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向推力角接触轴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722493阅读:410来源:国知局
双向推力角接触轴承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双向推力角接触轴承,包括外圈、内圈、球、保持架和内隔圈,外圈的左右两侧各设置一个与其同轴的内圈,外圈左右两端的斜面上分别设有外圈滚道,两个内圈的内端斜面上分别设有内圈滚道,球装在保持架的球兜孔内,球外圆表面与球兜孔内壁表面之间具有第一间隙,球两侧与外圈滚道和内圈滚道接触配合;两个内圈之间设置有与其同轴的内隔圈,内隔圈位于外圈内且与外圈之间形成一个环形空间,保持架内端置于该环形空间中,保持架内端的内孔表面与内隔圈外圆周表面之间具有第二间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间隙小于第一间隙。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设计巧妙,产品加工工艺性好,有利于批量生产质量控制,解决了高速切削机床质量稳定难题。
【专利说明】双向推力角接触轴承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轴承,具体地说是一种适用于机床主轴的双向推力角接触轴承。

【背景技术】
[0002]随着自动控制生产的发展到成熟,目前、高速切削技术已兴起,轴承作为高速切削机床的基础配套件,其性能直接影响到机床的转速、回转精度、刚性、抗颤振动切削性能、噪声、温升及热变形等,进而影响到加工零件的精度、表面质量等。因此,高性能的机床必须配用高性能的轴承。随着数控技术的快速发展,“复合、高速、智能、精密、环保”已成为当今机床工业技术发展的主要趋势。其中,高速加工可以有效地提高机床的加工效率、缩短工件的加工周期。这就要求机床主轴及其相关部件要适应高速加工的需求。目前存在的问题是,数控机床的精度和速度越高,机床的振动越大,噪音越响,寿命越短,漫升也高等成了机床行业的难题。
[0003]以往的双向推力角接触轴承中,保持架内部结构是以球引导为主(第一间隙小于第二间隙),在工作时保持架是靠球面将保持架支撑起来,保持架的材料一般为铜,球兜孔一般是铣削加工或尼龙用注塑形成,其精度和粗糙度都很差,装到轴承里以后转速上不去,而且一旦转速提高,就会出现以上所述的各种问题。


【发明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双向推力角接触轴承,其结构简单,设计巧妙,产品加工工艺性好,有利于批量生产的质量控制,解决了高速切削机床的质量稳定的重大难题,特别适用于高速切削机床的主轴上。
[0005]按照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双向推力角接触轴承,包括外圈、内圈、球、保持架和内隔圈,所述外圈的左右两侧各设置一个与其同轴的内圈,外圈左右两端的斜面上分别设有外圈滚道,两个内圈的内端斜面上分别设有内圈滚道,所述球装在保持架的球兜孔内,球外圆表面与球兜孔内壁表面之间具有第一间隙,球两侧与外圈滚道和内圈滚道接触配合;所述两个内圈之间设置有与其同轴的内隔圈,内隔圈位于外圈内且与外圈之间形成一个环形空间,所述保持架内端置于该环形空间中,保持架内端的内孔表面与内隔圈外圆周表面之间具有第二间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间隙小于第一间隙。
[0006]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间隙为0.2mnT0.4mm。
[0007]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间隙与第二间隙之比为1.35^1.65。
[0008]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保持架内端的外圆周面为锥面结构,保持架内端的外圆周面与轴承外圈的内孔周面之间具有第三间隙,所述第三间隙的最小值大于第一间隙。
[0009]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外圈上设有若干个喷油孔,所述喷油孔与外圈滚道连通。
[0010]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0011](I)、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设计巧妙,产品加工工艺性好,有利于批量生产的质量控制,解决了高速切削机床的质量稳定的重大难题。
[0012](2)、本实用新型通过轴承内部结构的设计,合理设计了保持架与外圈、内隔圈、以及球之间的间隙,将保持架设计成内引导方式(第一间隙大于第二间隙),解决了保持架动态稳定性问题。
