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稳定性轴承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548166发布日期:2021-06-22 15:07阅读:133来源:国知局
一种高稳定性轴承箱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轴承防震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结构简单、轴振低、运行安全可靠的高稳定性轴承箱。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轴承箱内设有上轴瓦、下轴瓦、轴瓦上盖、轴瓦下盖、注油孔、排油孔,上轴瓦和下轴瓦的外侧分别经轴瓦上盖和轴瓦下盖固定,轴瓦上盖和轴瓦下盖分别连接在轴承箱上,上轴瓦和下轴瓦的内壁对应设有同圆心的润滑油槽,上轴瓦和轴瓦上盖上设有连通的进油孔,进油孔与轴承箱上设有的注油孔相连通,下轴瓦和轴瓦下盖上设有连通的出油孔,出油孔与轴承箱上设有的排油孔相连通,在实际的实用过程中,主轴的轴颈穿过上轴瓦和下轴瓦之间实现固定,在工作过程中,轴承箱盖上的相对振动数值在某负荷段出现异常波动问题,经过测试、分析,采取了抬高轴承标高、更换新轴承等工艺来解决这个问题,但是某些负荷段振动大且有异响的问题仍未消除。利用停机机会已进行过七八次解体检查,未能有效解决振动大的隐患,由于轴承振动逐渐增大,振动特性目前表现为:轴承相对、绝对振动值与机组负荷同向变化,当负荷升至600mw以上,轴承相对振动超过140μm,负荷低于500mw时,轴承相对振动可逐步降至100μm以下,轴承绝对振动值变化较小,目前在1.5-2.2mm/s之间,振动偏大时轴承振特性表现为:半倍频振动数值偏高,x向为80μm-120μm,y向为20μm-40μm;一倍频、二倍频变化不大,因此上述各种情况出现整体振动大、先对震动竖直变化大的等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轴振低、运行安全可靠的高稳定性轴承箱。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高稳定性轴承箱,轴承箱内设有上轴瓦、下轴瓦、轴瓦上盖、轴瓦下盖、注油孔、排油孔,上轴瓦和下轴瓦的外侧分别经轴瓦上盖和轴瓦下盖固定,轴瓦上盖和轴瓦下盖分别连接在轴承箱上,上轴瓦和下轴瓦的内壁对应设有同圆心的润滑油槽,上轴瓦和轴瓦上盖上设有连通的进油孔,进油孔与轴承箱上设有的注油孔相连通,下轴瓦和轴瓦下盖上设有连通的出油孔,出油孔与轴承箱上设有的排油孔相连通,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轴瓦的轴瓦上盖的顶部设有顶丝组件,所述的顶丝组件包括垫板、前螺杆、中螺杆、后螺杆,所述的垫板呈弧形与轴瓦上盖的弧度相同并设在轴瓦上盖与轴承箱之间并与轴瓦上盖相贴合,所述的垫板上方沿着轴向方向依次设有前压槽、中压槽和后压槽,所述的前压槽、中压槽和后压槽内依次设有前螺杆、中螺杆和后螺杆,所述的前螺杆、中螺杆和后螺杆的下端分别插入前压槽、中压槽和后压槽内,前螺杆、中螺杆和后螺杆的上端穿过轴承箱上设有的螺纹孔,通过朝向下方旋转前螺杆、中螺杆和后螺杆使垫板与轴瓦上盖接触。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前螺杆、中螺杆和后螺杆的间距均为55mm。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轴承箱包括轴承箱座和轴承箱盖,轴承箱座和轴承箱盖之间经螺栓相连接,所述的轴瓦上盖和轴瓦下盖分别连接在轴承箱座上,所述的轴承箱盖上设有与前螺杆、中螺杆和后螺杆位置对应的螺纹孔,前螺杆、中螺杆和后螺杆分别与轴承箱盖螺纹连接。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前螺杆、中螺杆和后螺杆穿过轴承箱盖上方的螺杆部均设有防脱压丝,防脱压丝分别与前螺杆、中螺杆和后螺杆相连接并与轴承箱盖相接触。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上述结构,彻底消除了轴承振动大缺陷,极大提高了机组的安全运行可靠性,达到了提高机组运行的安全性和经济性的目的,具有结构简单、轴振低、运行安全可靠、稳定性高等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上轴瓦与顶丝组件连接关系侧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如附图所示,一种高稳定性轴承箱,轴承箱内设有上轴瓦、下轴瓦、轴瓦上盖1、轴瓦下盖2、注油孔、排油孔,上轴瓦和下轴瓦的外侧分别经轴瓦上盖1和轴瓦下盖2固定,轴瓦上盖1和轴瓦下盖2分别连接在轴承箱上,上轴瓦和下轴瓦的内壁对应设有同圆心的润滑油槽,上轴瓦和轴瓦上盖1上设有连通的进油孔,进油孔与轴承箱上设有的注油孔相连通,下轴瓦和轴瓦下盖2上设有连通的出油孔,出油孔与轴承箱上设有的排油孔相连通,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轴瓦的轴瓦上盖1的顶部设有顶丝组件,所述的顶丝组件包括垫板3、前螺杆4、中螺杆5、后螺杆6,所述的垫板3呈弧形与轴瓦上盖1的弧度相同并设在轴瓦上盖1与轴承箱之间并与轴瓦上盖1相贴合,所述的垫板3上方沿着轴向方向依次设有前压槽、中压槽和后压槽,所述的前压槽、中压槽和后压槽内依次设有前螺杆4、中螺杆5和后螺杆6,所述的前螺杆4、中螺杆5和后螺杆6的下端分别插入前压槽、中压槽和后压槽内,前螺杆4、中螺杆5和后螺杆6的上端穿过轴承箱上设有的螺纹孔,通过朝向下方旋转前螺杆4、中螺杆5和后螺杆6使垫板3与轴瓦上盖1接触。

