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线模组及同步带型直线模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552273发布日期:2019-04-30 18:22阅读:305来源:国知局
直线模组及同步带型直线模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自动化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直线模组及同步带型直线模组。



背景技术:

在直线模组中,传动带安装在直线模组两头,在传动带上安装有滑座,在传动带运动时,能够带动滑座沿直线模组运动,从而能够通过滑座带动其上的装置运动。

现有技术中的直线模组中,传动带的主动轮和从动轮分别安装在安装座上,安装座与直线模组的底座相连,连接处采用螺栓固定。当驱动机构驱动主动轮转动时,带动传动带在主动轮和从动轮之间运动,主动轮要承受驱动机构转动所产生的轴向和径向的扭矩,同时,主动轮和从动轮受到传动带转动的扭矩力和拉力。在直线模组高速、长时间运动状态下,螺栓连接的安装座会产生机械结构松动,造成直线模组运行不稳定,甚至导致结构变形,最终导致设备精度低、使用寿命下降,且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基于以上问题,提出一种运行稳定不易出现机械结构松动的直线模组显得尤为重要。

公开于该背景技术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加深对本实用新型的总体背景技术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直线模组及同步带型直线模组,以缓解现有技术中的直线模组易出现机械结构松动而造成运行不稳定、结构变形,从而导致设备精度低、寿命短、存在安全隐患等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手段为: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直线模组,包括:底座、主动轮组件、从动轮组件和传动带;

所述底座长度方向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槽体和第二槽体,所述主动轮组件嵌设于所述第一槽体中,所述从动轮组件嵌设于所述第二槽体中,且所述主动轮组件、所述从动轮组件分别与所述底座之间通过紧固件连接;

所述主动轮组件与动力源传动连接,所述传动带连接于所述主动轮组件及所述从动轮组件之间,所述传动带上连接有滑座,且所述滑座与所述底座滑动连接。

作为一种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底座包括底板和设置在底板两端的安装板;

所述第一槽体及所述第二槽体对应开设于所述底板两端处的所述安装板上。

作为一种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槽体位于与所述主动轮组件相对应的所述安装板的外侧或内侧,所述第二槽体位于与所述从动轮组件相对应的所述安装板的外侧或内侧;

所述主动轮组件及所述从动轮组件分别与各自相对应的所述安装板之间通过所述紧固件紧固连接。

作为一种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槽体位于与所述主动轮组件相对应的所述安装板的外侧;

所述第二槽体位于与所述从动轮组件相对应的所述安装板的内侧。

作为一种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与所述从动轮组件相对应的所述安装板上设置有连接耳,所述从动轮组件上设置有连接孔,所述连接耳与所述连接孔之间通过销轴连接。

作为一种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底座包括底板,所述第一槽体及所述第二槽体对应开设于所述底板上靠近两端的位置处。

作为一种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底板上设置有用于隔挡所述从动轮组件的挡块。

作为一种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主动轮组件包括第一安装座和设置在第一安装座上的主动轮,所述从动轮组件包括第二安装座及设置在第二安装座上的从动轮;

所述第一安装座对应嵌入于所述第一槽体内,所述第二安装座对应嵌入于所述第二槽体内;

所述传动带传动连接于所述主动轮与所述从动轮之间。

作为一种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底座上沿长度方向设置有至少一根导轨,所述滑座与所述导轨滑动连接。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同步带型直线模组包括所述的直线模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直线模组及同步带型直线模组所具有的技术优势为: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直线模组,包括底座、主动轮组件、从动轮组件和传动带,其中,在底座长度方向的两端处分别设置第一槽体和第二槽体,并将主动轮组件嵌入到第一槽体中,将从动轮组件嵌入到第二槽体中,并且,在主动轮组件与底座之间通过紧固件进行紧固安装,还在从动轮组件与底座之间通过紧固件进行紧固安装,由此实现了主动轮组件和从动轮组件的分别安装;进一步的,在主动轮组件和从动轮组件之间连接传动带,并在传动带上设置滑座,且该滑座与底座滑动连接,从而,在动力源的驱动作用下,主动轮组件旋转并带动传动带运动,传动带能够携带滑座沿着底座的长度方向移动,以实现滑座上装置的运动。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直线模组,相比于现有技术,将主动轮组件和从动轮组件分别对应设置在第一槽体和第二槽体内,然后再通过紧固件进行紧固,这样一来,一方面,能够通过第一槽体和第二槽体分别对主动轮组件和从动轮组件进行限位,另一方面,通过紧固件能够对主动轮组件和从动轮组件进行紧固;进一步的,通过第一槽体与紧固件、第二槽体与紧固件的配合使用,大大增加了对主动轮组件和从动轮组件的限制作用,保证了直线模组长期运行状态下也不会出现主动轮组件、从动轮组件松动的问题,进而提高了设备的运行稳定性,同时提高了设备的运行精度,进一步使设备运行更加平稳可靠。

