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筒式旋钮减震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561715发布日期:2021-01-08 11:00阅读:72来源:国知局
一种双筒式旋钮减震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减震器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双筒式旋钮减震器。



背景技术:

减震器,是用来抑制弹簧吸震后反弹时的震荡及来自路面的冲击。广泛用于汽车,为加速车架与车身振动的衰减,以改善汽车的行驶平顺性。在经过不平路面时,虽然吸震弹簧可以过滤路面的震动,但弹簧自身还会有往复运动,而减震器就是用来抑制这种弹簧跳跃的,双筒式旋钮减震器在使用过程中,活塞杆与内筒之间由于震荡的程度不同时常会产生撞击,内筒易磨损,因此提出一种,通过设置多个缓冲件,来增强内筒底面在受到撞击时的承受能力,有效延长了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筒式旋钮减震器,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双筒式旋钮减震器,包括筒身,筒身内部设置有活动杆,活动杆的上端和筒身的下端设置有连接装置,筒身包括外筒、内筒和圆槽一,外筒的上表面中间部分设置有圆槽一,圆槽一内设置有密封圈,内筒设置在外筒内部,内筒的上表面与外筒的内上表面中间部分固定连接,内筒的下表面设置有两个圆槽二,两个圆槽二内分别设置有压缩阀和补偿阀,内筒的内底面中间部分设置有缓冲块一,缓冲块一下表面与内筒的内底面中间部分固定连接,内筒的外底面与外筒的内底面之间设置有支撑块,支撑块上表面与内筒的外底面中间部分固定连接,支撑块下表面与外筒的内底面中间部分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活动杆包括活塞杆、活塞和两个圆槽三,两个圆槽三均设置在活塞的上表面,两个圆槽三内分别设置有伸张阀和流通阀,伸张阀和流通阀的上表面均设置有缓冲块二,活塞的上下面中间部分设置有圆槽四,活塞杆下表面设置有缓冲垫,缓冲垫上表面与活塞杆下表面固定连接,活塞通过圆槽四套接在活塞杆的杆面的下端。

优选的,所述连接装置包括上连接件、上盘和底盘,底盘下表面设置有一个下连接件,上盘上表面设置有一个上连接件,外筒下表面与底盘上表面固定连接,活塞杆上表面与上盘下表面固定连接,上盘与底盘之间设置有减震弹簧,外筒上表面设置有缓冲环。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该双筒式旋钮减震器,缓冲环保护外筒上端,缓冲块一保护内筒内底面不直接承受活塞杆可能的撞击,避免磨损,支撑块增强内筒底面在受到撞击时的承受能力,有效延长了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双筒式旋钮减震器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筒身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活塞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连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图2中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中:1筒身、2活动杆、3连接装置、4缓冲环、11外筒、12内筒、13圆槽一、14密封圈、15圆槽二、16支撑块、17压缩阀、18补偿阀、19缓冲块一、21活塞杆、22缓冲垫、23缓冲块二、24伸张阀、25圆槽四、26流通阀、27圆槽三、28活塞、31上盘、32上连接件、33下连接件、34底盘。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5,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双筒式旋钮减震器,包括筒身1,筒身1内部设置有活动杆2,活动杆2包括活塞杆21、活塞28和两个圆槽三27,两个圆槽三27均设置在活塞28的上表面,两个圆槽三27内分别设置有伸张阀24和流通阀26,伸张阀24和流通阀26的上表面均设置有缓冲块二23,活塞28的上下面中间部分设置有圆槽四25,活塞杆21下表面设置有缓冲垫22,缓冲垫22上表面与活塞杆21下表面固定连接,活塞28通过圆槽四25套接在活塞杆21的杆面的下端,活塞杆2的上端和筒身1的下端设置有连接装置3,连接装置3包括上连接件32、上盘31和底盘34,底盘34下表面设置有一个下连接件33,上盘31上表面设置有一个上连接件32,外筒11下表面与底盘34上表面固定连接,活塞杆21上表面与上盘31下表面固定连接,上盘31与底盘34之间设置有减震弹簧,外筒11上表面设置有缓冲环4,筒身1包括外筒11、内筒12和圆槽一13,外筒11的上表面中间部分设置有圆槽一13,圆槽一13内设置有密封圈14,内筒12设置在外筒11内部,内筒12的上表面与外筒11的内上表面中间部分固定连接,内筒12的下表面设置有两个圆槽二15,两个圆槽二15内分别设置有压缩阀17和补偿阀18,内筒12的内底面中间部分设置有缓冲块一19,缓冲块一19下表面与内筒12的内底面中间部分固定连接,内筒12的外底面与外筒11的内底面之间设置有支撑块16,支撑块16上表面与内筒12的外底面中间部分固定连接,支撑块16下表面与外筒11的内底面中间部分固定连接包括。

