阀门限位保护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941800发布日期:2020-06-02 19:39阅读:427来源:国知局
阀门限位保护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阀门领域,具体涉及阀门限位保护装置。



背景技术:

阀门包括有:主体、进水口、进水口法兰、出水口、出水口法兰、连接垫片、连接座、阀盖、阀杆、固定座、支撑架、手轮、阀杆底座等;在电动、气动或手动阀门开启或者关闭操作中,为保持相应阀门全开或全关的状态,防止阀门过操作,电动、气动阀门执行机构设计有终端装置:电动限位装置。当电动限位装置发生故障,就会发生阀门过操作。安全性和可靠性无法本质保障,可能出现电动误动,人为误操作等造成人生、设备安全等问题。

阀杆螺母的材质为铜质,在使用中经常出现故障。普通阀门只有切换系统、对阀门进行隔离更换,没有办法在线更换。而且平面轴承是阀门的唯一转动部分,由于温度、环境等因素导致故障率较高。普通阀门只有切换系统、对阀门进行隔离更换,没有办法在线更换。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阀门限位保护装置,旨在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点,有效的对阀门行程进行限位,解决了阀门在线更换阀杆螺母、平面轴承的难题。

阀门限位保护装置,包括上部本体、下部本体和调节扳手,所述上部本体和所述下部本体均为紧固螺栓连接的两个ω形本体,所述ω形本体由圆弧部和两个侧翼部组成,所述圆弧部内侧设有可与阀门的阀杆螺纹连接的内螺纹;所述上部本体的圆弧部的上端面开设有上微调螺纹孔,所述上微调螺纹孔螺纹连接有微调顶丝;所述下部本体的圆弧部的下端面开设有下微调螺纹孔,所述下微调螺纹孔螺纹连接有微调顶丝;两个所述侧翼部均开设有至少两个紧固螺孔,通过所述紧固螺栓与所述紧固螺孔连接使两个所述ω形本体,所述上部本体安装在阀门的固定座的正上方,所述下部本体安装在阀门的固定座的正下方;所述调节扳手包括手持部、连接部、上旋拧部、下旋拧部和旋拧件,所述手持部为柱状结构,其一端固定c形的连接部,所述连接部与所述手持部组成y形结构,所述上旋拧部和所述下旋拧部均为u形结构,所述上旋拧部和所述下旋拧部分别铰接所述连接部的两端,所述上旋拧部和所述下旋拧部均可旋转至与所述手持部平行,所述上旋拧部和所述下旋拧部的相对一侧上设有两个旋拧件,所述旋拧件与所述微调顶丝连接,用于将上部本体、下部本体同步转动带动阀门的阀杆转动。

进一步地,所述圆弧部和侧翼部高度相等。

进一步地,所述侧翼部为矩形或凹形结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采用上部本体、下部本体和调节扳手,安装调节方便,可以杜绝了阀门过操作;

2.本实用新型可以满足阀门开度的需求,保障了人身、设备安全;稳定运行;同时实现了在线更换阀杆螺母、平面轴承;

3.本实用新型可以适用截止阀,闸阀等阀门的限位使用,上部本体、下部本体通过螺纹连接安装在阀门的阀杆上,利用阀门自身结构对阀门开关状态进行强制限位,同时在ω形本体上开设微调螺纹孔,微调螺纹孔螺纹连接有微调顶丝,通过调节扳手调节微调顶丝实现阀门开关间距微调整。

附图说明

构成

本技术:
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上部本体的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上部本体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下部本体仰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调节扳手立体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使用状态图。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申请方案,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如图1-图5所示,阀门限位保护装置,包括上部本体1、下部本体2和调节扳手3,所述上部本体1和所述下部本体2均为紧固螺栓4连接的两个ω形本体5,所述ω形本体5由圆弧部6和两个侧翼部7组成,所述圆弧部6内侧设有可与阀门8的阀杆9螺纹连接的内螺纹;所述上部本体1的圆弧部6的上端面开设有上微调螺纹孔10,所述上微调螺纹孔10螺纹连接有微调顶丝11;所述下部本体2的圆弧部6的下端面开设有下微调螺纹孔12,所述下微调螺纹孔12螺纹连接有微调顶丝11;两个所述侧翼部7均开设有至少两个紧固螺孔13,通过所述紧固螺栓4与所述紧固螺孔13连接使两个所述ω形本体5,所述上部本体1安装在阀门8的固定座14的正上方,所述下部本体2安装在阀门8的固定座14的正下方;所述调节扳手3包括手持部31、连接部32、上旋拧部33、下旋拧部34和旋拧件35,所述手持部31为柱状结构,其一端固定c形的连接部32,所述连接部32与所述手持部31组成y形结构,所述上旋拧部33和所述下旋拧部34均为u形结构,所述上旋拧部33和所述下旋拧部34分别铰接所述连接部32的两端,所述上旋拧部33和所述下旋拧部34均可旋转至与所述手持部31平行,所述上旋拧部33和所述下旋拧部34的相对一侧上设有两个旋拧件35,所述旋拧件35与所述微调顶丝11连接,用于将上部本体1、下部本体2同步转动带动阀门8的阀杆9转动。

