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管道修复装置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饮用水管道非开挖内衬修复用接头。
背景技术:
管道在城市建设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为了节约城市土地资源,一般将管道铺设在地下或桥梁下方,管道长期处于阴暗潮湿的环境中易于生锈损坏,在对管道进行修复时,需要将待修复管道从原始主管中截断,然后使用内衬软管对局部待修复管道进行内衬修复,修复完成后通过过渡管对接原始主管和修复管道。
但是现有技术中,过度管道两端对接原始主管、修复管道时,通常会缩小原始主管、修复管道的管道内径,影响管道内部液体的流通,增加能耗和摩擦生热,影响传输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以上问题,提供了一种饮用水管道非开挖内衬修复用接头,该接头密封性良好且能够保持原管道内径大小。
为达到上述目的,达到上述技术效果,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提供一种饮用水管道非开挖内衬修复用接头,该接头连接于过渡管和内衬有内衬软管的修复管道之间,所述接头包括连接管和顶管,所述连接管的两端分别与所述过渡管、修复管道法兰连接,所述内衬软管紧贴固定于所述连接管的内侧壁和顶管的外侧壁之间,所述顶管的内径与所述内衬软管的内径相同。
作为优选,所述连接管与所述顶管之间还设有膨胀管,所述膨胀管的两侧面分别紧贴固定于所述连接管的内侧壁和顶管的外侧壁之间,所述内衬软管紧贴固定在所述膨胀管和连接管之间。
作为优选,所述膨胀管、连接管紧贴所述内衬软管的侧面均设有防滑粗糙面。
作为优选,所述膨胀管的管身长度不大于所述顶管的管身长度,所述顶管的管身长度不大于所述连接管的管身长度。
作为优选,所述顶管靠近所述过渡管一端的环形边缘处设有固定耳,所述固定耳紧贴固定在所述过渡管和连接管之间,所述膨胀管靠近所述过渡管一端的环形边缘处设有固定环,所述固定环紧贴固定在所述固定耳和连接管之间。
作为优选,所述修复管道与所述连接管之间、所述固定耳与所述过渡管之间均设有密封圈。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的饮用水管道非开挖内衬修复用接头,在保证内衬修复接口处密封性良好的前提下,该接头能够很好地保持原管道内径大小,不会缩小原管道内径,保证管道中饮用水的顺利流通,防止因为缩小管道内径而增加流通液体与管壁之间的摩擦、增加能耗。
上述说明仅是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发明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由以下实施例及其附图详细给出。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接头处放大图;
其中:1.原始主管,2.修复管道,3.内衬软管,4.连接管,5.顶管,6.膨胀管,7.固定耳,8.固定环,9.过渡管,10.密封圈。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
如图1所示,在管道进行修复,首先需要将修复管道从原始主管1中独立出来,方便修复操作,修复完成时,通过本实施例的接头将修复管道2与原始主管1进行连接,而且为了保证连接灵活性,在连接管和原始主管之间还设置有,为此,本实施例中公开了一种饮用水管道非开挖内衬修复用接头,该接头连接于过渡管9和内衬有内衬软管3的修复管道2之间,所述接头包括连接管4和顶管5,所述连接管4的两端分别与所述过渡管9、修复管道2法兰连接,所述内衬软管3紧贴固定于所述连接管4的内侧壁和顶管5的外侧壁之间,所述顶管5的内径与所述内衬软管3的内径相同。顶管5与内衬软管3的内径相同,保证液体输送内径相同,尽可能减小输送过程中产生的摩擦,更节能,输送效率更高。
如图2所示,所述连接管4与所述顶管5之间还设有膨胀管6,所述膨胀管6的两侧面分别紧贴固定于所述连接管4的内侧壁和顶管5的外侧壁之间,所述内衬软管3紧贴固定在所述膨胀管6和连接管4之间,膨胀管6使顶管5、内衬软管3和连接管4之间密封性良好,而且在顶管5进入连接管4内壁的过程中,起到一定的导向和防滑作用,防止因为顶管5的进入内衬软管3发生不适当的形变。
所述膨胀管6、连接管4紧贴所述内衬软管3的侧面均设有防滑粗糙面,使膨胀管6、连接管4与内衬软管之间的固定作用更紧密,有效防止内衬软管3处输送液体的外漏。
所述膨胀管6的管身长度不大于所述顶管5的管身长度,所述顶管5的管身长度不大于所述连接管4的管身长度。在各个管道之间紧贴固定时,合理有效地控制各管道长度,使修复完成的管道内径统一,保证修复管道2液体输送效果。
所述顶管5靠近所述过渡管9一端的环形边缘处设有固定耳7,所述固定耳7紧贴固定在所述过渡管9和连接管4之间,所述膨胀管6靠近所述过渡管9一端的环形边缘处设有固定环8,所述固定环8紧贴固定在所述固定耳7和连接管4之间。顶管5上的固定耳7更方便顶管5进入连接管4中,膨胀管6上的固定管,尤其在顶管5进入连接管4时有助于膨胀管6稳定固定。
本实施例,通过膨胀管6、连接管4、顶管5,有效固定了起修复作用的内衬软管3,不仅有效防止了因为修复连接处引发的密封性不良问题,而且本实施例中接头内径与原始主管1的内径相同,防止了因为内径的改变(常规技术中一般是缩小)影响液体的输送。
为了进一步保证各个连接处的密封性,在所述固定耳7与所述过渡管9之间设有密封圈10。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发明。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发明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