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止水管漏水套盖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964487发布日期:2021-07-23 14:09阅读:176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止水管漏水套盖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防止水管漏水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防止水管漏水套盖器。



背景技术:

建筑行业是用水大户,而在用水过程中常常使用水管。目前市场上现有的水管通常情况存在以下问题:(1)水管只能在源头才可以关闭,作业时软管接长后源头距离出水口较远,工人大量用水时难以在水源处长时间观察,从而造成水管无法及时关闭。(2)水管未及时关闭时,易造成大量积水,对施工现场造成影响,如在装饰装修后期阶段大量积水易损坏电梯及其他电器设备,造成漏电事故,存在较大安全隐患,危险系数较大。(3)二次结构施工阶段,用水量大,水管未及时关闭问题出现较多,易造成大量积水,影响现场文明施工,且浪费大量水资源,降低现场水量储备水平。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防止水管漏水套盖器,以减少水资源的浪费。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防止水管漏水套盖器,所述套盖器包括:漏斗状套管,所述漏斗状套管的较粗端设有平压式双开盖;所述平压式双开盖包括轴连接的半圆形左开盖和半圆形右开盖,所述左开盖连接有左把手,所述右开盖连接有右把手,所述左把手与右把手之间设有弹簧。

优选地,所述漏斗状套管设置为螺旋式。

优选地,所述漏斗状套管的两侧部均设有调节按钮。

优选地,所述漏斗状套管的较细端设有数个均匀分布的防积水漏口。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能够减少水资源浪费,避免产生大量积水造成的事故,能够改善工人忘记关闭水阀造成的一系列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螺旋式漏斗状套管;2、左开盖;3、右开盖;4、左把手;5、右把手;6、弹簧;7、调节按钮;8、防积水漏口;9、水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一种防止水管漏水套盖器,所述套盖器包括:螺旋式漏斗状套管1,螺旋式漏斗状套管1的较粗端设有平压式双开盖;所述平压式双开盖包括轴连接的半圆形左开盖2和半圆形右开盖3,左开盖2连接有左把手4,右开盖3连接有右把手5,左把手4与右把手5形成一定的角度,且两者之间设有弹簧6;螺旋式漏斗状套管1的两侧部均设有调节按钮7,用于调节螺旋式漏斗状套管1向两侧扩张的程度;螺旋式漏斗状套管1的较细端设有数个均匀分布的防积水漏口8,以防止在套管内积水。套管1的漏斗螺旋式设计可适应各种型号水管,同时配合调节按钮7来满足不同水管要求。

本实施例在安装时,将螺旋式漏斗状套管1的较细端插入水管9中,工人需两手操作,一手按住水管9任意处,一手按住所述平压式双开盖,当按住左把手4与右把手5时,平压式双开盖打开,当松开左把手4与右把手5时,借助弹簧6的张力,平压式双开盖闭合,以此实现关闭水流。

本实施例操作简单,能够减少水资源浪费,避免产生大量积水造成的事故,改善工人忘记关闭水阀造成的一系列问题。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防止水管漏水套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盖器包括:漏斗状套管,所述漏斗状套管的较粗端设有平压式双开盖;所述平压式双开盖包括轴连接的半圆形左开盖和半圆形右开盖,所述左开盖连接有左把手,所述右开盖连接有右把手,所述左把手与右把手之间设有弹簧。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止水管漏水套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漏斗状套管设置为螺旋式。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止水管漏水套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漏斗状套管的两侧部均设有调节按钮。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止水管漏水套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漏斗状套管的较细端设有数个均匀分布的防积水漏口。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防止水管漏水套盖器,所述套盖器包括:漏斗状套管,所述漏斗状套管的较粗端设有平压式双开盖;所述平压式双开盖包括轴连接的半圆形左开盖和半圆形右开盖,所述左开盖连接有左把手,所述右开盖连接有右把手,所述左把手与右把手通过弹簧连接。本实用新型能够减少水资源浪费,避免产生大量积水造成的事故。

技术研发人员:顾正绮;司政麒;李治坤;范飞飞;张帆;全有维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建八局第三建设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11.19
技术公布日:2021.07.2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