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丝放线摇篮吸振缓冲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5710246阅读:198来源:国知局
单丝放线摇篮吸振缓冲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单丝放线摇篮吸振缓冲装置,包括在长轴两端对称设有吊耳的摇篮底板,所述摇篮底板顶面中心设有由内向外同轴设置的放线摇篮工字轮轴和放线工字轮,每个吊耳两侧的顶面分别固定有开口朝内的F型吊耳连接座,每个吊耳及对应的两个吊耳连接座所围成的结构中间设有通过机架固定的轴承座,所述轴承座的内孔中设有由外向内依次设置的轴承和旋轮轴,所述轴承座顶部为一平面,该轴承座平面设有中部与其固定相连的板弹簧,所述板弹簧两端分别与吊耳连接座顶面相连。本实用新型能够缓冲吸振、生产的帘线产品稳定可靠,可以广泛应用于捻丝机设备上。
【专利说明】单丝放线摇篮吸振缓冲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捻丝机【技术领域】,具体地指一种单丝放线摇篮吸振缓冲装置。

【背景技术】
[0002]在捻丝机设备中,单丝放线摇篮是主要工作部件,它通过吊耳和旋轮轴的刚性连接将其连为一体。工作时由旋轮轴旋转带动单丝放线摇篮内放线工字轮放线。此过程中,旋轮轴是通过动平衡减少由于自身不平衡量所带来的振动,但无论动平衡精度做到多少,这个不平衡量始终存在,由此带来的振动也始终相随,特别是在旋轮轴高速旋转时,此时的不平衡量所带来的振动更大。同时,由于单丝放线摇篮中放线工字轮自身也随着放线张力的变化而不停地振动,这两种振动的叠加增大了吊耳和旋轮轴的刚性连接体的振动,从而影响到旋轮轴旋转和放线工字轮放线张力的稳定,导致单丝放线摇篮各部件塑性变形和产品质量不稳定的可能性增大。


【发明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要提供一种能够缓冲吸振、生产的帘线产品稳定可靠的单丝放线摇篮吸振缓冲装置。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设计的单丝放线摇篮吸振缓冲装置,包括在长轴两端对称设有吊耳的摇篮底板,所述摇篮底板顶面中心设有由内向外同轴设置的放线摇篮工字轮轴和放线工字轮,每个吊耳两侧的顶面分别固定有开口朝内的F型吊耳连接座,每个吊耳及对应的两个吊耳连接座所围成的结构中间设有通过机架固定的轴承座,所述轴承座的内孔中设有由外向内依次设置的轴承和旋轮轴,所述轴承座顶部为一平面,该轴承座平面设有中部与其固定相连的板弹簧,所述板弹簧两端分别与吊耳连接座顶面相连。板弹簧的设置使得旋轮轴和放线工字轮所带来的振动大大减缓。
[0005]作为优选方案,每个吊耳顶部中间设有凹口,与该吊耳对应的轴承座底部伸入该凹口内,所述轴承座底部外缘设有一段围绕轴承座底部设置的凸台,所述凸台的外边缘与吊耳凹口内边缘之间设有间隙hl,所述凸台两端分别为低于吊耳顶面的顶部平面,与轴承座对应的两个吊耳连接座水平底杆端面分别向内凸出于凹口的内边缘,每个吊耳连接座水平底杆底面和与其对应的凸台顶部平面之间设有空隙h2。间隙hi和空隙h2的设置保证了板弹簧在此范围内只发生弹性变形,达到减缓旋轮轴和放线工字轮振动的目的。
[0006]进一步地,所述间隙hi = 3.5?3.9mm,所述空隙h2 = 1.3?1.6mm。
[0007]再进一部地,所述间隙hi = 3.7mm,所述空隙h2 = 1.5mm。间隙hi和空隙h2的数值是通过计算板弹簧的弹性系数获得的。
[0008]还进一步地,所述轴承座呈圆环形,所述凸台呈半圆环形,每个吊耳的凹口呈半圆形。
[0009]更进一步地,所述轴承座顶面设有穿过板弹簧中部的定位销。设置定位销便于安装板弹簧。
[0010]更进一步地,每个轴承座顶部设置有上下叠放的两个板弹簧。上下两个板弹簧的设置使本实用新型吸振缓冲的能力更强。
