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抗菌防霉的复合结构橡胶垫圈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896082发布日期:2020-11-13 12:18阅读:113来源:国知局
一种抗菌防霉的复合结构橡胶垫圈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橡胶垫圈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抗菌防霉的复合结构橡胶垫圈。



背景技术:

橡胶垫圈垫在被连接件与连接件之间的零件。一般为扁平形的环状,用来保护被连接件的表面不受擦伤,分散连接件对被连接件的压力,现有的抗菌防霉橡胶垫圈一般在橡胶垫圈表面涂银离子层或其他抗菌防霉结构,现有的抗菌防霉橡胶垫圈多为一体的结构,一旦损坏,更换成本大;

鉴于现有技术的不足,现需要一种抗菌防霉的复合结构橡胶垫圈,在抗菌防霉的基础上,可确保连接牢靠,且可大大降低橡胶垫圈的更换维修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抗菌防霉的复合结构橡胶垫圈,在抗菌防霉的基础上,可确保连接牢靠,且可大大降低橡胶垫圈的更换维修成本。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抗菌防霉的复合结构橡胶垫圈,包括第一垫圈、第二垫圈和夹层垫圈,所述第一垫圈、所述第二垫圈和所述夹层垫圈均为环形,所述第一垫圈、所述第二垫圈和夹层垫圈的外侧面均设有用于抗菌防霉的纳米银层或纳米锌层,所述夹层垫圈设于所述第一垫圈和第二垫圈之间,所述第一垫圈横截面呈凹形,所述夹层垫圈设于所述第一垫圈内,所述第二垫圈设于所述夹层垫圈上。

优选的,所述第一垫圈的中央设有限位套,所述限位套与所述第一垫圈为一体成型结构。

优选的,所述夹层垫圈套设在所述限位套上,所述第二垫圈也套设在所述限位套上。

优选的,所述限位套的内直径与所述第一垫圈的内直径相同;所述限位套的高度与所述第一垫圈的厚度相同;所述夹层垫圈与所述第二垫圈的厚度之和等于所述第一垫圈的深度。

优选的,所述第一垫圈和所述第二垫圈的外侧面上均设有环形的密封凸起。

优选的,所述第一垫圈和所述第二垫圈和所述夹层垫圈均采用氟橡胶。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第一垫圈、第二垫圈和夹层垫圈均为环形,第一垫圈、第二垫圈和夹层垫圈的外侧面均设有用于抗菌防霉的纳米银层或纳米锌层,夹层垫圈设于第一垫圈和第二垫圈之间,第一垫圈横截面呈凹形,夹层垫圈设于第一垫圈内,第二垫圈设于夹层垫圈上;本装置抗菌防霉、可确保连接牢靠,当部分部件损坏,只需损坏部位即可,可大大降低橡胶垫圈的更换维修成本。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分解结构图;

图中标记为:1、第一垫圈;2、第二垫圈;3、夹层垫圈;4、密封凸起;5、限位套。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一种抗菌防霉的复合结构橡胶垫圈,包括第一垫圈1、第二垫圈2和夹层垫圈3,所述第一垫圈1、所述第二垫圈2和所述夹层垫圈3均为环形,所述第一垫圈1、所述第二垫圈2和夹层垫圈3的外侧面均设有用于抗菌防霉的纳米银层或纳米锌层,所述夹层垫圈2设于所述第一垫圈1和第二垫圈2之间,所述第一垫圈1横截面呈凹形,所述夹层垫圈2设于所述第一垫圈1内,所述第二垫圈2设于所述夹层垫圈1上。通过凹形结构可将夹层垫圈3限位,确保密封及连接牢靠,在具备抗菌防霉同时,当部分部件损坏,只需损坏部位即可,可大大降低橡胶垫圈的更换维修成本所述第一垫圈1的中央设有限位套5,所述限位套5与所述第一垫圈1为一体成型结构,一体成型结构使用寿命长;所述夹层垫圈3套设在所述限位套5上,所述第二垫圈2也套设在所述限位套5上,限位套5可将夹层垫圈3和第二垫圈2限位,确保密封及连接牢靠,

