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道修复用智能套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391610发布日期:2020-04-14 20:15阅读:223来源:国知局
管道修复用智能套筒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管道工程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管道修复用智能套筒。



背景技术:

传统套筒是采用两片分瓣式外夹具,外夹具与管道间隙15-20mm,整体装配在管道外部,外套筒和管道之间注入环氧树脂填充,安装后无法确定其修复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管道修复用智能套筒,以能够实时监测管道的环境参数,明确管道修复效果。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管道修复用智能套筒,所述套筒包括:套筒壳体、传感器,所述传感器设置在所述套筒壳体内部,用于感测所述管道的环境参数,并将感测到的环境参数传输至远端。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环境参数包括:压力、应力、应变、温度。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应力包括:弯曲应力、拉应力、压应力。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传感器为振弦式传感器。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套筒包括:包裹在所述管道外侧的环氧树脂层,以及设置在所述环氧树脂层外侧的套筒壳体,所述传感器包括第一传感器,设置在管道外壁上,用于感测所述管道的环境参数;所述传感器还包括第二传感器,设置在套筒壳体的内壁上,用于感测所述套筒的环境参数。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传感器包括:竖直方向上成对设置的两个第一传感器;所述第二传感器包括:水平方向上成对设置的两个第二传感器。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传感器通过导线或无线被连接至远端。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套筒壳体与所述管道之间的间距大于15毫米,小于20毫米。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套筒壳体上开设有套筒槽,所述第二传感器嵌设在所述套筒槽内。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传感器通过点焊被设置在所述管道上。

采用这样的设计后,本实用新型至少具有以下优点:

(1)、在管道修复之后,能够实时监测管道的环境参数,明确管道修复效果;

(2)、能够分别采集套筒及管道的环境参数,有利于全面分析管道的修复效果。

附图说明

上述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以下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智能套筒横向截面的截面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智能套筒的a-a’剖面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

1振弦传感器2导线

3套筒壳体4管道

5环氧树脂层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管道修复用智能套筒的横截面的截面图。参见图1,套筒包括环氧树脂层5以及套筒壳体3。环氧树脂层5包覆在管道4的外层,而套筒壳体3设置在环氧树脂层5的外侧。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套筒不同于传统的套筒的地方在于,在套筒壳体3的内侧,还设置有用于感测环境参数的传感器1。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传感器1均属于振弦传感器,可以用来感测管道周围的应力、应变、温度、压力等环境数据。

在一个典型的实施方式中,在套筒壳体内部,均匀布设有四个上述的振弦传感器1。在水平方向上,设置有两个相对设置的振弦传感器1;在竖直方向上,又设置有两个相对设置的振弦传感器1。

水平方向上设置的两个振弦传感器设置在环氧树脂层5与套筒壳体3之间。而竖直方向的两个振弦传感器设置在环氧树脂层5与管道4之间。

由于在水平方向上设置的两个振弦传感器1的设置位置更为靠近套筒壳体3,这两个传感器1所采集的数据可以被视为套筒的环境数据。而由于在竖直方向上设置的两个振弦传感器1的设置位置更为靠近管道,这两个传感器1所采集的数据可以被视为管道的环境数据。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每个传感器1均通过导线2被连接至处于远端的数据分析中心(图中未示出)。传感器1能够将自身感测到的参数传输至数据分析中心,以便进行对采集到的环境数据的进一步分析。

优选的,上述的传输过程可以是无线传输,也可以是有线传输。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上述由智能套筒到数据分析中心的整个传输链路上,至少有一段传输过程是无线传输。

通过对采集到的环境数据的进一步分析,工程人员能够轻松的了解当前管道的修复效果,而且,还可以为管道的设计人员改进管道设计施工流程,提供进一步的参考。

优选的,传感器1设置在环氧树脂层5或者套筒壳体3上的传感器设置槽内,而导线2被设置在导线槽内。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竖直方向上的两个用来采集管道的环境参数的传感器是通过点焊的方式被固接在管道的外表面上的。而水平方向上的两个用来采集套筒的环境参数的传感器则是在套筒的内表面上开槽,然后再将传感器嵌入至所开槽体内的。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智能套筒的安装过程如下:1)管道修复点定位;2)管道基坑开挖;3)管体防腐层剥离;4)管道腐蚀部位清理;5)夹具安装;6)套筒与管体传感器布设;7)采集系统、供电系统、传输系统安装;8)系统联调调试;9)套筒应用。

由于在套筒内部设置有传感器对环境参数进行感测,并能够通过感测到的环境参数进行远传,远程的监测人员能够实时了解管道的环境参数,从而明确管道修复效果。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做出些许简单修改、等同变化或修饰,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技术特征:

1.一种管道修复用智能套筒,其特征在于,包括:套筒壳体、传感器,所述传感器设置在所述套筒壳体内部,用于感测所述管道及套筒的环境参数,并将感测到的环境参数传输至远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道修复用智能套筒,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境参数包括:压力、应力、应变、温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管道修复用智能套筒,其特征在于,所述应力包括:弯曲应力、拉应力、压应力。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道修复用智能套筒,其特征在于,所述传感器为振弦式传感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道修复用智能套筒,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包括:包裹在所述管道外侧的环氧树脂层,以及设置在所述环氧树脂层外侧的套筒壳体,所述传感器包括第一传感器,设置在管道外壁上,用于感测所述管道的环境参数;所述传感器还包括第二传感器,设置在套筒壳体的内壁上,用于感测所述套筒的环境参数。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管道修复用智能套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感器包括:竖直方向上成对设置的两个第一传感器;所述第二传感器包括:水平方向上成对设置的两个第二传感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道修复用智能套筒,其特征在于,所述传感器通过导线或无线被连接至远端。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道修复用智能套筒,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壳体与所述管道之间的间距大于15毫米,小于20毫米。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管道修复用智能套筒,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壳体上开设有套筒槽,所述第二传感器嵌设在所述套筒槽内。

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管道修复用智能套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感器通过点焊被设置在所述管道上。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管道修复用智能套筒。该套筒包括:套筒壳体、传感器,所述传感器设置在所述套筒壳体内部,用于感测所述管道的环境参数,并将感测到的环境参数传输至远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管道修复用智能套筒能够实时监测管道的环境参数,明确管道修复效果。

技术研发人员:董新宇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董新宇
技术研发日:2019.05.27
技术公布日:2020.04.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