[0011]更进一步地,所述吊耳通过摇篮底板连接螺栓与吊耳连接座相连,所述板弹簧分别通过多个板弹簧连接螺栓与轴承座和吊耳连接座相连。本实用新型的连接方式采用螺栓连接是为了便于维护,相较于焊接连接来说维护的效率更高,成本更低。
[0012]更进一步地,所述板弹簧连接螺栓通过压块与板弹簧相连。压块可以增大板弹簧连接螺栓与板弹簧的接触面,减小压强,便于固定,减小松脱的概率。
[0013]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这样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弹性元件——板弹簧安装在轴承座和吊耳连接座上,当旋轮轴旋转时,由旋轮轴自身不平衡量带来的振动和放线摇篮工字轮轴放线张力带来的振动被板弹簧缓冲吸收。板弹簧被设计成具有一定的刚度值,在吊耳和轴承座凸台之间以及吊耳连接座和轴承座凸台之间还分别设计了间隙hi和空隙h2,从而保证在此范围内板弹簧只发生弹性变形,不发生塑性变形,吸振效果更好,具体原因如下:整个装置工作时旋轮轴旋转,驱动摇篮底板上的放线摇篮工字轮轴,进而带动放线工字轮旋转放线;当旋轮轴向上振动时,板弹簧两端为固定点,中间部分上移,上移量为凸台两端的凸台顶部平面和吊耳连接座水平底杆底面的空隙h2 ;当旋轮轴向下振动时,板弹簧两端为固定点,中间部分下移,下移量为凸台的外边缘与吊耳凹口内边缘之间的间隙hi ;而当摇篮底板上的放线摇篮工字轮轴放线张力变化引起摇篮底板向上振动时,板弹簧中间为固定点,两端上移,上移量为凸台的外边缘与吊耳凹口内边缘之间的间隙hi ;当摇篮底板向下振动时,板弹簧中间为固定点,两端下移,下移量为凸台两端的凸台顶部平面和吊耳连接座水平底杆底面的空隙h2。不论是旋轮轴旋转时的上下振动还是放线摇篮工字轮轴放线张力变化引起的上下振动,均通过板弹簧以及间隙hi和空隙h2的协同作用,消除了振动值的相互传递和相互影响,减少了旋轮轴旋转振动和放线摇篮工字轮轴放线振动的叠加,极大消除了旋轮轴旋转振动和放线摇篮工字轮轴放线振动对放线工作的影响,保证了帘线产品质量的稳定。
[0014]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结构简单、缓冲吸振、稳定可靠,减少了旋轮轴旋转振动和放线摇篮工字轮轴放线振动的叠加,变现有技术中单丝放线摇篮各部件塑性变形为板弹簧的弹性变形,保证了帘线产品质量的稳定。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实用新型单丝放线摇篮吸振缓冲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图1中P向(除轴承和旋轮轴外)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3为图2中I处的结构放大图;
[0018]图4为摇篮底板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19]图5为图4中经A-A剖切线剖切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0]图6为轴承座、定位销和凸台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0022]参见图1至图6,本实用新型的单丝放线摇篮吸振缓冲装置,包括摇篮底板1、放线摇篮工字轮轴2、旋轮轴3、吊耳连接座4、摇篮底板连接螺栓5、轴承座6、机架(图中未示出)、板弹簧7、板弹簧连接螺栓8、压块9、放线工字轮10、轴承11、定位销12和凸台13。
[0023]参见图4至图5,所述摇篮底板I的长轴两端对称设有吊耳1.1。参见图1,所述摇篮底板I顶面中心设有由内向外同轴设置的放线摇篮工字轮轴2和放线工字轮10。参见图2和图6,每个吊耳1.1两侧的顶面分别固定有开口朝内的F型吊耳连接座4,每个吊耳1.1及对应的两个吊耳连接座4所围成的结构中间设有通过机架固定的轴承座6。所述轴承座6的内孔6.1中设有由外向内依次设置的轴承11和旋轮轴3,所述轴承座6顶部为一平面,该轴承座6平面设有中部与其固定相连的板弹簧7,所述板弹簧7两端分别与吊耳连接座4顶面相连。板弹簧7的设置使得旋轮轴3和放线工字轮10所带来的振动大大减缓。