进一步,所述的前螺杆4、中螺杆5和后螺杆6的间距均为55mm。

进一步,所述的轴承箱包括轴承箱座7和轴承箱盖8,轴承箱座7和轴承箱盖8之间经螺栓相连接,所述的轴瓦上盖1和轴瓦下盖2分别连接在轴承箱座7上,所述的轴承箱盖8上设有与前螺杆4、中螺杆5和后螺杆6位置对应的螺纹孔,前螺杆4、中螺杆5和后螺杆6分别与轴承箱盖8螺纹连接。

进一步,所述的前螺杆4、中螺杆5和后螺杆6穿过轴承箱盖8上方的螺杆部均设有防脱压丝9,防脱压丝9分别与前螺杆4、中螺杆5和后螺杆6相连接并与轴承箱盖8相接触。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将该顶丝组件安装在轴瓦上盖1与轴承箱盖8之间,通过顶丝组件中的垫板3对轴瓦上盖1进而对上轴瓦进行限位,增大了上轴瓦的稳定性,运行中轴承的相对轴振60-80um、绝对振动1.0-1.6mm/s,随负荷变化正常波动,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上述结构,彻底消除了轴承振动大缺陷,极大提高了机组的安全运行可靠性,达到了提高机组运行的安全性和经济性的目的,具有结构简单、轴振低、运行安全可靠、稳定性高等优点。



技术特征:

1.一种高稳定性轴承箱,轴承箱内设有上轴瓦、下轴瓦、轴瓦上盖、轴瓦下盖、注油孔、排油孔,上轴瓦和下轴瓦的外侧分别经轴瓦上盖和轴瓦下盖固定,轴瓦上盖和轴瓦下盖分别连接在轴承箱上,上轴瓦和下轴瓦的内壁对应设有同圆心的润滑油槽,上轴瓦和轴瓦上盖上设有连通的进油孔,进油孔与轴承箱上设有的注油孔相连通,下轴瓦和轴瓦下盖上设有连通的出油孔,出油孔与轴承箱上设有的排油孔相连通,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轴瓦的轴瓦上盖的顶部设有顶丝组件,所述的顶丝组件包括垫板、前螺杆、中螺杆、后螺杆,所述的垫板呈弧形与轴瓦上盖的弧度相同并设在轴瓦上盖与轴承箱之间并与轴瓦上盖相贴合,所述的垫板上方沿着轴向方向依次设有前压槽、中压槽和后压槽,所述的前压槽、中压槽和后压槽内依次设有前螺杆、中螺杆和后螺杆,所述的前螺杆、中螺杆和后螺杆的下端分别插入前压槽、中压槽和后压槽内,前螺杆、中螺杆和后螺杆的上端穿过轴承箱上设有的螺纹孔,通过朝向下方旋转前螺杆、中螺杆和后螺杆使垫板与轴瓦上盖接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稳定性轴承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前螺杆、中螺杆和后螺杆的间距均为55m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稳定性轴承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轴承箱包括轴承箱座和轴承箱盖,轴承箱座和轴承箱盖之间经螺栓相连接,所述的轴瓦上盖和轴瓦下盖分别连接在轴承箱座上,所述的轴承箱盖上设有与前螺杆、中螺杆和后螺杆位置对应的螺纹孔,前螺杆、中螺杆和后螺杆分别与轴承箱盖螺纹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稳定性轴承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前螺杆、中螺杆和后螺杆穿过轴承箱盖上方的螺杆部均设有防脱压丝,防脱压丝分别与前螺杆、中螺杆和后螺杆相连接并与轴承箱盖相接触。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轴承防震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高稳定性轴承箱,轴承箱内设有上轴瓦、下轴瓦、轴瓦上盖、轴瓦下盖、注油孔、排油孔,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轴瓦的轴瓦上盖的顶部设有顶丝组件,所述的顶丝组件包括垫板、前螺杆、中螺杆、后螺杆,所述的垫板呈弧形与轴瓦上盖弧度相同并与轴瓦上盖贴合,垫板上方沿着轴向方向依次设有前压槽、中压槽和后压槽,所述的前压槽、中压槽和后压槽内依次设有前螺杆、中螺杆和后螺杆,所述的前螺杆、中螺杆和后螺杆的下端分别插入前压槽、中压槽和后压槽内,前螺杆、中螺杆和后螺杆的上端穿过轴承箱上设有的螺纹孔,通过朝向下方旋转前螺杆、中螺杆和后螺杆使垫板与轴瓦上盖接触,具有结构简单、轴振低、运行安全可靠等优点。

技术研发人员:刘士方;孙鹏;王磊;魏飞;刘鹏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华能威海发电有限责任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11.17
技术公布日:2021.06.2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