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抗震支吊架用新型可调管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550166发布日期:2021-06-22 15:10阅读:92来源:国知局
一种抗震支吊架用新型可调管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抗震支吊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抗震支吊架用新型可调管束。



背景技术:

随着现在建筑的抗震性能不断提高,支吊架装置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各种类型的支吊架应运而生。由于大楼的管线分布错综复杂,有多有少,因此,需要不同管径的管道来套装管线,因此管道尺寸大小不一,为了提高管束的适应性,现在人们更多的采用可调管束来固定管道,但是现在的可调管束多是分为上下两个管夹,然后上下两个管夹在夹紧管道时与管道外壁均为线接触,接触面太小,而且仅上下两侧线接触,无法限位,容易造成管道在管束内周向转动的情况。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抗震支吊架用新型可调管束。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抗震支吊架用新型可调管束,包括相对的上管夹和下管夹,所述上管夹与所述下管夹的两端通过第一螺栓活动连接在一起,所述上管夹与所述下管夹均设置内凹的结构相同的圆弧段,所述圆弧段的两端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底部开设有螺纹孔,所述凹槽内嵌装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的背面固定连接有第二螺栓,所述第二螺栓旋接在所述螺纹孔内并穿出在所述圆弧段外侧。

优选地,所述上管夹与所述下管夹均为对称结构,所述上管夹上的两个所述限位块相对于所述上管夹的对称轴对称,所述下管夹的两个所述限位块相对于所述下管夹的对称轴对称。

优选地,所述限位块为圆柱体形,且所述限位块的上底面与所述第二螺栓固定连接。

优选地,所述限位块的下底面胶粘有第一缓冲垫。

优选地,所述第一缓冲垫远离所述限位块的一端为波纹面。

优选地,所述限位块的厚度小于所述凹槽的深度。

优选地,所述圆弧段的中部胶粘有第二缓冲垫,所述第二缓冲垫位于两个所述凹槽之间。

优选地,所述上管夹的背面一体连接有固定桩。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结构简单,操作安装方便,增设的四个限位块,能够在管束夹紧时,再从四个方向向管束内的管道壁靠拢夹紧,从而能够从六个方向对管道进行夹紧,使管束从简单的上下两个线接触转换为六处线接触,从而固定处形成一个六面体形,使固定更加稳固,能够避免由于固定点太少而导致管道周向转动,进而有效提高了可调管束的固定稳定性和紧固性,且能够保证管道壁受力更加均匀,减小管道晃动的可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抗震支吊架用新型可调管束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抗震支吊架用新型可调管束的第一缓冲垫的波纹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构造、特征、及其功能有进一步的了解,兹配合实施例详细说明如下。

请结合参照图1和图2,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抗震支吊架用新型可调管束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抗震支吊架用新型可调管束的第一缓冲垫的波纹面示意图。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一种抗震支吊架用新型可调管束,包括相对的上管夹1和下管夹2,上管夹1与下管夹2的两端通过第一螺栓3活动连接在一起,上管夹1与下管夹2均设置内凹的结构相同的圆弧段4,圆弧段4的两端开设有凹槽5,凹槽5底部开设有螺纹孔6,螺纹孔6贯通圆弧段4,凹槽5内嵌装有限位块7,限位块7的背面固定连接有第二螺栓8,第二螺栓8旋接在螺纹孔6内并穿出在圆弧段4外侧。

在一实施例中,上管夹1除去其上方的固定桩9之外,上管夹1与下管夹2结构相同,他们的两端均设置平面段10,平面段10上开设通孔11,便于第一螺栓3穿过,并连接上管夹1和下管夹2。根据管道的粗细来旋紧第一螺栓3,直至上管夹1与下管夹2的圆弧段4与管道紧贴并压紧为止。当然,本实用新型的管束仅适用于直径大于上管夹1与下管夹2相对接时两个圆弧段4的中心连线的长度的管道。第一螺栓3的长度能够满足所夹管道的直径等于圆弧段4的直径时,依然能够连接锁紧上管夹1与下管夹2。第二螺栓8在螺纹孔6内旋上或旋下,带动限位块7上下运动。凹槽5的内径大于限位块7的外径,保证限位块7能够在凹槽5内自有转动,从而能够确保其能上下调节。若管束所夹的管道直径小于圆弧段4的直径,此时在上管夹1与下管夹2夹紧管道时,仅是上管夹1与下管夹2的圆弧段4的中心顶点与管道侧壁接触,此时圆弧段4的两端与管道之间存在缝隙,如此,向下旋转螺栓,将限位块7向下推送,直至限位块7与管道外壁相抵,四个限位块7均做相同的调整动作,直至四个限位块7均经管道夹紧,此时,管道与管束之间为均匀的六处线接触,限位性更好,能够防止由于震动导致的管道在管束内侧滑造成的周向转动,使管束固定更加稳定。

