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头螺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915821发布日期:2021-07-20 15:50阅读:368来源:国知局
双头螺栓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机械领域,涉及双头螺栓。



背景技术:

双头螺栓是螺栓中的一种,顾名思义,其两端均可实现螺接,在一些特殊连接领域具有广泛应用,双头螺栓结构具有多种,如申请号为2016200639306,申请日为2016.1.24,名称为一种双头螺栓的实用新型专利,记载了一种双头螺栓,包括螺杆,螺杆采用的材质为合金钢,螺杆的表面喷涂有防护层,螺杆的一侧设置为第一外螺纹,螺杆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二外螺纹,第一外螺纹的长度大于第二第外螺纹的长度,第一外螺纹和第二外螺纹之间设置有转接块,转接块的表面设置有档板;第一外螺纹和第二外螺纹的内侧均设置有限位块,转接块的表面设置有凸起。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上述技术方案提出一种双头螺栓,设计新颖,通过将螺栓设计成两头均有螺纹,不但增强安全的稳定性,且加快了安装的效率,以解决现有技术的缺陷。

上述技术方案实现了双头螺接,只是简单的从单头螺接变成了双头螺接,实现了双头螺栓最基础的功能,但双头螺栓在实际应用中还存在着易松动问题。

为解决上述问题,提出

本技术: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了双头螺栓,本双头螺栓能够有效实现防松性能,解决了当前双头螺栓连接后容易松动等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双头螺栓,包括轴状本体,所述本体的一端为连接端一,另一端为连接端二,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端一和连接端二上均具有平直螺纹段和扩口螺纹段,所述平直螺纹段为等径螺纹段且外端起始于所述本体端部,所述扩口螺纹段外端起始于所述平直螺纹段内端,所述扩口螺纹段小径从外端至内端逐渐增大,所述扩口螺纹段大径与所述平直螺纹段大径相同,所述本体两端之间具有复位螺纹段,所述复位螺纹段与所述平直螺纹段等径,所述复位螺纹段位于两扩口螺纹段之间。

平直螺纹段的等径指的是其上的外螺纹段各处大径相同,小径也相同。平直螺纹段用于负载直接连入,当负载进入扩口螺纹段时,会感觉到明显的阻力,此时需加大旋转力度,使负载内螺纹处发生微变形,从而与扩口螺纹段实现匹配,负载与扩口螺纹段匹配完毕后,继续与复位螺纹段发生配合,复位螺纹段与平直螺纹段等径指的是复位螺纹段的大径与平直螺纹段大径相同,复位螺纹段小径与平直螺纹段小径相同,待两负载与复位螺纹段配合完成实现本双头螺栓与负载之间的连接。本双头螺栓通过阻力段设计,即扩口螺纹段,扩口螺纹段小径逐渐增大形成扩口形,使负载上的内螺纹越过之后基本上不可能发生复位行为,从根本上杜绝双头螺栓松动现象。

上述的双头螺栓中,所述扩口螺纹段的螺纹剖面呈直角三角形。

这种形状使负载在扩口螺纹段上运动时能够发生充分变形,从而更加不能实现复位,稳定性强。

上述的双头螺栓中,所述平直螺纹段的长度长于扩口螺纹段。

扩口螺纹段过长会导致与负载的配合难度增加。

上述的双头螺栓中,所述复位螺纹段与两所述扩口螺纹段之间均具有呈环形的复位间隙。

当负载与扩口螺纹段配合结束后,复位间隙能够为负载的形变复位提供变形空间,从而能够实现负载与复位螺纹段的螺接。

上述的双头螺栓中,所述复位间隙的宽度不小于5mm。

此范围能够为负载变形提供充分的变形距离。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双头螺栓具有以下优点:

1、本双头螺栓通过阻力段设计,即扩口螺纹段,扩口螺纹段小径逐渐增大形成扩口形,使负载上的内螺纹越过之后基本上不可能发生复位行为,从根本上杜绝双头螺栓松动现象。

2、本双头螺栓中扩口螺纹段采用螺纹剖面呈直角三角形设计。这种形状使负载在扩口螺纹段上运动时能够发生充分变形,从而更加不能实现复位,稳定性强。

3、本双头螺栓通过复位间隙设计,使负载与扩口螺纹段配合结束后,复位间隙能够为负载的形变复位提供变形空间,从而能够实现负载与复位螺纹段的螺接。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双头螺栓的结构剖视图。

