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中后轮独立悬挂减振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069899阅读:350来源:国知局
汽车中后轮独立悬挂减振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汽车中后轮独立悬挂减振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汽车中后轮独立悬挂减振装置中、每个车轮采用的是独立悬挂系统,成本高;中、后轮在静态时,汽车底盘高低不能大幅度升降调整;中、后轮在动态时,一是若路面在宽度方向高低不平,左、右后轮处路面高度相差太大,不能使两侧车轮附着力达到相同;二是若路面纵向不平且差别较大时,中、后桥车轮不能随机各车轮自动调整附着力,驱动效率低;三是路面高度差距较大时,通过能力受到一定影响,车轮上下跳动量大,车轮的内、外倾角大,车身易侧倾。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路面高度差距较大时车身易侧倾的问题,保证两侧或纵向车轮对路面附着力达到最大值,自适应分配左、右各车轮的路面附着力,提高车轮的驱动力和平衡车轮承载力,提高车轮使用寿命,提高汽车操纵稳定性,静态时调整汽车底盘离地高度,增强汽车通过能力,本发明提出汽车中后轮独立悬挂减振装置。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包括两个悬挂减振装置,两个悬挂减振装置左右对称布置,共用一个扭杆弹簧调整固定座;

悬挂减振装置包括承重梁、承力臂、扭杆弹簧、轴管;轴管与汽车底盘的后横梁固定为一体,承力臂的一端套装在轴管上,承力臂的另一端能转动连接在承重梁中间部位的支耳上;承重梁的两端是与中、后两个车轮的壳体连接安装端,安装时承重梁与中、后两个车轮的壳体固定为刚体;

扭杆弹簧调整固定座固定在后横梁的中间位置,扭杆弹簧调整固定座包括外壳,外壳内设有蜗杆、蜗轮,蜗杆啮合蜗轮,蜗轮的内孔花键咬合在差速器半壳的外圆花键上,蜗轮的内腔部分与差速器半壳构成完整的差速器壳体,差速器壳体内设有行星锥齿轮差速器,行星锥齿轮差速器的两个半轴齿轮分别固定连接在扭杆弹簧的内端;

扭杆弹簧的外端固定连接在承力臂上。

有益效果:在汽车两侧路面高低差距较大时扭杆弹簧调整固定座中行星锥齿轮差速器的两个半轴齿轮自动相互调整,使两侧车轮自然上升或下降,实现两侧车轮自动分配路面附着力和承载力;当同一侧的中、后两个车轮位于高低不平的路面时承重梁相对于承力臂转动,使中、后两个车轮都能与路面接触,使中、后两个车轮附着力均匀分配;通过外力转动扭杆弹簧调整固定座的蜗杆,能调整中、后两个车轮的上升或下降,达到汽车底盘调整离地高度的目的;从而消提高车轮使用寿命,提高汽车行驶平顺性和通过能力。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汽车中后轮独立悬挂减振装置的结构图。

图2是本发明中扭杆弹簧调整固定座的主视结构图。

图3是本发明中扭杆弹簧调整固定座的侧视结构图。

图4是本发明中同侧中、后两个车轮随路面上下跳动状态图。

图5是本发明中左、右车轮随路面上下跳动状态图。

图中所示:1.车轮;2.承重梁;2-1.支耳;3.承力臂;4.扭杆弹簧;5.扭杆弹簧调整固定座;5-1.半轴齿轮;5-2.外壳5-3.蜗轮;5-4.蜗杆;5-5.差速器半壳;6.承力套;7.轴管;8.汽车底盘。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图1-图3所示,进一步描述本发明如下:汽车中后轮独立悬挂减振装置,包括两个悬挂减振装置,两个悬挂减振装置左右对称布置,共用一个扭杆弹簧调整固定座;

悬挂减振装置包括承重梁2、承力臂3、扭杆弹簧4、轴管7;轴管7与汽车底盘8的后横梁固定为一体,承力臂3的一端套装在轴管上7,承力臂3的另一端能转动连接在承重梁中间部位的支耳2-1上;承重梁的两端是与中、后两个车轮1的壳体连接安装端,安装时承重梁2与中、后两个车轮的壳体固定为刚体;

扭杆弹簧调整固定座固定在后横梁的中间位置,扭杆弹簧调整固定座包括外壳5-2,外壳内设有蜗杆5-4、蜗轮5-3,蜗杆啮合蜗轮,蜗轮的内孔花键咬合在差速器半壳5-5的外圆花键上,蜗轮5-3的内孔部分与差速器半壳5-5构成完整的差速器壳体,差速器壳体内设有行星锥齿轮差速器,扭杆弹簧、的内端连接在行星锥齿轮差速器的半轴齿轮5-1上;左扭杆弹簧3、右扭杆弹簧7的外端分别固定连接在左下承力拉臂1、右下承力拉臂9上。

扭杆弹簧4的固定连接在承力臂3上。

如图1所示,扭杆弹簧与承力臂的一种固定连接结构:扭杆弹簧4的外端设有承力套6,承力套6与扭杆弹簧4的外端花键配合连接,承力套6又与承力臂3固定连接;这种结构易于实现,制造成本低,便于实施。

如图4所示,是采用本发明,同侧中、后两个车轮上下跳动状态,设定上下跳动量为300mm;a表达的是设计车轮位置;b表达的是车轮上跳150mm位置线;c表达的是路面凹处车轮下落趋势线;d表达的是崎岖路面状态;e表达的是车轮下跳150mm线;f表达的是轮胎纵向路面凹凸跳动状态。

如图5所示,是采用本发明,左、右车轮随路面上下跳动状态,当两侧路面高低差距较大时,扭杆弹簧调整固定座5中行星锥齿轮差速器的两个半轴齿轮自动相互调整,带动扭杆弹簧4转动,进而带动承力臂3摆动,使两侧车轮1自然上升或下降,实现两侧车轮自动分配路面附着力和承载力。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提出了汽车中后轮独立悬挂减振装置,包括左右对称布置的两个悬挂减振装置,两个悬挂减振装置共用一个扭杆弹簧调整固定座;悬挂减振装置包括承重梁、承力臂、扭杆弹簧、轴管;轴管与汽车底盘的后横梁固定为一体,承力臂的一端套装在轴管上,承力臂的另一端能转动连接在承重梁中间部位的支耳上;承重梁的两端是与中、后两个车轮的壳体连接安装端,安装时承重梁与中、后两个车轮的壳体固定为刚体;扭杆弹簧的外端固定连接在承力臂上。在路面高低差距较大时通过扭杆弹簧调整固定座实现两侧车轮自动分配路面附着力、同一侧的两个后轮附着力均匀分配;通过外力转动扭杆弹簧调整固定座的蜗杆,完成静态时调整汽车底盘高度的目的。

技术研发人员:周殿玺;朱丽君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十堰戎马汽车特种传动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7.08.15
技术公布日:2017.12.0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