话说,压缩侧流路3b的出口被伸长侧室侧的叶片阀4b封堵为能够进行开闭。
[0041]层叠于活塞1的压缩侧室侧(图1中的下侧)的卡圈2包括插入到活塞1的裙部11的内周侧的小外径部22、以及与小外径部22的和活塞1相反的一侧(图1中的下侧)呈同轴状相连并且外径形成为比小外径部22的外径大的大外径部23。
[0042]卡圈2的小外径部22的轴向长度被设定为,在将小外径部22插入到裙部11的内侧的情况下,小外径部22的一部分自裙部11突出。而且,大外径部23的外径形成为比缸体S的内径小。由此,工作流体能够在卡圈2的外周与缸体S的内周之间移动,并且形成于活塞主体10的压缩侧流路3b的入口不会被卡圈2封堵。而且,能够增大形成于卡圈2的阀座21的外径,从而能够增大压缩侧室侧的叶片阀4a的外径。
[0043]在活塞1中的与卡圈2相对的对接面(图1中的下表面)上形成有与阀盘通孔30相连的环状槽16、沿环状槽16的内周立起的环状的内周接触面17、以及沿环状槽16的外周立起的环状的外周接触面18。另外,在卡圈2中的与活塞I相对的对接面(图1中的上表面)上形成有与卡圈通孔31相连的环状槽24、沿环状槽24的内周立起的环状的内周接触面25、以及沿环状槽24的外周立起的环状的外周接触面26。
[0044]若使活塞杆5的安装部51贯穿活塞等P的轴心孔中并将螺母9螺纹结合于螺纹部50,则两外周接触面18、26紧贴,所以通过伸长侧流路3a的工作流体不会自两外周接触面18、26之间流出。另外,由于阀盘通孔30与卡圈通孔31之间经由两环状槽16、24而连通,所以即使阀盘通孔30与卡圈通孔31在周向上错开,也能够使阀盘通孔30与卡圈通孔31相连通。
[0045]图2是放大表示图1的局部的放大图。
[0046]供活塞等P安装的活塞杆5的安装部51包括:活塞保持部510,其与台阶面53 (图1)相连;小径部511,其与活塞保持部510的和台阶面53相反的一侧(图2中的下侧)相连,且外径形成为比活塞保持部510的外径小;卡圈保持部512,其与小径部511的和活塞保持部510相反的一侧(图2中的下侧)相连,且外径形成为与活塞保持部510相等;以及非螺纹部513,其设于卡圈保持部512与螺纹部50之间,且外径形成为比卡圈保持部512以及螺纹部50的外径小。
[0047]活塞1、伸长侧室侧的叶片阀4b、衬垫6b以及阀止挡件7安装于活塞保持部510的外周(图1),卡圈2、垫片8、压缩侧室侧的叶片阀4a以及衬垫6a安装于卡圈保持部512的外周(图1、2)。
[0048]在活塞杆5的安装部51的外周,自卡圈保持部512的小径部侧端(图2中的上端)至非螺纹部侧端(图2中的下端)形成有第一外周槽5a。在第一外周槽5a与卡圈2之间形成有作为节流部发挥功能的通路T。
[0049]安装部51的小径部511配置于与活塞I和卡圈2的两对接面相对的位置,在小径部511与活塞I以及卡圈2之间形成有与通路T相连通的环状的第一连通路tl。在卡圈2的内周接触面17上,沿径向形成有槽2a,在槽2a与活塞I的内周接触面17之间形成有与第一连通路tl以及伸长侧流路3a相连通的第二连通路t2。换句话说,作为节流部发挥功能的通路T的一侧经由第一、第二连通路tl、t2而与伸长侧流路3a相连通。
[0050]在形成于活塞杆5的安装部51的外周的外周槽5a与垫片8、压缩侧室侧的叶片阀4a、衬垫6a以及螺母的立起部91之间形成有与通路T相连通的第三连通路t3。在安装部51的非螺纹部513与螺母9的立起部91之间形成有与第三连通路t3相连通的环状的第四连通路t4。在活塞杆5的螺纹部50的外周,自安装部侧端(图2中的上端)至前端(图2中的下端)形成有第二外周槽5c。在第二外周槽5c与螺母主体90之间形成有与第四连通路t4以及压缩侧室B相连通的第五连通路t5。换句话说,作为节流部发挥功能的通路T的另一侧经由第三、第四、第五连通路t3、t4、t5而与压缩侧室B相连通。
[0051]此外,由于第三连通路t3与第五连通路t5之间经由环状的第四连通路t4而连通,所以即使第三连通路t3与第五连通路t5在周向上错开也可以。另外,也可以废除第四连通路t4(非螺纹部513)而将第三连通路t3与第五连通路t5连续地形成。
