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中间轴制动器的复位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121328发布日期:2019-11-13 01:40阅读:252来源:国知局
一种中间轴制动器的复位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变速箱加工设计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中间轴制动器的复位结构,适用于简化活塞的复位结构,降低生产成本。



背景技术:

目前传统中间轴制动器中的活塞主要是依靠弹簧的弹力进行复位,该活塞复位结构不仅结构复杂,而且零件多,占据了较大空间。

中国专利:申请公布号cn109163031a、申请公布日2019年01月08日的发明公开了一种amt中间轴制动结构,包括由变速器壳体向离合器壳体前端盖延伸的中间轴,中间轴延伸部分的外周上设置有多个摩擦盘、位于摩擦盘之间的制动盘,中间轴端部的内部设置有压缩弹簧,离合器壳体内部设置活塞,活塞依次通过顶销、顶帽与压缩弹簧相抵接,该结构中活塞通过压缩弹簧的弹力进行复位,不仅零件较多,成本较高,结构复杂,不易装配,而且顶销、顶帽之间的相对转动容易使活塞产生磨损,影响复位效果。因此,存在活塞复位结构较复杂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活塞复位结构较复杂的问题,提供一种结构得到简化的中间轴制动器的复位结构。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中间轴制动器的复位结构,所述复位结构包括变速箱前壳体、制动器壳体、中间轴,所述中间轴的一号端由变速箱前壳体的内部延伸至制动器壳体的内部后与设置在制动器壳体内部的活塞相抵接,所述一号端的外部套设有多个钢片、摩擦片,所述钢片与变速箱前壳体固定连接,所述摩擦片位于相邻两个钢片之间,且摩擦片与一号端固定连接;

所述摩擦片的外部同轴套设有环状的波形弹簧,且波形弹簧的厚度大于摩擦片的厚度。

所述变速箱前壳体、制动器壳体的内壁上均开设有多个凹槽,所述钢片沿其外周圈上均匀的设置有多个卡子,所述卡子的一端与钢片的外周圈固定连接,其另一端与凹槽相卡接。

所述摩擦片的内周圈通过花键与一号端间隙配合。

所述活塞的外壁通过密封圈与制动器壳体的内壁相配合。

所述变速箱前壳体与制动器壳体通过螺栓固定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1、本发明一种中间轴制动器的复位结构中摩擦片的外部同轴套设有环状的波形弹簧,且波形弹簧的厚度大于摩擦片的厚度,当制动器工作时,活塞克服波形弹簧的弹力压紧钢片、摩擦片,通过钢片、摩擦片之间的摩擦力对中间轴降速,当中间轴的转速降低到目标转速后,活塞在波形弹簧的弹力下复位,一方面,波形弹簧的使用使得无需采用用于活塞复位的顶帽、顶销、压缩弹簧等零部件,不仅简化了复位结构,成本较低,而且装配简单,另一方面,波形弹簧保证了摩擦片、钢片在活塞复位后分离彻底,降低了中间轴的传动阻力,从而提高了变速箱的传动效率。因此,本发明不仅简化了活塞的复位结构,装配简单、成本较低,而且使摩擦片、钢片分离彻底,提高了变速箱的传动效率。

2、本发明一种中间轴制动器的复位结构中变速箱前壳体、制动器壳体的内壁上均开设有多个凹槽,钢片沿其外周圈上均匀的设置有多个卡子,卡子的一端与钢片的外周圈固定连接,其另一端与凹槽相卡接,该结构中钢片通过其上设置的卡子分别与变速箱前壳体、制动器壳体相卡接,相比传统的花键连接,降低了生产成本。因此,本发明降低了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装配示意图。

图2为图1中钢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波形弹簧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中钢片、摩擦片、波形弹簧的装配示意图。

图中,变速箱前壳体1、制动器壳体2、中间轴3、一号端31、活塞4、钢片5、卡子51、摩擦片6、波形弹簧7、凹槽8。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参见图1至图4,一种中间轴制动器的复位结构,所述复位结构包括变速箱前壳体1、制动器壳体2、中间轴3,所述中间轴3的一号端31由变速箱前壳体1的内部延伸至制动器壳体2的内部后与设置在制动器壳体2内部的活塞4相抵接,所述一号端31的外部套设有多个钢片5、摩擦片6,所述钢片5与变速箱前壳体1固定连接,所述摩擦片6位于相邻两个钢片5之间,且摩擦片6与一号端31固定连接;