优选地,从动轮组件与安装板之间通过连接耳、连接孔和销轴连接,缓解了单纯采用螺栓紧固而容易出现松动的问题,进一步增加了设备的运行稳定性。

优选地,在从动轮组件的前侧设置了挡块,通过设置挡块,进一步分担了从动轮组件所承受的径向扭矩,增强了直线模组整体结构的负载刚性,提高了设备的抗疲劳强度,进而提高了设备运行的平稳可靠性。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同步带型直线模组,包括上述直线模组,由此,该同步带型直线模组所达到的技术优势及效果包括上述直线模组所达到的技术优势及效果,此处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直线模组的第一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直线模组的第二结构示意图。

图标:

100-底座;110-底板;120-安装板;121-连接耳;122-挡块;130-导轨;140-第一槽体;150-第二槽体;

200-主动轮组件;210-第一安装座;220-主动轮;

300-从动轮组件;310-第二安装座;320-从动轮;

400-传动带;500-滑座;600-动力源。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子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具体结构如图1-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以图2的左右为左右,上下为上下,垂直纸面向里为前,垂直纸面向外为后。

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直线模组,包括底座100、主动轮组件200、从动轮组件300和传动带400,其中,在底座100长度方向的两端处分别设置第一槽体140和第二槽体150,并将主动轮组件200嵌入到第一槽体140中,将从动轮组件300嵌入到第二槽体150中,并且,在主动轮组件200与底座100之间通过紧固件(图中未示出)进行紧固安装,还在从动轮组件300与底座100之间通过紧固件进行紧固安装,由此实现了主动轮组件200和从动轮组件300的分别安装;进一步的,在主动轮组件200和从动轮组件300之间连接传动带400,并在传动带400上设置滑座500,且该滑座500与底座100滑动连接,从而,在动力源600的驱动作用下,主动轮组件200带动传动带400运动,传动带400能够携带滑座500沿着底座100的长度方向移动,以实现滑座500上装置的运动。

本实施例提供的直线模组,相比于现有技术,将主动轮组件200和从动轮组件300分别对应设置在第一槽体140和第二槽体150内,然后再通过紧固件进行紧固,这样一来,一方面,能够通过第一槽体140和第二槽体150分别对主动轮组件200和从动轮组件300进行限位,另一方面,通过紧固件能够对主动轮组件200和从动轮组件300进行紧固;进一步的,通过第一槽体140与紧固件、第二槽体150与紧固件的配合使用,大大增加了对主动轮组件200和从动轮组件300的限制作用,保证了直线模组长期运行状态下也不会出现主动轮组件200、从动轮组件300松动的问题,进而提高了设备的运行稳定性,同时提高了设备的运行精度,进一步使设备运行更加平稳可靠。

本实施例的可选技术方案中,底座100包括底板110和设置在底板110两端的安装板120;第一槽体140及第二槽体150对应开设于底板110两端处的安装板120上。

本实施例的可选技术方案中,第一槽体140位于与主动轮组件200相对应的安装板120的外侧或内侧,第二槽体150位于与从动轮组件300相对应的安装板120的外侧或内侧;主动轮组件200及从动轮组件300分别与各自相对应的安装板120之间通过紧固件紧固连接。

本实施例的可选技术方案中,第一槽体140位于与主动轮组件200相对应的安装板120的外侧;第二槽体150位于与从动轮组件300相对应的安装板120的内侧。

本实施例的可选技术方案中,与从动轮组件300相对应的安装板120上设置有连接耳121,从动轮组件300上设置有连接孔,连接耳121与连接孔之间通过销轴(图中未示出)连接。

本实施例的可选技术方案中,底板110上设置有用于隔挡从动轮组件300的挡块122。

本实施例中,底座100包括一长条状的底板110,在底板110两端处分别设置安装板120,而主动轮组件200和从动轮组件300分别对应固定在两块安装板120上,具体的,在其中一块安装板120上开设第一槽体140,在第二块安装板120上开设第二槽体150,以便于将主动轮组件200和从动轮组件300分别嵌入到第一槽体140和第二槽体150内,这样一来,通过第一槽体140的侧壁能够对主动轮组件200起到一定的限制作用,然后再通过紧固件将主动轮组件200牢牢紧固在安装板120上,由此,第一槽体140的侧壁能够有效防止主动轮组件200与安装板120之间发生错位移动,而紧固件能够使主动轮组件200与安装板120之间相互抵紧,进而实现了对主动轮组件200的固定安装,同样的,还能够对从动轮组件300进行固定安装。本实施例中,当直线模组正常工作时,传动带400会对主动轮组件200和从动轮组件300均产生作用力,而第一槽体140、第二槽体150与紧固件配合使用能够将作用力分散到槽体的侧壁以及紧固件上,进而使主动轮组件200、从动轮组件300保持在安装板120上固定不动,保证了设备的稳定性,提高了设备的运行精度。

