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挡器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换挡器,包括手柄杆、拉索支架、拉索和底座,底座上设有第一槽道和第二槽道,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柄杆中部支撑设置,下端可摆动地设置在底座上;所述手柄杆下端可在所述第一槽道和所述第二槽道之间往复移动地设置;所述手柄杆下端位于所述第一槽道内时,可沿所述第一槽道移动地设置;所述手柄杆下端位于所述第二槽道内时,可沿所述第二槽道移动地设置;所述手柄杆下端位于所述第一槽道内时,所述手柄杆与所述拉索支架连接并可带动所述拉索支架活动;所述手柄杆下端位于所述第二槽道内时,所述手柄杆与所述拉索支架脱离可相对活动地设置;所述拉索支架上设置有摆动装置,所述底座上设置有可卡住所述摆动装置的卡紧装置;通过摆动装置与卡紧装置相配合,可限制拉索支架的活动。
【专利说明】换挡器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换挡器。
【背景技术】
[0002]随着技术的发展,汽车的手柄杆与变速器或变速箱之间逐渐从机械传动操纵或机械耦联向电或线控操纵演进。机械传动操纵或机械耦联是指手柄杆通过拉索或连杆等机械联动控制变速箱换挡,手柄杆的位置总是与实际的变速箱状态相符合。而电或线控操纵是指利用电信号将换挡命令从操纵装置传递到变速箱,通常在不同挡位下安装开关传感器,感知挡位变化,发出电信号。虽然电或线控操纵省去了传统机械式的换挡机构,操作更为简便,但一旦传感器发生故障,电子式的换挡机构就无法对当前挡位进行释放,只能依赖拖车和救援。因此,如果能将这两种操纵变速箱的方式结合起来,特别地,将其应用于手自一体汽车,在进行自动模式与手动模式切换时,切换手柄杆与变速箱的操纵方式,则能带给驾车者更安全也更为良好的驾车体验。手自一体的换挡器中,自动挡模式时,手柄杆与拉索支架连接,通过拉索支架牵动拉索,进而实现挡位控制。在切换至手动挡模式时,手柄杆与拉索支架脱离连接。现有技术中,没有设置在手动挡模式时能够将拉索支架保持住的装置,拉索支架无法稳定地保持不动,存在松动的危险。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就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稳定地将拉索支架保持住的换挡器。
[0004]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0005]换挡器,包括手柄杆、拉索支架、拉索和底座,底座上设有第一槽道和第二槽道,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柄杆中部支撑设置,下端可摆动地设置在底座上;所述手柄杆下端可在所述第一槽道和所述第二槽道之间往复移动地设置;所述手柄杆下端位于所述第一槽道内时,可沿所述第一槽道移动地设置;所述手柄杆下端位于所述第二槽道内时,可沿所述第二槽道移动地设置;所述手柄杆下端位于所述第一槽道内时,所述手柄杆与所述拉索支架连接并可带动所述拉索支架活动;所述手柄杆下端位于所述第二槽道内时,所述手柄杆与所述拉索支架可相对活动地设置;所述拉索支架上设置有摆动装置,所述底座上设置有可卡住所述摆动装置的卡紧装置;所述摆动装置的摆动方向与所述手柄杆下端沿所述第一槽道的移动方向垂直或呈一夹角;所述手柄杆下端位于所述第一槽道内时,所述手柄杆抵顶所述摆动装置,使所述摆动装置与所述卡紧装置脱离连接;所述手柄杆下端自所述第一槽道摆动至所述第二槽道内时,所述手柄杆放松对摆动装置的抵顶,所述摆动装置与所述卡紧装置连接,所述卡紧装置通过限制所述摆动装置以限制所述拉索支架活动。
[0006]优选地是,所述摆动装置包括弹片和卡头;所述弹片一端安装在所述拉索支架上,所述卡头安装在所述弹片另一端。
[0007]优选地是,所述卡紧装置有卡槽,所述卡槽与所述卡头相适应,所述卡槽设置有允许所述卡头进入所述卡槽内的开口 ;所述卡槽设置于所述卡头的摆动路线上;所述卡头摆动至所述卡槽内时,所述卡紧装置限制所述摆动装置活动。
[0008]优选地是,所述卡紧装置包括两个挡块;所述两个挡块间隔设置;所述卡头摆动至所述两个挡块之间时,所述两个挡块限制所述摆动装置活动。
[0009]优选地是,所述手柄杆上设置有顶杆,所述顶杆突出于所述手柄杆;所述顶杆与所述摆动装置位置相对;所述手柄杆位于所述第一槽道内时,所述顶杆用于抵顶所述摆动装置,使所述摆动装置与所述卡紧装置脱离连接。
[0010]优选地是,所述拉索支架上设置有挡板,所述挡板设置于所述摆动装置的摆动路线上,用于限制所述摆动装置的摆动幅度。