[0052]缓冲器D的阻尼阀E如以上那样构成,在伴随着缓冲器D的伸缩而在缸体S内向图1的上下方向移动的活塞的速度处于低速区域的情况下,伸长侧室侧以及压缩侧室侧的叶片阀4a、4b的外周部未离开卡圈2以及活塞I的阀座21、15,所以工作流体穿过作为节流部发挥功能的通路T而在伸长侧室A与压缩侧室B之间移动。由此,缓冲器D产生工作流体流经通路T时的阻力所引起的节流特性的阻尼力。
[0053]在活塞I向图1的上侧移动的缓冲器D伸长时,若活塞速度脱离低速区域而到达中高速区域,则被活塞I加压后的伸长侧室A的工作流体使压缩侧室侧的叶片阀4a的外周部向与活塞I相反的一侧弯曲,穿过伸长侧流路3a而向压缩侧室B移动。由此,缓冲器D产生工作流体流经压缩侧室侧的叶片阀4a与阀座21之间时的阻力所引起的阀特性的阻尼力。
[0054]在活塞I向图1的下侧移动的缓冲器D的压缩时,若活塞速度脱离低速区域而到达中高速区域,则被活塞I加压后的压缩侧室B的工作流体使伸长侧室侧的叶片阀4b的外周部向与活塞I相反的一侧弯曲,穿过压缩侧流路3b而向伸长侧室A移动。由此,缓冲器D产生工作流体流经伸长侧室侧的叶片阀4b与阀座15之间时的阻力所引起的阀特性的阻尼力。
[0055]此外,在上述说明中,为了对阻尼特性的变化进行说明,将活塞速度区分为低速区域与中高速区域,但这些区分的界限的速度能够任意地设定。
[0056]对本实施方式中的缓冲器D的阻尼阀E的作用效果进行说明。
[0057]缓冲器D的阻尼阀E包括:活塞1,其划分出伸长侧室A与压缩侧室B ;卡圈2,其层叠于活塞I的压缩侧室侧;伸长侧流路3a,其在自活塞I至卡圈2的范围内贯穿活塞I以及卡圈2,且入口始终与伸长侧室A相连通;环板状的叶片阀4a,其层叠于卡圈2的与活塞I相反的一侧,并将伸长侧流路3a的出口封堵为能够进行开闭;以及活塞杆5,其贯穿活塞1、卡圈2以及叶片阀4a的轴心孔。
[0058]阻尼阀E还包括形成于活塞杆5的外周的第一外周槽5a、以及形成于第一外周槽5a与卡圈2之间并作为节流部发挥功能的通路T,通路T的一侧与伸长侧流路3a相连通,通路T的另一侧与压缩侧室B相连通。
[0059]换句话说,由于卡圈2层叠于活塞I,且伸长侧流路3a在自活塞I至卡圈2的范围内贯穿活塞I以及卡圈2,所以即使将伸长侧流路3a形成于活塞I的内周侧,将压缩侧流路3b形成于活塞I的外周侧,也能够增大将伸长侧流路3a的出口封堵为能够进行开闭的叶片阀4a的外径。由此,能够减小活塞速度处于中高速区域的情况下的阻尼系数。
[0060]而且,由于作为节流部发挥功能的通路T形成于活塞杆5与卡圈2之间,所以在活塞速度处于低速区域的情况下,工作流体能够穿过通路T而在伸长侧室A与压缩侧室B之间移动。由此,缓冲器D能够产生节流特性的阻尼力。
[0061]而且,由于无需将把伸长侧流路3a的出口封堵为能够进行开闭的叶片阀4a做成以往那种节流部形成用叶片阀4c,所以无需如以往那样增加叶片阀4a的层叠张数。由此,即使做成在活塞速度处于低速区域的情况下缓冲器D能够产生节流特性的阻尼力,也能够抑制活塞速度处于中高速区域的情况下的阻尼系数变大。
[0062]而且,活塞杆5包括:螺纹部50,其配置于前端部,且在外周螺纹结合有螺母9 ;安装部51,其与螺纹部50的基端侧(图1中的上侧)相连,且在外周安装有活塞1、卡圈2以及压缩侧室侧的叶片阀4a ;安装部51包括配置在与活塞I以及卡圈2的各对接面相对的位置的小径部511。
[0063]在小径部511与活塞1以及卡圈2之间形成有与通路T相连通的环状的第一连通路tl,在活塞1与卡圈2之间沿径向形成有与第一连通路tl以及伸长侧流路3a相连通的第二连通路t2。
[0064]由此,作为节流部发挥功能的通路T的一侧经由第一、第二连通路tl、t2而与伸长侧流路3a相连通,并且即使第二连通路t2与通路T在周向上错开,第二连通路t2与通路T之间也能够经由第一连通路tl而连通。
[0065]而且,第一外周槽5a延伸至与压缩侧室侧的叶片阀4a相对的位置,在第一外周槽5a与压缩侧室侧的叶片阀4a之间形成有用于将通路T连通于压缩侧室B的第三连通路t3。
[0066]由此,无需对压缩侧室侧的叶片阀4a实施特别的加工,就能够利用用于形成作为节流部发挥功能的通路T的外周槽5a而使通路T连通于压缩侧室B。
