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定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5687320阅读:145来源:国知局
固定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固定装置,包括第一连接组件、第二连接组件和承接件,承接件与第一连接组件孔轴配合连接、承接件与第二连接组件构成自锁结构,第一连接组件包括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承接件包括第一轴,第一轴置于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内,第一轴的一端设有环槽,第一部件的下端设有第一孔,第一孔的内侧与环槽配合,第一部件下端与第二部件上端连接,第一连接组件用于连接射频射频卡、摄像头等零件,第二连接组件用于是固定装置吸附于载体上,承接件用于与第一连接组件、第二连接链接组件连接,使固定装置整体构成联动结构,可多方位调整角度且自紧固性能强。
【专利说明】固定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仪器的零部件,特别涉及一种固定部件。
【背景技术】
[0002]一些附加元件需固定在特定载体上,都需要一个额外的固定装置。
[0003]目前射频卡、摄像头等等此类附加元件,尤其用于运输工具等载体的,除了固定的需要,通常还需要固定装置对其进行角度调整。
[0004]由于运输工具等载体无可避免的会产生颠簸和震动,一般可调角度的固定装置内部零部件之间容易松动,导致附加元件的角度和相对位置发生改变。现有一些固定装置采用增加螺钉的方式,通过使用者将螺钉拧紧,增加零部件之间的静摩擦力,从而避免零部件之间的松动。螺纹容易松动,螺钉必须用到金属材料,可能存在生锈和磨损等等问题,且这种方式增加了固定装置的原有零部件的数量,使固定装置整体显得结构过于复杂和笨重。

【发明内容】

[0005]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不需要螺钉和其他附加结构,仅使用少量必要连接部件即可达到高稳固性的可全方位调节角度的固定装置。
[0006]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固定装置,包括第一连接组件、第二连接组件和承接件,承接件与第一连接组件孔轴配合连接、承接件与第二连接组件构成自锁结构,第一连接组件包括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承接件包括第一轴,第一轴置于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内,第一轴的一端设有环槽,第一部件的下端设有第一孔,第一孔的内侧与环槽配合,第一部件下端与第二部件上端连接。
[0007]其有益效果是,第一连接组件用于连接射频射频卡、摄像头等零件,第二连接组件用于是固定装置吸附于载体上,承接件用于与第一连接组件、第二连接链接组件连接,使固定装置整体构成联动结构,可多方位调整角度且自紧固性能强,第一连接件与承接件孔轴配合使第一连接件可水平转动调节角度。
[0008]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二部件的上端设有过盈面,第一部件的下端和第二部件的上端均设有限位组件。
[0009]其有益效果是,增加第一部件底端与环槽间的预紧力,增加内斜面对外斜面的压力,因此过盈面可增加第一连接组件与承接件之间的预紧力避免在颠簸时发生转动。
[0010]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部件的下端设有第二孔,第二孔与第一孔连通。
[0011]其有益效果是,第二孔方便安装时将环槽与第一孔配合,第一孔使第一连接组件可以以第一轴为圆心作水平转动,不可沿第一轴轴向作垂直位移。
[0012]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轴下端设有外斜面,第二部件的下端设有内斜面,内斜面与外斜面紧密贴合。
[0013]其有益效果是,斜面使第二部件对第一轴产生径向力,因此加强第二部件与第一轴之间的预紧力。[0014]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还提供了一种固定装置,包括第一连接组件、第二连接组件和承接件,承接件与第一连接组件孔轴配合连接,承接件与第二连接组件构成自锁结构,第二连接组件包括衔接柱,承接件包括铰接头,铰接头设有销和支撑端,衔接柱设有通孔,销穿过通孔。
[0015]其有益效果是,第二链接组件与承接件构成带有铰接的结构,因此第二连接组件可做垂直转动。
[0016]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支撑端设有卡齿。
[0017]其有益效果是,卡齿使第二连接组件变为定档转动,可以更稳固的固定在一个角度。
[0018]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二连接组件还包括底壳和吸盘,底壳设有开口,吸盘设于第二连接组件底侧,衔接柱下端穿过开口固定在吸盘内。
[0019]其有益效果是,吸盘使连接装置可牢固吸附在特定载体上。
[0020]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还提供了一种固定装置,包括第一连接组件、第二连接组件和承接件,承接件与第一连接组件孔轴配合连接,承接件与第二连接组件构成自锁结构,承接件由主件和副件构成可拆卸连接。
[0021]其有益效果是,承接件分为可拆卸的主副件两部分,方便人手拆装。