[0024]参见图2,每个吊耳1.1与对应的轴承座6和吊耳连接座4的结构及位置关系为:每个吊耳1.1顶部中间设有凹口,与该吊耳1.1对应的轴承座6底部伸入该凹口内,所述轴承座6底部外缘设有一段围绕轴承座6底部设置的凸台13,所述凸台13的外边缘与吊耳
1.1凹口内边缘之间设有间隙hl,所述凸台13两端分别为低于吊耳1.1顶面的凸台顶部平面13.1,与轴承座6对应的两个吊耳连接座4水平底杆端面分别向内凸出于凹口的内边缘,参见图3,每个吊耳连接座4水平底杆底面和与其对应的凸台顶部平面13.1之间设有空隙h2。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间隙hi = 3.5?3.9mm,所述空隙h2 = 1.3?1.6mm。在最优实施例中,所述间隙hi = 3.7mm,所述空隙h2 = 1.5mm。间隙hi和空隙h2的设置保证了板弹簧在此范围内只发生弹性变形,达到减缓旋轮轴3和放线工字轮10振动的目的,而间隙hi和空隙h2的数值是通过计算板弹簧7的弹性系数获得的。
[0025]所述吊耳1.1通过摇篮底板连接螺栓5与吊耳连接座4相连,所述板弹簧7分别通过多个板弹簧连接螺栓8与轴承座6和吊耳连接座4相连。本实用新型的连接方式采用螺栓连接是为了便于维护,相较于焊接连接来说维护的效率更高,成本更低。所述板弹簧连接螺栓8通过压块9与板弹簧7相连。压块9可以增大板弹簧连接螺栓8与板弹簧7的接触面,减小压强,便于固定,减小松脱的概率。
[0026]参见图6,所述轴承座6呈圆环形,所述凸台13呈半圆环形,每个吊耳1.1的凹口呈半圆形。所述轴承座6顶面设有穿过板弹簧7中部和中间压块9的定位销12。设置定位销12便于安装板弹簧7。每个轴承座6顶部设置有上下叠放的两个板弹簧7。上下两个板弹簧7的设置使本实用新型吸振缓冲的能力更强。
[0027]本实用新型采用弹性元件——板弹簧7安装在轴承座6和吊耳连接座4上,当旋轮轴3旋转时,由旋轮轴3自身不平衡量带来的振动和放线摇篮工字轮轴2放线张力带来的振动被板弹簧7缓冲吸收。板弹簧7被设计成具有一定的刚度值,在吊耳1.1和轴承座6凸台13之间以及吊耳连接座4和轴承座6凸台13之间还分别设计了间隙hi和空隙h2,从而保证在此范围内板弹簧7只发生弹性变形,不发生塑性变形,吸振效果更好,具体原因如下:整个装置工作时旋轮轴3旋转,驱动摇篮底板I上的放线摇篮工字轮轴2,进而带动放线工字轮10旋转放线;当旋轮轴3向上振动时,板弹簧7两端为固定点,中间部分上移,上移量为凸台13两端的凸台顶部平面13.1和吊耳连接座4水平底杆底面的空隙h2 ;当旋轮轴3向下振动时,板弹簧7两端为固定点,中间部分下移,下移量为凸台13的外边缘与吊耳1.1凹口内边缘之间的间隙hi ;而当摇篮底板I上的放线摇篮工字轮轴2放线张力变化引起摇篮底板I向上振动时,板弹簧7中间为固定点,两端上移,上移量为凸台13的外边缘与吊耳1.1凹口内边缘之间的间隙hi ;当摇篮底板I向下振动时,板弹簧7中间为固定点,两端下移,下移量为凸台13两端的凸台顶部平面13.1和吊耳连接座4水平底杆底面的空隙h2。不论是旋轮轴3旋转时的上下振动还是放线摇篮工字轮轴2放线张力变化引起的上下振动,均通过板弹簧7以及间隙hi和空隙h2的协同作用,消除了振动值的相互传递和相互影响,减少了旋轮轴3旋转振动和放线摇篮工字轮轴2放线振动的叠加,极大消除了旋轮轴3旋转振动和放线摇篮工字轮轴2放线振动对放线工作的影响,保证了帘线产品质量的稳定。
【权利要求】