[0067]而且,在螺纹部50的外周形成有第二外周槽5c,在第二外周槽5c与螺母9之间形成有用于将通路T连通于压缩侧室B的第五连通路t5。由此,能够将第五连通路t5用作作为节流部发挥功能的第二通路。在该情况下,能够加长节流部的长度。
[0068]而且,安装部51包括:卡圈保持部512,其在外周安装有卡圈2以及压缩侧室侧的叶片阀4a ;以及非螺纹部513,其配置于卡圈保持部512与螺纹部50之间,且外径形成为比卡圈保持部512以及螺纹部50的外径小。
[0069]螺母9包括螺纹结合于螺纹部50的螺母主体90和立起于螺母主体90的环状的立起部91。在非螺纹部513与立起部91之间形成有环状的第四连通路t4,第三连通路t3与第五连通路t5经由第四连通路t4而连通。
[0070]由此,即使第三连通路t3与第五连通路t5上下分开形成并在周向上错开,也能够使第三连通路t3与第五连通路t5经由第四连通路t4而连通。另外,能够分别自由地设定第一外周槽5a、第二外周槽5c的深度、宽度,从而能够更自由地设定缓冲器D的节流特性的阻尼力。
[0071]而且,卡圈2包括小外径部22、以及与小外径部22的和活塞1相反的一侧(与阀盘相反的一侧)同轴相连且外径形成为比小外径部22的外径大的大外径部23。由此,即使在活塞主体10的外周侧形成有压缩侧流路3b,也能够容易地防止压缩侧流路3b的入口被卡圈2封堵。
[0072]而且,由于压缩侧室侧的叶片阀4a所分离或落座的阀座21形成于大外径部23,所以能够容易地增大阀座21的外径,从而增大压缩侧室侧的叶片阀4a的外径。
[0073]接下来,对第2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0074]图3是放大表示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缓冲器D的阻尼阀E的局部的纵剖视图。本实施方式的缓冲器D的阻尼阀E不同于第1实施方式的方面在于用于使通路T的一侧与伸长侧流路3a相连通的构造、以及用于使通路T的另一侧与压缩侧室B相连通的构造,其他的构造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因此,对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的构件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说明。
[0075]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活塞杆(轴构件)5A包括配置于前端部并在外周形成有螺纹槽5b的螺纹部50、以及与螺纹部50的基端侧(图3中的上侧)同轴相连的安装部51A。螺纹部50以及安装部51A的外径形成为比与安装部51A的基端侧相连的部分52(图1)小径,并在其交界形成有环状的台阶面53(图1)。
[0076]安装部51A包括:活塞保持部510,其与台阶面53相连;卡圈保持部512,其与活塞保持部510的和台阶面53相反的一侧相连,且外径形成为与活塞保持部510的外径相等;以及非螺纹部513,其设于卡圈保持部512与螺纹部50之间,且外径形成为比卡圈保持部512以及螺纹部50的外径小。
[0077]在活塞保持部510的外周安装有活塞1、伸长侧室侧的叶片阀4b、衬垫6b以及阀止挡件7(图1),在卡圈保持部512的外周安装有卡圈2、垫片8、压缩侧室侧的叶片阀4a以及衬垫6a (图3)。
[0078]在活塞杆5A的安装部51A形成有第一外周槽5a。第一外周槽5a自活塞保持部510的卡圈保持部侧端部(图3中的下端部)设置至卡圈保持部512的非螺纹部侧端(图3中的下端)。在第一外周槽5a与活塞I之间形成有第六连通路t6,在第一外周槽5a与卡圈2之间形成有作为节流部发挥功能的通路T,在第一外周槽5a与垫片8、压缩侧室侧的叶片阀4a、衬垫6a以及螺母9的立起部91之间形成有第三连通路t3。
[0079]卡圈2的内周接触面25配置于比外周接触面26靠活塞杆5A的前端侧(图3中的下方)的位置。由此,即使活塞等P固定于活塞杆5A的外周,卡圈2的外周接触面26与活塞I的外周接触面18抵接,卡圈2的内周接触面25也不会抵接于活塞I的内周接触面17。因此,在活塞I与卡圈2之间形成有与伸长侧流路3a相连通的环状的第七连通路t7。