图2是图1中a区域的结构放大图。

附图标记清单

图中,1、本体;

1a、连接端一;

1b、连接端二;

1c、平直螺纹段;

1d、扩口螺纹段;

1e、复位螺纹段;

1f、复位间隙;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图2所示,本双头螺栓包括轴状本体1,本体1的一端为连接端一1a,另一端为连接端二1b,连接端一1a和连接端二1b上均具有平直螺纹段1c和扩口螺纹段1d,平直螺纹段1c为等径螺纹段且外端起始于本体1端部,扩口螺纹段1d外端起始于平直螺纹段1c内端,扩口螺纹段1d小径从外端至内端逐渐增大,扩口螺纹段1d大径与平直螺纹段1c大径相同,本体1两端之间具有复位螺纹段1e,复位螺纹段1e与平直螺纹段1c等径,复位螺纹段1e位于两扩口螺纹段1d之间。平直螺纹段1c的等径指的是其上的外螺纹段各处大径相同,小径也相同。平直螺纹段1c用于负载直接连入,当负载进入扩口螺纹段1d时,会感觉到明显的阻力,此时需加大旋转力度,使负载内螺纹处发生微变形,从而与扩口螺纹段1d实现匹配,负载与扩口螺纹段1d匹配完毕后,继续与复位螺纹段1e发生配合,复位螺纹段1e与平直螺纹段1c等径指的是复位螺纹段1e的大径与平直螺纹段1c大径相同,复位螺纹段1e小径与平直螺纹段1c小径相同,待两负载与复位螺纹段1e配合完成实现本双头螺栓与负载之间的连接。本双头螺栓通过阻力段设计,即扩口螺纹段1d,扩口螺纹段1d小径逐渐增大形成扩口形,使负载上的内螺纹越过之后基本上不可能发生复位行为,从根本上杜绝双头螺栓松动现象。

具体来说,扩口螺纹段1d的螺纹剖面呈直角三角形。这种形状使负载在扩口螺纹段1d上运动时能够发生充分变形,从而更加不能实现复位,稳定性强。平直螺纹段1c的长度长于扩口螺纹段1d。扩口螺纹段1d过长会导致与负载的配合难度增加。复位螺纹段1e与两扩口螺纹段1d之间均具有呈环形的复位间隙1f。当负载与扩口螺纹段1d配合结束后,复位间隙1f能够为负载的形变复位提供变形空间,从而能够实现负载与复位螺纹段1e的螺接。复位间隙1f的宽度不小于5mm。此范围能够为负载变形提供充分的变形距离。

本申请文件中未提及的细节结构,具体部件尺寸以及原理均为现有公知的常识或本领域技术人员经过简单选择能够得出的,不做赘述。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技术特征:

1.双头螺栓,包括轴状本体,所述本体的一端为连接端一,另一端为连接端二,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端一和连接端二上均具有平直螺纹段和扩口螺纹段,所述平直螺纹段为等径螺纹段且外端起始于所述本体端部,所述扩口螺纹段外端起始于所述平直螺纹段内端,所述扩口螺纹段小径从外端至内端逐渐增大,所述扩口螺纹段大径与所述平直螺纹段大径相同,所述本体两端之间具有复位螺纹段,所述复位螺纹段与所述平直螺纹段等径,所述复位螺纹段位于两扩口螺纹段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头螺栓,其特征在于,所述扩口螺纹段的螺纹剖面呈直角三角形。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双头螺栓,其特征在于,所述平直螺纹段的长度长于扩口螺纹段。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双头螺栓,其特征在于,所述复位螺纹段与两所述扩口螺纹段之间均具有呈环形的复位间隙。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双头螺栓,其特征在于,所述复位间隙的宽度不小于5mm。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双头螺栓,属于机械领域。本双头螺栓包括轴状本体,本体的一端为连接端一,另一端为连接端二,连接端一和连接端二上均具有平直螺纹段和扩口螺纹段,平直螺纹段为等径螺纹段且外端起始于本体端部,扩口螺纹段外端起始于平直螺纹段内端,扩口螺纹段小径从外端至内端逐渐增大,扩口螺纹段大径与平直螺纹段大径相同,本体两端之间具有复位螺纹段,复位螺纹段与平直螺纹段等径,复位螺纹段位于两扩口螺纹段之间。本双头螺栓解决了当前双头螺栓连接后容易松动等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刘斯平;曾德显;肖华胜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浙江海荣机械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9.23
技术公布日:2021.07.2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