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发动机双减震装置及装有双减震装置的发动机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5709160阅读:124来源:国知局
一种发动机双减震装置及装有双减震装置的发动机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发动机双减震装置及装有双减震装置的发动机装置,包括发动机支承座,发动机支承座设有底座板和支架板,底座板上设置竖直螺栓孔;发动机支承座底部设有上减震组件和下减震组件,上减震组件和下减震组件上分别设有定位安装孔,定位安装孔与竖直螺栓孔对应设置,上减震组件和下减震组件通过连接螺栓、螺母与发动机支承座连接;上减震组件设有上减震垫,上减震垫顶部设有上盖,上盖周边设有向下延伸的挡边;下减震组件设有下减震垫,下减震垫底部设有下盖,下盖周边设有向上延伸的挡边。本实用新型中依靠上盖和下盖上的挡边可以防止上、下减震垫被压缩后变形过量,延缓减震垫的老化。
【专利说明】一种发动机双减震装置及装有双减震装置的发动机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发动机的减震装置,特别涉及一种发动机双减震装置及装有双减震装置的发动机装置。
【背景技术】
[0002]车辆发动机工作的时候,活塞在气缸内的往复运动、气缸内燃料的燃烧及其它运动部件随活塞杆的运动均会造成发动机剧烈震动。如果把发动机直接连接到底盘上,会使底盘也跟着震动,震动的传导直接影响到工程机械的整机可靠性和使用寿命,同时也使司机的乘坐舒适性变差,降低工作效率,必须采取一些有效方法来减少震动。传统的发动机采用弹性支承降低震动,在发动机底座与底架之间设置减震垫,减震垫在竖直方向上能很好的吸收发动机的震动,减震垫结构简单,成本低,性能可靠。减震垫承受着发动机自重和工作震动等竖直方向的挤压,沿水平方向上压缩变形过度,极易导致减震垫老化、断裂,而这种风险无法直观的检验出来。因此,需要提供一种发动机双减震装置及装有双减震装置的发动机装置。

【发明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发动机双减震装置及装有双减震装置的发动机装置,该双减震装置设上减震组件和下减震组件,实现竖直方向上震动的双倍吸收,防止减震垫压缩过量,延缓减震垫的老化。
[000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由下述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发动机双减震装置,包括发动机支承座,所述发动机支承座设有底座板和支架板,所述支架板上设置连接发动机底座的水平螺栓孔,所述底座板上设置竖直螺栓孔;所述发动机支承座底部设有上减震组件和下减震组件,所述上减震组件和所述下减震组件上分别设有定位安装孔,所述定位安装孔与所述竖直螺栓孔对应设置,所述上减震组件和所述下减震组件通过连接螺栓、螺母与所述发动机支承座连接;所述上减震组件设有上减震垫,所述上减震垫顶部设有上盖,所述上盖周边设有向下延伸的挡边;所述下减震组件设有下减震垫,所述下减震垫底部设有下盖,所述下盖周边设有向上延伸的挡边。
[0005]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是由下述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装有双减震装置的发动机装置,包括发动机底座,所述发动机底座上安装至少四个所述发动机双减震装置。
[0006]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0007]本实用新型设置上减震组件和下减震组件,上减震组件和下减震组件分别安装在底架横梁两侧,实现竖直方向上震动的双倍吸收;上盖和下盖的挡边可以防止上、下减震垫被压缩后变形过量,延缓减震垫的老化。
[0008]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详尽说明。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0009]图1是实施例一的双减震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0]图2是发动机支承座的示意图;
[0011]图3是上盖的示意图;
[0012]图4是上减震垫的示意图;
[0013]图5是间管的示意图;
[0014]图6是下盖的示意图;
[0015]图7是垫板的示意图;
[0016]图8是底架的示意图;
[0017]图9是发动机双减震装置的安装示意图;
