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汽车制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产旋硅油减振器。
背景技术:
目前汽车发动机使用的扭振减振器,有硅油减振器和橡胶减振器两大类。
传统的硅油减振器是由外壳、芯板、惯量环、硅油、盖板、轴承、堵塞等七种零件组成,壳体与芯板、盖板用电子束焊接的方式连接在一起,惯量环置于壳体与盖板内部,四周装满硅油。在使用中,壳体与曲轴连接。当发动机转动时,壳体、曲轴及悬浮在壳体内腔的惯量环同时转动。当轴系发生振动时,通过惯量环的惯量及硅油的阻尼吸收振动能量,起减振作用。
因硅油减震器组装零件过多,每个分零件都有公差,在装配过程中难免出现同在公差上线或公差下线分零件装配在一起导致减振器可能失效的潜在风险;芯板分别需和壳体、盖板用电子束焊机焊接在一起,工序较复杂,效率低下,也容易存在焊接变形风险。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优化为外壳与芯板采用旋压工艺直接产旋做为一体,减少了芯板和外壳焊接工序,更好保证外圆跳动量和相关尺寸的产旋硅油减振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产旋硅油减振器,包括一个盖板(9)、一个惯量环4、一个壳体(5)、芯板(6)、两个位置对称的止推片(7)、一个轴承(8);
壳体(5)与芯板(6)连接为一体后形成外壳,在所述外壳内放入惯量环4,在所述惯量环4的锪孔上放入两个止推片(7),边缘放置轴承(8);
盖板(9)焊接在壳体(5)加工后预留的台阶处,通过注油孔加注硅油并堵塞后形成一个完整硅油减震器;
当发动机转动时,壳体、曲轴及悬浮在壳体内腔的惯量环同时转动。当轴系发生振动时,通过惯量环的惯量及硅油的阻尼吸收振动能量,起减振作用。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装置与传统的设计方案相比更改了单独制作芯板,然后再焊接的工艺。优点是便于尺寸保证、减少焊接工序和装配风险;降低制造及人工成本;减少了硅油减振器潜在失效系数。
附图说明
附图1为一般产旋硅油减振器。
附图2为带齿槽硅油产旋减振器。
附图3为传统硅油减振器。
附图4为一般产旋硅油减振器、带齿槽硅油产旋减振器和传统硅油减振器的对比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参照图1-2,一种产旋硅油减振器,包括齿槽2、一个盖板9、一个惯量环4、一个壳体5、芯板6、一个轴承8、两个位置对称的止推片7,组装焊接好后,再注油孔加注适量硅油后,焊接好堵塞,形成一个完整硅油减震器。
壳体5和芯板6经产旋机一起产旋出来,加工至规定尺寸,放入铸造后加工至规定尺寸的惯量环4,在惯量环4的锪孔上放入均达到规定尺寸止推片,边缘放置轴承8;放入冲压成型后数控车至规定尺寸的盖板,用束焊机焊接后加注硅油;焊好堵塞后,即完成。也可按客户要求加焊散热片。
壳体5与芯板6连为一体、芯板6可产旋在底面、中间、所有需要部位。也可在进行产旋壳体时把连接皮带的齿槽2一起产旋出来。内腔尺寸在50mm—300mm,外壳尺寸100mm-500mm;壳体5的高度在30mm—200mm均可实现产旋。
工作原理是:当发动机转动时,壳体、曲轴及悬浮在壳体内腔的惯量环同时转动。当轴系发生振动时,通过惯量环的惯量及硅油的阻尼吸收振动能量,起减振作用。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1.一种产旋硅油减振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个盖板(9)、一个惯量环4、一个壳体(5)、芯板(6)、两个位置对称的止推片(7)、一个轴承(8);
壳体(5)与芯板(6)连接为一体后形成外壳,在所述外壳内放入惯量环4,在所述惯量环4的锪孔上放入两个止推片(7),边缘放置轴承(8);
盖板(9)焊接在壳体(5)加工后预留的台阶处,通过注油孔加注硅油并堵塞后形成一个完整硅油减震器;
当发动机转动时,壳体、曲轴及悬浮在壳体内腔的惯量环同时转动。当轴系发生振动时,通过惯量环的惯量及硅油的阻尼吸收振动能量,起减振作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产旋硅油减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产旋硅油减振器上还能够加焊散热片。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产旋硅油减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尺寸为100mm-500mm;内腔尺寸为50mm—300mm,壳体(5)的高度为30mm—200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产旋硅油减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5)内还能够设有齿槽(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