[0022]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还包括至少一个设于主件或副件内侧面的柱型凸起。
[0023]其有益效果是,柱型凸起固定了主件与副件之间只能以一种角度配合。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4]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固定装置的整体示意图;
[0025]图2为图1的承接件的整体示意图;
[0026]图3为图2的局部侧视图;
[0027]图4为图1的第一连接组件的分解示意图;
[0028]图5为图4的另一角度的分解示意图;
[0029]图6为图1的第二连接组件的整体示意图;
[0030]图7为图1的第一部件和第一轴的结构关系放大图;
[0031]图8为图7的另一结构关系放大图;
[0032]图9为图1的第二部件和第一轴的结构关系放大图;
[0033]图10为图1的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的结构关系放大图;
[0034]图11为第一连接组件和第一轴的尺寸对照图;
[0035]图12为本发明另一实施方式的第二连接组件与承接件的连接关系的示
[0036]意图;
[0037]图13为第二连接组件一般状态时的示意图;
[0038]图14为第二连接组件自锁状态时的示意图;
[0039]图15为图1的承接件的分解示意图;
[0040]图16为图15的另一角度的分解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0041 ]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0042]如图1所示,固定装置主要分为第一连接组件1、第二连接组件2和承接件3三部分。
[0043]如图2,承接件3按上下两部分分为第一轴31和铰接头32,第一轴31和铰接头32为一整体。第一连接组件I与第一轴31孔轴配合连接,第二连接组件2与铰接头32构成自锁结构。
[0044]结合图4、5,第一连接组件I包括第一部件11和第二部件12,第一部件11的下端与第二部件12的上端接触,第一部件11的下端与第二部件12的上端均设有限位组件13。
[0045]第一部件11的下端设有第一孔111和第二孔112,第一孔111和第二孔112连通,第一轴31的一端设有环槽311。
[0046]第二部件12的上端设有过盈面121。
[0047]结合图2和图5,第一轴31的下端设有外斜面113,第二部件12的下端设有内斜面 122。
[0048]上述结构中:
[0049]如图1,第二部件12套设在第一轴31上,第一轴31的下端的外斜面113与第二部件12的下端的内斜面122贴合,限制第二部件12沿第一轴31轴向作垂直往下位移;
[0050]结合图7和图8,第一轴31外侧半径比第二孔112内侧半径小,环槽311表面尺寸与第一孔111内侧尺寸相同,第一轴31通过第二孔112套入第一部件11,环槽311与第一孔111配合,限制第一部件11沿第一轴31作垂直位移;
[0051]如图9,第一部件11的下端与第二部件12的上端接触,由于第一部件11的垂直位移已被限制,因此第二部件12垂直位移亦被限制;
[0052]如图10,第一部件11与第二部件12的接触面各设有限位组件13,本实施例中第一部件11与第二部件12各设有两组限位组件13,限位组件13分为正向限位件13a和反向限位件13b,反向限位件13b为一个三角状钩头,第一部件11与第二部件12接触时,第一部件11作相对于第二部件12的水平逆时针旋转至四组正向限位件13a相抵,同时四组反向限位件13b相抵,限制第一部件11水平顺时针回转。
[0053]如图11,第一轴3和第二部件12两部分,第一孔111与环槽311尺寸相同,第二部件12内侧包括内斜面122的尺寸与第一轴31外侧包括外斜面113的尺寸相对应。第一孔111的厚度与环槽311的宽度均为P,第一轴31中从环槽311的开口到下端的垂直高度与第二部件12的垂直高度均为n,故第一连接组件I包合第一轴31构成孔轴配合结构,第一连接组件I可以以第一轴31为圆心作水平转动,不可沿第一轴31轴向作垂直位移。
[0054]本实施例中,第二部件12上端的面增设有一个过盈面121,使第二部件12的垂直最大高度改变为m,数值m>n,使第一部件11底端与环槽311之间形成过盈配合。
[0055]过盈面121的作用有两点:
[0056]第一是增加第一部件11底端与环槽311间的预紧力,增大第一部件11作水平逆时针旋转所需的力,且同时强化了反向限位件13b的限位作用;第二是增加内斜面122对外斜面113的压力,压力由斜面分解为一垂直力和一径向力,同时压力的反作用力也分解为一垂直力和一径向力,压力与其反作用力的径向力加强了第二部件12与第一轴31间的预紧力,因此第一连接组件I通过第二部件12绕第一轴31为圆心作转动所需的力更大。[0057]如图1、图6,第二连接组件2包括衔接柱21、设于衔接柱21上的通孔22、底壳23、吸盘24和设于底壳23上的开口 25。
[0058]吸盘24设于底壳23底侧,底壳23设有开口 25,衔接柱21下端穿过开口 25固定在吸盘24内。
[0059]如图2,承接件3的铰接头32包括销321和支撑端322。
[0060]结合图2、图3,支撑端322为两个1/4圆状的部件322’,销321的两端连接于该两个部件322’内侧同圆心处,该两个部件322’的圆心至侧边的距离r小于圆心至圆曲边的距离R,支撑端322与第一轴31的下端固定连接。本实施例中支撑端322的圆曲边增设有卡齿323,卡齿323沿圆曲边呈齿轮状,如图3,部件322’的圆心至卡齿323齿根距离即为R,件322’的圆心至卡齿323齿顶的距离R’大于R,支撑端322设有卡齿323的圆曲边与第二连接组件2的底壳23贴合。
[0061]上述结构中:
[0062]销321穿过衔接柱21的通孔22,销321的两端与支撑端322内侧连接,本实施例中,销321的外径与通孔22的孔径相同,销321的长度与通孔22的轴向长度相同,因此铰接头32固定在第二连接组件2上,只可以以销321为圆心作垂直转动,不可沿销321轴向作水平位移。
[0063]使用时将固定装置置于需固定的载体上,如图13所示为吸盘24在自然形状时的第二连接组件2的示意图,这是第二连接组件2的一般状态。图12中虚线所示的承接件3与第二连接组件2之间仅有销321与通孔22孔轴配合连接,因此承接件3可以自由作垂直转动。
[0064]图12中,实线所示的承接件3转动至支撑端322的卡齿323与底壳23上端面接触,销321的轴心至底壳23上端面的距离小于销321的轴心至卡齿323的距离,距离差值为m,m为大于O的自然数,因此当承接件3转动至卡齿323抵在底壳23上时,销321通过通孔22对衔接柱21产生向上的拉力,致使衔接柱21上移。
[0065]如图14,由于衔接柱21下端固定在吸盘24上,因此衔接柱21使吸盘24中间部分形变至曲度更大的形状,吸盘24内的空间由SI增大至S2,凭借吸盘24软硅胶材质的特性,吸盘24在形变过程中四边仍可阻隔空气进入,因此吸盘24内的气压减少,从而遭受外界大气压的压力而紧紧吸附在载体上。
[0066]大气压强对吸盘24的压力使其产生回复至一般状态的趋势力,即对衔接柱21产生向下的拉力,该向下的拉力大于销321对衔接柱21产生的向上的拉力,该合力转化为卡齿323与底壳23之间的预警力;由于吸盘24对衔接柱21的向下的力随距离而增大,而R’大于R,因此卡齿323与底壳23之间的角度倾向于卡在两轮齿之间,这样即使得承接件3不易于转动,因此承接件3与第二连接组件2之间构成自锁结构。图14中的第二连接组件2即为对应的自锁状态。
[0067]如图15、16所示,为使固定装置方便使用者自行拆装,承接件3按左右两部分分为主件33和副件34,主件33和副件34通过压装构成可拆连接,第一轴31和铰接头32都分拆在主件33和副件34中。销321固定在主件33或副件34的内侧面均可,本实施例中,销321固定在主件33的内侧面。主件33或副件34的内侧面还可设置柱型凸起35。本实施例中,副件34内侧面设有两个柱型凸起35。在主件33内侧面有对应设置的盲孔36,使柱型凸起35以及销321的端头均可置入盲孔36内。柱型凸起35的作用主要是限制主件33和副件34之间的相对运动,通过柱型凸起35及销321的共同限位作用,即可使主件33与副件34之间以唯一的角度进行组装。
【权利要求】
1.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连接组件(I)、第二连接组件(2)和承接件(3),所述承接件(3)与第一连接组件(I)孔轴配合连接、所述承接件(3)与第二连接组件(2)构成自锁结构,所述第一连接组件(I)包括第一部件(11)和第二部件(12),所述承接件(3)包括第一轴(31),所述第一轴(31)置于所述第一部件(11)和第二部件(12)内,所述第一轴(31)的一端设有环槽(311),所述第一部件(11)的下端设有第一孔(111),所述第一孔(111)的内侧与环槽(311)配合,所述第一部件(11)下端与第二部件(12)上端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部件(12)的上端设有过盈面(121),所述第一部件(11)的下端和第二部件(12)的上端均设有限位组件(1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部件(11)的下端设有第二孔(112),所述第二孔(112)与第一孔(111)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轴(31)下端设有外斜面(113),所述第二部件(12)的下端设有内斜面(122),所述内斜面(122)与外斜面(113)紧密贴合。
5.固定装置,包括第一连接组件(I)、第二连接组件(2)和承接件(3),所述承接件(3)与第一连接组件(I)孔轴配合连接,所述承接件(3)与第二连接组件(2)构成自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组件(2)包括衔接柱(21),所述承接件(3)包括铰接头(32),所述铰接头(32 )设有销(321)和支撑端(322 ),所述衔接柱(21)设有通孔(22 ),所述销(321)穿过通孔(22)。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端(322)设有卡齿(323)。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组件(2)还包括底壳(23)和吸盘(24),所述底壳(23)设有开口(25),所述吸盘(24)设于第二连接组件(2)底侦牝所述衔接柱(21)下端穿过开口(25)固定在吸盘(24)内。
8.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连接组件(I)、第二连接组件(2)和承接件(3),所述承接件(3 )与第一连接组件(I)孔轴配合连接,所述承接件(3 )与第二连接组件(2 )构成自锁结构,所述承接件(3)由主件(33)和副件(34)构成可拆卸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至少一个设于所述主件(33)或副件(34)内侧面的柱型凸起(35)。
【文档编号】F16B47/00GK103697057SQ201410008164
【公开日】2014年4月2日 申请日期:2014年1月8日 优先权日:2014年1月8日
【发明者】陈振峰, 向永良 申请人:陈振峰, 向永良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