[0018]图10是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9]实施例一:
[0020]参见图1至图9, 一种发动机双减震装置,包括发动机支承座I,所述发动机支承座设有底座板和支架板,所述底座板与所述支架板之间设置加强筋;所述支架板上设置连接发动机底座的水平螺栓孔,所述底座板上设置竖直螺栓孔;所述发动机支承座底部设有上减震组件和下减震组件,所述上减震组件和所述下减震组件上分别设有定位安装孔,所述定位安装孔与所述竖直螺栓孔对应设置,所述上减震组件和所述下减震组件通过连接螺栓
2、螺母9与所述发动机支承座连接;所述上减震组件设有上减震垫4,所述上减震垫顶部设有上盖3,所述上盖周边设有向下延伸的挡边;所述下减震组件设有下减震垫,所述下减震垫底部设有下盖6,所述下盖周边设有向上延伸的挡边。
[0021]参见图1、图2,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发动机支承座I设有底座板和支架板,所述底座板与支架板相互垂直连接,所述底座板与所述支架板之间设置加强筋;所述支架板上设置四个水平螺栓孔,所述支架板通过螺栓与发动机底座连接;所述底座板上对称设置两个竖直螺栓孔,竖直螺栓孔内穿装连接螺栓2。
[0022]参见图1,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发动机支承座I底部设有上减震组件和下减震组件,所述上减震组件和所述下减震组件上分别设有两个定位安装孔,所述定位安装孔与所述竖直螺栓孔对应设置,所述上减震组件和所述下减震组件通过连接螺栓2、螺母9与所述发动机支承座连接。
[0023]参见图1、图3、图4、图6,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上减震组件设有上减震垫4,所述上减震垫顶部设有上盖3,所述上盖周边设有向下延伸的挡边;所述下减震组件设有下减震垫,所述下减震垫底部设有下盖6,所述下盖周边设有向上延伸的挡边。上减震垫为长方体形,其厚度是20毫米,上减震垫的压缩量是4毫米。下减震垫与上减震垫相同。经测试,在减震垫受到挤压压缩变形后,上、下表面积增大,如果限制其在水平方向上的变形,可以有效延缓其老化的趋势。
[0024]参见图1、图8、图9,在本实施例中,底架8是一个矩形框架,底架上安装有四个发动机双减震装置,四个发动机双减震装置通过连接螺栓2、螺母9固定安装在所述底架上;其中,所述上减震组件安装在底架上表面,所述下减震组件安装在底架下表面。
[0025]发动机工作过程中,发动机减震装置除主要受沿垂直方向上的震动外,还受到自振频率较低的剪切力,由于在生产制造中不易控制公差积累等因素,造成装配后,连接螺栓受到不易察觉的剪切力作用,导致连接螺栓松动和断裂的现象,目前只是单纯加大螺栓型号或者加厚减震垫,对减震效果并没有起到实质性的作用。
[0026]参见图1、图5、图8,进一步的,所述上减震组件的定位安装孔与所述下减震组件的定位安装孔组成一条孔道,所述孔道的内壁上设有间管5。连接螺栓2紧固后,由于间管支撑作用,使减震垫不会随紧固力的加大而增大压缩量,这样即使发动机震动较大也不会再压缩减震垫,导致连接螺栓松动,连接螺栓安装后,可以顺利的在间管内滑动,连接螺栓不再承受剪切力,此时连接螺栓垂直于底架8,保证了连接的可靠性,解决连接螺栓易断的缺陷。本实施例中的连接螺栓采用M14标准螺栓,即可达到与同类型M16标准螺栓相同的紧固效果。
[0027]参见图1、图7,进一步的,所述下盖底部设置垫板7。由于本实施例中的下盖设计较薄,为防止其受力不均匀而发生变形,在下盖6与螺母9之间设置垫板。
[0028]参见图3、图6,进一步的,所述上盖3由钢板冲压成形,所述下盖6由钢板冲压成形。在本实施例中,上盖的壁厚为1.5毫米,下盖的壁厚为1.5毫米。冲压与铸造、锻造相t匕,具有薄、匀、轻、强的特点。由于采用精密模具,工件精度可达微米级,且重复精度高、规格一致。冷冲压件一般不再经切削加工,或仅需要少量的切削加工。热冲压件精度和表面状态低于冷冲压件,但仍优于铸件、锻件,切削加工量少。
[0029]进一步的,所述上盖略大于下盖的尺寸,这样可以防止下盖内积水,对下减震垫进行长时间浸泡,影响下减震垫的寿命。
[0030]进一步的,所述螺母9为锁紧螺母。本实施例中,用两个一样的螺母拧在连接螺栓上,在两个螺母之间附加一个拧紧力矩,使得螺栓连接可靠。
[0031]进一步的,所述上减震垫4为丁基橡胶、氯丁橡胶、聚氨酯橡胶、硅橡胶中的一种。
[0032]进一步的,所述下减震垫为丁基橡胶、氯丁橡胶、聚氨酯橡胶、硅橡胶中的一种。
[0033]进一步的,所述上盖3的挡边高度为所述上减震垫4厚度的一半。
[0034]进一步的,所述下盖6的挡边高度为所述下减震垫厚度的一半。
[0035]实施例二:
