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式压力平衡套筒补偿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937226发布日期:2020-11-19 19:11阅读:92来源:国知局
直通式压力平衡套筒补偿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管道补偿器技术领域,特别是直通式压力平衡套筒补偿器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城市集中供热热力管网中由于输送热水高温介质,大多数采用地下直埋敷设,但是有部分架空敷设或敷设在管廊里,有些管廊受空间限制,这就既要求热力管网及补偿装置阻力小、又要求补偿器能够小巧。现有的直通式压力平衡套筒补偿器尺寸都比较大,特别是外围管径,占据了大量的管径空间;而且现有产品存在压力平衡气孔堵塞现象,因此,有必须针对这一问题进行改进产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直通式压力平衡套筒补偿器。

实现本实用新型目的的技术解决方案为:一种直通式压力平衡套筒补偿器,包括内管,所述内管外侧壁垂直固定有第一环板和第二环板,所述第一环板和第二环板外环端之间固定有平行于内管的中间管;所述内管在第一环板右侧滑动设置有第三环板,所述内管在第二环板左侧滑动设置有第四环板,第三环板和第四环板外环端之间固定有平行于中间管的外套管,所述外套管与中间管之间设置有第一可滑动连接密封装置;所述第三环板右侧壁水平固定有出口管,出口管与内管之间设置有第二可滑动连接密封装置;所述内管与第四环板左侧壁之间设置有第三可滑动连接密封装置;所述内管在第二环板和第四环板之间的管壁上设置有压力平衡通孔;所述第二环板环面有效面积与内管有效截面积相等。

优选地,所述第三可滑动连接密封装置左侧固定连接有护管。

优选地,所述外套管包括左外套管和右外套管,所述左外套管密封焊接于右外套管,所述左外套管固定于第一可滑动连接密封装置的左侧,所述右外套管固定于第一可滑动连接密封装置的右侧。

优选地,所述右外套管上设置有排水装置。

优选地,所述第一可滑动连接密封装置、第二可滑动连接密封装置和第三可滑动连接密封装置均连接有密封料填注装置。

优选地,所述出口管的右端口为变径管端口。

优选地,所述压力平衡通孔上设置有防堵机构。

优选地,所述防堵机构包括轴杆,所述轴杆中部设置有通堵叶片,所述通堵叶片穿过压力平衡通孔布置在压力平衡通孔两侧外边,所述轴杆顶端设置挡圈,所述挡圈固定连接有弹簧套装在轴杆,所述弹簧另一端固定连接于内管外壁,所述轴杆底端设置底板,所述底板固定连接有柔性网圈,所述柔性网圈套装在轴杆上且其另一端固定连接于内管内壁。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显著优点:本实用新型消除了系统压力下的盲板力,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占据空间小更适应地下热网管道系统使用,同时还消除了压力平衡通孔堵塞现象,保障了热网管道系统的安全运行。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直通式压力平衡套筒补偿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j部结构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一种直通式压力平衡套筒补偿器,包括内管1,所述内管1外侧壁垂直固定有第一环板2和第二环板3,所述第一环板2和第二环板3外环端之间固定有平行于内管1的中间管4;所述内管1在第一环板2右侧滑动设置有第三环板8,所述内管1在第二环板3左侧滑动设置有第四环板7,第三环板8和第四环板7外环端之间固定有平行于中间管4的外套管,所述外套管与中间管4之间设置有第一可滑动连接密封装置;所述第三环板8右侧壁水平固定有出口管9,出口管9与内管1之间设置有第二可滑动连接密封装置;所述内管1与第四环板7左侧壁之间设置有第三可滑动连接密封装置;所述内管1在第二环板3和第四环板7之间的管壁上设置有压力平衡通孔15;所述第二环板3环面有效面积与内管1有效截面积相等,所述内管1有效截面积是指内管1的管壁的外圆面积减去内圆面积,所述第二环板3环面有效面积是指热网管道压力穿过压力平衡通孔15对第二环板3方向产生推力的有效面积。

本实用新型在基础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还可以进一步地为方便加工优化结构,外套管包括左外套管6和右外套管5,所述左外套管6密封焊接于右外套管5,所述左外套管6固定于第一可滑动连接密封装置的左侧,所述右外套管5固定于第一可滑动连接密封装置的右侧。

本实用新型在基础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还可以在所述第三可滑动连接密封装置左侧固定连接有护管20;所述右外套管5上设置有排水装置19;所述第一可滑动连接密封装置、第二可滑动连接密封装置和第三可滑动连接密封装置均连接有密封料填注装置16、17、18;所述出口管9的右端口还可以根据需要设置为变径管端口。

