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性软管连接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376965发布日期:2019-04-12 23:25阅读:159来源:国知局
柔性软管连接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软管制造领域,具体涉及柔性软管连接装置。



背景技术:

海洋漂浮式光伏系统在进行安装时,需要使用柔性软管,柔性软管的连接需要相应地连接装置进行连接,使得柔性软管外光伏系统提供保护。目前柔性软管所使用的柔性软管连接装置比较大而笨重,不能保证永久连接性,同时,现有的软管连接装置连接工艺繁琐复杂,连接操作时间长,可靠性低,因此需要一种新型的装置来解决现有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不足,现提出柔性软管连接装置,解决了现有的柔性软管连接装置比较大而笨重,不能保证永久连接性,同时,现有的软管连接装置连接工艺繁琐复杂,连接操作时间长,可靠性低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本发明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本发明提出了柔性软管连接装置,包括接头主体、外部连接头和抗拉层浇筑管,所述接头主体一侧设置有所述外部连接头,所述接头主体内设置有所述抗拉层浇筑管,所述抗拉层浇筑管上侧设置有侧边浇筑管注入孔,所述抗拉层浇筑管远离所述外部连接头一侧设置有外护套扣压板,所述外护套扣压板一端设置有扣压环,所述外护套扣压板内设置有外护套锚固空腔,所述外护套锚固空腔内设置有抗拉层腔盖,所述抗拉层腔盖下侧设置有抗拉层腔底,所述抗拉层腔底与所述抗拉层腔盖之间设置有间隙,所述抗拉层腔底下侧设置有矩形保压层锚固空腔,所述矩形保压层锚固空腔下侧设置有内衬顶板,所述内衬顶板下侧设置有内衬锚固空腔,所述内衬锚固空腔下侧设置有内衬托板,所述内衬托板下侧设置有流体通道,所述内衬顶板远离所述外部连接头一侧设置有阻隔层,所述阻隔层下侧设置有内部防护层,所述阻隔层上侧设置有保压层,所述保压层上侧设置有多功能层,所述多功能层上侧设置有抗拉层,所述抗拉层上侧设置有外部防护层。

进一步的,所述内衬托板呈楔形,根部比顶部宽,所述内衬顶板呈梯形,根部比顶部宽。

进一步的,所述抗拉层腔底呈悬空碗形,所述抗拉层腔盖与所述抗拉层腔底长度相同,所述抗拉层腔盖与所述抗拉层腔底之间形成碗状空腔,空腔通过所述抗拉层浇筑管和所述侧边浇筑管注入孔与外部相通。

进一步的,所述抗拉层腔底比所述内衬顶板短。

进一步的,所述外护套扣压板顶部向内扣入。

进一步的,所述外护套扣压板比所述抗拉层腔盖要长,但比所述内衬顶板短。

进一步的,所述内衬托板比所述内衬顶板长。

(三)有益效果

本发明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为解决现有的柔性软管连接装置比较大而笨重,不能保证永久连接性的问题,本发明通过设置的外护套扣压板、扣压环、侧边浇筑管注入孔和抗拉层浇筑管,从径向卡压软管,通过侧边浇筑管注入孔向抗拉层浇筑管注入一定量的树脂,与抗拉层端头熔接,形成永久性一体化连接,实现了紧凑、永久性连接,解决了传统的柔性软管连接装置大而笨重的问题;