[0011]优选地是,所述挡板与所述卡紧装置间隔设置;所述手柄杆上设置有顶杆,所述顶杆突出于所述手柄杆;所述顶杆与所述摆动装置位置相对;所述手柄杆位于所述第一槽道内时,所述顶杆用于抵顶所述摆动装置,使所述摆动装置与所述卡紧装置脱离连接;所述顶杆位于所述挡板与所述卡紧装置之间。
[0012]优选地是,所述手柄杆设置有插杆;所述拉索支架设置有插槽;所述手柄杆下端位于所述第一槽道内时,所述插杆插入所述插槽内;通过所述插杆与所述插槽相配合,所述手柄杆可带动所述拉索支架活动。
[0013]优选地是,所述插槽内设置有柔性衬套;所述手柄杆下端位于所述第一槽道内时,所述插杆可插拔地插入所述柔性衬套内;所述柔性衬套包裹所述插杆。
[0014]优选地是,所述插槽内设置有弹性复位装置,所述柔性衬套通过所述弹性所述弹性复位装置安装于所述插槽内;所述插杆插入所述插槽过程中,使所述弹性复位装置变形而产生弹性变形力。
[0015]优选地是,所述弹性复位装置为弹簧片;所述弹簧片两端连接于所述插槽壁上,中部与所述衬套连接。
[0016]优选地是,所述手柄杆上设置有支撑轴,所述拉索支架设置有插孔;所述支撑轴插置于所述插孔内;所述支撑轴支撑所述手柄杆使所述手柄杆下端可在所述第一槽道与所述第二槽道之间往复移动。
[0017]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换挡器的工作原理为:手柄杆下端位于第一槽道内时,手柄杆与拉索支架连接,手柄杆可带动拉索支架活动,实现换挡。手柄杆下端位于第二槽道内时,手柄杆与拉索支架脱开连接,依靠摆动装置与卡紧装置相配合,拉索支架与底座连接而无法移动。
[0018]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换挡器可以在两种模式间切换,例如,当手柄杆下端位于第一槽道内时,处于自动挡模式;当手柄杆下端位于第二槽道内时,处于手动挡模式。当处于自动挡模式时,拉索支架与手柄杆连接,可以联动。当处于手动挡模式时,通过摆动装置与卡紧装置相配合,拉索支架与底座连接而无法移动,从而可将拉索支架稳定地保持在该状态,防止拉索支架移动而影响挡位控制。利用顶杆抵顶摆动装置,可使手柄杆与摆动装置良好地配合。在手柄杆切换自动挡与手动挡模式时,利用顶杆抵顶摆动装置,可实现手柄杆对摆动装置的控制,在手柄杆切换至自动挡模式时,解除摆动装置与卡紧装置的配合;切换至手动挡模式时,摆动装置可自动移动至于卡紧装置配合的位置。摆动装置采用弹片的形式,在手柄杆自自动挡模式切换至手动挡模式时,利用弹片自身的弹性,可将卡头移动至卡槽内。插槽内设置柔性衬套,可防止插杆与拉索支架过度摩擦。利用弹簧片安装衬套,可在插杆插入时提供一定的缓冲,防止手柄杆与拉索支架硬撞击而损坏。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的换挡器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2为外壳内部结构示意图示意图,本图所示为处于自动挡模式。
[0021]图3为图2的正视图。
[0022]图4为图3中的B-B局部剖视图。
[0023]图5为外壳内部结构示意图示意图,本图所示为处于手动挡模式。
[0024]图6为图5的正视图。
[0025]图7为图6中的A-A局部剖视图。
[0026]图8为拉索支架结构示意图。
[0027]图9为底座结构不意图。
[0028]图10为手柄杆与拉索支架配合结构示意图。
[0029]图11为图10中的C-C局部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0]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的描述:
[0031]如图1至图7所示,换挡器,包括手柄杆10、拉索支架20、拉索30、底座40和外壳80。拉索支架20可活动地设置于外壳80内。底座40上设有第一槽道41和第二槽道42。拉索30 —端与变速箱(图中未示出)连接、另一端与拉索支架20上的固定件27连接。底座40支撑手柄杆10,并设置有引导手柄杆下端13移动的轨迹槽,即第一槽道41和第二槽道42。当手柄杆下端13位于第一槽道41内,并沿第一槽道41移动时,手柄杆10与拉索支架20连接并联动。当手柄杆下端13位于第二槽道42内并沿第二槽道42移动时,手柄杆10与拉索支架20可相对活动地设置,手柄杆10不带动拉索支架20移动。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应用实例中,手柄杆下端13位于第一槽道41内时,处于自动挡模式。在自动挡模式下,手柄杆10与拉索支架20联动,手柄杆10通过拉索支架20和拉索30可操纵挡位。手柄杆下端13位于第二槽道42内时,处于手动挡模式。在手动模式下,手柄杆10无法通过拉索支架20和拉索操纵挡位变化,而是通过现有技术中的机械结构操纵挡位。