[0036]参见图10,在本实施例中,一种装有所述的双减震装置的发动机装置,包括发动机底座,所述发动机底座上安装至少四个所述发动机双减震装置。本实施中涉及的双减震装置的技术内容,请参照实施例一中公开的内容进行理解,实施例一中记载的内容也应作为本实施例公开的内容。
[0037]参见图1、图10,进一步的,所述发动机支承座设有底座板和支架板,所述支架板上设置连接发动机底座的水平螺栓孔,在发动机底座的侧面上对应设置四组水平螺栓孔,所述发动机双减震装置的支架板通过螺栓、螺母与所述发动机底座固定连接。
[0038]本实施例的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披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书的保护范围为准。
【权利要求】
1.一种发动机双减震装置,包括发动机支承座,所述发动机支承座设有底座板和支架板,所述支架板上设置连接发动机底座的水平螺栓孔,所述底座板上设置竖直螺栓孔;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动机支承座底部设有上减震组件和下减震组件,所述上减震组件和所述下减震组件上分别设有定位安装孔,所述定位安装孔与所述竖直螺栓孔对应设置,所述上减震组件和所述下减震组件通过连接螺栓、螺母与所述发动机支承座连接;所述上减震组件设有上减震垫,所述上减震垫顶部设有上盖,所述上盖周边设有向下延伸的挡边;所述下减震组件设有下减震垫,所述下减震垫底部设有下盖,所述下盖周边设有向上延伸的挡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双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减震组件的定位安装孔与所述下减震组件的定位安装孔组成一条孔道,所述孔道的内壁上设有间管。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双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盖底部设置垫板。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双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的挡边高度为所述上减震垫厚度的一半;所述下盖的挡边高度为所述下减震垫厚度的一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双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板与所述支架板之间设置加强筋。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双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由钢板冲压成形,所述下盖由钢板冲压成形。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双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母为锁紧螺母。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双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减震垫为丁基橡胶、氯丁橡胶、聚氨酯橡胶、硅橡胶中的一种;所述下减震垫为丁基橡胶、氯丁橡胶、聚氨酯橡胶、娃橡胶中的一种。
9.一种装有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双减震装置的发动机装置,包括发动机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动机底座上安装至少四个所述发动机双减震装置。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发动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动机双减震装置的支架板通过螺栓、螺母与所述发动机底座固定连接。
【文档编号】F16F15/08GK203796851SQ201420246428
【公开日】2014年8月27日 申请日期:2014年5月14日 优先权日:2014年5月14日
【发明者】史卫锋, 陈诚, 王强强, 孙维华 申请人:奇瑞重工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