[0080]而且,在抵接于压缩侧室侧的衬垫6a的螺母9的立起部91的活塞侧表面(图3中的上表面)沿径向形成有槽9a,在槽9a与衬垫6a之间形成有与第三连通路t3以及另一室B相连通的第八连通路t8。
[0081]换句话说,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节流部发挥功能的通路T的一侧经由第六、第七连通路t6、t7而与伸长侧流路3a相连通,另一侧经由第三、第八连通路t3、t8而与压缩侧室B相连通。
[0082]对本实施方式中的缓冲器D的阻尼阀E的作用效果进行说明。
[0083]与第I实施方式相同,缓冲器D的阻尼阀E包括形成于活塞杆(轴构件)5A的外周的第一外周槽5a、以及形成于第一外周槽5a与卡圈2之间并作为节流部发挥功能的通路T,通路T的一侧与伸长侧流路3a相连通,通路T的另一侧与压缩侧室B相连通。
[0084]由此,由于作为节流部发挥功能的通路T形成于活塞杆5A与卡圈2之间,所以在活塞速度处于低速区域的情况下,工作流体能够穿过通路T而在伸长侧室A与压缩侧室B之间移动。由此,缓冲器D能够产生节流特性的阻尼力。
[0085]而且,无需将能够把伸长侧流路3a的出口封堵为能够进行开闭的叶片阀4a做成以往那种节流部形成用叶片阀4c,所以无需如以往那样增加叶片阀4a的层叠张数。由此,即使做成在活塞速度处于低速区域的情况下缓冲器D能够产生节流特性的阻尼力,也能够抑制活塞速度处于中高速区域的情况下的阻尼系数变大。
[0086]而且,通过将第一外周槽5a延伸至与活塞I相对的位置,在第一外周槽5a与活塞I之间形成与通路T相连通的第六连通路t6。另外,由于在活塞I与卡圈2之间沿径向形成与第六连通路t6以及伸长侧流路3a相连通的环状的第七连通路t7,所以通路T的一侧经由第六、第七连通路t6、t7而与伸长侧流路3a相连通。由此,无需如第I实施方式的活塞杆5那样设置小径部511。
[0087]而且,阻尼阀E包括层叠于压缩侧室侧的叶片阀4a的与活塞I相反的一侧的环板状的衬垫6a。
[0088]活塞杆5A的安装部51A包括:卡圈保持部512,其在外周安装卡圈2、压缩侧室侧的叶片阀4a以及衬垫6a ;以及非螺纹部513,其配置于卡圈保持部512与螺纹部50之间,且外径形成为比卡圈保持部512以及螺纹部50的外径小。第一外周槽5a延伸至卡圈保持部512的非螺纹部侧端。
[0089]螺母9包括螺纹结合于螺纹部50的螺母主体90和自螺母主体90立起的环状的立起部91。立起部91的内径形成为比卡圈保持部512的外径大,在立起部91的活塞侧表面沿径向形成有槽9a。
[0090]在第一外周槽5a与压缩侧室侧的叶片阀4a、衬垫6a以及立起部91之间形成有与通路T相连通的第三连通路t3,在衬垫6a与形成于螺母9的槽9a之间形成有与第三连通路t3以及压缩侧室B相连通的第八连通路t8。
[0091]由此,即使紧固自螺母9突出的活塞杆5A的前端而防止螺母9脱离,也能够保持通路T与压缩侧室B之间的连通状态。另外,由于在活塞杆5A的卡圈保持部512与立起部91之间形成有环状的缝隙,所以即使第一外周槽5a与立起部91的槽9a在周向上错开,也能够使第三连通路t3与第八连通路t8之间连通。
[0092]此外,也可以取代形成第八连通路t8,而是如图4所示那样将压缩侧室侧的衬垫6a形成为C环状,在合口部设置与第三连通路t3以及压缩侧室B相连通的第九连通路t9。而且,也可以在衬垫6a上沿径向设置槽,在该槽与螺母9或层叠于衬垫6a的叶片阀4a之间设置与第三连通路t3以及压缩侧室B相连通的连通路。而且,也可以在压缩侧室侧的任一叶片阀4a上沿径向设置槽,在该槽与衬垫6a或其他叶片阀4a之间设置与第三连通路t3以及压缩侧室B相连通的连通路。
[0093]以上,说明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但上述实施方式仅示出了本发明的应用例的一部分,其宗旨并不在于将本发明的技术范围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的具体结构。
