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减震器衬套脱离的内锥孔吊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387575发布日期:2020-04-14 19:56阅读:106来源:国知局
防减震器衬套脱离的内锥孔吊环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配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防减震器衬套脱离的内锥孔吊环。



背景技术:

减震器是用来抑制弹簧吸震后反弹时的震荡及来自路面的冲击,广泛用于汽车,加速车架与车身振动的衰减,以改善汽车的行驶平顺性。在经过不平路面时,虽然吸震弹簧可以过滤路面的震动,但弹簧自身还会有往复运动。

汽车的减震系统是由弹簧和减震器共同组成的,减震器并不是用来支持车身的重量,而是用来抑制弹簧吸震后反弹时的震荡和吸收路面冲击的能量,弹簧起缓和冲击的作用,将“大能量一次冲击”变为“小能量多次冲击”,而减震器就是逐步将“小能量多次冲击”减少。减震器的两端设有吊环,由于吊环经常受到冲击力而晃动,吊环内的橡胶衬套在使用过程中频繁的伸缩和磨损,造成橡胶衬套与吊环间的松动,久之则容易出现橡胶衬套脱出的现象,从而导致吊环脱离,最终使减震器失去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减震器衬套脱离的内锥孔吊环,实现对衬套与吊环间的加固,防止衬套脱出吊环。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基础方案为:一种防减震器衬套脱离的内锥孔吊环,包括吊环和套装在吊环内的衬套,吊环与衬套为两端粗中间细的双锥形结构,所述吊环的中间位置的内侧壁上设有若干第一空腔,吊环一端的内侧壁上设有与第一空腔一一连通的若干第二空腔,第一空腔与第二空腔内均密封滑动连接有限位块,限位块与对应空腔间设有弹簧,限位块远离弹簧的一侧由内向外且朝向吊环靠近第二空腔的一侧倾斜,第一空腔与第二空腔间充满密闭气体。

本基础方案的工作原理和有益效果在于:吊环为双锥形结构,吊环中间位置能够将衬套的两端卡住,初步限制衬套的位移。衬套套装在吊环内时,限位块与衬套相抵,加之限位块间形成密闭空间且密闭空间的内部充满密闭气体,所以在衬套同时向空腔内挤压限位块时,这两个限位块能够共同挤压密闭气体,密闭气体受到挤压会对限位块施加同等大小的反作用力,这个反作用力被限位块传递给衬套,将衬套夹紧,优化对衬套的定位效果。

如果衬套受外力影响而向吊环一端移动,由于衬套的两端比中间部位粗,衬套两端对第一空腔的限位块的挤压程度更高,能够使限位块进一步向第一空腔内收缩,然后第一空腔的限位块将压力通过密闭气体传递给第二空腔的限位块,使得第二空腔的限位块向第二空腔外移动,第二空腔的限位块与第二空腔下方的衬套间的压力增大,限制衬套的移动,且第二空腔的限位块受到衬套的推力也通过密闭气体传递给第一空腔的限位块,两个限位块间形成连通器结构,共同作用实现对衬套的限位。

衬套自吊环远离第二空腔的一端进入吊环内,这样限位块上设置的倾斜面与衬套的移动方向正对,衬套的伸入端与限位块的倾斜面相抵,能够对限位块施加向上的作用力,使限位块自动回缩进入相应的空腔内,避免限位块阻碍衬套与吊环进行套装,且这样与不设置斜面相比,斜面与衬套相接触相当于面面接触,面面接触的接触面积比线面接触或点面接触的接触面积更大,使得限位块与衬套间的受力更均匀,两者间的移动能够更平滑,避免限位块与衬套间产生摩擦损伤。弹簧能够对限位块进行限位,防止限位块因意外而掉落,同时限位块向空腔内移动时,弹簧受到限位块的压力作用而处于压缩状态,弹簧对限位块施加反向的推力,优化限位块的夹持效果。

进一步,所述衬套外壁上设有若干凹槽,凹槽与第一空腔正对。这样限位块能够与凹槽卡合,限制衬套的位移。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防减震器衬套脱离的内锥孔吊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及附图来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发明:

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吊环1、衬套2、第一空腔3、第二空腔4、限位块5、凹槽6、弹簧7。

实施例如附图1所示:一种防减震器衬套2脱离的内锥孔吊环1,包括吊环1和套装在吊环1内的衬套2,吊环1为横向放置,吊环1与衬套2为左、右两端粗中间细的双锥形结构,衬套2为橡胶材质。