其中,所述限位套5的内直径与所述第一垫圈1的内直径相同;所述限位套5的高度与所述第一垫圈1的厚度相同;所述夹层垫圈3与所述第二垫圈2的厚度之和等于所述第一垫圈1的深度;该结构可确保第一垫圈1、第二垫圈2和夹层垫圈3结合时,形成一个平面的垫圈结构,让三者浑然一体,确保密封及连接牢靠,具体参见附图1;

所述第一垫圈1和所述第二垫圈2的外侧面上均设有环形的密封凸起4,通过密封凸起4可提高密封性;所述第一垫圈1和所述第二垫圈2和所述夹层垫圈3均采用氟橡胶,氟橡胶耐腐蚀寿命长;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

参见附图1,通过凹形结构可将夹层垫圈3限位,确保密封及连接牢靠,在具备抗菌防霉同时,当部分部件损坏,只需损坏部位即可,可大大降低橡胶垫圈的更换维修成本;限位套5可将夹层垫圈3和第二垫圈2限位,确保密封及连接牢靠;所述限位套5的内直径与所述第一垫圈1的内直径相同;所述限位套5的高度与所述第一垫圈1的厚度相同;所述夹层垫圈3与所述第二垫圈2的厚度之和等于所述第一垫圈1的深度;该结构可确保第一垫圈1、第二垫圈2和夹层垫圈3结合时,形成一个平面的垫圈结构,让三者浑然一体,确保密封及连接牢靠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抗菌防霉的复合结构橡胶垫圈,包括第一垫圈、第二垫圈和夹层垫圈,所述第一垫圈、所述第二垫圈和所述夹层垫圈均为环形,所述第一垫圈、所述第二垫圈和夹层垫圈的外侧面均设有用于抗菌防霉的纳米银层或纳米锌层,其特征在于:所述夹层垫圈设于所述第一垫圈和第二垫圈之间,所述第一垫圈横截面呈凹形,所述夹层垫圈设于所述第一垫圈内,所述第二垫圈设于所述夹层垫圈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菌防霉的复合结构橡胶垫圈,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垫圈的中央设有限位套,所述限位套与所述第一垫圈为一体成型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抗菌防霉的复合结构橡胶垫圈,其特征在于:所述夹层垫圈套设在所述限位套上,所述第二垫圈也套设在所述限位套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抗菌防霉的复合结构橡胶垫圈,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套的内直径与所述第一垫圈的内直径相同;所述限位套的高度与所述第一垫圈的厚度相同;所述夹层垫圈与所述第二垫圈的厚度之和等于所述第一垫圈的深度。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抗菌防霉的复合结构橡胶垫圈,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垫圈和所述第二垫圈的外侧面上均设有环形的密封凸起。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菌防霉的复合结构橡胶垫圈,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垫圈和所述第二垫圈和所述夹层垫圈均采用氟橡胶。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抗菌防霉的复合结构橡胶垫圈,具体涉及橡胶垫圈领域,包括第一垫圈、第二垫圈和夹层垫圈,所述第一垫圈、所述第二垫圈和所述夹层垫圈均为环形,所述第一垫圈、所述第二垫圈和夹层垫圈的外侧面均设有用于抗菌防霉的纳米银层或纳米锌层,所述夹层垫圈设于所述第一垫圈和第二垫圈之间,所述第一垫圈横截面呈凹形,所述夹层垫圈设于所述第一垫圈内,所述第二垫圈设于所述夹层垫圈上。本实用新型在抗菌防霉的基础上,可确保连接牢靠,且可大大降低橡胶垫圈的更换维修成本。

技术研发人员:陈小宏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南京精德丰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12.30
技术公布日:2020.11.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