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滚针自动排针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629004发布日期:2020-05-06 22:54阅读:536来源:国知局
一种滚针自动排针机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轴承加工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滚针自动排针机构。



背景技术:

齿轮是轮缘上有齿能连续啮合传递运动和动力的机械元件。齿轮是能互相啮合的有齿的机械零件,齿轮在传动中的应用很早就出现了。19世纪末,展成切齿法的原理及利用此原理切齿的专用机床与刀具的相继出现,随着生产的发展,齿轮运转的平稳性受到重视。

齿轮及其齿轮产品是机械装备的重要基础件,绝大部分机械成套设备的主要传动部件都是齿轮传动。随着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全行业年销售总额已突破千亿元,形成了企业多元并存、共同发展的行业格局。其中,龙头企业、骨干企业已成为推动行业管理水平、产品技术质量水平和自主创新能力提升的重要力量,为把我国从齿轮制造大国建设成为齿轮制造强国做出了突出贡献。

行星齿轮除了能像定轴齿轮那样围绕着自己的转动轴(b-b)转动之外,它们的转动轴还随着蓝色的支架(称为行星架)绕其它齿轮的轴线(a-a)转动。绕自己轴线的转动称为"自转",绕其它齿轮轴线的转动称为"公转",就象太阳系中的行星那样,因此得名,现有行星齿轮滚针轴承采用手工方式排针,效率低。



技术实现要素:

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滚针自动排针机构,解决了现有行星齿轮滚针轴承采用手工方式排针,效率较低的问题。

技术方案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滚针自动排针机构,包括机架,所述机架的一侧面安装有驱动装置,机架的另一侧面通过螺栓安装有排针板,所述排针板正面的中部开设有排针通孔,排针通孔内设置有排针转轴,排针转轴的外表面等距离环绕分布有排针槽,该排针转轴的一端与驱动装置连接,所述排针板的正面的顶部开设有与排针通孔顶部连通的料道,料道包括由下至上依次连通的第一竖直部、第一倾斜缓冲部、第二竖直部、第二倾斜缓冲部和第三竖直部,推板的背面设置有与第三竖直部连通的进针器,所述排针板的顶部安装有气缸,气缸活塞杆上连接的推板位于第三竖直部内。

进一步限定,所述排针板的侧面开设有与料道连通的第二通孔,排针板的两侧通过螺钉安装有对射传感器,对射传感器位于第二通孔的轴线上。

进一步限定,所述排针板的侧面开设有与排针通孔连通的第一通孔,机架上安装有激光传感器,该激光传感器位于第一通孔的轴线上。

进一步限定,所述排针板的正面通过螺栓安装有用于对料道正面封闭的盖板。

进一步限定,所述第三竖直部、第二倾斜缓冲部、第二竖直部、第一倾斜缓冲部以及第一竖直部的弯折连接处采用圆角过渡。

该滚针自动排针机构,利用排针转轴的转动使得位于料道内的滚针落入排针槽内,以起到自动排针的目的,进而提高了排针效率,由第二倾斜缓冲部、第二竖直部、第一倾斜缓冲部和第一竖直部组成的料道结构,可防止因滚针落料不稳定导致的料道卡顿现象的发生,确保滚针排料的可靠性,气缸上推板的设置可对由进针器进入第三竖直部内的滚针推动,使滚针水平预排布于第三竖直部内,保证了滚针排布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排针板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机架结构示意图。

图中:1机架、2驱动装置、3进针器、4气缸、5盖板、6排针板、7激光传感器、8第一通孔、9对射传感器、10第二通孔、11排针转轴、12排针槽、13排针通孔、14第一竖直部、15第一倾斜缓冲部、16第二竖直部、17第二倾斜缓冲部、18第三竖直部、19推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2,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滚针自动排针机构,包括机架1,机架1的一侧面安装有驱动装置2,驱动装置2包括通过联轴器与排针转轴11连接的驱动电机,用于驱动排针转轴11转动,还包括用于将排布在排针通孔和排针槽之间排布好的滚针推出的推针机构,推针机构可采用气缸的活塞杆连接一个直径介于排针转轴11和排针通孔13直径之间的圆管,通过气缸推动圆管,圆管的另一端将排布好的滚针推出,机架1的另一侧面通过螺栓安装有排针板6,排针板6正面的中部开设有排针通孔13,排针通孔13内设置有排针转轴11,排针转轴11的外表面等距离环绕分布有排针槽12,该排针转轴11的一端与驱动装置2连接,排针板6的正面的顶部开设有与排针通孔13顶部连通的料道,料道包括由下至上依次连通的第一竖直部14、第一倾斜缓冲部15、第二竖直部16、第二倾斜缓冲部17和第三竖直部18,推板19的背面设置有与第三竖直部18连通的进针器3,进针器3可采用直径大于滚针的圆管,滚针由进针器进入到第三竖直部内,然后经推板19推至水平,排针板6的顶部安装有气缸4,气缸4活塞杆上连接的推板19位于第三竖直部18内,进针器3内滚针落至第三竖直部18内时,由于第三竖直部18较短,使得滚针不会倾斜较大,以方便推板19将滚针推平。