优选地,上管夹1与下管夹2均为对称结构,上管夹1上的两个限位块7相对于上管夹1的对称轴对称,下管夹2的两个限位块7相对于下管夹2的对称轴对称。对称结构,更方便限位块7的调整,避若限位块7位置不对称易导致受力点不对称,从而容易造成管道在中间受力不均。

优选地,限位块7为圆柱体形,且限位块7的上底面与第二螺栓8固定连接。圆柱体形的限位块7,更便于其在凹槽5内旋转,相对于长方体形等结构而言,外壁更加圆滑,更加不容易碰到凹槽5内壁,在相同外径的情况下,保证额限位块7的下底面面积最大,从而能够更便于限位块7与管道接触。

优选地,限位块7的下底面胶粘有第一缓冲垫12,第一缓冲垫12通常为橡胶垫,用以在限位块7与管道外壁接触时,填充在限位块7与管道外壁之间,起到缓冲的作用。

如图2所示,优选地,第一缓冲垫12远离限位块7的一端为波纹面13,能够增大接触面的摩擦力,同时由于波纹面13用于与管道外壁接触,由于接触面为线接触,且线接触时是压紧状态,而第一缓冲垫12具有弹性变形性,因此,在限位块7压紧后,接触处向内凹陷,线接触两侧的第一缓冲垫12仍处于原状态或者轻微挤压变形,此时第一缓冲垫12仍与管道外壁接触,从而增加了接触面积,且由于是波纹面13,能有效增大摩擦力,使固定更加稳固。

优选地,限位块7的厚度小于凹槽5的深度,在不需要限位块7时,使限位块7藏在凹槽5内,不影响圆弧段4内壁的光滑弧面。

优选地,圆弧段4的中部胶粘有第二缓冲垫14,第二缓冲垫14为橡胶垫且位于两个凹槽5之间,起到缓冲的作用。

优选地,上管夹1的背面一体连接有固定桩9,用于与柔性支吊杆连接。

由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抗震支吊架用新型可调管束,结构简单,操作安装方便,增设的四个限位块,能够在管束夹紧时,再从四个方向向管束内的管道壁靠拢夹紧,从而能够从六个方向对管道进行夹紧,能够避免由于固定点太少而导致管道周向转动,进而有效提高了可调管束的固定稳定性和紧固性,且能够保证管道壁受力更加均匀,减小管道晃动的可能。

本实用新型已由上述相关实施例加以描述,然而上述实施例仅为实施本实用新型的范例。必需指出的是,已揭露的实施例并未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相反地,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所作的更动与润饰,均属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抗震支吊架用新型可调管束,其特征在于:包括相对的上管夹和下管夹,所述上管夹与所述下管夹的两端通过第一螺栓活动连接在一起,所述上管夹与所述下管夹均设置内凹的结构相同的圆弧段,所述圆弧段的两端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底部开设有螺纹孔,所述凹槽内嵌装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的背面固定连接有第二螺栓,所述第二螺栓旋接在所述螺纹孔内并穿出在所述圆弧段外侧。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震支吊架用新型可调管束,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管夹与所述下管夹均为对称结构,所述上管夹上的两个所述限位块相对于所述上管夹的对称轴对称,所述下管夹的两个所述限位块相对于所述下管夹的对称轴对称。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震支吊架用新型可调管束,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块为圆柱体形,且所述限位块的上底面与所述第二螺栓固定连接。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抗震支吊架用新型可调管束,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块的下底面胶粘有第一缓冲垫。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抗震支吊架用新型可调管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缓冲垫远离所述限位块的一端为波纹面。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震支吊架用新型可调管束,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块的厚度小于所述凹槽的深度。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震支吊架用新型可调管束,其特征在于:所述圆弧段的中部胶粘有第二缓冲垫,所述第二缓冲垫位于两个所述凹槽之间。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震支吊架用新型可调管束,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管夹的背面一体连接有固定桩。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抗震支吊架用新型可调管束,包括相对的上管夹和下管夹,上管夹与下管夹的两端通过第一螺栓活动连接在一起,上管夹与下管夹均设置内凹的结构相同的圆弧段,圆弧段的两端开设有凹槽,凹槽底部开设有螺纹孔,凹槽内嵌装有限位块,限位块的背面固定连接有第二螺栓,第二螺栓旋接在螺纹孔内并穿出在圆弧段外侧。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便于调节,增加了四个固定点,使管束从简单的上下两个线接触转换为六处线接触,从而固定处形成一个六面体形,使固定更加稳固,能有效避免管道在管束内轴向转动,提高了稳定性。

技术研发人员:翟月祥;单建东;周爱荣;别莎莎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东荣(南京)建筑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11.06
技术公布日:2021.06.2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