所述上旋拧部33的中部和所述下旋拧部34的中部分别与所述连接部32的两端铰接。

所述圆弧部6和侧翼部7高度相等。

所述侧翼部7为矩形或凹形结构。

微调顶丝11为普通螺栓或内六角螺栓,因而对应的旋拧件35的结构可以是与普通螺栓的轮廓一致的套结构或是与内六角螺栓配合的内六角柱状结构。

使用时,先将上部本体1、下部本体2安装在阀门8的阀杆9上,调节扳手3的上旋拧部33或下旋拧部34与部本体1或下部本体2的微调顶丝11连接,转动调节扳手3,使上部本体1、下部本体2的所有微调顶丝11在竖直方向一致,然后调节扳手3的上旋拧部33上的旋拧件35与上部本体1上微调顶丝11连接,调节扳手3的下旋拧部34上的旋拧件35与下部本体2上微调顶丝11连接,转动调节扳手3使上部本体1、下部本体2同步转动带动阀门8的阀杆9转动。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部件拆分或组合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阀门限位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上部本体、下部本体和调节扳手,所述上部本体和所述下部本体均为紧固螺栓连接的两个ω形本体,所述ω形本体由圆弧部和两个侧翼部组成,所述圆弧部内侧设有可与阀门的阀杆螺纹连接的内螺纹;所述上部本体的圆弧部的上端面开设有上微调螺纹孔,所述上微调螺纹孔螺纹连接有微调顶丝;所述下部本体的圆弧部的下端面开设有下微调螺纹孔,所述下微调螺纹孔螺纹连接有微调顶丝;两个所述侧翼部均开设有至少两个紧固螺孔,通过所述紧固螺栓与所述紧固螺孔连接使两个所述ω形本体,所述上部本体安装在阀门的固定座的正上方,所述下部本体安装在阀门的固定座的正下方;所述调节扳手包括手持部、连接部、上旋拧部、下旋拧部和旋拧件,所述手持部为柱状结构,其一端固定c形的连接部,所述连接部与所述手持部组成y形结构,所述上旋拧部和所述下旋拧部均为u形结构,所述上旋拧部和所述下旋拧部分别铰接所述连接部的两端,所述上旋拧部和所述下旋拧部均可旋转至与所述手持部平行,所述上旋拧部和所述下旋拧部的相对一侧上设有两个旋拧件,所述旋拧件与所述微调顶丝连接,转动手持部将上部本体、下部本体同步转动带动阀门的阀杆转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阀门限位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圆弧部和侧翼部高度相等。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阀门限位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侧翼部为矩形或凹形结构。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阀门限位保护装置,包括上部本体、下部本体和调节扳手,上部本体和下部本体均为紧固螺栓连接的两个Ω形本体,Ω形本体由圆弧部和两个侧翼部组成,圆弧部内侧设有可与阀门的阀杆螺纹连接的内螺纹;上部本体的圆弧部的上端面开设有上微调螺纹孔,上微调螺纹孔螺纹连接有微调顶丝。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采用上部本体、下部本体和调节扳手,安装调节方便,可以杜绝了阀门过操作;可以满足阀门开度的需求,保障了人身、设备安全;稳定运行;同时实现了在线更换阀杆螺母、平面轴承。

技术研发人员:李小龙;左海龙;李世虎;赵宇;张宏军;崔锐;戚晓伟;许翔宇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大唐甘肃发电有限公司西固热电厂
技术研发日:2019.08.13
技术公布日:2020.06.0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