[0094]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例示了缓冲器D的阻尼阀E设于缓冲器D的活塞部的情况,但也可以设于缓冲器D的基部构件部分。
[0095]而且,上述实施方式的缓冲器D是使用液体作为工作流体的的液压缓冲器,但也可以是使用气体作为工作流体的气压缓冲器。
[0096]而且,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将卡圈2层叠于压缩侧室侧,将在自活塞1至卡圈2的范围内贯穿活塞1以及卡圈2的流路形成为始终与伸长侧室A相连通并在缓冲器D伸长时供工作流体穿过的伸长侧流路3a,但也可以将卡圈2层叠于伸长侧室侧,将在自活塞1至卡圈2的范围内贯穿活塞1以及卡圈2的流路形成为始终与压缩侧室B相连通并在缓冲器D压缩时供工作流体穿过的压缩侧流路。
[0097]而且,用于将在卡圈2与形成于活塞杆5的外周的第一外周槽5a之间形成、且作为节流部发挥功能的通路T连通于伸长侧流路3a的结构、或用于使该通路T连通于压缩侧室B的结构并不限定于上述,能够适当地进行变更。
[0098]而且,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第一外周槽5a以及第二外周槽5c沿活塞杆5的轴向设有多个,但能够适当地选择第一外周槽5a、第二外周槽5c的形状、条数,例如,也可以形成为螺旋状。
[0099]本申请基于2012年7月10日向日本国特许厅提出申请的特愿2012 — 154190要求优先权,并将该申请的全部内容以参照的方式编入到本说明书中。
【权利要求】
1.一种缓冲器的阻尼阀,其包括: 阀盘,其划分出一室与另一室; 卡圈,其层叠于上述阀盘的另一室侧; 流路,其在自上述阀盘至上述卡圈的范围内贯穿上述阀盘以及上述卡圈,且该流路的入口始终与上述一室相连通; 环板状的叶片阀,其层叠于上述卡圈的与上述阀盘相反的一侧,且将上述流路的出口封堵为能够进行开闭; 轴构件,其贯穿上述阀盘、上述卡圈以及上述叶片阀的轴心孔; 第一外周槽,其形成于上述轴构件的外周;以及 通路,其形成于上述第一外周槽与上述卡圈之间,且作为节流部发挥功能, 上述通路的一侧与上述流路相连通,上述通路的另一侧与上述另一室相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缓冲器的阻尼阀,其中, 上述轴构件具有配置于前端部且在外周螺纹结合有螺母的螺纹部、以及与上述螺纹部的基端侧相连且在外周安装有上述阀盘、上述卡圈以及上述叶片阀的安装部, 上述安装部具有配置于与上述阀盘以及上述卡圈的各对接面相对的位置的小径部,在上述小径部与上述阀盘以及上述卡圈之间形成有与上述通路相连通的环状的第一连通路, 在上述阀盘与上述卡圈之间,沿径向形成有与上述第一连通路以及上述流路相连通的第二连通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缓冲器的阻尼阀,其中, 上述第一外周槽延伸至与上述叶片阀相对的位置, 在上述第一外周槽与上述叶片阀之间形成有使上述通路连通于上述另一室的第三连通路。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缓冲器的阻尼阀,其中, 在上述螺纹部的外周形成有第二外周槽, 在上述第二外周槽与上述螺母之间形成有使上述通路连通于上述另一室的第五连通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缓冲器的阻尼阀,其中, 上述卡圈具有小外径部、以及与上述小外径部的和上述阀盘相反的一侧同轴相连并且外径形成为比上述小外径部的外径大的大外径部。
【文档编号】F16F9/348GK104334912SQ201380027422
【公开日】2015年2月4日 申请日期:2013年6月5日 优先权日:2012年7月10日
【发明者】山田秀树 申请人:萱场工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