排针板6的侧面开设有与料道连通的第二通孔10,排针板6的两侧通过螺钉安装有对射传感器9,对射传感器9位于第二通孔10的轴线上,对射传感器9用于检测第二竖直部16内滚针的有无,防止断料。

排针板6的侧面开设有与排针通孔13连通的第一通孔8,机架1上安装有激光传感器7,该激光传感器7位于第一通孔8的轴线上,用于检测排针槽12内是否出现漏料。

排针板6的正面通过螺栓安装有用于对料道正面封闭的盖板5,用于对料道的正面封闭,也起到了对滚针前端限位导向的作用。

第三竖直部18、第二倾斜缓冲部17、第二竖直部16、第一倾斜缓冲部15以及第一竖直部14的弯折连接处采用圆角过渡。

该滚针自动排针机构,利用排针转轴11的转动使得位于料道内的滚针落入排针槽12内,以起到自动排针的目的,进而提高了排针效率,由第二倾斜缓冲部17、第二竖直部16、第一倾斜缓冲部15和第一竖直部14组成的料道结构,可防止因滚针落料不稳定导致的料道卡顿现象的发生,确保滚针排料的可靠性,气缸4上推板19的设置可对由进针器3进入第三竖直部18内的滚针推动,使滚针水平预排布于第三竖直部18内,保证了滚针排布的稳定性。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技术特征:

1.一种滚针自动排针机构,包括机架(1),所述机架(1)的一侧面安装有驱动装置(2),其特征在于:机架(1)的另一侧面通过螺栓安装有排针板(6),所述排针板(6)正面的中部开设有排针通孔(13),排针通孔(13)内设置有排针转轴(11),排针转轴(11)的外表面等距离环绕分布有排针槽(12),该排针转轴(11)的一端与驱动装置(2)连接,所述排针板(6)的正面的顶部开设有与排针通孔(13)顶部连通的料道,料道包括由下至上依次连通的第一竖直部(14)、第一倾斜缓冲部(15)、第二竖直部(16)、第二倾斜缓冲部(17)和第三竖直部(18),推板(19)的背面设置有与第三竖直部(18)连通的进针器(3),所述排针板(6)的顶部安装有气缸(4),气缸(4)活塞杆上连接的推板(19)位于第三竖直部(18)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滚针自动排针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排针板(6)的侧面开设有与料道连通的第二通孔(10),排针板(6)的两侧通过螺钉安装有对射传感器(9),对射传感器(9)位于第二通孔(10)的轴线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滚针自动排针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排针板(6)的侧面开设有与排针通孔(13)连通的第一通孔(8),机架(1)上安装有激光传感器(7),该激光传感器(7)位于第一通孔(8)的轴线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滚针自动排针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排针板(6)的正面通过螺栓安装有用于对料道正面封闭的盖板(5)。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滚针自动排针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竖直部(18)、第二倾斜缓冲部(17)、第二竖直部(16)、第一倾斜缓冲部(15)以及第一竖直部(14)的弯折连接处采用圆角过渡。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滚针自动排针机构,包括机架,所述机架的一侧面安装有驱动装置,机架的另一侧面通过螺栓安装有排针板,所述排针板正面的中部开设有排针通孔,排针通孔内设置有排针转轴,排针转轴的外表面等距离环绕分布有排针槽。该滚针自动排针机构,利用排针转轴的转动使得位于料道内的滚针落入排针槽内,以起到自动排针的目的,进而提高了排针效率,由第二倾斜缓冲部、第二竖直部、第一倾斜缓冲部和第一竖直部组成的料道结构,可防止因滚针落料不稳定导致的料道卡顿现象的发生,确保滚针排料的可靠性,气缸上推板的设置可对由进针器进入第三竖直部内的滚针推动,使滚针水平预排布于第三竖直部内,保证了滚针排布的稳定性。

技术研发人员:凌强;王依伦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安徽途辉自动化装备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8.12
技术公布日:2020.05.0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