[0032]手柄杆10中部支撑设置有两个支撑轴11。两个支撑轴11分别突出于手柄杆10。手柄杆10通过支撑轴11可摆动地安装在拉索支架20上。如图8所示,拉索支架20上设置有两个插孔21。两个支撑轴11分别插置于两个插孔21内。支撑轴11与插孔21相配合,将手柄杆10与拉索支架20可相对活动地连接。支撑轴11支撑在插孔21内,使手柄杆10可以支撑轴11为支点摆动,且手柄杆上端12与手柄杆下端13朝相反方向摆动。手柄杆下端13可摆动地设置在底座40上。手柄杆下端13可在所述第一槽道41和第二槽道42之间往复移动地设置,即手柄杆下端13可自第一槽道41内摆动至第二槽道42内,并可自第二槽道42内摆动至第一槽道41内。
[0033]手柄杆下端13位于所述第一槽道41内时,可沿所述第一槽道41移动地设置。手柄杆10沿第一槽道41移动时,带动拉索支架20和拉索移动操纵挡位。手柄杆10沿第二槽道42移动时,不通过支架20和拉索移动操纵挡位。
[0034]如图10、图11所示,手柄杆10上部设置有插杆14。插杆14突出于手柄杆10。拉索支架20设置有插槽22。插槽22内设置有柔性衬套23。柔性衬套23设置有开口。柔性衬套23通过弹簧片25安装在插槽22内。弹簧片25两端连接于插槽23的槽壁上,中部与柔性衬套23连接。柔性衬套23通过弹簧片25可相对活动地安装在插槽22内。插杆14可自开口插置于柔性衬套23内。在插杆14插置于柔性衬套23内过程中,使弹簧片25产生弹性变形。插杆14插置于柔性衬套23内时,手柄杆10与拉索支架20连接,并联动。当插杆14自柔性衬套23内退出时,手柄杆10与拉索支架20脱离联动。
[0035]如图8所示,拉索支架20上设置有摆动装置50,底座40上设置有可卡住所述摆动装置50的卡紧装置。在如图9所示的优选示例中,卡紧装置为两个挡块60。挡块60突出于底座40。两个挡块60间隔设置。摆动装置50包括弹片51和卡头52。弹片51可摆动地设置于拉索支架20上。弹片51的摆动方向,与手柄杆10沿第一槽道41的移动方向垂直,或者呈一锐角夹角。弹片51—端连接于拉索支架20上,另一端安装卡头52。卡头52可摆动至两个挡块60之间地设置。卡头52进入两个挡块60之间时,挡块60限制摆动装置50的移动。卡头52进入两个挡块之间内时,挡块60通过限制摆动装置50以限制拉索支架20移动。摆动装置50与卡紧装置相配合,可使拉索支架20受限制而无法随手柄杆10移动。
[0036]手柄杆10上设置有顶杆15。顶杆15突出于手柄杆10。顶杆15与弹片51位置相对。手柄杆下端13位于所述第一槽道41内时,顶杆15用于抵顶所述弹片51,使所述摆动装置50与所述卡紧装置60脱离连接,也即是使卡头52从两个挡块60之间移出。此时,弹片51具有弹性力。该弹性力具有使卡头52摆动至两个挡块60之间的趋势。手柄杆下端13自所述第一槽道41摆动至所述第二槽道42内时,所述顶杆15放松对弹片51的抵顶。弹片51在自身弹力作用下带动卡头52摆动至两个挡块60之间时,摆动装置50与所述卡紧装置相配合。
[0037]拉索支架20上设置有挡板26。挡板26设置于所述弹片51的摆动路线上,用于限制所述弹片51的摆动幅度。当卡头52进入两个挡块60之间时,挡板26阻挡弹片51继续摆动。挡板26与挡块60间隔设置,顶杆15自挡板26与挡块60之间穿过抵顶弹片51。
[0038]本实用新型中的前、后、左、右、上、下、前端、后端、左端、右端、上部、下部等均是以图3为参照使用的相对概念。
[0039]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仅用于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说明,并不构成对权利要求范围的限制,本领域内技术人员可以想到的其他实质上等同的替代,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
1.换挡器,包括手柄杆、拉索支架、拉索和底座,底座上设有第一槽道和第二槽道,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柄杆中部支撑设置,下端可摆动地设置在底座上;所述手柄杆下端可在所述第一槽道和所述第二槽道之间往复移动地设置;所述手柄杆下端位于所述第一槽道内时,可沿所述第一槽道移动地设置;所述手柄杆下端位于所述第二槽道内时,可沿所述第二槽道移动地设置;所述手柄杆下端位于所述第一槽道内时,所述手柄杆与所述拉索支架连接并可带动所述拉索支架活动;所述手柄杆下端位于所述第二槽道内时,所述手柄杆与所述拉索支架脱离可相对活动地设置;所述拉索支架上设置有摆动装置,所述底座上设置有可卡住所述摆动装置的卡紧装置;所述摆动装置的摆动方向与所述手柄杆下端沿所述第一槽道的移动方向垂直或呈一夹角;所述手柄杆下端位于所述第一槽道内时,所述手柄杆抵顶所述摆动装置,使所述摆动装置与所述卡紧装置脱离连接;所述手柄杆下端自所述第一槽道摆动至所述第二槽道内时,所述手柄杆放松对摆动装置的抵顶,所述摆动装置与所述卡紧装置连接,所述卡紧装置通过限制所述摆动装置以限制所述拉索支架活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挡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摆动装置包括弹片和卡头;所述弹片一端安装在所述拉索支架上,所述卡头安装在所述弹片另一端。