所述吊环1的中间位置的内侧壁上设有两个第一空腔3,两个第一空腔3分别位于吊环1的的顶部与底部,吊环1右端的内侧壁上设有两个第二空腔4,两个第二空腔4也分别位于吊环1的的顶部与底部,且第二空腔4与处于同一水平位置的第一空腔3连通,第二空腔4与第一空腔3内均密封滑动连接有限位块5,限位块5与对应空腔间设有弹簧7,弹簧7一端与限位块5焊接,另一端与对应空腔的顶部或底部焊接,限位块5远离弹簧7的一侧由内向外且朝向吊环1右侧倾斜,第一空腔3与第二空腔4间充满密闭气体。衬套2外壁上设有若干凹槽6,凹槽6与第一空腔3正对,凹槽6能够与限位块5伸出空腔的部分贴合。

操作过程:衬套2与吊环1套装时,衬套2首先与第一空腔3的限位块5接触,将位于第一空腔3的限位块5向第一空腔3内推动,这一限位块5将第一空腔3内的密闭气体推向第二空腔4,从而使第二空腔4的限位块5向第二空腔4外移动。当衬套2移动至第二空腔4处时,衬套2同样对伸出第二空腔4的限位块5施加推力,使第二空腔4的限位块5受力向第二空腔4内回缩,将第二空腔4内的密闭气体推向第一空腔3,使得第一空腔3的限位块5向第一空腔3外移动,而第一空腔3的限位块5已经与衬套2相抵,所以第一空腔3内的限位块5与第二空腔4的限位块5同时挤压密闭气体,密闭气体内部压强增大而对两个限位块5施加反作用力,则第一空腔3与第二空腔4内的限位块5同时挤压衬套2,加之衬套2进入吊环1的速度较快,衬套2与限位块5间的摩擦力较小,且衬套2本身具有一定的形变能力,衬套2能够与吊环1顺利卡合。

衬套2套装在吊环1内后,衬套2挤压限位块5,第一空腔3与第二空腔4的限位块5间的密闭气体受到挤压会对限位块5施加同等大小的反作用力,这个反作用力被限位块5传递给橡胶衬套2,将衬套2夹紧。当衬套2受外力影响而向吊环1一端移动时,加之衬套2的左、右两端比中间部位粗,衬套2左、右两端对第一空腔3的限位块5的挤压程度更高,能够使限位块5进一步向第一空腔3内收缩,然后第一空腔3的限位块5将压力通过密闭气体传递给第二空腔4的限位块5,使得第二空腔4的限位块5向第二空腔4外移动,第二空腔4的限位块5与第二空腔4下方的衬套2间的压力增大,限制衬套2的移动,且第二空腔4的限位块5受到衬套2的推力也通过密闭气体传递给第一空腔3的限位块5,两个限位块5间形成连通器结构,共同作用实现对衬套2的限位。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方案中公知的具体结构及特性等常识在此未作过多描述。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结构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实用新型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

本技术:
要求的保护范围应当以其权利要求的内容为准,说明书中的具体实施方式等记载可以用于解释权利要求的内容。



技术特征:

1.一种防减震器衬套脱离的内锥孔吊环,包括吊环和套装在吊环内的衬套,吊环与衬套为两端粗中间细的双锥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吊环的中间位置的内侧壁上设有若干第一空腔,吊环一端的内侧壁上设有与第一空腔一一连通的若干第二空腔,第一空腔与第二空腔内均密封滑动连接有限位块,限位块与对应空腔间设有弹簧,限位块远离弹簧的一侧由内向外且朝向吊环靠近第二空腔的一侧倾斜,第一空腔与第二空腔间充满密闭气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减震器衬套脱离的内锥孔吊环,其特征在于:所述衬套外壁上设有若干凹槽,凹槽与第一空腔正对。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配件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防减震器衬套脱离的内锥孔吊环,包括吊环和套装在吊环内的衬套,吊环与衬套为两端粗中间细的双锥形结构,所述吊环的中间位置的内侧壁上设有若干第一空腔,吊环一端的内侧壁上设有与第一空腔一一连通的若干第二空腔,第一空腔与第二空腔内均密封滑动连接有限位块,限位块与对应空腔间设有弹簧,限位块远离弹簧的一侧由内向外且朝向吊环靠近第二空腔的一侧倾斜,第一空腔与第二空腔间充满密闭气体。采用本技术方案,利用空腔与限位块的结构,实现对衬套与吊环间的加固,防止衬套脱出吊环。

技术研发人员:柯昌平;孙林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重庆市浩帆机械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7.17
技术公布日:2020.04.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