2、为解决现有的软管连接装置连接工艺繁琐复杂,连接操作时间长,可靠性低的问题,本发明通过设置的抗拉层腔盖、抗拉层腔底、间隙、矩形保压层锚固空腔、内衬锚固空腔和外护套锚固空腔,使得连接装置的连接工艺简化,缩短连接操作时间,提高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所述柔性软管连接装置的截面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所述柔性软管连接装置的连接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外部连接头;2、接头主体;3、抗拉层浇筑管;4、侧边浇筑管注入孔;5、外护套锚固空腔;6、外护套扣压板;7、扣压环;8、抗拉层腔盖;9、间隙;10、抗拉层腔底;11、矩形保压层锚固空腔;12、内衬顶板;13、内衬锚固空腔;14、内衬托板;15、流体通道;16、外部防护层;17、抗拉层;18、多功能层;19、保压层;20、阻隔层;21、内部防护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如图1-图2所示,柔性软管连接装置,包括接头主体2、外部连接头1和抗拉层浇筑管3,接头主体2一侧设置有外部连接头1,接头主体2内设置有抗拉层浇筑管3,抗拉层浇筑管3上侧设置有侧边浇筑管注入孔4,通过抗拉层浇筑管3和侧边浇筑管注入孔4注入连接树脂,抗拉层浇筑管3远离外部连接头1一侧设置有外护套扣压板6,外护套扣压板6一端设置有扣压环7,通过外护套扣压板6和扣压环7可以将外部防护层16进行固定,外护套扣压板6内设置有外护套锚固空腔5,外护套锚固空腔5可以将外部防护层16进行锚固,外护套锚固空腔5内设置有抗拉层腔盖8,抗拉层腔盖8下侧设置有抗拉层腔底10,抗拉层腔底10与抗拉层腔盖8之间设置有间隙9,抗拉层腔底10下侧设置有矩形保压层锚固空腔11,矩形保压层锚固空腔11下侧设置有内衬顶板12,内衬顶板12下侧设置有内衬锚固空腔13,内衬锚固空腔13下侧设置有内衬托板14,内衬托板14下侧设置有流体通道15,内衬顶板12远离外部连接头1一侧设置有阻隔层20,阻隔层20下侧设置有内部防护层21,阻隔层20上侧设置有保压层19,矩形保压层锚固空腔11可以将保压层19进行锚固,保压层19上侧设置有多功能层18,多功能层18上侧设置有抗拉层17,间隙9可以卡固抗拉层17,抗拉层17上侧设置有外部防护层16。

其中,内衬托板14呈楔形,根部比顶部宽,内衬顶板12呈梯形,根部比顶部宽,抗拉层腔底10呈悬空碗形,抗拉层腔盖8与抗拉层腔底10长度相同,抗拉层腔盖8与抗拉层腔底10之间形成碗状空腔,空腔通过抗拉层浇筑管3和侧边浇筑管注入孔4与外部相通,抗拉层腔底10比内衬顶板12短,外护套扣压板6顶部向内扣入,外护套扣压板6比抗拉层腔盖8要长,但比内衬顶板12短,内衬托板14比内衬顶板12长。

本发明提到的柔性软管连接装置的工作原理:在使用时,操作人员先通过抗拉层浇筑管3和侧边浇筑管注入孔4将树脂注入到间隙9中,然后将外部防护层16、抗拉层17、保压层19和内部防护层21分别连接到连接主体2上的外护套锚固空腔5、间隙9、矩形保压层锚固空腔11、内衬锚固空腔13内,连接好之后,流体通过流体通道15进行流通,通过设置的外护套扣压板6、扣压环7、侧边浇筑管注入孔4和抗拉层浇筑管3,从径向卡压软管,通过侧边浇筑管注入孔4向抗拉层浇筑管3注入一定量的树脂,与抗拉层17端头熔接,形成永久性一体化连接,实现了紧凑、永久性连接,使得连接装置的连接工艺简化,缩短连接操作时间,提高可靠性,解决了传统的柔性软管连接装置大而笨重的问题。

上面所述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发明的构思和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发明设计构思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人员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出的各种变型和改进,均应落入到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本发明请求保护的技术内容,已经全部记载在权利要求书中。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柔性软管连接装置,包括接头主体、外部连接头和抗拉层浇筑管,所述接头主体一侧设置有所述外部连接头。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通过设置的外护套扣压板、扣压环、侧边浇筑管注入孔和抗拉层浇筑管,从径向卡压软管,通过侧边浇筑管注入孔向抗拉层浇筑管注入一定量的树脂,与抗拉层端头熔接,形成永久性一体化连接,实现了紧凑、永久性连接,解决了传统的柔性软管连接装置大而笨重的问题,通过设置的抗拉层腔盖、抗拉层腔底、间隙、矩形保压层锚固空腔、内衬锚固空腔和外护套锚固空腔,使得连接装置的连接工艺简化,缩短连接操作时间,提高可靠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志明;胡南翔;顾建忠;许央权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宁波安浮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8.12.31
技术公布日:2019.04.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