[0013](3)、本实用新型通过将保持架内端的外圆周面为锥面结构,有利于滑润油回路的畅通,提高了滑润效果,优化了轴承的润滑系统,解决了在高速运转状态下轴承的温升、噪音、振动等问题,轴承的Dmn值可以提高到100万,机床要求轴向刚度达到80000N。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5]下面结合具体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0016]如图1所示,实施例中的双向推力角接触轴承主要由外圈1、内圈2、球3、保持架4和内隔圈5组成。
[0017]如图1所示,所述外圈I的左右两侧各设置一个与其同轴的内圈2,外圈I左右两端的斜面上分别设有外圈滚道,两个内圈2的内端斜面上分别设有内圈滚道,所述球3装在保持架4的球兜孔内,球3外圆表面与球兜孔内壁表面之间具有第一间隙7,球3两侧与外圈滚道和内圈滚道接触配合;所述两个内圈2之间设置有与其同轴的内隔圈5,内隔圈5位于外圈I内且与外圈I之间形成一个环形空间6,所述保持架4内端置于该环形空间6中,保持架4内端的内孔表面与内隔圈5外圆周表面之间具有第二间隙8,所述第二间隙8小于第一间隙7。
[0018]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第二间隙8优选设置为0.2mnT0.4mm。并且所述第一间隙7与第二间隙8之比优选保持在1.35^1.65之间。
[0019]由于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上述的轴承内部结构设计,合理设计了保持架4与外圈1、内隔圈5、以及球3之间的间隙,将保持架4设计成内引导方式,解决了保持架4的动态稳定性问题。
[0020]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保持架4内端的外圆周面为锥面结构,保持架4内端的外圆周面与轴承外圈I的内孔周面之间具有第三间隙9,所述第三间隙9的最小值大于第一间隙7。
[0021]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外圈I上设有若干个喷油孔10,所述喷油孔10与外圈滚道连通,这样可以有效提高滚动体(球3)的润滑效果。
[0022]由于本实用新型将保持架4内端的外圆周面为锥面结构,有利于滑润油回路的畅通,提高了滑润效果,优化了轴承的润滑系统,解决了在高速运转状态下轴承的温升、噪音、振动等问题,轴承的Dmn值可以提高到100万,机床要求轴向刚度达到80000N。
【权利要求】
1.双向推力角接触轴承,包括外圈(I)、内圈(2)、球(3)、保持架(4)和内隔圈(5),所述外圈(I)的左右两侧各设置一个与其同轴的内圈(2),外圈(I)左右两端的斜面上分别设有外圈滚道,两个内圈(2)的内端斜面上分别设有内圈滚道,所述球(3)装在保持架(4)的球兜孔内,球(3 )外圆表面与球兜孔内壁表面之间具有第一间隙(7 ),球(3 )两侧与外圈滚道和内圈滚道接触配合;所述两个内圈(2)之间设置有与其同轴的内隔圈(5),内隔圈(5)位于外圈(I)内且与外圈(I)之间形成一个环形空间(6),所述保持架(4)内端置于该环形空间(6)中,保持架(4)内端的内孔表面与内隔圈(5)外圆周表面之间具有第二间隙(8);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间隙(8 )小于第一间隙(7 )。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向推力角接触轴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间隙(8)为0.2mm?0.4mm η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向推力角接触轴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间隙(7)与第二间隙(8)之比为1.35?1.65。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向推力角接触轴承,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持架(4)内端的外圆周面为锥面结构,保持架(4)内端的外圆周面与轴承外圈(I)的内孔周面之间具有第三间隙(9 ),所述第三间隙(9 )的最小值大于第一间隙(7 )。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向推力角接触轴承,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圈(I)上设有若干个喷油孔(10),所述喷油孔(10)与外圈滚道连通。
【文档编号】F16C19/18GK204213166SQ201420547053
【公开日】2015年3月18日 申请日期:2014年9月22日 优先权日:2014年9月22日
【发明者】谭义银, 刘平 申请人:无锡市第二轴承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