工作原理:该双筒式旋钮减震器,在压缩行程时,指汽车车轮移近车身,减震器受压缩,此时减震器内活塞28向下移动。活塞28下部的容积减少,油压升高,油液流经流通阀26流到活塞28上面的腔室。上腔室被活塞杆21占去了一部分空间,因而上腔增加的容积小于下腔减小的容积,一部分油液于是就推开压缩阀17,流回外筒11和内筒12之间形成的贮油腔。这些阀对油的节约形成悬架受压缩运动的阻尼力。减震器在伸张行程时,车轮相当于远离车身,减震器受拉伸。这时减震器的活塞28向上移动。活塞28上腔油压升高,流通阀26关闭,上腔内的油液推开伸张阀24流入下腔。由于活塞杆21的存在,自上腔流来的油液不足以充满下腔增加的容积,主使下腔产生一真空度,这时储油缸中的油液推开补偿阀18流进下腔进行补充。由于这些阀的节流作用对悬架在伸张运动时起到阻尼作用,由于伸张阀24弹簧的刚度和预紧力设计的大于压缩阀17,在同样压力作用下,伸张阀24及相应的常通缝隙的通道载面积总和小于压缩阀17及相应常通缝隙通道截面积总和。这使得减震器的伸张行程产生的阻尼力大于压缩行程的阻尼力,达到迅速减震的要求,同时缓冲环4保护外筒11上端,缓冲块一19保护内筒11内底面不直接承受活塞杆21可能的撞击,避免磨损,支撑块16增强内筒11底面在受到撞击时的承受能力,有效延长了使用寿命。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技术特征:

1.一种双筒式旋钮减震器,包括筒身(1),其特征在于:所述筒身(1)内部设置有活动杆(2),活动杆(2)的上端和筒身(1)的下端设置有连接装置(3),筒身(1)包括外筒(11)、内筒(12)和圆槽一(13),外筒(11)的上表面中间部分设置有圆槽一(13),圆槽一(13)内设置有密封圈(14),内筒(12)设置在外筒(11)内部,内筒(12)的上表面与外筒(11)的内上表面中间部分固定连接,内筒(12)的下表面设置有两个圆槽二(15),两个圆槽二(15)内分别设置有压缩阀(17)和补偿阀(18),内筒(12)的内底面中间部分设置有缓冲块一(19),缓冲块一(19)下表面与内筒(12)的内底面中间部分固定连接,内筒(12)的外底面与外筒(11)的内底面之间设置有支撑块(16),支撑块(16)上表面与内筒(12)的外底面中间部分固定连接,支撑块(16)下表面与外筒(11)的内底面中间部分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筒式旋钮减震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杆(2)包括活塞杆(21)、活塞(28)和两个圆槽三(27),两个圆槽三(27)均设置在活塞(28)的上表面,两个圆槽三(27)内分别设置有伸张阀(24)和流通阀(26),伸张阀(24)和流通阀(26)的上表面均设置有缓冲块二(23),活塞(28)的上下面中间部分设置有圆槽四(25),活塞杆(21)下表面设置有缓冲垫(22),缓冲垫(22)上表面与活塞杆(21)下表面固定连接,活塞(28)通过圆槽四(25)套接在活塞杆(21)的杆面的下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筒式旋钮减震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装置(3)包括上连接件(32)、上盘(31)和底盘(34),底盘(34)下表面设置有一个下连接件(33),上盘(31)上表面设置有一个上连接件(32),外筒(11)下表面与底盘(34)上表面固定连接,活塞杆(21)上表面与上盘(31)下表面固定连接,上盘(31)与底盘(34)之间设置有减震弹簧,外筒(11)上表面设置有缓冲环(4)。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双筒式旋钮减震器,涉及减震器技术领域。该一种双筒式旋钮减震器,包括包括筒身,筒身内部设置有活动杆,活动杆的上端和筒身的下端设置有连接装置,筒身包括外筒、内筒和圆槽一,外筒的上表面中间部分设置有圆槽一,内筒设置在外筒内部,内筒的内底面中间部分设置有缓冲块一,缓冲块一下表面与内筒的内底面中间部分固定连接,内筒的外底面与外筒的内底面之间设置有支撑块,支撑块上表面与内筒的外底面中间部分固定连接,支撑块下表面与外筒的内底面中间部分固定连接,缓冲环保护外筒上端,缓冲块一保护内筒内底面不直接承受活塞杆可能的撞击,避免磨损,支撑块增强内筒底面在受到撞击时的承受能力,有效延长了使用寿命。

技术研发人员:倪涛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杭州凯盛减震器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5.14
技术公布日:2021.01.08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