本实用新型在基础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还可以将所述压力平衡通孔15上设置有防堵机构,所述防堵机构包括轴杆104,所述轴杆104中部设置有通堵叶片103,所述通堵叶片103穿过压力平衡通孔15布置在压力平衡通孔15两侧外边,所述轴杆104顶端设置挡圈106,所述挡圈106固定连接有弹簧105套装在轴杆104,所述弹簧105另一端固定连接于内管1外壁,所述轴杆104底端设置底板101,所述底板101固定连接有柔性网圈102,所述柔性网圈102套装在轴杆104上且其另一端固定连接于内管1内壁。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为:高温热网管道流体进入到内管1内,倘若压力平衡通孔15有了堵塞,流体给予柔性网圈102和底板101压力,迫使轴杆104向外运动,从而拉动通堵叶片103进入压力平衡通孔15进行疏通作业,弹簧105被压缩蓄能,随着压力平衡通孔15两侧的压力一致后,弹簧105再恢复至原态,通堵叶片103也回归原位置,此时,内管1在系统压力作用下产生的盲板力和第二环板3产生的推力两者相互抵消为零,外套管在系统压力作用下产生的盲板力与第四环板7产生的推力两者相互抵消为零,实现了整机消除了盲板力;在高温热网管道停机时,倘若压力平衡通孔15有了堵塞,压力平衡通孔15上方的压力迫使挡圈106向下运动,迫使轴杆104向内运动,从而拉动通堵叶片103进入压力平衡通孔15进行疏通作业,弹簧105被压缩蓄能,随着压力平衡通孔15两侧的压力一致后,弹簧105再恢复至原态,通堵叶片103也回归原位置,此时,内管1在系统压力作用下产生的盲板力和第二环板3产生的推力两者相互抵消为零,外套管在系统压力作用下产生的盲板力与第四环板7产生的推力两者相互抵消为零,实现了整机消除了盲板力。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消除了系统压力下的盲板力,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占据空间小更适应地下热网管道系统使用,同时还消除了压力平衡通孔堵塞现象,保障了热网管道系统的安全运行。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所有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公开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直通式压力平衡套筒补偿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内管(1),所述内管(1)外侧壁垂直固定有第一环板(2)和第二环板(3),所述第一环板(2)和第二环板(3)外环端之间固定有平行于内管(1)的中间管(4);所述内管(1)在第一环板(2)右侧滑动设置有第三环板(8),所述内管(1)在第二环板(3)左侧滑动设置有第四环板(7),第三环板(8)和第四环板(7)外环端之间固定有平行于中间管(4)的外套管,所述外套管与中间管(4)之间设置有第一可滑动连接密封装置;所述第三环板(8)右侧壁水平固定有出口管(9),出口管(9)与内管(1)之间设置有第二可滑动连接密封装置;所述内管(1)与第四环板(7)左侧壁之间设置有第三可滑动连接密封装置;所述内管(1)在第二环板(3)和第四环板(7)之间的管壁上设置有压力平衡通孔(15);所述第二环板(3)环面有效面积与内管(1)有效截面积相等。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通式压力平衡套筒补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可滑动连接密封装置左侧固定连接有护管(2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通式压力平衡套筒补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套管包括左外套管(6)和右外套管(5),所述左外套管(6)密封焊接于右外套管(5),所述左外套管(6)固定于第一可滑动连接密封装置的左侧,所述右外套管(5)固定于第一可滑动连接密封装置的右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直通式压力平衡套筒补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右外套管(5)上设置有排水装置(19)。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通式压力平衡套筒补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可滑动连接密封装置、第二可滑动连接密封装置和第三可滑动连接密封装置均连接有密封料填注装置(16、17、18)。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通式压力平衡套筒补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出口管(9)的右端口为变径管端口。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通式压力平衡套筒补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力平衡通孔(15)上设置有防堵机构。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直通式压力平衡套筒补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堵机构包括轴杆(104),所述轴杆(104)中部设置有通堵叶片(103),所述通堵叶片(103)穿过压力平衡通孔(15)布置在压力平衡通孔(15)两侧外边,所述轴杆(104)顶端设置挡圈(106),所述挡圈(106)固定连接有弹簧(105)套装在轴杆(104),所述弹簧(105)另一端固定连接于内管(1)外壁,所述轴杆(104)底端设置底板(101),所述底板(101)固定连接有柔性网圈(102),所述柔性网圈(102)套装在轴杆(104)上且其另一端固定连接于内管(1)内壁。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直通式压力平衡套筒补偿器,内管外侧壁垂直固定有第一环板和第二环板,第一环板和第二环板外环端间固定平行于内管的中间管;内管在第一环板右侧滑动设置第三环板,内管在第二环板左侧滑动设置第四环板,第三环板和第四环板外环端之间固定平行于中间管的外套管,外套管与中间管间设置第一可滑动连接密封装置;第三环板右侧壁水平固定出口管,出口管与内管间设置第二可滑动连接密封装置;内管与第四环板左侧壁间设置第三可滑动连接密封装置;内管管壁上设置压力平衡通孔,本实用新型消除了系统压力下的盲板力,具有占据空间小更适应地下热网管道使用,同时还消除了压力平衡通孔堵塞现象,保障了热网管道系统的安全运行。

技术研发人员:朱海军;吴秧平;洪梅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江苏晨光波纹管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2.22
技术公布日:2020.11.1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