所述摩擦片6的外部同轴套设有环状的波形弹簧7,且波形弹簧7的厚度大于摩擦片6的厚度。

所述变速箱前壳体1、制动器壳体2的内壁上均开设有多个凹槽8,所述钢片5沿其外周圈上均匀的设置有多个卡子51,所述卡子51的一端与钢片5的外周圈固定连接,其另一端与凹槽8相卡接。

所述摩擦片6的内周圈通过花键与一号端31间隙配合。

所述活塞4的外壁通过密封圈与制动器壳体2的内壁相配合。

所述变速箱前壳体1与制动器壳体2通过螺栓固定连接。

本发明的原理说明如下:

目前传统中间轴制动器主要通过钢片5、摩擦片6之间的摩擦对中间轴3进行制动或降速,但是由于钢片5、摩擦片6主要通过润滑油进行润滑和散热,所述钢片5、摩擦片6之间容易产生油膜,导致钢片5、摩擦片6分离不彻底,中间轴制动器在未工作状态时,所述钢片5、摩擦片6也会产生摩擦,从而增加了中间轴3的传动阻力,增加了制动器的摩擦热量,降低了变速箱的传动效率。

本发明一种中间轴制动器的复位结构工作时,气压推动活塞4朝向中间轴3移动,所述活塞4克服波形弹簧7的弹力后压紧钢片5、摩擦片6,通过钢片5、摩擦片6之间的摩擦矩力对中间轴3降速,当中间轴3的转速降到目标转速后,气压不再推动活塞4运动,所述活塞4在波形弹簧7的弹力下朝向远离中间轴3的方向运动,直至钢片5与摩擦片6完全分离,该结构通过波形弹簧7对活塞4进行复位,一方面,相比通过顶销、顶帽复位活塞4,不仅简化了复位结构,降低了生产成本,而且降低了活塞4的局部磨损,另一方面,所述波形弹簧7使得钢片5、摩擦片6的分离完全,不仅有效避免了产生非制动效果的摩擦,提高了变速箱的传动效率,而且保持了油路的通畅,降低了制动器的摩擦热量。

实施例1:

参见图1至图4,一种中间轴制动器的复位结构包括变速箱前壳体1、制动器壳体2、中间轴3,所述变速箱前壳体1与制动器壳体2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所述变速箱前壳体1、制动器壳体2的内壁上均开设有多个凹槽8,所述中间轴3的一号端31由变速箱前壳体1的内部延伸至制动器壳体2的内部后与设置在制动器壳体2内部的活塞4相抵接,所述一号端31的外部套设有多个钢片5、摩擦片6,所述钢片5沿其外周圈上均匀的设置有多个卡子51,所述卡子51的一端与钢片5的外周圈固定连接,其另一端与凹槽8相卡接,所述摩擦片6位于相邻两个钢片5之间,且摩擦片6的内周圈通过花键与一号端31间隙配合,所述摩擦片6的外部同轴套设有环状的波形弹簧7,且波形弹簧7的厚度大于摩擦片6的厚度,所述活塞4的外壁通过密封圈与制动器壳体2的内壁相配合。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一种中间轴制动器的复位结构包括变速箱前壳体、制动器壳体、中间轴,中间轴的一号端由变速箱前壳体的内部延伸至制动器壳体的内部后与设置在制动器壳体内部的活塞相抵接,一号端的外部套设有多个钢片、摩擦片,钢片与变速箱前壳体固定连接,摩擦片位于相邻两个钢片之间,且摩擦片与一号端固定连接,摩擦片的外部同轴套设有环状的波形弹簧,且波形弹簧的厚度大于摩擦片的厚度。该结构不仅简化了活塞的复位结构,降低了生产成本,而且使摩擦片、钢片分离彻底,提高了变速箱的传动效率。

技术研发人员:陶诗浩;冯光伟;占伟;刘春立;郭剑;刘伟忠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东风商用车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7.11
技术公布日:2019.1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