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换挡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卡紧装置有卡槽,所述卡槽与所述卡头相适应,所述卡槽设置有允许所述卡头进入所述卡槽内的开口 ;所述卡槽设置于所述卡头的摆动路线上;所述卡头摆动至所述卡槽内时,所述卡紧装置限制所述摆动装置活动。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换挡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卡紧装置包括两个挡块;所述两个挡块间隔设置;所述卡头摆动至所述两个挡块之间时,所述两个挡块限制所述摆动装置活动。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挡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柄杆上设置有顶杆,所述顶杆突出于所述手柄杆;所述顶杆与所述摆动装置位置相对;所述手柄杆位于所述第一槽道内时,所述顶杆用于抵顶所述摆动装置,使所述摆动装置与所述卡紧装置脱离连接。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挡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拉索支架上设置有挡板,所述挡板设置于所述摆动装置的摆动路线上,用于限制所述摆动装置的摆动幅度。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换挡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板与所述卡紧装置间隔设置;所述手柄杆上设置有顶杆,所述顶杆突出于所述手柄杆;所述顶杆与所述摆动装置位置相对;所述手柄杆位于所述第一槽道内时,所述顶杆用于抵顶所述摆动装置,使所述摆动装置与所述卡紧装置脱离连接;所述顶杆位于所述挡板与所述卡紧装置之间。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挡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柄杆设置有插杆;所述拉索支架设置有插槽;所述手柄杆下端位于所述第一槽道内时,所述插杆插入所述插槽内;通过所述插杆与所述插槽相配合,所述手柄杆可带动所述拉索支架活动。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换挡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槽内设置有柔性衬套;所述手柄杆下端位于所述第一槽道内时,所述插杆可插拔地插入所述柔性衬套内,所述柔性衬套包裹所述插杆。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换挡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槽内设置有弹性复位装置,所述柔性衬套通过所述弹性所述弹性复位装置安装于所述插槽内;所述插杆插入所述柔性衬套过程中,使所述弹性复位装置变形而产生弹性变形力。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换挡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复位装置为弹簧片;所述弹簧片两端连接于所述插槽壁上,中部与所述衬套连接。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挡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柄杆上设置有支撑轴,所述拉索支架设置有插孔;所述支撑轴插置于所述插孔内;所述支撑轴支撑所述手柄杆使所述手柄杆下端可在所述第一槽道与所述第二槽道之间往复移动。
【文档编号】F16H59/02GK204061846SQ201420359494
【公开日】2014年12月31日 申请日期:2014年6月30日 优先权日:2014年6月30日
【发明者】杨微, 杨岚, 蒋军 申请人:圣加仑汽车工程技术(上海)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