进一步的,第一槽体140可以开设于相对应的安装板120的外侧(左侧表面)或内侧(右侧表面),同样的,第二槽体150可以开设于相对应的安装板120的外侧(右侧表面)或内侧(左侧表面)。具体包括以下方式:1、第一槽体140位于外侧且第二槽体150位于外侧;2、第一槽体140位于外侧且第二槽体150位于内侧;3、第一槽体140位于内侧且第二槽体150位于外侧;4、第一槽体140位于内侧且第二槽体150位于内侧。上述四种方式均能够实现主动轮组件200、从动轮组件300分别嵌设于第一槽体140、第二槽体150内,并且通过紧固件实现紧固,以完成固定安装。

本实施例中考虑到实际使用情况,优选地,将第一槽体140开设于左侧安装板120的外侧,其原因为,动力源600设置在底座100的外侧,以便于维修和维护,相应的,与动力源600连接的主动轮组件200则需要安装在底座100的外侧(安装板120的左侧);第二槽体150开设于右侧安装板120的内侧,其原因为,考虑到直线模组的整体结构布局,使从动轮组件300不直接裸露在底座100的外侧,并且使从动轮组件300具有一定的隐蔽性,同时提高了直线模组外形的美观性。进一步,主动轮组件200嵌设于第一槽体140内,并通过紧固件进行紧固;从动轮组件300嵌设于第二槽体150内,并通过紧固件进行紧固,并且,还在右侧的安装板120内侧壁上设置了连接耳121,连接耳121优选为两组,从动轮组件300则位于两组连接耳121之间,且从动轮组件300上设置有连接孔,由此一来,当从动轮组件300嵌入第二槽体150内时,连接孔正好与连接耳121上的孔对齐,并穿入销轴以实现从动轮组件300与右侧的安装板120之间的转动连接,进一步的,再通过紧固件将从动轮组件300紧固在安装板120上。

对于上述主动轮组件200嵌入位于左侧的安装板120外侧的第一槽体140内并通过紧固件紧固的方式,通过左侧的安装板120承担由传动带400施加给主动轮组件200上向右的拉力作用,通过第一槽体140的各个侧壁承担主动轮组件200晃动趋势产生的作用力,通过紧固件使主动轮组件200牢牢固定在安装板120上,由此,将主动轮组件200上承受的作用力分摊在多个结构上,以缓解现有技术中通过单一螺栓的连接方式而造成的易松动的问题,进而增加了设备的稳定性、可靠性。

对于上述从动轮组件300嵌入位于右侧的安装板120内侧的第二槽体150内,并通过连接耳121、连接孔和销轴的相互配合,然后再通过紧固件进行紧固的方式,通过连接耳121、连接孔、销轴以及紧固件共同承担由传动带400施加给从动轮组件300上向左的拉力作用,通过第二槽体150的各个侧壁承担从动轮组件300晃动趋势产生的作用力,并且,通过紧固件还能将从动轮组件300牢牢固定在右侧的安装板120上,由此,将从动轮组件300上承受的作用力分摊到多个结构上,同样缓解了现有技术中通过单一螺栓的连接方式而造成易松动的问题,进而增加了设备的稳定性、可靠性。

进一步的,为了增加稳定性,还在从动轮组件300的左侧增设了挡块122,通过挡块122进一步分担了从动轮组件300上承受的作用力,从而增强了模组整体结构的负载刚性,提高了设备的抗疲劳强度;同时,挡块122还能够在安装从动轮组件300时起到一定的限位作用,使从动轮组件300能够按照预设位置进行安装,进一步提高了模组重复使用的安装精度,保证了主动轮组件200与从动轮组件300中转轴的平行精度,同时使设备运行更加平稳可靠。

本实施例的可选技术方案中,底座100包括底板110,第一槽体140及第二槽体150对应开设于底板110上靠近两端的位置处。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不限于将第一槽体140和第二槽体150分别开设于两块安装板120上,还可以开设于底板110上,使两个槽体的开口朝上,这样一来,槽体的侧壁能够与紧固件共同承担来自传动带400上的拉力,从而,同样能够提高设备的稳定性、可靠性。

本实施例的可选技术方案中,主动轮组件200包括第一安装座210和设置在第一安装座210上的主动轮220,从动轮组件300包括第二安装座310及设置在第二安装座310上的从动轮320;第一安装座210对应嵌入于第一槽体140内,第二安装座310对应嵌入于第二槽体150内;传动带400传动连接于主动轮220与从动轮320之间。

本实施例的可选技术方案中,底座100上沿长度方向设置有至少一根导轨130,滑座500与导轨130滑动连接。

本实施例中,第一安装座210能够将主动轮220安装在底座100上,而主动轮220与动力源600传动连接,第二安装座310能够将从动轮320安装在底座100上,从动轮320与主动轮220之间通过传动带400连接,通过动力源600驱动主动轮220旋转,主动轮220带动传动带400和从动轮320运动,并由传动带400同步带动滑座500相对于底座100上的导轨130移动,以实现滑座500上其他装置的运动。

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同步带型直线模组,包括上述直线模组,由此,该同步带型直线模组所达到的技术优势及效果包括上述直线模组所达到的技术优势及效果,此处不再赘述。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