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竹木混合板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449802发布日期:2021-08-31 13:34阅读:37来源:国知局
一种竹木混合板材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混合板材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竹木混合板材。



背景技术:

在现在的日常生活中,会只用到各种各样的木板家具,通过实木进行加工生产,保证了美观性。

但是现有的木板结构单一,抗压能力较弱,长时间使用容易变形而影响产品的性能和结构稳定性,实用性差,因此有待提出一种新的制作方法来增强抗压能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竹木混合板材。

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竹木混合板材,包括木板本体,所述木板本体内间隔镶嵌有竹条,所述竹条穿透木板本体且前后侧面与木板本体的前后板面齐平,所述竹条截面由条形部和楔形部构成。

优选地,在竹条的楔形部的一端开设有长条豁口,所述长条豁口嵌入木板本体中。

优选地,所述竹条的宽度为3毫米至6毫米。

优选地,相邻竹条之间的间距为4厘米至10厘米。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竹木混合板材,通过在木板本体内部固定镶嵌竹条,可以有效提高木板本体的结构强度,进一步增强抗压性能,而且通过长条豁口来提高镶嵌稳定性,避免脱落,提高了混合板材的结构性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正面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截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如图1、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竹木混合板材,包括木板本体1,所述木板本体1内间隔镶嵌有竹条2,所述竹条2穿透木板本体1且前后侧面与木板本体1的前后板面齐平,所述竹条2截面由条形部21和楔形部22构成。在竹条2的楔形部22的一端开设有长条豁口23,所述长条豁口23嵌入木板本体1中。

优选地,所述竹条2的宽度为3毫米至6毫米。相邻竹条2之间的间距为4厘米至10厘米。

本实用新型的竹木混合板材,通过将毛竹主干进行拆分裁切得到长条竹片,并经冲压裁切成型,得到截面由条形部和楔形部构成的竹条结构,然后在竹条的楔形部进行切割,形成长条豁口,木板本体经蒸汽加热软化后,竹条采用冲压机挤压到软化后的木板内部,最后,经过打磨去除凸点和毛刺,即可完成混合板材的制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竹木混合板材,通过在木板本体内部固定镶嵌竹条,可以有效提高木板本体的结构强度,进一步增强抗压性能,而且通过长条豁口来提高镶嵌稳定性,避免脱落,提高了混合板材的结构性能,利于使用。



技术特征:

1.一种竹木混合板材,包括木板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木板本体(1)内间隔镶嵌有竹条(2),所述竹条(2)穿透木板本体(1)且前后侧面与木板本体(1)的前后板面齐平,所述竹条(2)截面由条形部(21)和楔形部(22)构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竹木混合板材,其特征在于:在竹条(2)的楔形部(22)的一端开设有长条豁口(23),所述长条豁口(23)嵌入木板本体(1)中。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竹木混合板材,其特征在于:所述竹条(2)的宽度为3毫米至6毫米。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竹木混合板材,其特征在于:相邻竹条(2)之间的间距为4厘米至10厘米。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竹木混合板材,包括木板本体,木板本体内间隔镶嵌有竹条,竹条穿透木板本体且前后侧面与木板本体的前后板面齐平,竹条截面由条形部和楔形部构成。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木板本体内部固定镶嵌竹条,可以有效提高木板本体的结构强度,进一步增强抗压性能,而且通过长条豁口来提高镶嵌稳定性,避免脱落,提高了混合板材的结构性能,利于使用。

技术研发人员:龚乔兵;姚斌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湖南乔伟生态科技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12.31
技术公布日:2021.08.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