1.一种单丝放线摇篮吸振缓冲装置,包括在长轴两端对称设有吊耳(1.1)的摇篮底板(1),所述摇篮底板(I)顶面中心设有由内向外同轴设置的放线摇篮工字轮轴(2)和放线工字轮(10),每个吊耳(1.1)两侧的顶面分别固定有开口朝内的F型吊耳连接座(4),每个吊耳(1.D及对应的两个吊耳连接座(4)所围成的结构中间设有通过机架固定的轴承座(6),所述轴承座(6)的内孔(6.1)中设有由外向内依次设置的轴承(11)和旋轮轴(3),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承座(6)顶部为一平面,该轴承座(6)平面设有中部与其固定相连的板弹簧(7),所述板弹簧(7)两端分别与吊耳连接座(4)顶面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丝放线摇篮吸振缓冲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吊耳(1.1)顶部中间设有凹口,与该吊耳(1.D对应的轴承座(6)底部伸入该凹口内,所述轴承座(6)底部外缘设有一段围绕轴承座(6)底部设置的凸台(13),所述凸台(13)的外边缘与吊耳(1.D凹口内边缘之间设有间隙hl,所述凸台(13)两端分别为低于吊耳(1.1)顶面的凸台顶部平面(13.1),与轴承座(6)对应的两个吊耳连接座(4)水平底杆端面分别向内凸出于凹口的内边缘,每个吊耳连接座(4)水平底杆底面和与其对应的凸台顶部平面(13.1)之间设有空隙h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单丝放线摇篮吸振缓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间隙hi=3.5 ?3.9mm,所述空隙 h2 = 1.3 ?1.6mm。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单丝放线摇篮吸振缓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间隙hi=3.7mm,所述空隙 h2 = 1.5mm。
5.根据权利要求2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单丝放线摇篮吸振缓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承座(6)呈圆环形,所述凸台(13)呈半圆环形,每个吊耳(1.1)的凹口呈半圆形。
6.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单丝放线摇篮吸振缓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承座(6)顶面设有穿过板弹簧(7)中部的定位销(12)。
7.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单丝放线摇篮吸振缓冲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轴承座(6)顶部设置有上下叠放的两个板弹簧(7)。
8.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单丝放线摇篮吸振缓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吊耳(1.1)通过摇篮底板连接螺栓(5)与吊耳连接座(4)相连,所述板弹簧(7)分别通过多个板弹簧连接螺栓⑶与轴承座(6)和吊耳连接座⑷相连。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单丝放线摇篮吸振缓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板弹簧连接螺栓(8)通过压块(9)与板弹簧(7)相连。
【文档编号】F16F15/04GK203960449SQ201420271942
【公开日】2014年11月26日 申请日期:2014年5月26日 优先权日:2014年5月26日
【发明者】张文, 赖银燕, 任晗 申请人:湖北三江航天江北机械工程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